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体会范本: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精选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体会范本: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仔细想来,本学期的各项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爱的主题开展的,比如“如何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等等。那么,什么是爱呢?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要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过着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啊!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是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放弃,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了,而“教育又不是万能的”……

其实,在每个教师自己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出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的老师是埋怨自己,怎么运气这么不好接到这样一个学生、甚至在心里有点排斥这样的问题生。包括我,有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就会有一种“头大”的感觉,会把他们和一些乖巧的孩子作比较,然后就是感慨,怎么同样年龄的孩子差距就那么大呢?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书中李老师碰到的万同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反应的真实情况自然也会不同。但是像万同这样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叛逆阶段,如果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关心,寻找适合他的方式方法,还要细心的发现他的微妙变化,用心找出他的优点等等。但是这一切对于李老师来说好像应对的如此顺利。每次我读到万同闯不同的祸时,都觉得这个学生是没得救了,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应该会束手无策吧。但是再读下去,李老师总会有办法能使这样一个怪癖的学生接受他的要求,从而使他一点点的进步。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为了一个不详细的家庭地址去家访,因此找了好几条的路才找到。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努力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单独给他出卷。为了这个学生,他抓住万同每一次的闪光点,为他争取到“国旗下的演讲者”这样的机会……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好老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当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这句话是书上的原文。同时让我领悟到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反思自己,整天忙碌于教学与班务管理,平时与每个孩子单独交流的时间似乎并不多。从刚工作时的满腔热情,到现在的职业倦怠,曾经对孩子的那份牵挂,现在竟有些淡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深深地触动了我,牵动了我内心深处那根细细的弦,也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育的本质-------爱与智慧的事业。所以,我将重拾热情,在余下的工作里,因人施教,给不同孩子不同的爱。

1467.Com.cn扩展阅读

[体会模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范例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你不妨看看[体会模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范例,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一切爱心教育都源于尊重学生。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小学生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更需要尊重和肯定。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也是小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向上的“源泉”。如果一个教师不珍惜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机会。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也可能会扼杀一个人。正如俗话所说:“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就是说,一个人就怕别人不尊重他,挫伤他的自尊心。因此,尊重学生,爱心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我在班级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帅强,听着名字一定会觉得他是一个聪明活泼、学习上进的孩子。恰恰相反,帅强同学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各门功课都不及格,有时还更差。行为习惯也不好,经常惹是生非。同学们经常嘲笑他,都不愿意和他玩。因此,他的心里是自卑的。由此我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身体是不会健康的。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是扭曲的。我很同情帅强同学,但我心里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需要的是尊重,是能昂起头来走路,昂起头来做人。课余,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让他首先学会面对现实,在这个基础上,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 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谈谈老师眼中的每个学生。”就这样,除了王帅强,我把其他每个孩子优缺点说了个遍。见我没提到王帅强,他紧张极了,脸上冒出了汗,他觉得老师一定会把他说的一无是处的。在我把他的罪状一一列举之后,我话锋一转:“帅强同学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热爱劳动,爱帮助别人。有时不该帅强同学值日,他却会主动帮值日同学打扫卫生。连同学们一句谢谢都没有得到,可他从无怨言。在课堂上谁忘拿笔了、帅强总是第一个伸出手去,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每次遇到捐款的事,他总是我们班捐的最多的同学。可见,帅强同学身上的优点还挺多,在这些方面,我们班的其他同学都应该向帅强同学学习。对于他的缺点,我相信帅强同学,也希望全班同学相信他一定能改正的。”学生似乎被我的话打动了,一个个低下了头,似乎都在为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感到惭愧。 我看到帅强同学在偷偷地抹眼泪,后来一段时间,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真的变了。每天都能看到他阳光、快乐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再也不是孤独、自卑的丑小鸭了,学习也比以前有进步了。 这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写的:所有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教育及文明都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稍加点化便可能点石成金,在常人不屑一顾之处匠心独运便可能峰回路转。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门外满是阳光! 李教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说明了爱心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学生弯着腰走路。教育是七分等,三分教,尊重学生,树立威信,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豪情,最终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我想这位特级教师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精选5篇


