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实用读后感-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其一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读后感-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其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1467.Com.cN精选阅读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1000字


以下内容主题是“读后感玫瑰与教育”,是大学生范文网编辑为您分享的,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我们总能从书本中汲取力量,作品这本好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推荐大家读完著作后,动手写一写读后感。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1)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笔记。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笔记。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2)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吁了一口气,我合上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玫瑰与教育》。

连日来的语文课让我烦躁不已,压在心头的闷气仿佛黑暗中的吸血蚊子挥之不去。教书,确实不那么轻松!面对刚从幼儿班上来的小屁孩儿,使尽了浑身解数的我如虚脱般躺在了床上。是啊,58个孩子,58种脾气,58样表现,我还没有做到应付自如。铃声响过之后站在教室门口目光严厉的扫视,换来的只是孩子们目中无人的谈笑风生;一次次课堂表扬的同时,换来的只是孩子们不到三分钟的安静;激烈的课堂讨论过后,响亮的拍掌声示意,换来的只是令自己紧锁眉头的等待。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我感到了力不从心。

为什么活泼的孩子像脱疆了的小野马?为什么以往的教学方法失去了效果?为什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如此大的差距?教一年级,让我有深深的挫败感。

忽然想起一个同事的话:一年级的孩子,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对待。细细琢磨他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正常的思维”不就是我们所想的吗,习惯了成人想法的我,好像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走得太远了。于是,越是想照着自己的想法,越是得不到方法,越是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越是迷失了方向,想想觉得可笑,可笑自己竟成了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

“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在课堂上一直强调学生:来学校学的就是方法。以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自居的教师,忽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原来是那么的匮乏。

尽管教育不单单只是老师的事,尽管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尽管不是所有的课堂预设和生成都能成正比,尽管教学本身就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同样知道,成长就是一点点的对细节的反思累积起来的高度,没有思考,就意味着枯槁,没有痛苦,就意味着死亡。

我希望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3)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4)

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提出这样的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而后他又说: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就像我,许多次地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

窦老师很欣赏冰心老人的见解:“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所以,窦老师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常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字字飘香,满溢着玫瑰的芬芳,让我读出窦桂梅老师的善良与美丽,浪漫与丰富,激情与风险!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名普通的中师生,先从吉林实验小学,再到北京,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正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就了窦桂梅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教育大师。

走近大师,品味经典。当我读到:“无论如何‘挤’时间也要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我仿佛看到,正是无数个彻夜伏案,记录下窦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书中诗意的预言,真切而热情,正所谓文如其人。窦老师就是这样,与书为友,她说“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时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她还说:“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孤独,不再软弱。”所以,她就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激情四射。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这是窦老师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引领我们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追寻经典,在寻寻觅觅中遇见经典,并将种种友情一一认取,最后记住微微上扬的嘴角和心中的温暖,让我愿意,一如既往地读、思,发现、重温……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因为像她的《玫瑰与教育》一样给予我们丰富的经典,我想说:教着书过平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永不停歇的阅读。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5)

《玫瑰与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育随笔集,但我发现在封内的中国版本图书编目数据的登记中却标注为“教育学-文集”。由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随笔集,更是窦老师教育思想的呈现。

对窦桂梅老师早已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学校有几次师德师风培训的内容就是观看李镇西、窦桂梅等老师的光碟。曾经在网上读过窦桂梅老师 20xx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并且收藏并发布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

我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小学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文中所举例的例子,我不全然知晓,也对有些思想没有感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玫瑰与教育》一书的阅读。“我总是对自己说:把话写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候要斩钉截铁,有时候要委婉蜿蜒。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诵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得见作者的笑貌——它虽然是为自己而写,但却不拒绝朋友,它的每一句话,都应努力给读者亲切、可感、有味的感觉” (第4页)。每一种写作都有发表的意愿,《玫瑰与教育》写得很干净、很简洁,尊重自己也尊重读者(写到这里,我真有些难为情,因为我自己的文字有时真该归入垃圾,但还是在厚颜无耻地写着)。

