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2025-06-18 昆虫记读后感最新昆虫记读后感(通用14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14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吧,他xxxx年xx月xx日降临在法国南部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庄里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的观察下他写的那些昆虫吧!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具体说了xx种不同昆虫,他们分别是蝗虫。天牛。长腹蜂。圆网蛛。蟋蟀。松毛虫。萤火虫。螳螂。蝉。寄生虫。蝈蝈。肉蓝蝇。那我们先来说说蝗虫吧,蝗虫的长腿带有锋利的锯齿,它的后腿可以弹跳的很高,它有个坏毛病,专门喜欢偷吃庄稼,一般来说,它们下卵一次性可以在20颗到30颗左右。
接着,讲一讲小天牛吧,天牛小的时候“最可爱”,竟然没有五官,然后它们靠什么进食呢?原来,它们只吃木屑生长,每只天牛可以生出2个天牛幼虫。再结着呢,我们观察下长腹蜂吧,长腹蜂比较喜欢在暖和的地方悠闲的生存,它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圆网蛛。
最后,简单介绍下圆网蛛,它只要是飞的昆虫都吃,它的家喜欢安在一些雨下不到的地方。
好了,在这我就不把这么多的昆虫一一解说了。下面。说说伟大的法布尔吧!法布尔,40多岁才有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在近花甲之年的法布尔还很凄凉地说:“虽然愿望实现了,但是实现的也太晚了一些,他和其他的`昆虫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别人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或泡在烧酒里观察,而他却把它们放在很干的瓶子里养着,其实,法布尔也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法布尔一生犯了3个大笑话,这第一嘛,就是他在地上观看蚂蚁搬走一只死苍蝇,第二件事,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在田野里看蜈蚣产卵,不知不觉就天已大亮,这第三件事,就是他爬上一颗树观察螳螂的活动,最后竟然被别人误会,把他当做是可恶的小偷了。读完《昆虫记》以后,让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因为我对昆虫的了解,已经止步于仅仅对他们的厌恶来的那么肤浅了。所以,以后,我应该看更多更多这些方面的课外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这几天,我在学校借了一本《昆虫记》,这本书可有趣了,看得我一会儿惊讶,一会儿哈哈大笑。
其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天牛,原来天牛也会做房子,为了防止敌人从通向数表的通道来攻击自己,它给自己的房间进行了封顶。封顶大概有二三层,我一看瞪大了眼睛,张开小嘴巴自言自语地说:“这么一只小小的天牛,也可以建房子,太厉害了,真佩服。”说着,我就竖起来大拇指。虽然天牛会建房子,可它的房子也很特别,房子最外面是用一层木屑构成的`。里面一层是一个矿物质构成的白色封盖。我又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天牛这么小,难道也可以搬那么多东西,这也太大力气了吧,厉害,厉害!”