写各种文档是上班族们经常要做的工作,写文章前,我们可以先浏览一下相关范文模版。参考范文可以拓宽写作思路,是不是你也在为写范文而焦虑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读《教育的智慧》有感》,敬请参阅本文!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篇1)

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教育家的智慧不仅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幸福,更会带来孩子的幸福,教育的春天。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一书汇集了国内优秀教育专家的访谈录。这些访谈围绕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等展开,展现了教育专家的智慧和研究途径。书本保持了访谈的现场感,读来轻松愉快。

在教育家李振西异想天开的教育生涯中,彰显了教育家的魅力;在教育家李吉林身上让我感受到积极工作的无限动力,40岁才是她教育科研开始的年龄;在教育家顾泠沅的教育专著中,我又一次深刻学习了教育科研的组织原则和实施管理的过程;在教育家张思明身上,看到一位教育者勤学、求索的精神;在教育家张化万"将玩进行到底"的教育理念中,明确了小学教育的真谛;在教育家刘彭芝身上,让我感受到管理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在教育家康由岩身上,我们不得不感受到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忘我精神。

在这些教育家中,杨一清校长可能是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一位。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大学的讲堂上,他专程来学校给我们作一场报告。报告的内容虽已模糊,唯一记得的是他亲和的神情。而后,几位好同学进入学军小学,对他更是称赞有佳。第二次见他,是在两位同学的婚礼上,杨校长每次都热情洋溢地发表贺词。就像是她们的家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据说他现在退休后,还喜欢到学校修剪花草。

45年风雨历程,45年教书育人。这位将一辈子献给学校的教育家,在学军小学发展的路上贡献了智慧和一生。他的生命和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书中"校长是这样炼成的"的标题印证了杨一清校长的一生。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将智慧家的思想和经验传承给教育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当我们阅读智慧,用智慧武装自己时,我们也在智慧自己的人生。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理智、阅读、实践和思考。只有智慧地化解各种教育问题,创造性地投入工作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和欢乐。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或者说,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成长!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也应该有自己的成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篇2)

我很庆幸读了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原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出了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说实话在这本书中理论性较强有许多地方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体会不是很深刻。现在将我在这本书中点滴体会与老师们交流。

欣然的翻开这本书一首赵老师的《理想之歌》映入眼帘。也产生我极大的阅读欲望。国家建设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把“师爱”视“师魂”……这首诗包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就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那么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启示,可以让我们回味。

1.师德与师魂。对师德,师魂,几乎哪一篇文章都要提到的,可见它的重要性。我们教师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工作中长作为我们讨论的重要论题。师德主要表现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16个字上。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真是“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诚意地爱他们,并努力使这种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2.丰富的知识。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一生都要以学习为伴,以书香所染。在教育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学习者。面对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面对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聪明,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就将落后,难于应付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即要有学科的“本体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条件性知识”。让孩子们有一个知识丰富的领路人,来照亮他们的童年,点亮他们生命的起点。

3.更新教育理念。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能进步,会成才。这是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学生获取学习的自信,争取学习的成功。”

4.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其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做到不备课不进教室,备课不仅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的艰辛正如一位诗人在歌颂教师所写的.:“深夜人们在梦中露出笑脸,惟有你的窗口灯光闪熠,映出你伏案备课的身影…….”