以“玫瑰”命名的窦桂梅老师也正如玫瑰般绽放:“像红玫瑰哇个人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色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我只是一朵花,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和着风雨,执著地孕育着,盛开着,正以最大的努力回报着家人,回报着师长,回报着朋友,回报着学校,回报着社会……”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6)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说“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喜爱,是说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困难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思考很好、自己去发现和表达自己个性特征。这本书中我想说的那个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的书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有读书的好习惯。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7)

王艳艳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读大部头的书,特别是说理性的,更是不愿意读。但自从调入四小接手一年级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心中的疑惑迫使我去寻找这迷茫中的突破口,带着求知的心态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我走出教育的误区。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名师的经典著作之一。窦老师经常这样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名教师,不过是一朵不被人关注的小花,教师的成就被关注的几率何尝的小呢?但是我们仍然要孕育,仍然要盛开,因为我们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给予了别人多少。

通过读《玫瑰与教育》我懂得了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要做“内生”型的教师,坚持不间断的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读的书多了,在用到时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不管这种提高是否得到关注,但

自我的心境提高了,教学就不再是乏味的,百无聊赖的工作,而我们变成了那散发着迷人芳香的玫瑰。

窦老师还提到孩子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的呵护。“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每个孩子的心都是纯净透明的,作为老师不应该给任何一个孩子扣小帽子,贴小标签,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不管他接受能力好还是坏,都要让孩子相信他是最出色的,让其所有的潜力在恰当的时机都能全部发挥,我们也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所在。

窦老师讲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是最平凡不过的岗位,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奕窦老师的这种心态来工作,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不平凡的教师。我们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自认平凡,如果我们抱有一颗平常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就是最伟大的事业。

书中,窦老师还强调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样东西比成绩还要重要,那就是品质。现在,全国上下都提倡孩子学习国学文化,利用古文的背诵来陶冶学生的身心,使其具备中国传统的优秀品质。不得不说,孩子由于环境及早期教育的不同,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致使学生的成绩也千差万别。但是作为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成绩,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摘除眼镜看待他们,多鼓励、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我觉得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是个优等生还要重要。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所有的苦闷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孩子的调皮,上课的随意也需要得到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他们童真童趣的完美体现。作为教师应该悉心地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传统的训斥对于这群“被夸奖”惯了的孩子是没有作用的。老师真心的付出定会得到孩子的认可,老师的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师,一丝不苟的做事,无形之中也会引导孩子。相信我会与我的这群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好。读后感》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8)

临近放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一本书,我领到的是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一书。当我一拿到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书名,“玫瑰”。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词语,居然有人将它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约六七年以前,我曾经看过窦老师的演讲和课堂实录,当时就被窦老师激情四溢的演讲深深打动,那时我就了解到窦桂梅从吉林一实小一名普通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寻常的教师。

通过再读《玫瑰与教育》,我知道了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触到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纵观全书,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在读、写、思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从读《人民教育》开始,让她找到了良师益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她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王子》《夏洛的网》《教师人文读本》《语文课程理论基础》《红楼梦》……相比较之下,再看看自己,读的书真是囊中羞涩,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也让自己到书中去感受名师的做法、经典的甜梦、童话的广阔海洋。窦老师不光自己读书多,她还教育自己的学生、女儿多读书,还向身边的人、老师推荐阅读。书读的多了,随之也有了广博的见识。

窦老师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窦老师坚持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看后感受颇深,写作不但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确实,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谢谢《玫瑰与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涤,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希望。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篇9)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摘自《玫瑰与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着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

