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推荐: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

正式接触社会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实习,实习结束之后我们都会写一份实习报告,而实习报告并不是那么容易写好,优秀的实习报告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1

我叫________, ________5年7月我顺利通过了高考,考入了____大学地质工程系。于20____年6月顺利毕业,同年9月份参加工作,分配到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分公司工作,至今以过去一年了。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

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团结同事、务实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来公司一年多,主要是去华冶二矿实习。我在二矿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掘进车间、测量办公室及地质办公室。在掘进车间和测量办公室主要是认识学习,多数时间是在地质办公室实习。在华冶二矿实习期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详细讲解下,也了解和参与了一些具体工作,工作虽琐碎,但是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方面:

负责有关地质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钻孔编录,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保证生产正常接续;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时了解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工作期间,我不错过,不浪费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利用闲余时间向领导及同事请教有关矿山地质及采矿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地质和采矿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矿山工作的地质人员。

一、在实习期间,经常下井,进行坑道编录及生产探矿钻孔的编录和采样。在室内,对井下编录资料进行整理。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

1、生产探矿:过去的一年中,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从而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通过生产探矿的设计,原始编录、综合编录、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2642中段20-31线、15-07线,车场工程,2582中段斜坡道开拓,035线等生产探矿资料。

2、储量核实:考察过中间沟-断层沟矿区,运用autocad、mapgis等软件负责了储量核实工作,并且参与了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在整个考察及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3、深部及外围探矿:进一步探明边部、深部的小矿体,配合工程师加强外围探矿。为满足矿山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储量。

4、根据已有的资料,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总结以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确定合理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能正确地布置地质勘探工程,达到有效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5、损失贫化:防止采富弃贫;加强施工管理和放矿管理,防止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准确控制矿体空间分布与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和出矿品位等,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降低到预定水平。

6、20____年八月,参加了锡铁山铅锌矿成矿与找矿前景高层论坛会。

7、协助同事进行数字化矿山模型的建立,矿山数字化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将会推动矿山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预计10月底完成。

二、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

从事地质工作以来,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责任的重大;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系统地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足够的经验,对于矿体复杂的地段理解不够深。

②、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践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以上问题,虽然对工作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我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技术员的职责,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做到更好。

在实习和工作的一年里,我对整个矿山的矿床成因及矿体赋存情况有了系统的认识,这对我今后在矿山上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还学会了储量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了生产探矿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工作情况,这对我今后在矿山上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通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还需要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2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3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一、本实习基本内容

1.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__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__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__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野外岩石在纵向上,横向上会发生变化。观察时应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观察它们的变化。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岩石及其组合特征。

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a 整体块状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

2.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2)会利用罗盘,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发育情况,能够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并分析节理的发育情况(程度、方向)

(3)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张性、压性、扭性)

(4)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有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

4.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常见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河流的侧蚀作用 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 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崩塌 注意观察山坡上危岩的发育情况,山脚处岩堆的分布范围。

(4)岩溶 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岩溶发育和土木工程的关系。

(5)对各种类型堆积物(残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等)的描述主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A.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B.观察堆积物的物质组成,颗粒均匀性,颗粒表面特征。

C.给出堆积物成因类型。

D.初步对所观察堆积物的工程性质给出评加。

二、实习具体内容

实习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__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第一天的实习地点是__的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峰谷蜿蜒逶迤,景区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市民观光、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我们参观了建设中的洞山隧道工程。该隧道是我省第一条市内城市隧道,其双幅全长_米,单洞隧道洞内净宽_米,隧道断面设计包括了_条_米机动车道、_条_米非机动车道及_米人行道、_米检修道,隧道内设计纵坡_%。建成后的隧道既可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又可满足行人的需要。另据资料,该隧道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种城市管线,配备了功能齐全的通风、照明、监控及消防系统。建成后的洞山隧道将成为__市的一个新的城市景观。该隧道的总投资估算约_亿元。

根据带队指导老师介绍,这个工程采用了两端共同掘进的施工方法,但两端的施工进度却大不一样,其原因主要是山南的岩石较为坚固,力学性能良好,因此施工时可以大胆施工,施工进度较快,而山北的岩石较松散,在开掘施工的同时必须为其安全问题多多考虑,因此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在山上我们认识了白云岩。在野外,用小刀和稀盐酸很容易认识和区别它们。石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但其结构组分也可分为两部分:泥晶基质与颗粒。特殊情况下还有生物形成的架状结构,如__地区的叠层石灰岩。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沉积过程中由于机械的, 化学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 鲕粒,生物屑,藻团等。颗粒含量_%以上者可定为颗粒石灰岩,如:竹叶状(砾石)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一般颗粒含量高,沉积时水体能量高。

泥晶含量_%以上者称泥晶。石灰岩,反映较为平静的水体环境。例: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石灰岩的描述灰色,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鲕粒结构。鲕粒圆球状,大小均匀,一般粒径1mm左右,含量_%;颗粒中含生物碎屑,主要为三叶虫,软体动物,约占10%;亮晶方解石胶结,含量_%。水动力强,无泥晶基质。定名:亮晶鲕粒石灰岩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它们主要为白云石交代石灰岩而成,故多为晶粒结构,放大镜下能观察得很清楚。若沉积时交代,则形成于干燥气候下,与盐类共生,故少见生物化石。碳酸盐岩易与水作用,表面溶蚀沟槽十分发育。特别是白云岩风化面上的“刀砍”状构造常是白云岩的重要识别标志,其成因系白云岩在构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淀方解石,表面上方解石较白云石易风化,形成“刀砍”状。在地下,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含水层。