我继续往下看,发现天牛长着细细的腿,由于腿太细,只能用另外一种长在背上的爬行器官。我一看,挠了挠脑袋,说:“这也太神了吧,原来天牛还长着这种小东西呀。”
这天牛真是太奇特了,看得我差点眼睛都动不了了。以后,我再看下去,肯定有比天牛更奇特的昆虫。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寒假里,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我一直想: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先后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着实是个奇迹。听说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视角,文学家一般的笔触”,这让我非常着迷,于是我捧起一本《昆虫记》,慢慢品了起来。当读到“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时我很感动,终于知道了所谓十七年禅的含辛茹苦,也终于有些了解: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但我也时常忽然因为作者的一两句话而笑的前仰后合,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
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耗费了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并且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昆虫随处可见,从小小的蝉到螳螂,从蟋蟀到各种各样的蜜蜂,对每个人来讲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昆虫了,但在法布尔的世界里,在他的笔下,一个个的昆虫是那么的活灵活现,充满着生命力。不是吗?螳螂在捕食猎物时是那样的威猛无比,蟋蟀的歌声是那样的动听,有时还会开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还有像矿工一样会开隧道的蝉。所有的昆虫在法布尔的笔下都有了感情色彩,可爱的昆虫记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它赋予了昆虫们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又是如此的美好,昆虫们可以在她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愉快生活。
我们又不得不惊叹于法布尔的`坚持,惊叹于他对昆虫观察如此细致入微,通过他的视角,我们可以对昆虫有如此详细的了解,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生动的昆虫世界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如果我们每个人做事都象法布尔一样认真,一样执着,我相信我们也会像法布尔一样成功,一样会有自己的成就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昆虫的世界时五彩缤纷的,有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和团结的蚂蚁。【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让·亨利·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用他一生的经历来研究昆虫。他写的《昆虫记》可以算的上是昆虫学的百科全书了,而在文学上《昆虫记》也是一部巨作。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就静静的`阅读了这本书看了这本是我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昆虫。还学会了很多知识,我知道了屎壳郎是怎样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吃蚜虫的排泄物的。在这本中法布尔写出了昆虫一生经历的几个时期,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还专门买了一块荒地去放养昆虫。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非常高兴。因为收获很大,我有学会了很多新的道理。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的第二十九章,故事主要讲了法布尔翻石头发现了一个蝎子,这个蝎子就是郎格多克蝎子,毒针是蝎子强劲的武器,为了看看蝎子的毒性,法布尔找来一只狼蛛,狼蛛没有蝎子那么强壮但比蝎子灵活,他把狼蛛和蝎子放在一起,蝎子慢慢上前,用钳子夹住了狼蛛,然后用毒针刺人狼蛛的体内,不久,狼蛛全身抽搐,死了,之后法布尔找来了螳螂,蝎子找准时机将毒刺刺如螳螂体内,不久螳螂死了。之后,法布尔找来各种各样的.昆虫来实验,最后都被蝎子毒死,但遇到大孔雀蝶时,大孔雀蝶却没有死,之后又找来更多的昆虫,有点立即死了,有的却过了好几天。
这一章用蝎子和其他昆虫战斗来介绍蝎子,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首次读昆虫记不知什么样的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打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爽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被里面各式各样的昆虫迷住了。他们有些凶残,有些温顺;有些坚强,有些软弱。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到放大镜、潮湿、星辰、昆虫气味的存在。4月刚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蟋蟀在田野里歌唱,那动听的歌声使其他人都陶醉,连法布尔也想把春季歌唱家的荣誉给蟋蟀。
蟋蟀为何能弹出那样动听的歌声呢?别以为蟋蟀的“乐器”有多复杂,其实蟋蟀的乐器非常简单,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翅膀对面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震动,下头的一对直接摩擦,上头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生器就能将音乐传到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怎么样的洪亮!蟋蟀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法布尔以往想把蟋蟀的左翅膀盖到右翅膀上,让蟋蟀变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尔发现这昆虫竟有着坚强的意志,实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们伴随着我,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从来不诉苦、不悲观,他们对于自我的'住所及那把容易的四弦琴都十分认可。
