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优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通用版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优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通用版,供大家参考。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篇一)

一、活动时间

xx年4月29日

二、活动形式

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展板。(小学部学生)

2.“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初中部学生)

三、活动安排

1.xx年4月29日下午2:00起,各班主任利用本班适当的一节课时间,组织本班学生至学校大道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展板。

2.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具体时间:xx年4月29日下午4:10~5:30

地点:学校报告厅

参加对象:初中部学生

3.讲座内容:发扬航天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振兴中华民族

4.具体工作:

授课专家: 会场布置:

主持人: 摄影:杨

学生组织: 音响:

四、活动要求:

1.xx年4月29日下午,初中部各班主任应在第七节下课后立即组织本班学生整队前往报告厅

参加讲座活动。

2.各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守纪律。并在活动后有序组织本班学生回班。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伟大的祖国养育我,帮助我成长。我今天带来的演讲题目是:xxx。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她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为自我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我们为自我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自我的国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必说无数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必说多少先辈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牺牲个人利益,放下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单是雅典奥运会上,就有许多我们爱国的榜样。刘翔的勇往直前,李婷、孙甜甜的力挫群雄,女排的力挽狂澜……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期望,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有职责热爱自我的祖国,使自我的伟大祖国欣欣向荣、日益昌盛。

马克。土温也这样说过:“只有国家才是那个值得保护,值得关心,值得让你尽忠的东西”。我们的祖国是一棵树苗,我们得用心去呵护,只有人人为它锄草,人人为它浇水,人人为它捉虫,它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也许有人会说,你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谈什么爱国呢?

那我要告诉你,同志,你错了,爱国不分男女,爱国不分长幼,我们人人有职责。我们要从小确立远大的志向,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自我的班级,热爱自我的老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本领,长大了才能为建设完美的国家添砖加瓦。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这是我们务必做到的。 同学们,让我们高呼:“祖国,你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我们永远爱你!”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筑起一道爱国的长城,让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完美,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我国选手夺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的时候,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我国的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不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她已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秀山河,她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心为民族的共产党的领导。

然而,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怎样爱国,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要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刻苦攻读,增长才干,为将来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一百年来为求中国,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许多仁人志士曾尝试过多种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结束了近百年中国被蹂躏、被压迫的历史,使中国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幕幕血与火交织的场景汇成爱国主义壮丽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就爱国主义不朽的诗篇。作为后辈的我们怎能不向他们学习,不怎能不尽心尽力报效祖国,以全部的忠诚、壮丽的青春、坚定的信念!热爱祖国,我们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誓言,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

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奋勇前进吧!

谢谢大家。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责意识,树立崇高的梦想信念,做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礼貌守纪的中职生,努力构建和谐团结班团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结合我校班级实际情景,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及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二.活动形式

1.结合学校学生科、团委的总体工作安排,以教学部团总支为主导,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以庆祝国庆节为契机,要求有计划、有步骤、重实效,扎实地开展好每个活动;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10月1日至10月7日)

1.提出具体方案,将活动主题与班级实际结合,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做好活动的材料收集和整理。

(二)实施阶段(10月8日至10月30日)

秉持“六个一”活动要求,具体相关资料与安排如下:

1.一系列主题班会:组织召开社会主义;

2.一期板报:出一期爱国主义主题黑板报;

3.一部电影: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影视作品;

4.一个合影和一次宣誓:开展我与国旗有个合影活动以及国旗下宣誓活动;

5.一场爱国诗歌朗诵:组织班级学生各级各类诗歌朗诵比赛;

6.一篇心得体会:组织学生撰写爱国教育的心得体会;

7.一次手抄报排版设计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手抄报排版设计比赛。

8.一场讲座:参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讲堂讲座;

9.一次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开展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进取制定活动方案,抓好活动落实,认真谋划,及早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各组织要立足实际,围绕服务的重点,精心设计服务项目,突出活动特色,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使主题活动收到明显成效。

3、注重总结,加强交流。要重视总结、检查、反馈,做到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认真做好图文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活动总结。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篇五)

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优美,哲学的睿智,科学的深刻和宗教的神秘,读书,更是学习的基础,是为报效祖国的希望,祖国,伟大的祖国,报效祖国,是恒古不变的话题,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

我每天都要在晚上睡觉前读上至少半个小时的书,有时还会超过半个小时。有时都10点多了,我还要坚持看书。我比较喜欢看故事类的书,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木偶奇遇记》等;我还喜欢看一些中外名着,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昆虫记》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昆虫记》,《昆虫记》被法布尔写的生动有趣,还富有艺术性,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都写了下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自信自强,爱国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举动,要像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豪杰学习,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处处充满了历史的文化气息,中国,是一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是无数华夏人民的骄傲,也是多少海外华人的眷恋呀!

一座座老房子,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繁华的街道,这是中国发展的步伐,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和平代替了战争;先进代替了落后;欢声笑语代替了唉声叹气。中华崛起了,富强了。

伟大的中国我将永远爱你!

1467.Com.Cn其他人还在看

最新爱国教育国旗下演说稿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篇《最新爱国教育国旗下演说稿》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退色的旗帜。这面旗帜在我国更是绚丽多姿。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用自己的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爱,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懦夫。钱三强冲破重重阻力,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在为她的人格魅力深深钦佩之余,我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价值,爱国情操将是他的强有力的后盾,由此可见,爱国需要实干家。

纵观历史长廊,多少成名人物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那些不是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感,那一位不是爱国的实干家,那一个不是为了中国之奋起而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相反,只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的人,非但不会流芳百世,反而落的个千古罪人。就如袁世凯吧!他满足了个人私欲,做成了他的皇帝梦,功绩不可为不大,然而到头来,他获得了什么,不过是人们的唾弃,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千古骂名。杰出的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而他也正是这样的,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写的歌曲,为我国的革命音乐史添上了光辉得一笔。

当今我们国家正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前进着,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站起来的国家。当前就更需要一批批爱国实干家去创造祖国的辉煌!让我们以爱国主义为力量的源泉,努力奋斗吧!

让我们做时代的弄潮儿,用实干精神谱写爱国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爱国教育影片观后感精选3篇


大学生范文网精心挑选后认为“爱国教育影片观后感”是最精彩的一篇文章,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写作技巧的提高可以在写评论文章时显露出来。如何让作品名的观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

爱国教育影片观后感(篇1)

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1893年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这些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上长沙第一师范。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经常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

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

“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性格。

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的伟大魅力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伟大成就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的声音、他的脸、他的脸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观《建国大业》有感

-2009年9月25日,我有幸**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难困苦、鼓舞人心的时代,回忆起那段历史,缅怀着遥远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背景,积极再现了共和国**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建立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黑白史诗片段的形式,先后展示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北平都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

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预备役部队、高素质的士兵和强大的力量。这场战争怎么能被打败?因为国民党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管人民的生死。在电影中,国民党控制地区的物价飞涨,老百姓很难继续正常生活,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则囤积材料抬高物价,企图赚一批全国性的硬钱。

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有法治,失去了人民。我们能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

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下,革命怎能不胜利?

爱国教育影片观后感(篇2)

忠诚勤检信

10月25日,公司组织全体人员观看电影《杨善洲》,然后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的感受到杨善洲同志两袖清风、清廉履职、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和革命情怀。

----学习杨善洲朴实的名利观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2009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和学习先进,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修正和寻找自己的人生历程。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忠诚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锤炼创先争优的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探索精神,培养公务员创先争优的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自强不息、兢敬业业的敬业精神,改进创先争优工作作风。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优良品德,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崇尚道德、知行合一的革命精神,树立创先争优的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如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被西方享乐主义所侵蚀。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修养,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坚定创先争优的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础,是激励的源泉。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党和国家的事业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环境中,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矛盾不断出现,其中有些人信仰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得过的人,忠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用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当前,正是创先争优、积极努力的关键时期,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更应以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为榜样,在深入推进学习先进活动中,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检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用心把党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的工作计划贯彻好,落实好,用心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科学发展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动公司业绩飞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爱国教育影片观后感(篇3)

2011年4月23日下午市政法委组织我们集体观看电影和两部影片,感受很深,让我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她是我们公安民警的旗帜和模范。通过观看电影《任长霞》,更深地体会了“交警就是服务”,“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扎扎实实的实际工作中去。

电影《任长霞》播放了两个小时,我感动了一百二十分钟,我深深地体会到, 从她身上,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随小,但如果她能够将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发挥出来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任长霞的死就前者的最好体现。她的事迹感染了很多很多人。

英雄已逝,逝者如斯。任长霞走了,但她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只有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满意和最广泛的支持!”