我们还了解了沉积岩。沉积岩一望无际的层状分布是最易辨认的。单个岩层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积岩应描述的特征:巨厚层 2m,厚层 2—0。5m,中层 0。5—0。1m,薄层 0。1—0。01m,页薄层 2mm,粗砂 2—0。5mm,中砂 0。5—0。25mm,细砂 0。25—0。1mm,粉砂 0。1—0。01mm。中厚层;碎屑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75%以上,次要成分为长石,岩屑, 炭屑等,共占15%;粒屑大小在0 。8—0。 3mm 之间 ,含量共占70%以上,主要为中粒碎屑;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孔隙式胶结为主,次为接触式;基质含量少,主要为泥质,粉砂。

单斜层理发育,上部见波状层理。向上为细砂, 粉砂岩,粉砂岩中可见植物碎屑化石。定名:中粒石英砂岩。在野外,碎屑岩常形成山脊或突兀地面,抗风化能力较强,表面无水溶蚀痕迹,除钙质胶结者外,滴酸无反应。更重要的是经常使用手中的放大镜,从结构的观察中很容易与其它岩类区别。

我们还测量了岩层产状,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

我们的第二站是__的__。__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红色,上部呈土黄色。在这里我们除了看到昨天的白云岩、砂岩和泥岩外,还了解了风化作用的影响。__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自上而下: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_cm。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 ,板结成块状,垂直节理发育,厚_cm。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

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 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带,粘土矿物。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__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

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__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山余家霍邱群与上覆上元古界八公山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也有含铁的古风化面。

我们的第三站是__洞和__洞。__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__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十万年以后,__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__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__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__洞位于__市__县__乡境内韭菜山。__洞为石灰岩溶洞,形成于寒武纪,溶洞全长1400余米,其钟乳石,乳笋及岩溶造型千姿百态,五岳齐天更为佳境。__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__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__洞是凤阳不可不去的景点,__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__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

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__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 ,“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 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__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地质认识实习就是引导让一年前对地质学还一无所知的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地球,即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我们过去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地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学过的矿物岩石的知识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就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识别能力会愈来愈强。

此外,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有烈日当头,有雨打风吹,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汗如雨注,下雨时,雨水浸透了衣服和鞋子,最后一天,有不少同学有晕车的现象,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4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_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_号在__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__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__,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__年,__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__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 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1、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__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2、认识苏庄断层

__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3、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__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日志报告总结5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实验、现场测试等;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及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而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我们精确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能够鉴别各种矿物及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工程性质,更需要到实际的环境中观察比对,把课本讲的和实际看到遇到的相联系起来,本次实习就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进行的。

__国家地质公园,20__年_月_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位于__北部山区,_腹心地带,交通方便,面积_平方公里。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它系统记录了距今18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历史和事件,以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岩石变质浅而闻名于中外地质学界。园内峡谷幽深、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地质科学奥妙,是休闲度假、旅游揽胜和科学考察的胜地。 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景区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 ☆__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通过观察辨别出岩石的种类 结构 矿物组成 颜色 以及特性

2、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__年_月_日,星期二

三、实习地点

__国家地质公园(室外)__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四、实习活动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高于庄组地层,其主要岩石为页岩和白云岩,还认识了瘤状结构、岩层产状、锰方硼石矿等。 瘤状构造瘤状构造 岩层中出现如瘤的团块,以半球形,糖饼状形态的透镜状岩石为主,其物质成分与上下岩层略有区分。以含沥青质,泥质白云岩为主。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及静压力等因素改变而成,在高于庄组中,上部出现较多。

高于庄组地层: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__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本组特点:下部含叠层石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高,上部含各种形状的结核,顶部多含钙质和沥青质。厚405—1963米。重要的叠层石分子有:锥叠层石及微古生物雾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带,下部常夹有含锰页岩(菱锰矿)。

倾斜页岩,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0°,组成部分主要为多页岩、白云岩。页岩是由黏土经脱水固结而形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根据混入物的成分或岩石的 颜色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黑色页岩及碳质页岩。锰方硼石矿 锰方硼石是一种很少见的无水氯硼酸盐矿物。形态一般为不规则粒状, 集合体呈变鲕状、变豆状, 光泽为油脂 - 玻璃光泽; 无解理、裂纹发育;贝壳状 - 不平坦状断口; 白色或灰白色, 硬度7。