最初捧起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只是被书名吸引住了,疑惑浪漫的玫瑰和朴实的教育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信手翻开,这一段话映入眼帘,细细品读,我突然有了一种漫漫长夜终于迎来光明的那种喜悦。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之深情之切,不禁为她那投身于教育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时常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随着年月渐长,我的课堂逐渐丢失了应有的活力,缺乏与学生相匹配的激情、灵性、活泼,伴随而来的是备课时对课堂教学如何开展的纠结和困扰,以及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自责和反思。于是我开始购买教育教学书籍,关注教育类公众号,学习前辈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自己充电。在众多重复又泛滥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报刊之中,面前的这一本《玫瑰与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带着对窦老师的敬重,翻开书的第一辑,里面的第一篇故事就让同为教育者的我深受触动,这篇故事名为“小红花的背后”。在这个小故事里,窦老师提到了小红花,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师会很习惯地用小红花或者其他小物品去奖励好学生。把象征着奖励意义的东西,送给知识评测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送给那些我们认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颇有一种宝剑赠英雄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正常的表扬规则。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这个规则是我们教师定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许充斥着“成王败寇”,但我们的学生不是成年人,课堂不是竞技场,知识的学习也不该是一次胜负必分的比赛,在课堂里没有学生是失败者。在每一次的学习、作业和检测过后,每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去表扬、鼓励和安慰。我们在表扬学习标兵的时候,也不该忘记了其他孩子,他们当中或有人取得了微小的进步,或有人很努力却停滞不前,这些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需要我们去鼓励。

在我们面前,所有孩子都是弱小的,他们都期待教师和家长用温暖、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作为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规则的示范人,我们不该也没有权利用成年人的胜负观和原则去评价他们。相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孩子对世间万物的热情,鼓励他们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未来,同时要教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面前都应该保持良好心态,用正面和乐观的心态继续下一段美好的旅程。

窦老师提到的做法是美好的,应是我们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如玫瑰一般美好芬芳,惠及众人,美丽却不做作。

窦老师笔下的文字,没有长篇“鸡汤”,不执着于刻板晦涩的教研成果,每个字都可以看出她对教育的热爱,她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跟随窦老师的笔迹,在她平白朴实但又不失力量的文字中,我继续感受她对教育教学积极的态度,以及对当下教育的无奈与困惑。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篇文字,慢慢感受窦老师在她的教育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就在其中获得成长。

在她的文字中,我们认识到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窦老师就像我们众多教师的镜子一样,不因为自己从事多年教学工作而满足于经验,也不因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而安于现状,更不因为自己在业内已赫赫有名而故步自封。在教学的同时,她依然坚持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反思,不断地思考。同时还借鉴日本的教育去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希望能让课堂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也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当下的中国教育,还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对此,教师不应停滞不前,安于现状,而应满怀初生牛犊的激情,永远守护我们心中的“教育梦”,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透过窦老师的一字一句,我们会发现要想成为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应该沉淀内心,不为世俗功利所影响,不被职业利益、生活利益所左右。我们一定要回归初心,扎根于教育实践,滋养于读书升华,立足于学生实际,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敢于创新和实践课堂教学,让课堂展现知识应有的魅力。

我想这一切也正是我们逐渐缺失的东西,我们总是用以前的经验去处理一年又一年的教学工作,去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甚至连课堂上用来调节气氛的笑话,我们都不愿意“更新换代”,一切都太依赖经验,缺乏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我们对教育教学逐渐“随意”,对学生逐渐“随意”,甚至对自己也开始“随意”。这“随意”非常可怕,我们做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伟业,但却逐渐失去了松土施肥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做一个有真正“专业素养”的新时代教师。

在这本书里,感受最深的还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热爱,对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那一份自豪感和荣誉感,这份爱,爱得深沉,爱得真切。我时常在想,这份爱会不会就是我们许多同路人所欠缺的?