爱国教育心得三年级作文之五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爱国教育心得三年级作文之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爱是一个人心灵深处自发的感觉。她是通过反复观察、比较、鉴别,由心生发的对被爱主体的肯定、钦佩、愉悦、珍惜……等诸多情感因素组成的。为了她,一个人可以舍去自我!现实中,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心怀叵测,极尽——吹啦弹唱、摇旗呐喊、打棍子扣帽子、掺沙子定调子——谋者之能事,企图给大众制造爱,引导爱。其实这些人爱的只是自己!于人于世一无是处。用句流行语说:不过是几个精至的利己主义者而已,也可以称之为:跳梁小丑。

国家到处是可爱之处没有人不爱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把祖国搞得越来越好。最可恶的是一边做着败坏国家的事情,一边还高喊着要搞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最恶毒的让人们不爱国的人。

刻不容缓!!!

爱国主义教育,会激发青年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开拓的精神。因此,在广大青年的思想建设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为了加强青年们的爱国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知国、爱国、报国,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激发青年们爱国主义情感,着力培养青年们树立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人生目标。努力学习的用心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爱国,则国恒久!!!

2024推荐:《爱的教育》通用版七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4推荐:《爱的教育》通用版七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爱的教育》(篇一)

我读了一篇文章“爱的教育——意外灾难”,讲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罗伯特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路过,差点被一辆车撞倒。他勇敢地冲上去救了孩子,但他自己也被车撞伤了,因为他逃不掉。

看完这篇文章,我遇见了罗伯特。他是个很好的,乐于助人的孩子。他跟我一样是大二学生。他的能力真是太神奇了!我也发现罗伯特很有学问。他被一辆马车撞倒了,他迷恋着他的书包。当我看到学习中的困难时,我感到羞愧。

在未来,我会以罗伯特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勇敢、乐于助人、喜欢学习的好孩子!

《爱的教育》(篇二)

我用了整整一个寒假,终于将这本《爱的教育》看完了。读完后,我被书中的爱深深感动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安利柯,用他的心﹑他的爱,去关怀和注视身边的世界。发现,其实这个社会太值得爱了。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月故事中——万里寻母的故事。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简单朴实,但却流露出母子之间的爱。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想到妈妈平日对我们的爱,我不既有点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到脸红。就拿平日的我来说吧!我每天一回到家,就将书包扔到一边去。妈妈则轻轻地将书包捡起来放好,又习惯性地唠叨了几句,就问:“今晚吃什么啊?”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妈妈好烦,因为我总说随便,那妈妈还问来干嘛?我没有立刻回答妈妈。现在想起来也有点后悔!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既感受到社会上的爱。而且我还读懂了妈妈的爱!

《爱的教育》(篇三)

“爱”这个字并不陌生,只是不理解。在读了《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后,我才深刻体会到父母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使人感受到生活点滴中的温暖。

在“父子情深”那一篇中写到:朱里奥的家镜贫寒,他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除了正常的公事之外,还经常联系一些公文来抄写,常常一直抄到深夜。而朱里奥知道后很心疼父亲,也默默地帮父亲抄写,结果做功课时就没精神了。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让他应该以学业为重。朱里奥还是没有停止抄写,就这样一段时间以后病倒了!父亲心疼的抱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朱里奥与父亲相亲相爱,为了这个家庭不辞辛苦默默地工作。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令人感动。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我们的老师”那一篇中写了老师很亲切,很温柔,不管学生做错了什么事都会原谅他们。从中我知道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

在“欢迎新同学”这篇中写到班里来了一位家庭贫困的新同学,老师让班长代洛西做欢迎致词。代洛西紧紧拥抱了那个男孩说:欢迎你,亲爱的同学!那个男孩也热烈地吻了代洛西的面颊,大家都高兴地拍手欢迎。最后同学们给新同学送来了钢笔,画片,还有一张瑞士邮票。书中同学之间的有爱使新同学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我们也要这样,和同学融洽相处,和谐发展。

读《爱的教育》就像在爱的海洋里畅游,让我们把“爱”演绎到我们的生活中吧!

《爱的教育》(篇四)

爱,是什么?爱是妈妈为孩子挡住沙石的肩膀,爱是老师让学生逃出教师的拱桥!爱是什么?爱是信任,爱是分享。

还记得那首歌吗?少年强,那中国也一定很棒。记得于丹老师的学生吗?从早上五点排到八点,为了献血。可是,没有献到血。但他们的勇气却是可嘉的!不像我们的千金大小姐,千金大少爷那样,一副可爱,小巧玲珑的样子!中看不中用!爱是什么?爱是承担,是分担!在5.12来临的那一刻,没有了欢笑与愉快!只剩下一片惊恐与慌张!也是在这样家破人亡,成为孤儿的那一刻!孩子长大了!更早的学会了自力更生!原本应该分担的痛苦与折磨,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分享的却是那种坚强!那种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正是因为这样,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让少年更早学会坚强,国家也更加富饶!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播下的种子!祖国的希望就是让我们长成大花朵,让蜜蜂来采蜜,长得更加旺盛!开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不怕害虫的腐蚀,不怕一切困难!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长成苍天大树,为人民遮风挡雨一辈子!

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绵阳市涪城区石塘小学 廖思艺

《爱的教育》(篇五)

在寒假里,妈妈送了一本书给我,名字是《爱的教育》,书里其中一篇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叫《母亲》,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当我读到文中这段话时:“前几年你病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令我终生难忘。你母亲整夜整夜的守在你的床前,屏息静听的呼吸。她以为马上就要失去你而怕得浑身发抖,因过度悲伤而痛不欲生。我真怕她会发疯的!为减轻你一小时的痛苦,你母亲可以牺牲一年的欢乐。为了你,她可以沿街乞讨。为了挽救你的生命,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恩利科,你要听我的劝告。你可以想一想,你整个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可怕的天灾人祸而痛苦,但最痛心的莫过于有一天失去你的母亲。”读到这里,我晶莹的泪珠徐徐落下,这真是太感动了。想起我自己妈妈的好,妈妈也是经常在我发烧感冒的时候彻夜不眠的的照顾我,第二天又拖着疲倦的身体去上班,甚至可以冒着狂风暴雨去为我买最爱吃的小笼包,只为我的一句话:想吃。每天为我洗衣做饭,从不喊累,总把好吃的往我碗里夹,妈妈下班后,无论身体再累,只要我说要去哪里玩,她总会陪我去……

妈妈的好,太多、太多了,而我想起自己对妈妈付出却太少了,而且经常会胡乱对妈妈发脾气,会经常调皮的做一些错事让她生气,我想,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应该会体贴和爱惜妈妈了,要帮妈妈做家务了,学习更加自觉,不让妈妈太操心,更不胡乱对妈妈发脾气了。我爱我的妈妈。

《爱的教育》(篇六)

走在洒满阳光小路上,我的脚步显得分外轻盈,不知为何,突然,我就将脚步放慢了,悠悠的踱步着。

又一刹那,我愣住了,这样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位衣着破烂的老爷爷瘫坐在地上,头发蓬乱极了,一缕缕白发杂乱无章地列在头顶,有点脏乱的感觉。老爷爷面前的地面上铺着一张布,上面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原来这位老爷爷是个空巢老人,孝顺的女儿在前些日子因车祸去世,儿子对他不管不问,要走所有财产后,便把老人家扔在街头。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得乞讨。周围很快围满了人,对老爷爷指指点点:有出谋划策的,叫老爷爷把儿子告上法庭;有打抱不平的,说爷爷的儿子不是人;有幸灾乐祸的,说老爷爷活该……不管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老爷爷的盆子里仍空空如也,不见捐款。我手上的十元钱湿了,我的手一直在冒汗。