__锰方硼石矿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结构: 即下部是火山岩 ( __组钾质粗面岩) , 上部为含硼的蒸发岩。由于__组海底火山活动频繁, 延续时间长, 致使熔岩分布广泛, 并以含硼为特征,火山活动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 导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质,为硼矿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对高于庄组的划分从下而上分为官地亚组、桑树庵亚组。桑树庵亚组为含锰方硼石亚组。主要岩性为含锰白云质粉砂岩和厚层灰白色、淡红色微粒含灰白云岩, 中上部为厚层至块层状微粒含灰白云岩, 略含锰, 风化面呈白色或褐色, 断口呈贝壳状, 层理平直, 层面上有波痕, 常成陡崖。下部为主要含砂层含锰白 云质粉砂岩和砂质白云岩, 多风化为黑褐色, 易受剥离成薄片, 俗称“含锰页岩”。高于庄组之官地亚组, 即锰硼矿层之下叠层石发育, 形态常为锥状或柱状。两个亚组之间是整合过渡关系。

块茎状高于庄层叠石: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由块茎体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柱体形态主要受基本层形态的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根据柱体自上而下直径的变化,柱体形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由块茎状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组成,柱体间通常为碎屑白云岩所充填。基本层层平缓到凸起较高的穹形,带状,地质年龄约为15亿年。

藻席或藻屑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常见到能反映有机生物的的藻架结构或藻席结构。它们通常由亮、暗纹层交叠布置而成,如果早期(准同生)被硅化,有时还可以保存藻丝体化石。通常形成纹层状碳酸盐岩,有时则形成典型叠层石,在形成过程中若藻架结构的沉积物若遭冲刷二再次沉积则会形成藻屑构造。此处遗迹尤为重要,因为世界上的其他的中上元古界地貌中,没有发现含有藻席和藻屑构造的遗迹。

__组和高于庄组分界 此两组地层在此处属于平行不整合的接触关系高于庄组底部为一层石英状砂岩,层面有波痕,砂岩之下为__组,含锥层燧石白云岩,其锥顶处切,表示受到了侵蚀的作用,代表了一次沉积间断,地质年龄约为16亿年。

__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岩浆岩喷出时,压力降低,气体挥发析出,聚集成气泡开向表面浮动,同时又随岩浆浮动。当岩浆凝固时,气泡的孔壁固化,内部的气体或散失或凝为液体大部分流失,只保留空洞,即为气孔构造。若这些气孔被后期矿物所充填,即为杏仁构造。根据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可以判断和恢复当时岩浆的流动。

火山角砾岩:火山爆发时,随着深部岩浆的喷出,由于通道附近围岩的加入,加上喷发强度及诸多因素,可形成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等。__组的火上角砾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角砺成分由白云岩、玄武岩、碎石等组成。角砺大者称为角砺集块岩。

断层: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断层几乎在地壳上处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岩石中。此处两层坚硬的石英砂岩沿着沟被错开,它位于断层面上盘。断层会出现很多危害,断层快速活动形成地震。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断层缓慢活动造成地表变形。最典型的断层缓慢活动(断层蠕滑)的例子是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而在我国,断层缓慢活动造成地表变形现象中最常见的为地裂缝。虽然地裂缝的成因复杂,但其与构造的相关性不可忽视。

之后我们来到了__组与团山子组的分界处。此两个地层单元界线为整合过渡关系,以__组底部厚度较大的石英岩为界线,其下为团山子组顶部夹薄层砂岩的含粉砂白云岩。团山子组系高振西等原称的“串岭沟页岩”上部的碳酸盐岩系。19__年地质部__队在__省庞家堡铁矿区命名为“庞家堡灰岩”。__年__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__团山子村一带的相当层位也见到相似的碳酸盐岩地层,遂建议改称为团山子组,19__年被《__震旦系现场学术讨论会》接受,沿用至今。

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 波痕是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 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泥裂 当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暴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裂开,这时所形成的裂缝成为泥裂。泥裂的`裂片多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者河漫滩沉积环境中。

最后是格鲁纳叠层石。格鲁纳叠层石为一种柱状叠层石,其柱体部分多由硅泥质组成,常彼此间密集共生,柱体横断面为次圆形到椭圆形。基本层呈薄而平缓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变化,地质年龄约为16.8亿年。

国家地质公园的野外实习就到此结束,来到石碑处我们合影留念。吃过午饭,我们向着另一个目的地---__山公园出发。

来到__山公园,看到由地层运动形成的山峰我们感叹不已,在攀爬的过程中,飞来峰带给我们的震撼最大。__山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岩性稳定,见于中国冀北及冀西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主要为厚至巨厚层豹。底部普遍有砂砾岩或角砾层岩,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组之上,一般厚数十米。我们看到了逆掩断层形成的景象。断层面平缓弯曲。上部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状白云岗(12亿年)逆掩于__山组角砾状岩(5.6亿年)之上。断层是岩层或岩体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有显著的位移。断层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仅几厘米,大者可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断层是岩块间的一种不连续面,岩块在平行于不连续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 我们还看到了岩石两亿年的跨越,井儿峪组叠层状泥晶灰岩(8亿年)与__山组角砾状灰岩(5.6亿年)之间,有一套紫红色黄白色相间含砾砂页岩,它是古风化壳面上的沉积物,中间缺失2.4亿年的地层。 最后我们看到了飞来峰地貌。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到此为止,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野外实习任务。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质学的含义。短短的一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我又将那一天的经历回忆了一遍,并总结出有意义的结论,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历练中,这次实习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1467.Com.cN精选阅读