蟋蟀是一个哲学家,它们好像了解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并且都能开盲目地疯狂的追求欢乐的人扰乱。它们是土地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一粒生命,它们的欢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天空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让我无比的热爱它们。
《昆虫记》是一部记载着各种昆虫习性的书,是一片雄伟的巨作,真让我爱不释手啊!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昆虫记》。《昆虫记》讲述的是各种昆虫的习性。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螳螂是挥舞着镰刀的“斗士”、蝗虫是追逐着阳光的“歌手”、绿蚱蜢是“凌厉的猎手”。从中使我明白了很多:“螳螂居然连自己的同伴都吃、原来有的蜘蛛会像蒲公英一样“旅行”布甲居然会装死、萤火虫原来吃蜗牛。”
在这本妙趣横生的《昆虫记》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迷宫蛛,迷宫蛛又叫美国狼蛛。中最使我感动的'一段话是这样的:“它继续一步不离的守着巢,每次一看到巢里新生的小蛛在活泼的爬来爬去,它便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快慰。最后,到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后,便筋疲力尽的死去。它已经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责任。它无愧于它的孩子,无愧于这个世界。”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法布尔看到蜗牛被萤火虫攻击,即使蜗牛一点也不动了,但是法布尔没有放弃,坚持每天为蜗牛清洗伤口。就这样,表面上已经一命呜呼的蜗牛居然起死回生了!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昆虫记》,绝对值得一看。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如:蝉是怎么脱壳的、蜣螂是如何偷抢同类的粪球的、小条纹蝶和雌蝶是怎么相互联络的等。通过法布尔栩栩如生的描写,我发现昆虫的世界太奇妙了,很让人着迷。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萤火虫,它长着三对小短腿,身体呈棕栗色,胸部则是粉红色的,它身体的边缘有一些棕红色的'小斑点。雄性萤火虫成熟后,会长出鞘翅,而雌性萤火虫的长相则永远像幼虫一样,它们没有办法飞行。别看萤火虫个儿小,它可是食肉动物,主要食物是蜗牛。
萤火虫的捕食方法很特别。法布尔为了看到萤火虫捕食的过程,就做了个实验。他把蜗牛和萤火虫放在一个塑料瓶里。瞧,萤火虫在吃掉蜗牛之前,先给它打针“麻醉剂”。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见。这个工具由两片锋利的大颚组成,萤火虫用这个工具在蜗牛身上刺几下,蜗牛就动不了了,成了萤火虫的食物。
我想,法布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对科学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他热爱昆虫,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昆虫上。法布尔的可贵精神,让我想到了伽利略的一句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我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要持之以恒,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读完《昆虫记》后,我轻轻地合上书,仔细地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我的心里充满了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述昆虫生活习惯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杰作。在法布尔的作品中,这些在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了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员扮演着门板和守门员的角色。当类似的人来的时候,他们会放手,当类似的人来的时候,他们会把他们赶走;迷宫蜘蛛的网像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郭果儿看起来像素食者。事实上,他们是一群假素食者……这些小生物在作者的作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像人一样有灵性,会唱歌,会跳舞,会快乐,会悲伤。
读完这本书后,我仍然记得这些描述遂蜂守门人的话:也许三个月前,当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在这里为自己和后代努力工作,每天都筋疲力尽,直到现在才休息。不,它还没有停止工作,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家。它不再是母亲,但它仍然可以为家人守卫大门,抵御不速之客。看完这些话,我被遂蜂的守门人深深的母爱震惊了。当它年轻的时候,它为自己的家庭奔波;当它老了,它仍然尽力保卫家庭。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他们为孩子伤透了心。虽然孩子长大后没有什么可以帮助的,但他们仍然充满了沉重的母爱,想做点什么。
读了《昆虫记》作者的生活和《昆虫记》,我感触很深。《昆虫记》不仅充满了对生活的敬畏,更蕴含着追求真理和根本真理的精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法布尔探索国际、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意志,无论做什么,都要像法布尔一样有严谨的科学精力。坚持准确记叙调查获得的现实,既不增加也不疏忽。做任何工作都要持之以恒,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抱负而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大家对昆虫并不陌生,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蜘蛛、蜜蜂、蝴蝶……在我国古代的《诗经》中也有不少对昆虫的记载,如:螽斯(蝈蝈)、蟋蟀等等。我们所知道的蚕更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一种昆虫,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蚕留给世人的辉煌纪念。
古往今来,介绍昆虫的`书很多,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这本书中讲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昆虫,其中有用一根长线把腰连接起来的舍腰蜂;富有母爱、死而后已的被管虫和用女神名字命名的优秀纺织家克鲁蜀蜘蛛。
如果说到毛毛虫,大家一定会感到害怕。可是有一种毛毛虫很有趣,名叫北美乌樟凤蝶毛毛虫。它全身呈草绿色,两只大眼睛像是画上去的,只要它不动,你也许还会以为它是一个玩具呢!但是这种毛毛虫已经非常稀少了,这样美丽的毛毛虫在《昆虫记》里有非常有趣的描写哦!