正在这时,我的心头涌上一股血,来到爷爷的面前。我向爷爷鞠了一躬:“爷爷,对不起,我身上只带了十元钱,帮不了你太多忙,但请你收下!”说完,我将钱递给爷爷。有人连忙劝说:“小姑娘,拿走吧,这钱没必要给,别多管闲事!”我听了,转身走向那位大妈:“阿姨,请收回您刚刚说的话,谢谢你的一番好意。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这点爱心都没有了,还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吗?”我的语气愤愤不平,把在场的人都惊住了。很快一位叔叔走上前来,接话道:“了不起!”边说边鼓了鼓掌,“孩子,你说得对。就冲你这句话,我一定献爱心!”随即抽出了两张“土豪金”递给老爷爷。“这人可真阔气!”立刻有人评论道。那位叔叔听了,便说:“爱心是不分多少的,相比这个小姑娘,我越发羞愧。她捐出了自己带出来的所有钱,救济老人家。而我因有事在身,不得多捐,不然,我连整个皮夹都放进盆里!”“好!”大家齐声叫道!“如果这世上连爱心都没有了,这个社会将会成什么样子?”我问道。“只要利益和金钱的社会不好!”又出现了正义的化身。“对,到那时,人与人之间毫无爱可言,只有冷漠和斗争多不好。”“还会让社会风气变差呢!”又有几位好心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志们,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为了帮助老人家,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最后那叔叔做了总结。

大家听了,个个拥上前来,掏出钱救济老爷爷,嘴里不停地喊着“为了使社会更加美好”的号子。不一会儿,爷爷的盆子里塞满了钱,装满了颗颗爱心。老爷爷不再愁眉苦脸,感激的泪水溢满眼眶,不住地说道:“谢谢好心人!”我的脸上绽放出的灿若桃花的笑容……

《爱的教育》(篇七)

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萌芽,而《爱的教育》就是一颗神圣的种子。

如果说漫画能带我们走进幻想的世界,那么,《爱的教育》则能带我们走进爱的世界。温暖的亲人之爱,高尚的社会同情,浓浓的乡国之情,纯洁的友谊那神圣的境界,是人类的向往。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战争,强权,仇恨,冷漠在电视上随时可见。如果说《爱的教育》全书的灵魂是什么?我认为让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兴福作者笔下一个个朴实。感人的小故事都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爱的教育》里的《烟囱扫除人》里对陌生人的爱让我感慨万分: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三十钱币弄丢了,在一个学校门前伤心地哭泣,一群学生看见了,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平时零用钱,买学习用的钱,没有的就把自己心爱的玩偶,美丽的鲜花送给她。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啊!也是我们今日所呼唤的吗?

陌生的爱让人为之动容,那么师生的爱让人终生难忘。想书里的《病中的先生》。那是为天降天使,他自己把学看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由于他日夜奔波,所以生病了,养病的他还无法忘记自己的学生,无时不刻询问代课老师。看,墙头上的照片哪一张不是他学生。

睁开你的眼睛,用爱点缀地球的每个角落,让悲伤,痛苦,一切黑暗埋下,让爱的种子生长,开出美好的明天!

读后感收藏:《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通用版(5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本站收集了《读后感收藏:《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通用版(5篇)》,供您参考。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篇一)

巴尔博士的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一块纯洁的净土,是需要我们耐心的、细心的播上优良的种子,以获得生命的希望。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由家长开始。

我认为这非常有道理。作为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对的课题,并不是每一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因为做家长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也需要学习,也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往往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包办孩子的一切就是疼爱,这不是站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有时也会困惑,如何去更好的发掘与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做父母头等大事。面对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家长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敦敦教导,有的色厉内荏,有的循循善诱,总之不一而足。但方法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孩子将来命运的收获就有所不同。所以说,作家长的一定要揣摩教育子女的力度,调节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心态,这是造就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长开始的,从孩子出生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都不断的受到家长的影响,这是基于孩子的生长环境所决定,是家长天天在影响着他,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家长日常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到工作学习的态度与处世的手段与原则,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间就留下了家长的烙印,或者受此影响而形成他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榜样,最好能成为一面旗帜。让孩子继承优秀,摒弃低级恶俗的东西,让他们怀着感恩与来尊敬对待自己的父母,让这世界充满了爱。

其实,家庭就是学校之外的另一所大学,它比孩子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期都要长,它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可能是一辈子。对于那些孩子个个都能成才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家庭就是一所成功的育人与树人的大学。从我们身边就能看出,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们教育的孩子个顶个的都能成才,说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必然有其合适的地方。因此,作为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家长来说,一定要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让孩子在较高的教育水准上得到全面发展。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篇二)

这本《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来到我的书架上已有几年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有关数学教学的书,我细细地读过一次,翻阅过许多次,不管哪一次,都能带给我新的感受,教给我许多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经验和理论指导。

在本书中,分27个专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编写了教学目标的制订、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改进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的内容。每一章有主题内涵、案例描述与评析、观点与思考、资料链接这几项内容组成。主题内涵主要从理论上作简要的阐述,帮助教师明理解惑;案例描述与评析结合丰富而典型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分析,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行为;观点与思考是在案例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主题内涵作更为具体的分析与思考,有的还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资料链接系统地收集和摘录了与该专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该专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看了以上的内容安排,不得不感动于这些数学教育的领路者们为了把我们这些尚算不上成熟的数学教师领进数学教学的大门,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是一本可以放在枕边、案头时时细读、经常查看对照、引领教学实践的好书呢!而我的表达尚不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优点和它给我的收获,只能简要记录一点自己的感想。

一、目标设定要合理、清晰、可发展、可实践

以前我只知道参考书上有目标,备课时抄过来就可以了,也没做多大的研究,以为自己备的课能完成这些目标就可以了。原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教学目标不但重要,甚至于教学目标没有定好,一节课设计上下来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呢?要想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胸有成竹,才能放手做好。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住学科教学总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在设定目标时,还要考虑到三维目标的实现,不能像过去的数学教学只重知识和训练,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只重结果不重学习过程。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塌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要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在学生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反而手忙脚乱,哪一个都不到位,所以要根据内容有所侧重地设定目标。而这取舍之间如何把握,却正是需要教师去研究的地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教学目标拟定这一块内容的编写中,针对数学教学的六个核心问题,一一阐述如何在教学实中实施,实现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拟定好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开展教学,要做到上课时心中有目标,这目标又能立足学生基础,关注学生未来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使我们的课堂更人性化,更加精彩。

二、教学内容要有价值、能促进学生思考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指向的不是数学内容本身的价值,而是教师如何使数学内容相对学生实现其价值的教学艺术。从这句话中,我们能读出数学内容的价值是教师的教所赋予的,这种教一定不会是简单地灌输、枯燥的题海战术。

新课程的教材非常灵活、开放,数学学习内容基本是用一个情境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书上的情境图对于初接触教材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却是有些摸不着边的。面对数学材料,我们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这个图要给学生展现的是什么学习内容;要设定哪些学习目标;目标设定要在哪一个高度,太浅或太深显然都不适合学生;如何使情境以一种动态的、有利于学生有层次地学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何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使教学素材得到最好的开发应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收获,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学得积极、有思考、觉得数学是有用的,等等。很显然,价值来自于老师的思考和选择,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必定是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点。在这些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那么重要,而又是那么困难。那些个学不好的学生,费尽你九牛二虎之力,累死你多少脑细胞,从生活中从数学上举了那么多例子,他依然是不开窍,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他无论如何就是想不明白。在听过一些成功人士说到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时,我逐渐释怀,也许有些人天生没有数学头脑,没办法学好数学,但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没有天赋。即使如此,我依然相信,虽然先天不足,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应该会有所进步,不可能毫无进步。而其中,学好数学最最重要的能力应该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管是否有效,我都在努力做着这样的事,希望提高那些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想,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应是重要的一方面。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有时数学教材中的材料可能很老旧或者对学生没有一点吸引力,让学生看着就觉得没意思,那么,教师就要思考选择什么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有思考地投入学习。个人觉得,和孩子相关的、或者老师以自己为例、或者具有童话故事色彩的等材料,能吸引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内容好好设计,或在平时搜集、记录这方面的材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当读到某一个地方时,思维的火花会一闪而过,然而自己读书能力确实还不够好,不能准确地把握、挖掘其中的内涵。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管哪方面做得不够,都会影响我们对课的把握,使得我们对教育认识浅薄,对教学现象的认识浮于表面,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读这本书时,还有许多的体会和疑问,需要我去思考,去实践证明。希望能抓住更多思维的火花,写下更多的思考。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篇三)