她那一个个接地气的故事,如玫瑰的花瓣柔軟,散发香气,让每个读者深受熏陶,但是文字间又带着尖锐的刺,刺痛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深处,特别是教育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窦老师把自己的思想情怀慷慨解囊,化作一支支香气宜人的玫瑰放在我们的手心,让我们的双手都留有余香。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也希望每一位教育事业的践行者,都能够坚持初心,满怀正能量,让平凡而朴实的教育,开满浪漫绚丽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

《玫瑰与教育》,买这本书时并没有多想,只看到是本教育随笔,又是窦桂梅老师所著,就入手了。看着这本书的题目,我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何是玫瑰与教育?”玫瑰特别在何处?光是这个题目,我就联想了不少:可能是和《小王子》这本书中的玫瑰有关?又或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再或者因倒置其名字“桂梅”而成“玫瑰”?

初翻此书,只关注了感兴趣的内容,以自序部分为最,读了多遍,有种淋漓尽致之感。都说人如其文,那么,一打开这本书的自序,你便好像看到了一个真实明朗的教师,或者说一个从容大方、爱写作的人。自序部分许多话令人受益,如其引用朱光潜先生练习写作的原则“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其分享的费尔南多·佩索阿“写作是为了忘却,为了忘却心灵的疲劳,忘却生活的疼痛”;其常常和年轻朋友讲的“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评,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因这序特别吸引我,所以每次翻开这书读完序部分,就要停下来好好感受,后面的正文倒只是粗粗翻看。

这两天终于一口气看完了正文,感慨也多。

一是读书写字实际上是在爱自己。我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做了老师,北上深最多,作为一名老师有多忙碌,要处理的事情有多么琐碎繁多,从每天的朋友圈就能看出来了,这样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用了,有家庭的老师更甚,我们的时间和空间被老师、父母等等这样的角色占用,在什么时间,我们是自己呢?我想只有读书写字,和自己对话的时候,我是我,没有社会赋予我的任何角色意义,不受其他任何规则制约,是真正歇一歇,爱自己的时候。

二是观察与发现。这个学期我常常在班级和同学们说起罗丹的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完此书后,我想“生活中从不缺少有意思的事情,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得不感叹在窦老师的眼中,处处都是素材,处处都是值得思考、可以深挖其背后内涵和意义的事情,可真应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句话。眼中处处有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十分多元,这无疑让我们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某些事情更加客观,也更能“容人、容言、容事”。

三是与人为善,做踏实事,讲真心话。亨利·詹姆斯在谈到“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时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与人为善。第三,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前提下,不屈本心地讲真话,做有用的事情。希望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

走近窦桂梅的课堂,她朴实、细腻、清新的语文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老朋友在促膝交谈,朴实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着她优美的语言走进她的思想领域中。

“我们萧潇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这是《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卷首语,读罢令人心动。除了序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着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老师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读到窦老师书中的这些话,我感到强烈的惊喜。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写字的理由,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想想文人书豪的鲁讯和特级教师的窦桂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这个平凡的人呢?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是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之,我喜欢窦老师的书,它引领我渐渐走进理想的课堂,走进教育的春天;我喜欢她的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宽厚仁慈,对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余,唯有感慨。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光是看完本书的自序都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我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过一些努力,但还不够,还需要多下功夫,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本书的第一辑里有一篇文章《小红花的背后》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一直是我工作的座右铭,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同上篇文章一样,在本书的第二辑里有一篇文章《无风格何以立身》正如路易斯.奈泽说的:“一个用他的又手工作的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木匠,一个用他的脑和心灵工作的是艺术家——由此,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为了能够上一节“精彩的课”经常把那些名师的课照搬过来,虽然有时候收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教师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本文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时时刻刻把这段话拿出来拜读,争取做一个有风格的老师。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她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读者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在本书的最后一辑里有一篇文章《品味爱情的传说》本文是作者读张爱玲的爱情小说的一些感受,张爱玲也是我喜爱的一个作家,每每读到她的文章都有一种被超渡的感觉,心中惊喜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作者却做到了,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细腻与用心,这也是要学习的。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可是,谁能保证我阅读的时间?谁能给我飞翔的空间?答案:书。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5

这两天我有幸拜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玫瑰与教育》,对其中的一篇《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感触颇深。