推荐: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范本


实习是每位大学生都有的经历,我们可以将自己在实习生活中的收获进行一个总结,一份优秀的实习报告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实习报告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了《推荐: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范本》,供您参考。

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1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__年_月2日至20__年_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__王__王__吴__武__薛__

(三)实习路线

(1) 20__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__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__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__村后沟

(3)20__年_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2.3 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 太古界(A 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

(Arz ),所 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

(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 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 或粒状,斜长石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

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3) 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体,称为岩墙。构成岩脉和岩浆的岩浆岩从酸性到基性都有。

(4)变质岩 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

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2.2 元古界(Pt )

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发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冰川遗迹。在元古代末期,开始出现了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但这些动物都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遗迹。元古代也曾发生广泛的地壳运动,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时期。在中国北方为“吕梁运动”。元古代时期的地层中蕴藏有丰富的铁矿、铜矿和稀土金属矿物

在辉县上八里镇盘山公路前进方向右侧可以看到元古界云梦山组的岩性组成和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云梦山组其下部颜色为红色、紫红色变质石英砂岩,上部颜色为浅色的厚层状结构。以石英为主(大于 90%),硅质、铁质胶结,层理明显,大部分为中粗粒的结构,层面上有波痕和泥质龟裂纹,多形成陡峭的悬崖。该地区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较大,达到 100m 以上。

在当地可以清楚的看到云梦山组与赞皇群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两套地层岩石变质程度差异较大;缺失某年代地层,可以得出云梦山组与赞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3 古生界(Ph)

古生界分为下、上两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积为主,其中寒武系、奥陶系砂岩、竹叶状灰岩和笔石页岩代表浅海相沉积。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陆相沉积大量发育,含煤沉积广泛分布。其中石炭纪纺锤虫灰岩属较深的海相沉积,煤层属沼泽相沉积。二叠纪的硬石膏层、石膏层、岩盐层、泥灰岩和红色砂岩均属泻湖相沉积。

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浅海相石灰岩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二叠系以内陆盆地堆积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浅海相石灰岩。上二叠统早期夹有重要煤系。在东北北部,古生界为巨厚的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并夹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积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

2.3.1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的7个地层单位,即下统的馒头组,中统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上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下统 主要为灰黄色的钙质页岩,紫红色的钙质泥岩及薄层石灰岩。主要为粘土类矿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于页岩、泥质灰岩抗风

化能力弱,容易风化破碎。地貌上常为低山丘陵。

(钙质页岩)

中统 主要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层状,常有鲕状结构和豆结构,地形上构常为陡坎地形。

(鲕状灰岩)

上统 白云质灰岩,风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鲜面呈灰色,与奥陶系石灰岩正好相反。厚层状,矿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云石,以方解石为主。当方解石含量大于90%是石灰岩;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75%时,白云石含量大于 20%时,为含白云质石灰岩,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50%时,叫白云质灰岩,白云石大于 50%时,叫钙质白云岩。在野外判断时可以用稀盐酸来检验,反应剧烈的是石灰岩,反应缓慢的叫白云岩。结构为隐晶质向显晶质过渡,典型的特征为风化面上有淋滤沟,又称披麻状结构或刀砍纹。撞击时冒白烟,且有臭味。可以作为冶金熔剂。

(白云岩)

2.3 .2奥陶系(O)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及方解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为主,质纯,性脆,呈厚层状。层面上能够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脉的充填,其风化面上由于受到风化故颜色较浅,新鲜面的颜色较深。奥陶纪全球海洋较稳定,沉积平稳,此时期产生较厚的灰岩,新鲜断面有闪光,方解石晶粒的缘故。

2.3.3 石炭系(C)

自奥陶纪后,海水退出整个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到晚石炭世时,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这一地区,形成一般不超过500米的海陆交替相的含煤沉积,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东北北部区下石炭统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时夹陆相碎屑沉积,厚度较大;上石炭统以海相灰岩为主,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西北区的石炭系比较复杂,厚度大,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石炭纪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时期。在华北有本溪组和太原组,太原组是中国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层,其他沉积矿产有铁、锰、黄铁矿、铝土矿及石膏。

2.3.3.1中统:本溪组(C 2b)

本溪组的岩性组成,主要是粘土岩、铁质岩、铝质岩、砂质岩。下部为紫红色的、褐红色的铁矿层,称为山西式铁矿,中部或中上部为灰色或青灰色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当铝的含量大于 40%,铝硅比大于 2:1 时为铝土矿,否则为铝土质粘土;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的粘土岩,高岭石含量高时可以作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组的厚度为 0 ~20m 左右,一般为 8~10m,沉积时基底不平行成鸡窝状或串珠状的赋存状。

2.3.3.2上统:太原组(C 3t)

为灰黑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的石灰岩,单层厚度比较薄(与奥陶纪石灰岩的相比较),有8 层左右,从上到下依次为L 1~L 8 ,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结核或燧石层,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

腕足类化石等),太原组中含有煤层,薄煤层,焦作仅有两层可采煤层一2 和一5煤,石灰岩常构成煤层顶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层状泥岩组成。

2.4 二叠系(P)

二叠系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相; 另一种是以陆相为主为主。二叠系以浅海相灰岩为主,底部常有煤系。