总之当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简单。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无愿无悔,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饱满的精神,较强的文化底蕴溶入教改的洪流中。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篇3)

在暑假,阅读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这本书。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为了打发时间。随手翻开书本,便是第二篇章“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页,仅仅第一段,便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知识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它的力量是潜在的,只有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知识才具备现实的力量。在一口气看完第二篇章后,再重新认认真真地从第一页看起,仔仔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哲理。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子的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的水”,作为现在的教师,仅仅有“一桶的水”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而单凭有知识这一点是完全不行的,正如书中所说那样,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有知识也不代表有能力,因为教师的能力的强弱,不仅只看知识量的多少,而且要看知识运用率的高低。一个只会积累知识而不会整合和灵活应用知识的教师,即使皓首穷经,学富五车,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两脚书橱,是难以有大作为的。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之中,自身也在不断被地变化。这些变化就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有相应的变化及创造性。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很多偶然事件的发生,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即应变、将错就错、突破常规、巧借时机等教育手段和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假装糊涂的引导、反弹琵琶的批评、催人奋进的激励、换位思考的共情等教育谋略,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教师要独具慧眼,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犯过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只是一个人全方面中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更不能代表他们的未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有其本身内在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肯定和欣赏其优点,就能使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智能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沉睡的智慧喷薄而出。一味的指责,只能让其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呵护学生的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基础,离开爱,教育就失去了灵魂。爱,可能体现在教师的一个动作中,一句话语中,甚至一个眼神中。爱学生,就要呵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茁壮成长;爱学生,就要以和平的心态,有耐心的教育他们,等待进步;爱学生,就要有对这份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爱学生,就要严慈相济,“严”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慈”在学生的标新立异、个性发展的鼓励;爱学生,就要有对这份事业充满热情,用自己的心态去感染学生;爱学生,就要用宽阔的心胸对待每一个孩子;爱学生,更需要让孩子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育呼唤智慧。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都拥有的,需要勤于思考,不断摸索,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已成为自己不断前进和追求目标。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篇4)

寒假,我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书中的观点启人思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是最强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怀着对学生的爱,我们不放弃每一个人。从他们的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贯穿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教学机智是可以学出来的,它只存在于教学之中。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也在逐步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先想象的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正是这些意外的发生激发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变得更清晰,教学机智是需要靠着不但积累起的底蕴,才能运筹帷幄,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它是可以学出来的,更是需要品出来的。教育的机智涵盖在我们每一天、每一点、每一滴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篇5)

暑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就如同一盏明灯,让我豁然开朗。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在该书中,就教育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功能,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教育与惩罚的关系。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对所谓“请出教室”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简单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但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有的朋友不理解我的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既然是惩罚,怎么又不包括体罚呢?体罚不是惩罚的一种吗?

总之,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开始尝试着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的实践,切身体验着集体与个人、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自尊与尊他的对立统一关系,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尊严与人格的平等。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实用体会」读《爱的教育》有感写作范例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体会」读《爱的教育》有感写作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写的小说,它讲述了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在学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从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故事里感受到了深深的爱:爱是同情弱者,帮助他们;爱是尊重他人,不去伤害别人的自尊;爱是分担家人的劳累,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我每次遇到困难,同学和老师都会热情地帮助我,让我克服了困难,不断的进步;在家里,家人有什么吃的玩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他们帮我填平了前进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在社会上,公交车上有很多人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还有很多人去无偿献血,还有不少人争先恐后地去当志愿者。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爱,那么就会只有战争,没有和平;只有冷漠,没有相助;只有寒冷,没有温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读《斯宾塞快乐教育》有感模板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读《斯宾塞快乐教育》有感模板”,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赫伯特?斯宾塞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开始时期的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揭示了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仿佛找到了知音,一直以来我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快乐的,即使这个事情是苦的,我们也应该苦中作乐,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反过来,如果把教育、学习当成苦海无边,那就难以渡过了。所以,是不是该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乐作舟”呢?