法布尔把昆虫写得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段文字非常精彩:采棉蜂先停在毛蕊花、蓟花等植物干枝上,用嘴采棉花。等采到足够的棉花后,它就用后足把棉花压到胸部,成为豌豆粒大小的球,然后把球放到嘴里衔回去。它用最细的棉絮衬在巢的内部,入口处用坚硬的树枝或叶片来做“门窗”。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采棉蜂勤劳的身影以及它结实的巢,还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的细心与耐心。
这本书在每个故事末尾都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阅读心得”通过短短几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知识链接”则是让我们的知识拓展到方方面面。
说了这么多,大家心动了吗?那赶紧加入阅读《昆虫记》吧,记住哦,我今天介绍的这个版本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翻译的哟。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昆虫记》,这本书由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我读完之后,感受很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各种昆虫的种类、习性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每一种昆虫在作者法布尔的笔下都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这本书里,法布尔还和我们讲述了他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不会迷路的小精灵——红蚂蚁”这个故事。红蚂蚁每次成群结队回家时,法布尔总是很疑惑:为什么红蚂蚁从来都不会迷路?看到这一段时我就想,可能是红蚂蚁记忆好能记着回家的'路吧!但法布尔通过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后才知道红蚂蚁会分泌出一种叫“指路荷尔蒙”的物质,这才是红蚂蚁不会迷路的真正原因。通过这个故事法布尔告诉我们: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大自然。
《昆虫记》这本书告诉我凡事都要细心观察。《昆虫记》里讲了一种蚱蜢——恩布西。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抓到了一只十分类似恩布西的大蚱蜢。回家后,我仔细观察起来:它的头呈三角形,长长的触角长在头上,嘴巴像小刀片一样,小腿上有刺,像一把把锋利的小锯齿;我去找来《昆虫记》对照,几乎一模一样!但我放下书想再进一步观察蚱蜢时,它却不见了,唉,它“跑”得太快了!
“观察,观察再观察”。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大自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3
近段时间,我读了法布尔的经典作品——《昆虫记》。
它既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作诗篇,被称作“昆虫的史诗”。
刚读几章就可以看出他对昆虫的.喜爱和他观察的仔细和有耐心。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温度的,它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
在描写蝉的幼虫的那一段中,法布尔那观察仔细打动了我,这一段也告诉了我们干什么都要一丝不苟。他并不觉得昆虫恶心,而是把昆虫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知己,所以写得如此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让我这个有些害怕昆虫的人也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开始了解昆虫,去欣赏昆虫。
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是主角,它们与人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你不得不为之惊奇。
大自然是美丽的、可爱的,让我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神奇世界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14
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性: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具有才能,人类用三角尺和圆规也未必能画出那么出那么准确的网;螳螂善于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是对方惊慌失措……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这是第一次接触《昆虫记》,是老师布置的寒假任务,一提到《昆虫记》我就想起了那种平淡无趣的说明文,让我顿时没了兴趣,但是才读了一点,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那些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让我感到了他们的存在。在这之前,昆虫的世界几乎是我想象的,想象着他们十分和睦美好,不会有一地争吵或是斗殴,但是自从看了《昆虫记》,昆虫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颠覆了,原来昆虫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生与死,有劳动与掠夺等许多活动,这都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跟我们人类一样,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虫,又残酷的食肉性昆虫,我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好像他们就在我眼前进行着一切活动,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但是我却没有这种作风,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情,而且做事总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 需要更多的昆虫记读后感网内容,请访问至:昆虫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