2.4.1 下统 山西组(11Ps)山西组的岩层性质为灰色的砂质岩、泥质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层泥岩,该组下部含主要煤层为二 1 煤,又称为大煤,平均厚度在 6m左右,以中厚煤层为主,是焦作地区的主要开采煤层。顶板为砂岩,其表面富含白云母,又称为大占砂岩,在焦作地区,大占砂岩不是很明显。在钻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岩,就预示着将要接近煤层。

2.4.2 下统 下石盒子组 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绿色、灰色砂岩及

泥岩组成,偶夹紫红色团块状泥岩,厚 2~140m,平均 80m,本组以底部砂锅窑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底部为灰白色、浅灰色厚层状含砾风化面呈灰黄色的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厚 0.5~9.3m,平均 6.0m,是本组与山西组分界的主要标志。下部为浅灰色、灰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及铝土岩,具紫斑,局部含有鲕粒;中部为青灰色细长石英砂岩,含海绿石,其间夹青灰色铝质泥岩及黑色泥岩,上部由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状细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下石盒子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于向浅水海湾进积的复合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小规模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下,使三角洲各种亚环境向海、陆方向进行了多次交替演变。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层变薄甚至尖灭,整体厚度不稳定、变化大,仅局部可采,全硫量低,一般小于 0.5%~1.0%,而灰分产率则一般大于 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层较厚,较稳定。此地层在焦作地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2.4.3 上统上石盒子组 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黄绿色浅灰色的砂岩及泥岩组成,厚 0~200m,平均 50m。该组遭受剥蚀严重,出露不全,与下伏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孙家沟组不含煤,为一套由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的湖泊沉积。

第三章 构 造

3.1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发生塑

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 背斜)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 向斜)

(构造示意图)

3.2 节理

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根据受力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根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张节理的描述:张节理指岩石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开裂,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当穿过砾岩时,常绕开砾石,张节理常发生于脆性岩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节理的描述:剪节理指岩石受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节理面延伸较远,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_型共轭节理。

3.3 断层

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超过组成地壳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便发生断裂,断裂后的岩块(或岩层)若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它对矿产的开采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均有影响。在煤矿矿井地质工作中,对断层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本次地质实习所看到的是辉县上八里镇鸭口断层,断层的上盘为寒武系地层,岩石为石灰岩,下盘为震旦系地层,岩石为石英砂岩,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该大型断层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断层,且大部分为正断层。由于断盘的岩性组成为石英砂岩,强度大,性脆,故断层面呈现出悬崖峭壁。

3.4沁阳地堑

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的砂岩和泥岩,下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走向近东西方向,走向43°,倾向 312°,倾角 62°。

沁阳地堑构造控煤的地质示意;

走向43°,倾向 312°,倾角 62° 由上示意图可见,本地区的含煤层为二叠纪上统的山西组煤层,但是由于岩层的断层结构,F1 断层为正断层,其下盘上升,其含煤层高出地表,被风化剥蚀掉,上盘下降,保留了含煤层系没有被剥蚀掉,F2 断层为正断层,其上盘下降,与F1断层的上盘形成了沁阳地堑,保留了含煤层系,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被风化剥蚀;由此可知该地区的煤层范围小,F1和F2断层之间的沁阳地堑间的煤层沟通了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石灰岩强含水岩层,故该煤层的矿井涌水量比较大,开采条件差。

断层造成该地区煤层赋存条件差及煤炭质量不好的原因。断层同样也是正断层,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被风化剥蚀。上盘下降,保留了部分煤层,但由于F3F断层的切割,保存煤层的范围很小,离地表较近,为风化—氧化带,煤炭的质量不好,该煤层的深部煤由于断层的作用被抬升,被风化剥蚀掉,故未受风、样氧化的煤炭未能保存。断层带附近,由于上盘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盘岩层向下弯曲,下盘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盘岩层向上弯曲,由此,可判断对盘岩层的运动方向。

第四章 矿 产

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 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 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东西长65 公里,南北宽 20公里,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发热量:5500 -6700 大卡/ 公斤,含硫量:0.5-0.8% ,挥发分:8 -9%,灰分:22 -27%),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埋藏浅,易开采,耐火度达1650 ~1770 ℃,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 4686.9 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 9.5% 。

(铝土矿)

铁矿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阳,保有储量 2726 万吨,工业储量 740.6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 32%;硫铁矿保有储量 3475.5 万吨,占全省储量的 41%,品位一般在16 ~20%左右,洗选性能良好,主要位于冯封矿区,矿体长 3000米,宽300- 600 米。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奥陶系铁矿)

石灰石分布广、储量大,工业储量33 亿吨,远景储量100 亿吨, 厚度稳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钙 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面积 500 平方公里,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此外,焦作还有铜、铁、石英、大理石、铝、锌、磷、锑等矿产资源。

第五章 结束语

首先感谢各位导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耐心指导。虽然天气很寒冷、环境比较的恶劣,但是指导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我感悟到了老师们的勤恳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让我非常的感动!