让我们擦亮眼睛,跟随窦桂梅老师到日本的教室里参观一番。走进教室,地面全铺着地毯,桌子较大,一人一张,后面备有自己的衣柜。想想我们的教室,连课桌都快挤不下了,又怎么会去考虑孩子进教室以后外套放哪呢?日本政府规定一个教室不超过40人,而我们呢?同样的教室,要比人家多二十多个或三十多个孩子。在他们的教室一角还专门开辟出一块带栅栏的阳台,作为避难所。旁边还有一个铁箱子,里面装着铁梯子,如有火灾之类的意外事故,就可以从这里逃生。而我们的安全教育则仅仅是停留在每期几次的安全演练,和安全教育记录而已。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土地寸土寸金,首都东京更是拥挤不堪——甚至连自家的汽车,也没有容身之地,还要悬吊在半空中。可是,日本的学校却是宽敞的,这让人很难想象他们地方的拥挤。步入他们的洗手间,干净卫生,纸巾、洗手液等物品的有序摆放,更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在细节处的人性化让我为之惊叹:他们只有洗手间的地面和个别楼梯是铺的瓷砖,其他地方全铺有地毯,特别是教室附近,所以再用力的脚步走过去,教室和走廊也是安静的。这样的人性化设计,孩子们又怎么会不安静不安心地学习呢?而我们锃亮光滑的地板,即使再脚步轻轻,只要走过,还是会发出声音的。我们教室的“静”字,以及老师们不厌其烦的“保持安静”的口头教育,此刻显得却是那么苍白无力,毫无生机,到头来几乎成了摆设和形式。

日本的学生一年有三个假期除了寒假暑假还有一个春假。一年级的孩子下午没课,到了高年级才开始增加。我们的学校,一年只有暑假和寒假两个假期,即便如此,家长和老师还千方百计用家庭作业及补习班,来侵占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假期,唯恐学生放假在家失去管教,不自觉。另外,日本的孩子吃饭也是带有教育色彩的。每个学校都配备有像专业老师一样的营养方面的专业人才,负责管理学生吃饭,督促他们吃得更营养,长得更健康。而我们的孩子,早上站队时却还手拿豆浆和油条,中午在外面吃小吃或者到门口的午托部,他们的健康和营养又怎么会得到保证呢?

总之,日本学校的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不仅让我大开了眼界;还让我全方位地目睹了什么叫“以人为本”;更让我真正领略了人性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求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它又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喊得最多,努力的最多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我们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了吗?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早已提出“全国中小学生每天必须保证运动1小时”,可是下面的每个学校真正落到实处了吗?我们在开学初,也曾提出“打造活力校园”的目标,可是我们的校园真正活力起来了吗?我们的教学楼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漂亮了,可是考虑过学生每节课间的户外活动吗?教室走廊的地板越来越光滑了,可是考虑过学生的行走安全吗?……

忽然想起一位专家做报告曾说过:他最看不惯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们打扫卫生的工具以及垃圾桶等这些脏兮兮的东西,是怎么和这些鲜活的生命同处一室的。试想,谁家的扫把垃圾斗拖把是放在客厅的?这些东西是帮助我们打扫卫生的,放在客厅还怎么让房间干净卫生呢?可实际上,又有几个学校的劳动工具有专门的工具房呢?

而我们连这些基本的细节,都从未注意,从未采取措施,又怎么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个生命呢?