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上课,教研室下来直到教学,我上的是《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的一首词,上课的时候教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这里属于理解的难点,我就和班上的一个男孩表演了,“醉里徐州话拉呱”,同学们看了不仅笑得前仰后合,还理解了这句话,甚至整首词的意思,听课的老师、领导也感到很轻松,全班没有一个孩子走神、不听讲的,大家更积极的投入到活泼的课堂气氛里来了。课后,大家给我反馈指导的时候,纷纷赞扬了我这种做法,我也的确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

快乐不仅是教育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真谛啊,人一生在世上,要经历很多事情,如果把这些事情看成磨难,那每经历一件事,我们的心要承受多大的煎熬啊,但是把这些事情看成游戏,秉承着快乐的心态,那事情就好办多了,这里意思不是说,我就可以轻松的去做这些事,而是心态要好,辛苦地修炼却轻松地对待,笑对人生!

读爱的教育有感怎么写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读爱的教育有感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共100篇,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书中有三部分:1.是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2.是安利柯的父母对安利柯的教子篇3.是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每一篇故事都以一个爱字为话题,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其中灾难这篇文章最令我敬佩。叙述了一个叫洛佩谛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洛佩谛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大家都称赞洛佩谛是个勇敢的孩子。我被这个孩子惊人的举动所感动,也许他很天真,不知道自己过去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许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自己却受了伤。这种学生之爱,是所有爱中最淳朴、天真的爱。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体现出了人间处处有关爱。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故事中的每篇短文都看似平凡,但是有着超强的魅力。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老师的形象之所以高大,那是因为老师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爱的,没有爱,我们如何进步,没有爱,我们如何学会做人,没有爱,我们如何成长。

《爱的教育》一书中就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每一个人对话。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季度范文精选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季度范文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虽然目前尚未读完,但我心灵深处却深受震撼,李镇西老师竟然跟学生相处的如此好,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他的这种接近完美的手段的确让人折服。我感触最深的是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他说:“当我们自然而然的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可是想要走进他们的心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这些副科的老师,本来带的班级就多,每个班的课程又少,平时跟孩子们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少了。这样很不利于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学生,更别说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了。虽然不易,但是我仍然希望通过自己在课堂上对他们仅有的了解去主动的靠近他们的心灵,其实在课堂上并不难看出哪些是典型的“后进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还在下面做小动作,要不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对老师讲的课毫不在乎,不然就是总岔话题、钻牛角尖,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一节课上完也不见得他们翻开课本瞅一眼。对于这些学生我真是有点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或许真的是我讲课的内容不够精彩,内容太过简单,他们不屑一顾。的确,课本上的道理同学们基本上都懂,或许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并不怎么会运用;又或许他们理解的不够透彻,做基础训练总是空着大题,尤其是材料分析一类的不知从何入手。当然,这并不是只有“后进学生”才会出现的问题,值得我去思考问题出在哪,怎样去解决这种情况。但我觉得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得从这些“后进学生”的身上下手,试想,如果连“后进学生”都会解决的问题,那么其他学生只要稍加提醒,处理起问题来应该不是难事。这只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有待考证。

话说回来,李镇西老师把“教育呼唤民族、科学与个性”作为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是很有道理的。那些“后进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学校和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想要转化他们,就得从基本上去了解他们,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完全的了解他们,但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就已经了解到的试着去“走近”他们,并努力“走进”他们。

或许是因为和他们的年龄差距没那么大,又或许是因为我刚开始上课没那么严肃,我们沟通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课堂上他们十分活跃,我并不会因此生气,我不希望把他们的活泼性格扼杀掉,但是如果有特别捣乱的学生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他们,以示警告。课堂上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本节课有关,我都会尽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去交流和沟通,而不会因为与课堂无关就劈头盖脸的给他一顿臭骂,我们尽量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动力。思维活跃是好现象,只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鼓励的。至少说明了他们还是愿意和我交流的,我们的距离没有那么远了。

课下,我有时会找几个上课比较调皮的学生“聊天”,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聊天”,只是在教室外面简单的聊几句,试着去拉近我们的距离,只有跟他们和平、平等的相处,才能让他们展示出来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两次我给一个班上完课跟几个同学“聊天”时,隔壁班一个调皮的学生就在后面揪我的头发,然后马上闪开,当然我还是看到了他,知道他不是恶意的我自然也不会生气的,这正说明了他们和我之间隔膜没那么严重,我很有可能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真的让我很开心。