华老师对教学的感悟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连磕破了脑袋还能联想到中括号的妙用,甚让我拍手叫绝。在上“角的度量”时首创的运用了滑滑梯的课件教学,增加了可观性与趣味性,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好的接入口!如果我是他的学生,我爱死了这样的数学老师,难怪有些学生不愿意下课,有些听课老师没有听到下课铃响起。

华老师令我印像深刻的还有他的风趣语言,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因为磕破了头戴了帽,上课时问学生知道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戴着帽,当学生回答非常多可爱的答案后,华老师笑着说“不告诉你,是个谜”;当借班上课,把学生的橡皮擦“借走”后,问学生们老师为什么要借他们的橡皮擦,学生回答了好多天真的答案,华老师说:就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这么平淡的话语里说明了华老师为人非常随和,平淡的话语里更是他对掌控课堂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其上课的一种课堂魅力。在《序》中,时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李烈写道:他极少专注于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却常常对过程的“意料之外”心生欢喜。研究,琢磨,废寝忘食,直至豁然开朗。这样的周而复始,塑造了小华的独特。

我应该要学习华应龙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觉得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踏实、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更应该学习他对教育的释悟能力,他的“差错资源化”从“误到悟”确是给我一副醒药,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的新领域。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篇四)

走进教育数学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本书可启迪读者的思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强读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以及教师、科技工作者和数学爱好者参考……

走进教育数学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前几天,读完了沈文选先生的《走进教育数学》一书,这是张景中院士主编的同名丛书之一。作者称此书是学习张景中院士提出的“教育数学”思想的一种尝试。本书共分5章:第1章,丰富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数学科学。介绍了数学科学的特点、价值、成分,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教育数学等,感觉论述的比较泛泛,没有细读。第2章,让我们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教材到教材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从数学测评到测评数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数学的内容。第3章,教育数学探究——为教育优化数学。进一步介绍了教育数学的意义,指明了教育数学的努力方向。第4章,教育数学探营的一些方法。本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了教育数学探究的一些方法,很受启发,当为此书的重点。第5章,教育数学探索的几朵小花。本章是教育数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案例,可看作是对前一章的补充。阅读此书,还是很有收获的。本书的思想观点,与新课程观下的数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中学数学一线教师都应该读一遍此书……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篇五)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1、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相关书籍,使我受益非浅,现在简单地谈谈我读这些书后的感受。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集锦6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集锦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1

张双婷《吾国教育病理》是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的著作,完全基于二手资料写作而成。

作者通过在历史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阅读大量著作,从多个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撷取其中主要的理论框架与观点,"辐辏"成这本囊括全方面的作品。

其中,既有理性思考,也有当下的教育关注。

在笔者看来,应试教育只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症状和征兆,军备竞赛试教点和病原体。

接下来,我将从视角定位、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解读。

一、视角取向

笔者采用多学科视角,从历史、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对教育进行思考。

是其一大特色。

作者从素质教育的问题开始谈起,认为其含义是模糊的,本身的模糊导致其目标和手段都不够清晰。

因此,笔者对素质教育的两个口号,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口号,一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进行了批判,这两个口号都是空洞的、无用的。

这种震耳发匮的批判令人惊异!但作者似乎也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其中有些观点,如考大学只报学校不报院系、说服企业和社会招聘时不看重学历,仿佛"掩耳盗铃"一般,似乎是有些可笑的。

此外,笔者将中国教育的**归为“军备竞赛”的压力,认为教育应尽快分离,并列举了德国的职业教育。

最后,作者又天马行空的分析了中国现今教育的生态,行政专权,但似乎也无可奈何。

总之,这本书提出了许多教育问题,但并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

二、逻辑结构

本书采用“趋同”的逻辑结构,从语文教育的重心和语文教育的生态出发,以“疏导”和“放权”概括语文教育的方剂,构成本书的主体结构。

从空洞无用的素质教育理论到引发军备竞赛的原因,再到导质教育分流的问题,职业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然而,职业教育在我国不受重视。

在作者看来,我国教育无法分流的原因在于三点第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第二是**的选拔与学历的结合;第三是复读。

郑也夫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消除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成员的教育分流,直接导致了高考生在适龄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

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为孩子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所以高考成为孩子们的必然选择。

这加大了竞争的压力,使许多孩子成为高考的陪练和牺牲品。

但笔者给出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

中国教育的生态特征是行政垄断,其结果是多样性的丧失。

作者截取学校中的教材、科目与学生的兴趣、知情意与创造力等方面,论述权利**的危害。

正是福柯所说的"知识就是权利"

教育的无法分流导致军备竞赛与权利支配下教育多样性的丧失,相辅相成,摧毁着中国教育,这些构成了作者眼中的教育景观。

三、运思方式

在运思方式上,作者遵循"提问—释因—寻解"的批判思维模式进行论述,鞭辟入里地批判中国教育中丑陋的现象,发人深省。

然而,笔者的批评不够深刻,无法把握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虽然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但学习却充满了枯燥和单调。

只有有持续的内生动力,才能努力学习,取得成绩。

如果我们盲目地追随学生的兴趣爱好,那将是对孩子的毁灭。

教育者之一无穷之事业也,其在人类,则与人类相终始;在国民,则与一国相终始;在个人,则与其一身相终始。

无论何时,教育都将是讨论不尽的话题。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2

本书作者“爱之深,责之切”,围绕教育的放权与分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作了剖析,抒发了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其中,中国社会的单一价值观与独生子女的国策诱发了分流教育的夭折,中国等亚洲国家过分强调的复习与复读又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扼杀。这种竞争的空前加大,让教育异化,让学习者的心灵扭曲,让教师的教育价值判断有误。本书对于学科教学,有着自己的批判与见解。因此,结合学校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为如下几条:

1.在学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与教师可以构建我们的小环境:回归教育原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内在,适合社会需要。教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做针砭时弊的顺应化教学。不扭曲,不异化自己与学生的心灵,做一名健康的身心培育师,心灵的守护者,成长的护航者。

2.深刻反思学校的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数外,提倡科学与音体美的艺术课程。做到全面发展,教学眼中有人,尊重其身心规律。英语是过分重视工具性,考试与成绩,多少人学而不用。因此,外语学习也要分流。学习的人在质不在量,一部分人学好就可以了。放低要求,提高针对性与成效。

3.教学中善用奖励、惩罚,有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书中引言到,“动力与兴趣可以激发,创新不可以激励。“你的目的是提高雇员的长期总做质量,帮助学生成为用心的思考着与自觉学习者,那么奖励与惩罚完全没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艺术进行“外奖”来引领“内奖”。内奖便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学习本身的乐趣。乐,就是学习最高的境界。

4.明确复习育人立意。不是知识的重复而是一种体系的构建与学习的体验。

复习,过度复习,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因此,要以新授课为主,不要过早、过度复习。复习时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参与知识的体验,重组与体系构建,更多的是让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伴侣。讲求学习的方法与知识获得的方法,反对死学,反对知识灌输,不要让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不要让成绩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3

认真看了一遍《吾国教育病理》,感触颇深,在这本教育名著中作者对我国教育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病理的原因,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国教育的年龄过长,教育过程长期在校,脱离实践基层,造成脱节,教育结果学生成了高学历低能力。对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制度、人才培养的羁押制度、人才的分流、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人才培养的多方面性、创新能力的缺乏等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学习。

但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激进和不完整的观点。例如,我们不能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一概而论,也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教育或学校的错误。总之,读一本完整的书对我有三大感受:

第一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一。学校已成为教育中唯一严格的等级制度,教材的规范使用,让学生在只有知识水平的保护和封闭空间里呆了十多年,形成了一个性格相似的人。

2。自学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期末考核标准: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一切学习说到根本都是自学。

他人能做的是教,且只能是教。学是自已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已的事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教你们学会什么,而在于教“学会学习”,不能逼迫你平行地跟众多科目走,而要让你在广泛的接触和自由的选择中形成自己智力上的爱好。自学就是在阅读之后,决定方向、选择话题、发现信息、消化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和计划。

学校教育就是外力太强,导致内力的丧失。

三。互联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的教育模式。平庸的教师下岗,新的师徒结合,高效的小班讨论

四。学习方式:学习被社会错误地代表。学校与单一的教学方式差异不大,使学生形成统一的人格。一个好的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优缺点,也有其特点。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用途。

增加教育多样性,个人有真才实学,社会才坚实可靠。

第二知情志

重视智慧过头、提升手段有误。教与学关系要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教育是教会学生自学。