只有从这些普通的细节做起,才会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6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本书一共分四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窦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品格铸造以及如何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道理。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窦桂梅老师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育事业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烂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稳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把个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怎样做?在窦桂梅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窦老师给与我们忠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要养豪气而不失霸气,扬正气而不是邪气,养大气而不是邪气。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有爱,还有一颗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遇到感性的问题就会模糊艺术的处理。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和发展。

窦老师特地摘录的冰心先生的诗句,警告我们: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感受到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种生活姿态,最终会由表象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心中盛满阳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营造天堂。因此,面对教育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道路,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身后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7

窦桂梅的的这本《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该书主要为四部分,第一辑是她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种清淡与忧患的完美结合。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这点给读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约的文风里,体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征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致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觉”,“沉醉不知归处”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当然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也在认真阅读完此书后,开始了严肃的思考。时代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所谓的课堂学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我们不该过于太死板。课堂里没有谁是真正的失败者,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这些不起眼的鼓励也许会转折很多人的人生。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学生。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冷血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给他们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他们所要面对的路。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

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8

几年前,为了找几本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我去了趟图书馆。那天收获颇多,我不仅发现了一套双语阅读书籍,能让我感受英语的魅力和体验英语的快乐,而且在一排教育著作前,我还惊喜地发现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乍一看题目,我就非常好奇,象征浪漫的玫瑰怎么与严肃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呢?最近,我又想起了这本书,于是我又去了一趟图书馆,借到了此书,再次好好地品读。

读窦桂梅老师的书,就像在读她这个人。从《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我们一样可以看到她的幽默与风趣,她的鲜明个性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她确实就是那香飘万里的“玫瑰”。“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小花。”她认为自己是一朵小花,只是那么一朵带着一丝芬芳的小花,在风雨中执着的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清淡与忧患。写了她的教学反思和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在这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等。第二个部分主要写了她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第三个部分写了她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是对比中国和日本教育的不同所引发的深刻的体会。最后一个部分写了她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从窦老师真实质朴的语言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的快乐。这一点从第一次观摩她的课的时候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被她吸引,在欢笑中学到知识。她也曾在日日夜夜不停地拼搏与奋斗。她的成功源于她的勤奋,她的执着与坚强。因为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窦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心情就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纯净。”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不断制造意外的孩子,厌烦的情绪总会有,这种厌烦就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完全把自己的爱浸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

“境由心生”是窦老师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提到的,都知道每天面对繁杂的事务,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还有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不满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也就是窦老师总结出的四条人生哲理:一是改变态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如意,我总是会想怎么是这个样子的,怎么不能像我想像的那样去发展的?这样真的很累,就好像和人相处,很多事情也不是像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事情,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当然也不要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很无奈,其实这样挺好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快乐的因素,做什么心态最重要。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要走,都有自己不同的未来。谁说只有读大学才有出息了?谁说赚到大钱就是本事了?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无论是繁花似锦还是落叶纷飞,都要细细地品味,活出自己的精彩。三是活在当下。这句话很熟悉,老师们经常会说,就好像知足常乐,就好像那个称自己是船长的老师——Mr Kitin所说:及时行乐。四是学会感恩。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就可以得到很多快乐,正如我们改变态度的对面对人生一样。学会感恩,即是拥有幸福。

身处教师这个岗位,有很多事情会不尽人意,教学中也会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读了《小红花的背后》一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我在课堂上和学生日常行为上都给学生实行分数制,然后给他们奖励小星星。本来我想把这样一个表格直接挂在教室的墙上,现在我觉得这样可能很不好。它可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孩子,可也在同时伤害了一些孩子。那些贴满小星星的孩子感觉无比的骄傲,可对那些只有寥寥几颗星或近乎空白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造成自卑的因素。我们说学习上没有失败者,只要付出努力了,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没有一个真正不想学习的孩子,做为老师我们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可以鄙视任何一个孩子,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窦桂梅让我了解了激情与快乐,了解了对教育的热爱与真诚。我希望我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以像她一样成长为一朵绽放的玫瑰。让我的教育事业中充满芳香,充满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9

假日,独坐窗前,聆听院外枝头鸟儿的鸣奏,手捧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我慢慢走近名师,了解名师,感受名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育艺术。《玫瑰与教育》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书中的四辑分别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中,有许多地方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观念。窦老师没有因为自己在教育行业已赫赫有名而固步自封,依然在教学的同时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地反思,借鉴日本的教育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应试教育的中国,在新课改努力下,虽然取得成就,可还是有“应试”,但我们有梦才有奋斗的激情。为了心目中的“教育梦”,我们得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名师身上,总有一种热爱学习的激情,这种品质让我佩服,她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勤奋学习。没有谁是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心中应该有追求,有梦想,饱读诗书,勤于笔耕,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真正从内修炼,打造有底气、接地气的优秀教师.

