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2025-06-06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 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区、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复习难点:在识图读图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比较分析的考查。
四、复习方法:
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地理内容
(2)教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
(3)加强读图与判图能力的培养。
五、复习日程安排:
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第十九周:国家专题——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
第二十周:地区专题——欧洲西部;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亚洲
第二十一周:综合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做到“三练”: 精选试题强化练; 规定时间适应练; 审题答题规范练。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蓝色是海洋,绿色是平原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越绿地势越低)黄褐色是山地及海拔较高地,(越黄地势越高),白色是云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居多,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是不是总体蔚蓝色的星球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1、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教师: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苦的。在这过程,需要敢于冒险,渴望新知的人去勇于探索,人类地球面貌的探索不会停止·····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教师:讲完对人类地球的探索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人类对地球母目前的探索的结果,一起认识下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教师:了解了这些概念后,下面我们来思考一道题,大家看图,思考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回?答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6
一、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1、人类的栖息地是怎样的,教材首先列举了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再以地形图直观地呈现出大陆、半岛、岛屿等的不同。从陆地到七大洲,让学生对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大体轮廓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点应放在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2、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虽远不及陆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随着陆地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新领域。海洋和陆地一样都可以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对象。课本在对四大洋的划分进行说明后,还介绍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并举例说明海峡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
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
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8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具准备
东西半球投影图、世界政区投影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投影图、用吹塑纸自制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线和纬线绘制成平行的经纬网底图、写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的卡片、七大洲分布的拼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 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进行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布置作业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 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大洲与大洋的教案专题,欢迎访问:大洲与大洋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