自认为和孩子们相处的很好的我经过这次七年级的师生交流大会的确有些难过,我没能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不过这也让我充分的认识了自己不足之处,说实在的,在课堂上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后进学生”的身上,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其他学生,我认为他们都有一定的自觉性,不需要怎样提醒,或许这就是他们没有给我肯定的原因吧。原本以为上课时轻松愉快点更能收到同学们的喜爱,可能在一些学生眼里我上课太纵容那些“后进学生”了吧。有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看来我还没有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或者是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更有优势,他们肯定的老师必定有他们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要想其他优秀教师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内涵,争取早日取得同学们的信赖。

从一开始我就希望用爱心和同学交流,可一味的释放爱心就会变成放纵,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过分活跃甚至在我的课堂上随意走动,这点我需要加以注意并且制止他们这种错误的做法,把他们的思想给转变过来。李镇西老师对于各种情况的学生都能处理的很好,这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如何才能做到爱心与教育并行呢?怎样才能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位学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呢?这需要理论来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得来,有了理论经验,再结合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启示,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体会收藏: 读爱的教育有感(篇二)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体会收藏: 读爱的教育有感(篇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寒假中,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教育非常深!

安利柯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学习上勤奋努力,生活中诚挚友善,观察生活细致敏锐。他秉性纯朴仁厚,天真善良,极富同情心和进取心。看见别人的优点,他随即刻意仿效。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少年。这本小说是以安利柯的口吻来写的。全书是从安利柯四年级开学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七月份,这些日子在安利柯身边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读者流下动情的泪水。

“爱”,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但在这个字里却蕴含了很多的爱。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爱分好多种:无私的爱,伟大的爱,纯真的爱,真挚的爱,没有理由的爱。父亲的爱是无私的,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朋友的爱是纯真的,老师的爱是没有理由的。爱也蕴含着各种高尚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

爱,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它可以使人在最低落的时候起死回生,使人一生都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它可以让人知错悔改;可以是人彻底的改变自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本书还让我学会了要经常反省,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做的不如别人,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还有,教育不只是老师的职责,更是父母的义务,只有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老师再助父母一臂之力,我们就会变得更好,更聪明。

书籍——是帮助我们提高智慧的“魔法师”,更是让我们收获诸多智慧的“金库”。所以,我们要多读课外书,这样,我们就会提高我们的水平!努力喽!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合集


使用范文模板可以让写作者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参考范文可以让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范文的写作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希望这份“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能够达到您的期望,祝你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1)

以心取胜,以人格塑造人格

读完了李镇西所撰写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我爱不释手地再三翻阅,细嚼书中感人手记。它所记录的真实教育故事不仅感动了我,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做一名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的确,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一切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工作中我们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一群尚未能展翅高飞的雏鹰,我们该如何引领他们翱翔于万里碧空?

是不可缺少的是爱心和童心!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支柱!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的手记,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人折服的见解。而书中提出的对素质教育的独特理解,让我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到特别有用。他说:

素质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多么深刻、精确而又具体的阐述现代教育。工作中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心,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对待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把学生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

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学****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教育是一门深刻的课程,有着渊博的学问,身为教育大家庭中一员的我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学习专家们的理论,联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以心取胜,以人格塑造人格,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2)

初次拿到这本书是在2015年寒假,曾经不喜爱阅读的我一直深藏着,舍不得打开,真正打开阅读时已经到了在2018年寒假,虽说是阅读也只能算是粗略地翻看了。直到这学期,我又拿起了这本书,仍然给我带来了感动和钦佩!当我真正地沉下心去,经过一番仔细阅读、反复阅读后,我重新被书中感人的情节所吸引,被书中描写的师生间的真实情感所感动,更被李镇西教授那充满爱心、真诚和人性的教育所折服,余心言(中共**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称这本书为李镇西教授的“心灵写诗”。