其次,倡导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这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窦老师谈到“小红花的背后”,我是深有体会。一堂课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优胜者星星、红花等等奖品。孩子也开始兴致勃勃地举起自己的手。但仍然有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我是也如此。一堂下来,我总看到那些没有得到星星的孩子眼中满满的失落,久而久之,这些无法得到奖励的孩子,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那么怎么来对待孩子的奖励呢?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机器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耀的尊重”“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一如到小学的学习中去”。那么我们除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予以奖励,恰如其分地奖励学生。更应该在奖励的同时,教师寻求语文课堂的本真,激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把文字语文引入生活语文,把生活语文化成文字语文。这样,枯燥的“学以致用”就不会使趣味的语文丧失在课堂中。有了趣味性,孩子才会主动去学,而不是老师和家长硬塞的。

最后,窦桂梅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她倡导的主题阅读的教育思想十分精辟,她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了好的捷径,让我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了路子,更多的是让我知道怎样引导学生爱上语文,作为老师,我们教的知识永远有限,在教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鼓励孩子拓展他们的视野。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还依旧在。窦老师说的好,“从小,没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满人性的‘真善美’的书籍及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有严重缺失的人”。语文来源于生活。现在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孩子的生活常识缺乏,老师只能用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给孩子。我们经常应该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多积累,这才是源头活水。

手捧这本《玫瑰与教育》,遇见有窦老师这样的名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自己。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不断奋斗,用心浇灌,相信自己的学生会像玫瑰一样散发迷人的芳香。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0

玫瑰,何许人也?玫瑰,窦桂梅的网名,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20xx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光看她的简历,已经叫人羡慕不已,再看她的文章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暑假中上网偶然看到关于她的报道,于是我购买她的著作《玫瑰与教育》,读完后感触颇多,今天我在此想谈的感受是:

爱——教育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她才会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中找准坐标,从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而窦桂梅正是这样的人,她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给教育,从而她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她的“教师———校长———名师”的成长过程中,她思考着、实践着、探索着、前进着。她的每个足迹都是其“爱”的具体表现。

从窦老师的书中我深深感受到那质朴的语言所透露出的情感。是的,爱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有了爱,才会有一个积极的教育心态,才会拥有教育学生的一把金钥匙——激励手段。如果没有爱,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学校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就不会有思维的灵动,就不会有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教师只要对学生富有爱心,利用一切可教育的契机,积极动脑,勇于创新,就一定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这种呵护也就是爱!

热门读后感: (文章)实践与探索读书心得字其一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门读后感: (文章)实践与探索读书心得字其一》。

一、能不能成为舜宇合格的管理者,做人是关键

做好人的关键是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上的人都是互相依赖、互相依靠的,因此做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老老实实的,诚心,诚意。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首先需摆正自已的位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强调“对己严,对人宽,亲者严,疏者宽”,把审视的目光对准自己,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严格要求自己。

二、要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作为一个管理者,既要高明,又要聪明,提升自我的关键,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实干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带领员工更好地学习、工作,共创优秀团队。

管理者必须用学习的方法来提升自我。第一,必须学习理论,并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第二,除了学习理论,我们还必须快速适应环境、将想法付诸行动、不断向他人学习;第三、通过总结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来完善自我。

总结一句话就是:合格的管理者需要自律,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好学,好问,会反省、会反思、会总结,才会让自己做的更好更优秀。