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2

一、前言

实习时间、地点、目的的详细安排:

㈠、时间:20xx年5月6日—20xx年5月10日;

㈡、地点:⑴ 石门寨、沙锅店、⑵祖山东门、⑶北戴河鸽子窝;

㈢、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

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和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

6、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

7、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二、实习区域概况

㈠、具体实习地点地理位置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祖山位于秦皇岛 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逊于泰山。鸽子窝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东北角。在那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20余米的临海悬崖上,因这里曾是野鸽的栖息地,所以留下了鸽子窝的名字。

㈡、工程地质概况

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着名的地质公园。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

㈢、自然地理情况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其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有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洋河,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三、实习内容

㈠石门寨、沙锅店实习

1、认识早奥陶世至二叠纪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的物质、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虽然它的体积只占地壳的5%,但是露出面积约占陆地表面积的75%。沉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等一些物质组成。沉积岩的结构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它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此处的沉积岩由地质构造形成,多数为灰岩,包括石灰岩、虫孔灰岩、竹叶灰岩和泥质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中间为浅灰色。竹叶状灰岩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属早奥陶世至二叠纪沉积岩,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出现了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正断层。

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

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3、对岩浆岩的认识

该处岩石以岩浆岩居多,同时有沉积岩存在。岩浆岩又叫火成岩,占地壳总质量的95%。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岩上升侵入围岩,在地壳深处结晶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在地面以下较浅处形成的岩石称为浅成岩。两者统称为侵入岩。由喷出地面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成为喷出岩,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由SiO2、 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应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岩浆岩矿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岩浆岩由于形成的环境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晶程度,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空间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4、对岩溶地貌的观察和岩溶作用的认识

这里岩溶现象较为明显,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这里还有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沉积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基本走向为南偏北。

5、粗砂岩的球形风化现象

粗砂岩的球形风化是因为岩石的外层易发生成层裂开和鳞片状剥落的缘故,兼之岩石内常有相互交错的裂缝,沿裂缝风化最深,棱角磨得最圆。在悬崖陡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解下来的石块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坡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如果是一个平缓的山坡,崩落下来的岩块杂乱地堆积在那里,形成石滩或石海

(二)祖山东门实习

1、祖山的形成过程及对花岗岩的了解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此处地貌陡峭,险峻,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

2、花岗岩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花岗岩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岩体大多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花岗岩由石英(硬度7)、长石(硬度6)和少量黑云母(硬度2-4)等暗色矿物组成呈现黑白色。

3、考察流水的侵蚀作用及流水地貌特征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长和加宽等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化学溶蚀和机械冲蚀的作用,以机械冲蚀作用最为明显,它包含两种作用:下蚀作用(河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亦称底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以及携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破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亦称旁蚀作用)。

4、沉积岩与花岗岩的分辨

侵入岩的岩石都结晶了(能肉眼看到矿物颗粒大小);没有成层性(虽然有时有板状侵入岩,但不会连续成层);野外形态不稳定;与周围岩石界限明显,并且接触带内有周围岩石的大碎块(称为捕虏体)

沉积岩有稳定的成层性,通常情况下层内还发育有层理构造(成层的纹理);有化石(含有机质);有特殊的矿物(粘土矿物、海绿石等);大部分有碎屑结构;高价铁离子含量多于低价的。

(三)北戴河鸽子窝实习

1、岩石砂石岸线范围及潮汐特征

秦皇岛海岸砂岩相间,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 20.5公里岩石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以砂质岸为主,砂质岸长106公里,岩石岸长20公里。北戴河海域每24小时50分钟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2、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3、不冻港成因

秦皇岛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可以停泊巨轮。在严寒的冬季,虽然也有一个月的结冰期,但冰层较薄,对大船的航行影响不大,不失为北方着名的不冻港。

秦皇岛港附近没有较大河流注入海洋,海水含盐分较高,所以不容易结冰。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贮热仓库,它能够吸收和贮藏大气的热,并且把热保存起来,严冬来到以后,海洋缓缓地把热放散出来,减轻冬季严寒的程度,因为秦皇岛港的海水深,海水贮藏的热也比天津港的多。这是使秦皇岛港冬季不冻的又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海流。流经秦皇岛的海流,是从黄海流来的一股暖流,它给秦皇岛带来的热,使得海水不易结冰。上面三个原因,就是秦皇岛港严冬不冻的原因。

4、海浪行进波形运动变化特征

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我们平时看到的海浪是由风产生的波动,其周期为0.5至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到20米,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经过这几天的实习,我了解了断层、背斜、向斜、结核风化、球状风化、岩溶、流水侵蚀等重要的地质现象,看到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形态,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大致的了解。我认为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使我们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我们从课本中走出来亲身体会到真实的地质现象。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而且增加了我们的经验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实习可以激发我们以后的学习热情。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实习机会

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3

我叫________, ________5年7月我顺利通过了高考,考入了____大学地质工程系。于20____年6月顺利毕业,同年9月份参加工作,分配到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分公司工作,至今以过去一年了。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

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团结同事、务实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来公司一年多,主要是去华冶二矿实习。我在二矿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掘进车间、测量办公室及地质办公室。在掘进车间和测量办公室主要是认识学习,多数时间是在地质办公室实习。在华冶二矿实习期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详细讲解下,也了解和参与了一些具体工作,工作虽琐碎,但是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方面:

负责有关地质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钻孔编录,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保证生产正常接续;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时了解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工作期间,我不错过,不浪费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利用闲余时间向领导及同事请教有关矿山地质及采矿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地质和采矿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矿山工作的地质人员。

一、在实习期间,经常下井,进行坑道编录及生产探矿钻孔的编录和采样。在室内,对井下编录资料进行整理。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

1、生产探矿:过去的一年中,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从而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通过生产探矿的设计,原始编录、综合编录、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2642中段20-31线、15-07线,车场工程,2582中段斜坡道开拓,035线等生产探矿资料。

2、储量核实:考察过中间沟-断层沟矿区,运用autocad、mapgis等软件负责了储量核实工作,并且参与了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在整个考察及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3、深部及外围探矿:进一步探明边部、深部的小矿体,配合工程师加强外围探矿。为满足矿山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储量。

4、根据已有的资料,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总结以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确定合理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能正确地布置地质勘探工程,达到有效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5、损失贫化:防止采富弃贫;加强施工管理和放矿管理,防止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准确控制矿体空间分布与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和出矿品位等,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降低到预定水平。

6、20____年八月,参加了锡铁山铅锌矿成矿与找矿前景高层论坛会。

7、协助同事进行数字化矿山模型的建立,矿山数字化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将会推动矿山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预计10月底完成。

二、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

从事地质工作以来,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责任的重大;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系统地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足够的经验,对于矿体复杂的地段理解不够深。

②、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践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以上问题,虽然对工作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我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技术员的职责,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做到更好。

在实习和工作的一年里,我对整个矿山的矿床成因及矿体赋存情况有了系统的认识,这对我今后在矿山上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还学会了储量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了生产探矿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工作情况,这对我今后在矿山上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通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还需要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4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一、本实习基本内容

1.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__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__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__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野外岩石在纵向上,横向上会发生变化。观察时应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观察它们的变化。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岩石及其组合特征。

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a 整体块状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

2.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2)会利用罗盘,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发育情况,能够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并分析节理的发育情况(程度、方向)

(3)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张性、压性、扭性)

(4)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有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

4.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常见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河流的侧蚀作用 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 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崩塌 注意观察山坡上危岩的发育情况,山脚处岩堆的分布范围。

(4)岩溶 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岩溶发育和土木工程的关系。

(5)对各种类型堆积物(残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等)的描述主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A.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B.观察堆积物的物质组成,颗粒均匀性,颗粒表面特征。

C.给出堆积物成因类型。

D.初步对所观察堆积物的工程性质给出评加。

二、实习具体内容

实习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__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第一天的实习地点是__的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峰谷蜿蜒逶迤,景区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市民观光、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我们参观了建设中的洞山隧道工程。该隧道是我省第一条市内城市隧道,其双幅全长_米,单洞隧道洞内净宽_米,隧道断面设计包括了_条_米机动车道、_条_米非机动车道及_米人行道、_米检修道,隧道内设计纵坡_%。建成后的隧道既可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又可满足行人的需要。另据资料,该隧道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种城市管线,配备了功能齐全的通风、照明、监控及消防系统。建成后的洞山隧道将成为__市的一个新的城市景观。该隧道的总投资估算约_亿元。

根据带队指导老师介绍,这个工程采用了两端共同掘进的施工方法,但两端的施工进度却大不一样,其原因主要是山南的岩石较为坚固,力学性能良好,因此施工时可以大胆施工,施工进度较快,而山北的岩石较松散,在开掘施工的同时必须为其安全问题多多考虑,因此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在山上我们认识了白云岩。在野外,用小刀和稀盐酸很容易认识和区别它们。石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但其结构组分也可分为两部分:泥晶基质与颗粒。特殊情况下还有生物形成的架状结构,如__地区的叠层石灰岩。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沉积过程中由于机械的, 化学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 鲕粒,生物屑,藻团等。颗粒含量_%以上者可定为颗粒石灰岩,如:竹叶状(砾石)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一般颗粒含量高,沉积时水体能量高。

泥晶含量_%以上者称泥晶。石灰岩,反映较为平静的水体环境。例: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石灰岩的描述灰色,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鲕粒结构。鲕粒圆球状,大小均匀,一般粒径1mm左右,含量_%;颗粒中含生物碎屑,主要为三叶虫,软体动物,约占10%;亮晶方解石胶结,含量_%。水动力强,无泥晶基质。定名:亮晶鲕粒石灰岩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它们主要为白云石交代石灰岩而成,故多为晶粒结构,放大镜下能观察得很清楚。若沉积时交代,则形成于干燥气候下,与盐类共生,故少见生物化石。碳酸盐岩易与水作用,表面溶蚀沟槽十分发育。特别是白云岩风化面上的“刀砍”状构造常是白云岩的重要识别标志,其成因系白云岩在构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淀方解石,表面上方解石较白云石易风化,形成“刀砍”状。在地下,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含水层。