当我读到“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如果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时,我想到了两周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我去年带的班级中的一个女生(今年上初一),她的情况尤为特殊,她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去年的她表面上文静,实际上自卑、孤独,她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多次关心和帮助她,利用她的优势,把她培养成一名主持人。她的性格很开朗。但就在两周前,她妈妈打**给我**,说孩子不想上学,哭着要见我。

当我问起细节时,她妈妈说她只是哭了,什么也没说,所以我让她来我家附近。那天下着大雨,我找了个理由把她妈妈支走了,车里剩下我们两个人。我看着她红红的眼睛,特别心疼,我轻轻地抱住她,拍拍她的背,让她所有的委屈和苦恼都倾泻而出。

哭了一会儿后,她才平静下来并告诉我:她在新的学校很不适应,感觉周围的人都特别冷漠,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学习压力大之外,还有与别人相处的无奈,有的时候真不想上学……

她诉说了委屈后,心情平复了不少,我很想让她妈妈先给她请假半天,带她平复平复情绪,她妈妈给老师打了**,老师却说下午要进行考试,学校还要进行评比,如果请假的话,等于缺考会记做零分,评比时对任课老师不公平,我听到这里很是无语。我是老师,我知道学生考试得零分对老师意味着什么,可能做为一个小学老师真的体会不到初中老师的压力和无耐,但我很想知道,即使学生带着焦虑烦躁的心情进入到紧张的考试中,真的会考出理想的成绩吗?

尽管我没有通过谈话给她带来太大的改变,至少在那一刻,她的思想是开放的,她的心是开放的。

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答案逐渐明朗起来:我们和学生之间不是母子关系,不能用喝斥打压他们;不是君臣关系,不能用权力来控制他们;不是警察与小偷关系,不能时刻监督着他们;更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不能帮他们诊治、疗伤……我们能提供的只有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在我们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让学生敢于对老师说真话、说实话。

李镇西教授通过她和学生们的生活,真实地写出他怎样的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的爱他,言语之间满满的全是幸福的味道,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都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入我们的口袋,二是把我们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我们老师们不正在做着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吗?怎样解决这种世界性的难题呢?

***的以心换心、以爱传爱不正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吗?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领悟、是发现、是沉思。“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时,他们也乐意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的教育之舟,便真正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3)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

”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真的意识到这是因为我缺少一个孩子般的纯真。一直以来,我一贯以**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 “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

孩子们成为了我制作模具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

不,我并不知道。而***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得好:

“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人,那么教育的过程就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应该充满人情;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满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体现现代民主平等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

读着***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要知道: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对待我们和其他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4)

知道李镇西老师是我第一次来到奋小时才知道,那时正有老师借阅,还听到有关对他的评价,不错。就这样,我的脑中就有了这位老师的印象,有时还搜寻有关他的书籍,在这次借阅时早借阅了几天,非常荣幸能看上自己一直想看的书。而书中提到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又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看完后,开始欣赏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

书中有几句话给我印象深刻。

1、 一定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情感。爱和孩子气是我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对弱势群体来说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有一个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将是多么好的教育啊!”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我也身有感触。我是小学教师,有些孩子父母因为文化低,不能辅导小孩,还有的对小孩时常施以暴力,使小孩有暴力倾向。

有一次,被打的孩子告诉我,班上有个男孩扇了他一巴掌。刹那间,我想到了这是个问题学生,我便把他找来,说明了情况,问道:“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怎么管你?