情商是每个人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理性决策所必须的。提高情商使自己具有功利效益,我们提高情商使社会更加和谐。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能促进情商的培养。

教育应增加两种活动:体育活动和人际活动。

通过糖果实验讨论意志力:自志力和决心。有先天成分,后天开发空间余地很大。

立志的前提是自决,而不是他人迫使。认定自己能未必就能,认定自己不能就断乎不能。中国的教育需要倡导英雄主义,培养领袖和名人。

第三兴趣

人类的好奇心倾向于寻求适度的新奇感和刺激。好奇心是最初的驱动力。兴趣往往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兴趣是一种特殊而持久的好奇心。兴趣是一种情感,它帮助我们把注意力和精力不平等地投入到所遇到的人或事上,以一种有优先权和偏见的方式面对生活。

有的对一切都能建立兴趣,做一行爱,有的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有些人认为这很无聊,有些人认为不一定是后者能不断发现新事物和新关系。当一个人因为兴趣而进入某事物时,他从中学习到的新因素越多,他就越感兴趣。他在这方面越有天赋,就越感兴趣。

他在其中又体会到了一种“成长的乐趣”。兴趣、专业知识和不断发现的结合构成了持续兴趣的铁三角。空虚、无聊、抑郁等不良心理、粗暴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上日益蔓延。

人们只有多运动、保持快乐情绪,必须去满足真正的兴趣才会有幸福感。相当多的孩子,只要有很多独立的事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教育对孩子兴趣的破坏是釜底抽薪。

为考试而教、为奖惩而学的学校形成了全球性的功利教育危机。中国社会因为格外缺少与功利抗衡的文化力量而首当其冲。

如何去让学生保持兴趣的教育?1、坚持“做人之道重于做事之道;生命的范筹大于事业的范筹”的思想开展好通识教育。做“通”大于“专”的教育。

(较早地确定专业或面对的信息太过狭窄,都不利于兴趣的发育)2、教育生态是学校只提供而非强调、强迫,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兴趣,什么兴趣是次要的,关键是有,当一个孩子有了兴趣,他就有了人格,他的兴趣有可能改变,但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性格不易改变。

好的教育旨在造就一种淡化目标、听任个性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如此生态自会孕育伟大的创新者,相反,矢志培养创新者的教育多半是拔苗助长的坏教育。

学校就是解决学生们“吃饭”的食堂。教师就是大厨。(只在第十四章第三部分提到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学生必须要长年累月在这里吃,各科教材就是食材。食堂不能每人半斤定量,不能喂食,搞精英教育、创新教育就像想通过食堂吃出姚明一样,其实学生日后成了大力士也确不是食堂的功劳。食堂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食堂饭菜功能是解决温饱,营养再多,也保证不了来我们这吃食堂饭菜人人出去就不会生病。

食堂做的是让学生想吃,或者让学生吃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继续按照全国统一菜单或食堂应有自己的学生菜单。愿我们的食堂能够做出八大菜系,能够推陈出新,能让进门的每个人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能吃饱吃好。

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谈的就是教育政策设计存在的有些问题。作为教育政策的未端践行者学校来说是迟到的警醒。我们现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学校树立服务师生意识,时刻能站在师生立场上思考,以营造师生喜爱的校园为已任而奋斗不止。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4

昨晚,夜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书中对中国教育现状问题的本质做了精准的诊断,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平时我对中国一些教育问题碎片化的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读了郑先生的书后使我对教育现状的一些个人思考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中国教育制度在成就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终生讨厌学习,毁灭了一代人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能力,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在时间上首先就没办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考察是要长期的一个人的爆发发展是不定期的,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能给他一个合理的分数呢?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本质上是把人区分出来的制度,它并不是提升能力的办法。而分数让提升能力变得不重要,把人区分出来的变得很重要。要改变高考制度下中国教育的问题要一点一滴的慢慢改进。当前推进教育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崔雪君老师之所以创办"袋鼠妈妈悦读教室",就是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和经过了大量的教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于对教育的理想和责任心所推出的传统经典阅读+电影阅读的兴趣教育方法。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书本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对求知的兴趣,电影阅读把孩子们的抽象想法具像化,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电影实践课、读书行走计划去让孩子亲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协作的快乐,让孩子在快乐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情商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在培养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在社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是要比智商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情商教育和创造力凸显的异常重要。例如互联网和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产生了嘀嘀打车,乐视的董事长贾跃亭把很多行业的精英人才都团结到自己的旗下做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这需要何等的情商了。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孩子把兴趣、实践、求知精神结合起来都能在将来产生很多伟大的成就,他们都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功。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下显得更加重要,它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骄傲的传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5

本书作者“爱之深,责之切”,围绕教育的放权与分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作了剖析,抒发了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其中,中国社会的单一价值观和独生子女的国家政策导致分流教育过早夭折,中国等亚洲国家过度强调再阅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竞争的空前加大,让教育异化,让学***心灵扭曲,让教师的教育价值判断有误。

这本书对学科教学有自己的批评和见解。因此,结合学校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可以营造我们的小环境:回归教育本源,尊重学生的内在身心,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自己的一亩土地上,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做适应教学的事情。不扭曲、不疏远自己和学生的心灵,做一名健康的身心教练、心灵守护者、成长护航者。

2。深刻反思学校的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课的数量,倡导科学与声、体与美的艺术课程。做到全面发展,教学眼中有人,尊重其身心规律。

英语过分强调工具性、考试性和表演性,有多少人不用它就学会了。因此,外语学***分流。学***在质不在量,一部分人学好就可以了。

放低要求,提高针对性与成效。

三。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奖惩手段,有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书中引言到,“动力与兴趣可以激发,创新不可以激励。“你的目的是提高雇员的长期总做质量,帮助学生成为用心的思考着与自觉学习者,那么奖励与惩罚完全没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艺术进行“外奖”来引领“内奖”。

内奖便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学***的乐趣。乐,就是学***的境界。

4.明确复***立意。它不是知识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的建构和学习。

复习,复习过度,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所以我们应该优先进行新的教学,不要太早,复习过度。复***重学生的能动性,参与知识的体验,重组与体系构建,更多的是让知识的学***学生成长的伴侣。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反对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不让知识成为唯一的教学,不让成就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篇6

我试图尽力保持冷静,却很难做到。我做不了学术,由此可见一斑。一篇书评,到底还是变成了自家的胸臆,不过,这没什么不好。

套用一句歌词: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

一、愤懑

郑也夫先生是性情中人。

书的前言,开门见山便是这样一句:“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读到这句我就喜欢了。

书后的作者介绍中有这么一句“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这一定是夫子自道。在这“边缘人”的宣言中,有一股藏不住的豪气,配上那一副身板壮实的照片,足以起我之懦。

好,把上面的一些关键词放到一起--愤懑,边缘,英雄,独立,气概,豪气。郑也夫先生之所向往,也就大致可以明白。教育是培养人的,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呢?取上面的反义词就可以了--麻木,主流,平庸,从众,懦弱,泄气。当然,病症还不止于此。

二、“放”

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分流”,下编为“放权”。我通篇读下来,感觉全书的核心就在一个“放”字上。我想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它。

第一,管理者的放权。

本书的第十四章是很特别的,前已述及,其标题为“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作者自言“这是本书中最好理解、理论上最无挑战性、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篇章”。虽是如此,却也打开了我的眼界。如果教育可以由政府办,也可以由团体办,由个人办,那该多好。放权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提供”多样的教育,而非“规定”唯一的教育。不同宗旨和理念并存,社会有多元的需求,个人也能有多元的选择。

作为个人,我自己没有脱离过“大一统”的教育体系,以前做学生,现在做老师,真是无比沉闷,无比压抑。我不敢说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对”的,现有的教育模式就是“错”的。但我相信,一个健康的、多样的教育生态之中,当有如我者的一席之地。而现实却很可疑,很悲哀。

第二,教育者的放手。

本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讨论“知情志”、“兴趣”、“创造力”,得出的结论恐怕要让积极负责的教师们茫然。

读这几章的时候,不由感叹深得我心。本书运用的是学理,我依靠的是经验和感受,而结论竟是高度一致的。

前次月考作文,选了赵鑫珊的两句诗为材料:“上帝爱鱼,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人也爱鱼,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而吊诡的是,我们以这种方式去考察学生,亦属网鱼。有人写了深思明辨的文章,却因为没看见“记叙文”三个字,得分只能不及格。