我们还了解了沉积岩。沉积岩一望无际的层状分布是最易辨认的。单个岩层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积岩应描述的特征:巨厚层 2m,厚层 2—0。5m,中层 0。5—0。1m,薄层 0。1—0。01m,页薄层 2mm,粗砂 2—0。5mm,中砂 0。5—0。25mm,细砂 0。25—0。1mm,粉砂 0。1—0。01mm。中厚层;碎屑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75%以上,次要成分为长石,岩屑, 炭屑等,共占15%;粒屑大小在0 。8—0。 3mm 之间 ,含量共占70%以上,主要为中粒碎屑;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孔隙式胶结为主,次为接触式;基质含量少,主要为泥质,粉砂。

单斜层理发育,上部见波状层理。向上为细砂, 粉砂岩,粉砂岩中可见植物碎屑化石。定名:中粒石英砂岩。在野外,碎屑岩常形成山脊或突兀地面,抗风化能力较强,表面无水溶蚀痕迹,除钙质胶结者外,滴酸无反应。更重要的是经常使用手中的放大镜,从结构的观察中很容易与其它岩类区别。

我们还测量了岩层产状,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

我们的第二站是__的__。__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红色,上部呈土黄色。在这里我们除了看到昨天的白云岩、砂岩和泥岩外,还了解了风化作用的影响。__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自上而下: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_cm。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 ,板结成块状,垂直节理发育,厚_cm。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

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 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带,粘土矿物。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__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

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__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山余家霍邱群与上覆上元古界八公山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也有含铁的古风化面。

我们的第三站是__洞和__洞。__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__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十万年以后,__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__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__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__洞位于__市__县__乡境内韭菜山。__洞为石灰岩溶洞,形成于寒武纪,溶洞全长1400余米,其钟乳石,乳笋及岩溶造型千姿百态,五岳齐天更为佳境。__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__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__洞是凤阳不可不去的景点,__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__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

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__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 ,“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 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__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地质认识实习就是引导让一年前对地质学还一无所知的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地球,即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我们过去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地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学过的矿物岩石的知识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就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识别能力会愈来愈强。

此外,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有烈日当头,有雨打风吹,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汗如雨注,下雨时,雨水浸透了衣服和鞋子,最后一天,有不少同学有晕车的现象,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地质实习报告工作总结5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_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_号在__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__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__,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__年,__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__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 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1、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__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2、认识苏庄断层

__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3、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__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大全


实习能够加深同学对自己专业的理解,而实习报告是我们实习结束后的重要一环,写一份高质量的实习总结是对自己的肯定,写实习报告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

一、 目的

1、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 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 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 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 程, 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 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 能力, 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 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 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 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

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 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 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 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 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 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禁止相互嬉戏、打逗,避免使 石块坠落伤人,在公路边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实习指导书、罗盘等实习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殊情况必须出野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实习带队老师请假并获批 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 地质发育简史 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 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 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 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 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 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 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 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 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 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 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 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 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 2 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 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 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 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 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 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 140Ma 之久,形成 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 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 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 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 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强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 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 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 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 活跃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 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 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平 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 实习地区概况 实习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 1991m, 灵山达 2420m, 南部上寺岭 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 150-300m,总体地 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 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 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这个时期。每年 6 一 7 月为高温季节,7 月平均气温为 28℃,极高温度可达 40℃;1 一 2 月为低温季节,1 月平均气温为一 6℃,极低温度达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气温超 过 11℃,年雷暴日约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 级)约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 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 树等。 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 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 露(图 1) 。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 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 300 米处至下苇甸村, 沿公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 京市门头沟区管辖, 位于北京市西北, 有丰沙铁路、 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 交通方便。

二、观察内容

1、主要观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察侵入岩脉并判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复向斜、 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 店穹窿的东部(图 3-1) 。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 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 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 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统昌平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 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 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 实习区可观察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 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察的地点有关,因为 我们的实习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 点基本为植被和泥土覆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 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 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 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 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 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 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 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习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 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 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 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 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 、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 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 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 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 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 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发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总体走向北东 60~70°,断面紧密、平直,断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末,是上述 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断裂性质呈左行压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 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 Km,主要变形时期为 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二、褶皱构造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 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近东西向, 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 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 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侏罗系火山岩, 两翼分别为古生界和元古界;两翼地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褶皱的北翼与 西南部为断层切割及燕山期岩体侵入改造, 表明其形成于岩体侵入前, 区内零星发育的白垩 系没有卷入褶皱,因此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后,白垩纪之前,是印支运动一燕山运动早期的 产物。

2、九龙山(三家店)向斜 九龙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东部, 呈近东西向展布, 与百花山向斜的构造特点极为相 似,二者为同期构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层为是侏罗系火山岩,两翼主要为古生界;两翼地 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

3、马鞍山(谷积山)背斜 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龙山向斜与北岭向斜之间, 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展布, 核部地层为 蓟县系雾迷山组,两翼分别为青白口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在横剖面上,背斜 总体成箱状,两翼较陡而顶部平坦,总体向东倾。

实习总结

这次地质实习,我们结合理论学 到了很多实际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对课本所讲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 阔了视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更体会到 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无限乐趣与艰辛。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学识,像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 他们身上体现了务真求实、 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考察的能力,为 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 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2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20___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3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__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4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5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_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_号在__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__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__,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__年,__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__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 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1、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__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2、认识苏庄断层

__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3、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__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shixibaogao/28485.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