”他还气势汹汹地说:“我妈妈就扇我耳光。”我听了之后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与同学之间相处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他嗯了一声。随即我便与家长沟通,说明了暴力会给小孩带来心灵上的扭曲。后来,这个小孩再也没有扇过别的小孩耳光,但他还是惹其他小孩,好多小孩的家长告知我,他的小孩总怕他。

我只能告诉其他家长,让我们一起帮助这个孩子,让他改掉坏习惯。小孩进步多了,尤其学习上比以前认真了许多。这样的小孩需要更多的爱啊!

三、。只有教师多付出一点,多尽一分心,多动一下脑,才能让自己无怨无悔。我们要用爱心架起一座心桥,像***一样,通向学生的心!

1、 教育,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做一名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

“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护学生是搞好学生教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的学生会在情感上投入更多,明天的学生会在学习上收获更多。

2、 教育必须用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以心取胜;民主不仅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本身。因此,他认为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不是以分数为基础的英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要面向大量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

这种实践不仅是一种教育技能,更是一种真诚产生的互信。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工作者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池塘。

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方法和艺术的纯爱教育,有时会因鸟儿失去翅膀而变得苍白无力。

要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不止一次,有人说,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老师纯洁得多,学生的道德往往比老师高。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孩子们来说,教他们这并不难。只要你真的爱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会更深切、更真诚地爱你。当师生之间存在爱和责任时,他们就会变得不可战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但我们需要更多的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这次,我由衷地被***与学生“心心相印”的真挚故事所深深吸引,潸然泪下!***学生中的幸运者,***是幸福!特别这么几个片段,映射着***“爱”的行动与传承:

我喜欢与“后进学生”们“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度假时,他们远足到郊外旅游,在田野里追逐;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我带他们去吃火锅庆祝

从《爱心与教育》书中,我也知道老师的幸福必然来自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的心灵!***能够专一地、坚定地想方设法把每一个孩子教育成功,这份踏实与快乐,是***的最大幸福!这也是李镇西成为李镇西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用我的真心痴心换得学生的心。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书中,他通过自己的笔迹,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工作要以爱为切入点,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才能收获更多的爱心,然后这爱心会再次传递下去,形成心桥架起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5)

教师因学生的成长而幸福

长辈们总是说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因为他们经历了祖国最黑暗的时代,也就是衣食无忧的社会。然而,当代的我们却总认为自己生长在一个压力最大的时代,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因此,当代的我们反而感觉不到幸福。但是读完《爱心与教育》,我们发现李镇西老师是一个自我感觉相当幸福的人。

通过阅读全书,我看到了***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身到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看到了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比如,学生过生日他会送上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一首小诗;发现学生伙食费吃紧,便悄悄给她几元钱,希望孩子能补充营养;家长送的鸡蛋他反而每天煮给学生吃。。。。。。

同时,***那些优秀的**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善良的宁玮、孝顺的伍建、颇具魄力的杨嵩以及那令人敬畏的杨守丰等。

然而,让我感觉最深的是**的幸福,因为幸福是大多数人现在追求的,而大多数人并不追求的。如今的明星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但他们并不一定幸福,否则崔真成和哥哥就不会自杀;今天的富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但他们不一定幸福,否则黄光裕不会入狱;虽然目前的高层**拥有最高的权利,但并不一定幸福。例如,**已被执行。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家,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幸福。

他的幸福来自他的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他的学生奉献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精力,却收获了无价的幸福。

也许,现在很多老师老师和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追求名车豪宅,认为只有那样自己才幸福,也有的老师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认为只有自己的学生进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幸福。而***并不是这样,他是看到孩子在某个方面的进步,成长,他才会感到快乐。而恰恰***拥有丰富而高超的教学智慧,他总能寻找到各种适宜的教育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孩子,孩子在他的引领下就能进步,能成长,因此,***就获得了无限的幸福。

宁玮高考落榜了,在和她的通信中,***给予了鼓励,他说宁玮身上那些可贵的品质,一定会使她赢得人们的尊敬与信任。因此,宁玮没有因为高考失利而气馁,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开始自己的事业。这时,***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学生成长了,学会了勇敢对待挫折,勇往直前,因此,他在文中说他不会再担心宁玮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里听到宁玮的问候。