上学期的家长会,一位资深教师明确表示:在学校,“我就是抽他们的那根鞭子”,同时劝告家长在家里也要把鞭子拿起来。我不愿举鞭子,所以很不受这位资深教师的待见,见其来告学生的状,开口则“你们班”,我一个头就变成两个大。

第三,受教育者的放开。

本书的上编以“分流”为主题,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五章“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作者举了曾国藩、张謇、蔡元培、毛泽东等家庭的例子,认为“家庭分流”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不靠制度约束,而自发、自然地形成了分流。比如曾家“纪”字辈兄弟,一部分外出科考,一部分留守持家,还有人皈依科学。作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长心态失衡,从而毁了“家庭分流”的传统,使得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了“学历军备竞赛”中去。

据我所知,心态好的独生子女家庭也是有的,传统的力量并没有彻底消失。在群体躁进的情况下,个别的声音湮没无闻,但他们是有力量的。而且,人从来不是被动的。我对“求诸己”的学问深以为然。

我想把“放开”这个词,当成是受教育者主动的、自觉的行为。什么是放开?就是尽力放开手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自己为“分流”做主。实际上教育活动中的真正主角,甚至是唯一主角,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我常常对学生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外面昏天黑地,但并不是一无可为的。尤其,以精英自许的优秀学子们,该有一点这样的心气。人云亦云,趋利而动,博得一个社会认同的功名,获得一份令人艳羡的收入,这样的人不是精英。在学历竞争中胜出,这只是掌握命运的诸多方法之一种,而且不见得高明。

这个寒假,有个学生去南京参加了“模拟联合国”,回来写了一篇随笔,其中有这样的话:“闭幕式结束时,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以后再也不参加模联了。原因很简单,我不适合。……去了南京以后,我才知道,有些路,你不走就永远不知道不该走。要不是当初鼓起了勇气走,我到现在估计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渴望,却不敢迈步,为这条本该走到一半就回头的路耽误了对其它道路的探索。”--我很欣赏这种真诚的退却。这何尝不是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我们从来只教人前进,不讨论后退。

精彩文章American Education 美国教育


In China,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s believed to be the most cruel exam, which will decide a student’s future. Many young people complain about this educational system, they yearn for the western education, which is reported to be much eaiser. But the fact is that not all foreign students like that.

在中国,高考被认为是最残酷的考试,这将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许多年轻人抱怨这个教育体系,他们渴望西方的教育,西方教育一直被媒体报道上学轻松。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外国学生都是这样轻松。

In America, high school students also need to take the very important exam so as to enter the college. Part of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in community college or just go to work, so they don’t have much pressure. They enjoy the high school life with joining many activities and taking all kinds of parties. But for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enter the top university, high school is not easy for them. They need to spend extra hours to study after class, which is much like Chinese students.

在美国,高中学生也需要参加非常重要的考试,为了上大学。一部分学生选择在社区大学学习或者是直接工作,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压力。他们享受高中生活,加入许多活动和各种各样的派对。但是那些想进入顶尖大学的学生,高中是不容易的。他们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去课后学习,就像中国学生。

Actually, no matter in which country, every student needs to spend a lot of time studying in order to be competitive. If you yearn for an ease environment in high school, then you’d better prepare for the unexpected future.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每个学生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才能有竞争力。如果你渴望在高中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那么你最好准备好迎接意想不到的未来。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合集


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有不一样的看法时。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通过认真研究大学生范文网编辑为您制作了这份优秀的“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期待这篇文章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篇1】

《吾国教育病理》学习心得

1、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七个章节)谈了中国教育的主症——军备竞赛(文凭热)及解决之道

第一章论述了素质是能力和人才的空洞素质理论。实施素质教育没有有效的手段。中国教育的主要症状是军备竞赛。只有以分流的方式缓解军备竞赛,才能改变应试教育生态。分流的改善又依赖于社会生态的改善。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无用

第三章:德国教育分流体制的良好机制使学生10岁基本决定就业趋势

第四章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第五章中国传统分居的终结独生子女国家政策消灭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成员教育的分居,这直接导致了适龄高考生比例的居高不下

第六章官员的学历本科学历后22岁入仕,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拾阶而上的历练更实用。政务要在干中学,谁堪大任要在实干中比较。

第七章复习和重读使学生成为拉磨的马复习时间,占时间太多。它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大手段,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我们发挥潜能的平台。提倡用人淡化学历和实施一年多考制

第二部分(七个方面)谈中国的教育生态

第一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一。学校已成为教育中唯一严格的等级制度,教材的规范使用,让学生在只有知识水平的保护和封闭空间里呆了十多年,形成了一个性格相似的人。

2。自学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期末考核标准: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一切学习说到根本都是自学。

他人能做的是教,且只能是教。学是自已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已的事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教你们学会什么,而在于教“学会学习”,不能逼迫你平行地跟众多科目走,而要让你在广泛的接触和自由的选择中形成自己智力上的爱好。自学就是在阅读之后,决定方向、选择话题、发现信息、消化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和计划。

学校教育就是外力太强,导致内力的丧失。

三。互联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的教育模式。平庸的教师下岗,新的师徒结合,高效的小班讨论

四。学习方式:学习被社会错误地代表。学校与单一的教学方式差异不大,使学生形成统一的人格。一个好的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优缺点,也有其特点。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用途。

增加教育多样性,个人有真才实学,社会才坚实可靠。

第二知情志

重视智慧过头、提升手段有误。教与学关系要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教育是教会学生自学。

情商是每个人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理性决策所必须的。提高情商使自己具有功利效益,我们提高情商使社会更加和谐。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能促进情商的培养。

教育应增加两种活动:体育活动和人际活动。

通过糖果实验讨论意志力:自志力和决心。有先天成分,后天开发空间余地很大。

立志的前提是自决,而不是他人迫使。认定自己能未必就能,认定自己不能就断乎不能。中国的教育需要倡导英雄主义,培养领袖和名人。

第三兴趣

人类的好奇心倾向于寻求适度的新奇感和刺激。好奇心是最初的驱动力。兴趣往往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兴趣是一种特殊而持久的好奇心。兴趣是一种情感,它帮助我们把注意力和精力不平等地投入到所遇到的人或事上,以一种有优先权和偏见的方式面对生活。

有的对一切都能建立兴趣,做一行爱,有的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有些人认为这很无聊,有些人认为不一定是后者能不断发现新事物和新关系。当一个人因为兴趣而进入某事物时,他从中学习到的新因素越多,他就越感兴趣。他在这方面越有天赋,就越感兴趣。

他在其中又体会到了一种“成长的乐趣”。兴趣、专业知识和不断发现的结合构成了持续兴趣的铁三角。空虚、无聊、抑郁等不良心理、粗暴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上日益蔓延。

人们只有多运动、保持快乐情绪,必须去满足真正的兴趣才会有幸福感。相当多的孩子,只要有很多独立的事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教育对孩子兴趣的破坏是釜底抽薪。

为考试而教、为奖惩而学的学校形成了全球性的功利教育危机。中国社会因为格外缺少与功利抗衡的文化力量而首当其冲。

如何去让学生保持兴趣的教育?1、坚持“做人之道重于做事之道;生命的范筹大于事业的范筹”的思想开展好通识教育。做“通”大于“专”的教育。

(较早地确定专业或面对的信息太过狭窄,都不利于兴趣的发育)2、教育生态是学校只提供而非强调、强迫,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兴趣,什么兴趣是次要的,关键是有,当一个孩子有了兴趣,他就有了人格,他的兴趣有可能改变,但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性格不易改变。

第四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人很少。智力、知识和成就知识一个门槛。创新可遇不可求,越是大的创新,越是事先不清楚目标,外奖无益有害会抑制内在动机的发育,会扭曲、抑制内在的兴趣,会适得其反。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在精神世界中寻找刺激,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冒险的刺激。

创新者是指脱离正确轨道、效率低下或在促进创新方面受到干扰的人。创新者离不开教育的营养环境,但教育对创新者培养的趋同与整合只会扼杀其负面效应。

提供一个宽松、宽容、独立、自由的学习环境,不受任何干预,创新性人才就会应运而生。

第五科目

语文:政治与科学夹缝中的文学,标准化考试让文学非黑即白没了意识形态,什么都去教、教是万能让写作成为催熟的果子。数学:

学得越深用得比重越小。走进数学的每一步都有过自己的摸索,这样在更大程度上增长的才是能力,而非知识。成为应试工具的数学日益丧失其开发思维的作用,改革的任务最艰巨。

外语:多数人学而无用。开科技史(通识性的联系科学与文学)、开好体育、艺术、家政等让教育彻底改观。

教育是教会人生活,会艺术化生活。

第六选材

天赋论中国考试学影响大,应等侍花开家长用脚投票、学校招生需要产生了的形形色色重点班、校靠后天更多、更好的学习掩盖先天的潜质,破坏了筛选的生态。潜力上不是尖子,不可能培养成尖子,而潜力上是尖子,没有发现和培养,同样不会成为尖子。要消除中小学声誉上的差距才利于选材。

政府是唯一铲平的力量。1、教学硬件一样。2、教师工资均等3、教师定期轮转。

第七行政专权

级别的作用是让校长自我矮化,而老师是学校的主人。单一的学校,大一统的教育直接、间接导致学校间激烈、恶性的竞争。学校要自主办成特色。

2、精彩摘录

功利、拜金、世俗化、无信仰,这诸多特征都颇令国人丧气,以为这是当代中国之专利。悉心查看,它们很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某种趋势。中国问题也是世界缩影。

不过是我们走在了最前面。13亿人步入世界,真的可以劣币逐良币、带坏这个世界的。如此我们也理应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领悟历史的变迁,开启教育转型,本来不难。但它所承受的社会晋升功能,使它无法思虑这一转型。唯愿此一觉悟蔓延、某些新趋势的涌现,微妙契机的浮出,会促成教育的转型。

3、感悟

好的教育旨在造就一种淡化目标、听任个性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如此生态自会孕育伟大的创新者,相反,矢志培养创新者的教育多半是拔苗助长的坏教育。

学校就是解决学生们“吃饭”的食堂。教师就是大厨。(只在第十四章第三部分提到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学生必须要长年累月在这里吃,各科教材就是食材。食堂不能每人半斤定量,不能喂食,搞精英教育、创新教育就像想通过食堂吃出姚明一样,其实学生日后成了大力士也确不是食堂的功劳。食堂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食堂饭菜功能是解决温饱,营养再多,也保证不了来我们这吃食堂饭菜人人出去就不会生病。

食堂办得的是让学生愿吃,还是学生应吃成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哪个是我们管理者优先要思考的。是继续按全国统一菜单做还是食堂要有自己学生的菜谱。愿我们的食堂能够做出八大菜系,能够推陈出新,能让进门的每个人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能吃饱吃好。

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谈的就是教育政策设计存在的有些问题。作为教育政策的未端践行者学校来说是迟到的警醒。我们现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学校树立服务师生意识,时刻能站在师生立场上思考,以营造师生喜爱的校园为已任而奋斗不止。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篇2】

我试图尽力保持冷静,却很难做到。我做不了学术,由此可见一斑。一篇书评,到底还是变成了自家的胸臆,不过,这没什么不好。

套用一句歌词: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

一、愤懑

郑也夫先生是性情中人。

书的前言,开门见山便是这样一句:“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读到这句我就喜欢了。

书后的作者介绍中有这么一句“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这一定是夫子自道。在这“边缘人”的宣言中,有一股藏不住的豪气,配上那一副身板壮实的照片,足以起我之懦。

好,把上面的一些关键词放到一起--愤懑,边缘,英雄,独立,气概,豪气。郑也夫先生之所向往,也就大致可以明白。教育是培养人的,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呢?取上面的反义词就可以了--麻木,主流,平庸,从众,懦弱,泄气。当然,病症还不止于此。

二、“放”

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分流”,下编为“放权”。我通篇读下来,感觉全书的核心就在一个“放”字上。我想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它。

第一,管理者的放权。

本书的第十四章是很特别的,前已述及,其标题为“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作者自言“这是本书中最好理解、理论上最无挑战性、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篇章”。虽是如此,却也打开了我的眼界。如果教育可以由政府办,也可以由团体办,由个人办,那该多好。放权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提供”多样的教育,而非“规定”唯一的教育。不同宗旨和理念并存,社会有多元的需求,个人也能有多元的选择。

作为个人,我自己没有脱离过“大一统”的教育体系,以前做学生,现在做老师,真是无比沉闷,无比压抑。我不敢说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对”的,现有的教育模式就是“错”的。但我相信,一个健康的、多样的教育生态之中,当有如我者的一席之地。而现实却很可疑,很悲哀。

第二,教育者的放手。

本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讨论“知情志”、“兴趣”、“创造力”,得出的结论恐怕要让积极负责的教师们茫然。

读这几章的时候,不由感叹深得我心。本书运用的是学理,我依靠的是经验和感受,而结论竟是高度一致的。

前次月考作文,选了赵鑫珊的两句诗为材料:“上帝爱鱼,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人也爱鱼,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而吊诡的是,我们以这种方式去考察学生,亦属网鱼。有人写了深思明辨的文章,却因为没看见“记叙文”三个字,得分只能不及格。

上学期的家长会,一位资深教师明确表示:在学校,“我就是抽他们的那根鞭子”,同时劝告家长在家里也要把鞭子拿起来。我不愿举鞭子,所以很不受这位资深教师的待见,见其来告学生的状,开口则“你们班”,我一个头就变成两个大。

第三,受教育者的放开。

本书的上编以“分流”为主题,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五章“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作者举了曾国藩、张謇、蔡元培、毛泽东等家庭的例子,认为“家庭分流”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不靠制度约束,而自发、自然地形成了分流。比如曾家“纪”字辈兄弟,一部分外出科考,一部分留守持家,还有人皈依科学。作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长心态失衡,从而毁了“家庭分流”的传统,使得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了“学历军备竞赛”中去。

据我所知,心态好的独生子女家庭也是有的,传统的力量并没有彻底消失。在群体躁进的情况下,个别的声音湮没无闻,但他们是有力量的。而且,人从来不是被动的。我对“求诸己”的学问深以为然。

我想把“放开”这个词,当成是受教育者主动的、自觉的行为。什么是放开?就是尽力放开手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自己为“分流”做主。实际上教育活动中的真正主角,甚至是唯一主角,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我常常对学生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外面昏天黑地,但并不是一无可为的。尤其,以精英自许的优秀学子们,该有一点这样的心气。人云亦云,趋利而动,博得一个社会认同的功名,获得一份令人艳羡的收入,这样的人不是精英。在学历竞争中胜出,这只是掌握命运的诸多方法之一种,而且不见得高明。

这个寒假,有个学生去南京参加了“模拟联合国”,回来写了一篇随笔,其中有这样的话:“闭幕式结束时,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以后再也不参加模联了。原因很简单,我不适合。……去了南京以后,我才知道,有些路,你不走就永远不知道不该走。要不是当初鼓起了勇气走,我到现在估计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渴望,却不敢迈步,为这条本该走到一半就回头的路耽误了对其它道路的探索。”--我很欣赏这种真诚的退却。这何尝不是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我们从来只教人前进,不讨论后退。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篇3】

本书作者“爱之深,责之切”,围绕教育的放权与分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作了剖析,抒发了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其中,中国社会的单一价值观和独生子女的国家政策导致分流教育过早夭折,中国等亚洲国家过度强调再阅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竞争的空前加大,让教育异化,让学***心灵扭曲,让教师的教育价值判断有误。

这本书对学科教学有自己的批评和见解。因此,结合学校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可以营造我们的小环境:回归教育本源,尊重学生的内在身心,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自己的一亩土地上,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做适应教学的事情。不扭曲、不疏远自己和学生的心灵,做一名健康的身心教练、心灵守护者、成长护航者。

2。深刻反思学校的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课的数量,倡导科学与声、体与美的艺术课程。做到全面发展,教学眼中有人,尊重其身心规律。

英语过分强调工具性、考试性和表演性,有多少人不用它就学会了。因此,外语学***分流。学***在质不在量,一部分人学好就可以了。

放低要求,提高针对性与成效。

三。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奖惩手段,有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书中引言到,“动力与兴趣可以激发,创新不可以激励。“你的目的是提高雇员的长期总做质量,帮助学生成为用心的思考着与自觉学习者,那么奖励与惩罚完全没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艺术进行“外奖”来引领“内奖”。

内奖便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学***的乐趣。乐,就是学***的境界。

4.明确复***立意。它不是知识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的建构和学习。

复习,复习过度,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所以我们应该优先进行新的教学,不要太早,复习过度。复***重学生的能动性,参与知识的体验,重组与体系构建,更多的是让知识的学***学生成长的伴侣。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反对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不让知识成为唯一的教学,不让成就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篇4】

昨晚,夜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书中对中国教育现状问题的本质做了精准的诊断,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平时我对中国一些教育问题碎片化的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读了郑先生的书后使我对教育现状的一些个人思考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中国教育制度在成就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终生讨厌学习,毁灭了一代人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能力,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在时间上首先就没办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考察是要长期的一个人的爆发发展是不定期的,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能给他一个合理的分数呢?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本质上是把人区分出来的制度,它并不是提升能力的办法。而分数让提升能力变得不重要,把人区分出来的变得很重要。要改变高考制度下中国教育的问题要一点一滴的慢慢改进。当前推进教育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崔雪君老师之所以创办"袋鼠妈妈悦读教室",就是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和经过了大量的教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于对教育的理想和责任心所推出的传统经典阅读+电影阅读的兴趣教育方法。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书本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对求知的兴趣,电影阅读把孩子们的抽象想法具像化,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电影实践课、读书行走计划去让孩子亲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协作的快乐,让孩子在快乐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情商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在培养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在社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是要比智商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情商教育和创造力凸显的异常重要。例如互联网和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产生了嘀嘀打车,乐视的董事长贾跃亭把很多行业的精英人才都团结到自己的旗下做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这需要何等的情商了。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孩子把兴趣、实践、求知精神结合起来都能在将来产生很多伟大的成就,他们都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功。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下显得更加重要,它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骄傲的传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篇5】

如何消解"学历军备竞赛"的恐惧

——我读《吾国教育病理》

陈文芳

我上研究生时学的是教育学,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内心比较复杂,有欣喜,也有难过。欣喜的是又多了一种看中国教育的方式,另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很多可以继续涉足的小径之门,也使我开心;难过的是作者寻找到的中国教育症结短时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还有一点,我特别不愿意讲,但却是无法掩饰的事实——今天的大部分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根本就没有能力写出这种有丰富内容、又有历史厚度的教育研究著作。

还是回到今天活动的主题,我想先谈谈这本书的书名——《吾国教育病理》,书名意味着它是一本诊断性的书,核心是谈中国教育的病症。作者郑也夫诊断出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历军备竞赛".

一直以来,把中国教育的问题归结于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郑也夫提出的"学历军备竞赛"源自应试教育,但与应试教育有根本性区别。应试教育"可以是一家一户的态度和行为"(前言),家庭是有选择空间的——这一部分家庭选择应试教育,另外一些家庭也可以选择别的教育方式。而学历军备竞赛,和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非常相似,一个国家亮出一个新型武器,与之敌对的国家一定会亮出一个更高级的装备,这种军备竞赛是病态的,无休止的。仇恨是双方的主导情绪。

我们福州一加一教师读书俱乐部成员黄静老师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画得也很好,可是上高中后,她拒绝进艺术班。不是她不喜欢画画了,而是因为周围的学艺术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成绩不好才去学的艺术,为此她感到压力很大:自己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一旦选择考艺校,很多人就会拿异样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我是因为成绩差才去考艺校的,而成绩差又意味着我这个人很差。黄静女儿感受到的这种奇怪的、无法逃避的、无处遁形的、却真实存在的压力,正是郑也夫所说的学历军备竞赛所造成的。

学历军备竞赛导致了这么一种社会认知:只有你的学习成绩是好的,你的人才是"好"的,你的未来才可能走得好;你想要拥有好的人生,有且只有一条出路——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意识形态既影响了家庭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也以某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了孩子对他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判断。

严格说来,学历军备竞赛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洗脑手段,它效率极高,让大部分人认同并且只认可(有的时候也是别无选择)这条道路。学历军备竞赛发展到今天,"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孩子一生下来就加入了这场拥有亿万选手的战场。偶尔有反叛者,反叛的过程大多极为惨烈——长时间背负冷眼、疏离与指责。

实际上,生活在忙于学历军备竞赛的社会,每个人内心都是不安全的,因为每个人都在谋划要如何超越他人,只有超越了他人才能证明"我"的价值,而"我"超越他人的反面则是:不断地有人超越"我".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时时处于害怕被人超越的恐惧当中,这样的恐惧滋生出普遍性的对生命的漠视与仇恨。

郑也夫是大学里的教授,这本书的写作有着明显的理论研究特征。所谓理论就是能够自圆其说,具备论说的自足性。

在《前言》第一句,郑也夫就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他承认自己是带着很强的情绪来写这部理论著作的,听上去完全违背了"做研究要理性、中立、客观"的基本原则。但在本书的156到162页,作者转述了多项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情绪驱使没什么不好。我以为人类成员的'多数行为是由情绪驱使的。……我甚至认为,好的研究大多在选题时已积蓄了充沛的动力,那动力若与情感无涉倒令人费解了。"(前言)首先让自己的写作动机取得"合法性",这里面既隐藏着作者对教条化的研究规范的批判,又透露出一股对自己的研究的自信。

当我读到"爱无疑是一种情感,恨其实与爱构成了情感这枚硬币的正反面"这句话时,我意识到,郑也夫的"愤懑"背后,也隐藏着对孩子,对生命成长的深沉的爱意。我读书时喜欢时不时地从文本中跳出来,然后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品味、体验作者写某句话、某段话时的情绪状态,我觉得这种感觉挺好玩的。这是题外话。

正是在不断地遭遇问题-愤懑-继续遭遇问题-继续愤懑之中,郑也夫开始"寻找真问题——解释其产生之因——寻求其解决之路".我们可以在本书的前两章看到作者寻找真问题的线索,以及对问题产生之原因的严谨分析。我在这里主要想谈一下作者分析出的"解决之路"对我的启发。

我在读这一类书的时候,经常是"双管齐下",一是看作者如何谈问题,一是回到自身,思考自己可以去做些什么。

本书给我的启发可以归到下面这个题目中来谈:什么才是教育的正道?我将从父母、教师和个体自身三个方面来谈这个话题。

从父母的角度来讲。

我们的父母应当坚定一个信念,"永远不要去爱使儿童备受折磨的教育体制"(张文质语),"家长天真地支持学校强制的体制,却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敌人,有时是终生的敌人".(P150)从最低的底线来说,如果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正处于学历军备竞赛的洪流当中,出于生命本能的对孩子的爱,也不应做学历军备竞赛的帮凶。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站在呵护孩子生命的这一边,保证孩子从学历军备竞赛的战场回到家后,身心疲惫之时,能够获得父母的关心与理解、呵护与帮助。父母应时时记得提醒自己的孩子:这并不是唯一道路。

之所以我会把学历军备竞赛比作"洪流",是因为它不管不问,没有任何警告,就直接把所有它经过之处的人们席卷其中。父母对此无法正面反抗,消极以对倒成了比较好的方式。

父母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正面引导呢?书中引用了一位日本圣人远山正瑛的话:"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P13)以此说明"其一,身教胜于言传;其二,父辈的影响恐怕不是学校所能替代".(P13)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两点启示:其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道德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道德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影响非常大;其二,学历军备竞赛并非密不透风,家庭教育有可能修复孩子在"战场"所受的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减少学历军备竞赛给孩子生命造成的危害,父母二字的前头有必要加一个定语:"学习型"父母。

可以断言,每一位拥有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父母,都将获得一些基本的与学历军备竞赛这个吞噬孩子生命的恶魔斡旋的勇气和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走教育的正道?

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好教师既要理解儿童,又要理解学习的本质。

理解儿童首先要回到对基本的人性的理解上来谈,这意味着教师要摒弃过去"观念决定行动"的一元认识,以更宽广的态度去面对、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复杂性思考的必要性,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根据进化时间的不同,分成三个部分,最古老的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最低层,叫爬行动物大脑,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呼吸、吃食;后来的一部分位于头颅的中间位置,叫旧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情感;最后出现的部分位于头颅的最高层,叫新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这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三层大脑虽然各有分工,但最高层无法"宏观"控制最低层。(P153)换言之,人类身体的工作原理是既相互联系又各司其职,所谓的理智并不能在人的行为活动、情绪情感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把这个科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33727.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