家住离异家庭的万同偷了同学的随身听,但在中共的指导下,他主动归还了丢失的财物;他先是与社会上的流氓成为兄长,后在中共的教育手段下与同学成为好朋友;考试作弊者成了国旗下的演说家。。。。。。他很高兴看到这些变化,因为他把一个原本要走向深渊的孩子带到了成功的彼岸。

曾经是小调皮蛋的杨嵩,在***讲的复旦大学少年班的故事、特定作文题目等方式的引导下,逐渐成了出色的班长并面见市长,最后报送到了复旦大学。这时的***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学生懂事了、成长了、成功了,一颗优良的幼苗在他的培育下长成了参天大树。

高一时那高大而倔强的王铜,公然挑衅班集体的王铜,高二时竟成了班长,高三时将市级三好学生的称号主动让给他人,最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此刻的***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学生成长了,思想境界提高了,有理想了,有作为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读完全书,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整天抱怨辛苦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个时时感到幸福的***,他的幸福并不是学生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是他的教育成功了,他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成长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优良的道德,那么不管他们以后是法官还是教授或者是普通的工人,都会对社会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的社会也变了,变得越来越功利了,越来越浮躁了,到处充满了拜金主义的气息。比如,现在的大学生正在思考如何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工作了又在想怎么样才能升职,于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不是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有一部分人跟着社会浮躁起来了,他们强迫学生参加有偿家教,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他们找人以自己的名字发表,以便他们评估自己的头衔。他们下班后不做教学研究,而是打麻将洗脚。这样的老是不开心,因为追求财富和名望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作为教师是如此的熟练和浮躁,我们所教的学生是否会更好,我们的社会是否会变得更加和谐。

然而,我们发现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了解人民教师的真谛,踏踏实实地实践,我们就会幸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这个职业原本就是奉献,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年华,奉献我们的全身精力。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影响着我们孩子的生活和我们国家的未来。

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待到桃李满天下时,我们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篇6)

原创: 区六小欧燕霞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书中记载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打动,被***充满激情和富有爱心的教育情怀感动。***对学生真挚的爱以及学生对***爱的回报震撼着我:原来,教育也可以做得如此让人痴迷,如此有幸福感、成就感。

当我合上书本时,我仍然兴高采烈。李镇西老师让我重新审视: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他还说:感情高,一切教育都不可能。师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良药。

但是我们怎么能爱我们的学生呢?在***的一个个教育故事中,我知道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真诚、平等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管他是优秀生还是差生。用心爱每一个学生。

谁不喜欢聪明、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可是调皮捣蛋成绩差还爱顶嘴,这样的学生,你爱吗?其实,我们的老师只是一个凡人,有凡人的悲欢离合。

在管理一个接近五十人的班级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难免有被气得头顶冒烟的时候,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自己说:”你不也曾叛逆过吗?你不也曾是犯错的小孩吗?

你不是从犯错中长大的吗?你不是决心要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吗?”每一回,这一个个问题拷问过后,我都会豁然开朗,明白对孩子们应该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

归根结底,就是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不管他是天鹅还是丑小鸭。

***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学生也给出了答案:”儿童视角”,即教育者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孩子”,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也许,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在努力教学,对学生负责。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没有掌握的笔画笔顺,不厌其烦地把学生不会的知识教给他们;当我看到***的《爱心与教有)一书时,我知道教育需要智慧。譬如,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老黄牛”一般事无巨细地一味管,看起来仿佛对学生极负责,但是不讲究方式方法,其效极微,甚至无效,那又怎能对学生起促进作用?

又谈何对学生负责?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这些最后都体现于如何带好班、如何上好课,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进行家访、如何处理每一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智慧、离开这一切,空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用的。

没有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不可能用爱代替一切。所以,除了爱,老师还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在阅读学习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36555.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