最新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其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为你推荐《最新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其一》,希望您喜欢。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玫瑰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作者写的作品需要细细品读才能领悟其中奥义。而选择撰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从书中获取的知识,你知道写读后感应该注意些什么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玫瑰教育读后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1】

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光是看完本书的自序都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我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过一些努力,但还不够,还需要多下功夫,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本书的第一辑里有一篇文章《小红花的背后》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一直是我工作的座右铭,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同上篇文章一样,在本书的第二辑里有一篇文章《无风格何以立身》正如路易斯.奈泽说的:“一个用他的又手工作的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木匠,一个用他的脑和心灵工作的是艺术家——由此,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为了能够上一节“精彩的课”经常把那些名师的课照搬过来,虽然有时候收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教师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本文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时时刻刻把这段话拿出来拜读,争取做一个有风格的老师。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她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读者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在本书的最后一辑里有一篇文章《品味爱情的传说》本文是作者读张爱玲的爱情小说的一些感受,张爱玲也是我喜爱的一个作家,每每读到她的文章都有一种被超渡的感觉,心中惊喜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作者却做到了,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细腻与用心,这也是要学习的。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可是,谁能保证我阅读的时间?谁能给我飞翔的空间?答案:书。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2】

王艳艳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读大部头的书,特别是说理性的,更是不愿意读。但自从调入四小接手一年级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心中的疑惑迫使我去寻找这迷茫中的突破口,带着求知的心态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我走出教育的误区。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名师的经典著作之一。窦老师经常这样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名教师,不过是一朵不被人关注的小花,教师的成就被关注的几率何尝的小呢?但是我们仍然要孕育,仍然要盛开,因为我们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给予了别人多少。

通过读《玫瑰与教育》我懂得了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要做“内生”型的教师,坚持不间断的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读的书多了,在用到时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不管这种提高是否得到关注,但

自我的心境提高了,教学就不再是乏味的,百无聊赖的工作,而我们变成了那散发着迷人芳香的玫瑰。

窦老师还提到孩子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的呵护。“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每个孩子的心都是纯净透明的,作为老师不应该给任何一个孩子扣小帽子,贴小标签,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不管他接受能力好还是坏,都要让孩子相信他是最出色的,让其所有的潜力在恰当的时机都能全部发挥,我们也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所在。

窦老师讲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是最平凡不过的岗位,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奕窦老师的这种心态来工作,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不平凡的教师。我们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自认平凡,如果我们抱有一颗平常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就是最伟大的事业。

书中,窦老师还强调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样东西比成绩还要重要,那就是品质。现在,全国上下都提倡孩子学习国学文化,利用古文的背诵来陶冶学生的身心,使其具备中国传统的优秀品质。不得不说,孩子由于环境及早期教育的不同,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致使学生的成绩也千差万别。但是作为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成绩,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摘除眼镜看待他们,多鼓励、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我觉得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是个优等生还要重要。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所有的苦闷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孩子的调皮,上课的随意也需要得到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他们童真童趣的完美体现。作为教师应该悉心地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传统的训斥对于这群“被夸奖”惯了的孩子是没有作用的。老师真心的付出定会得到孩子的认可,老师的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师,一丝不苟的做事,无形之中也会引导孩子。相信我会与我的这群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好。读后感》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3】

一次,学校工作室采购了一批教育书籍,“玫瑰与教育”这个特别的书名让我疑惑不解。怀着好奇,翻阅记录着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和感想,原来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她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辑——清淡与忧患;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如果说这本书是教育随笔,到不如看作是美文欣赏,窦老师从教育生活的场景入手,进行深刻的反思,以美文的形式阐述教育理念。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

书中纷繁优美的文字,像给心灵做了一次洗礼,书中独到的见解和透彻的感悟,像是找到了皈依的家园,让人受益终生。怀着崇敬之情,我走进了窦老师的“玫瑰庄园”。

山,是品行的体现

一入“庄园”便嗅到文字的芳香,这片“玫瑰庄园”的每个文字都是有温度的。读着《顺风逆风,我心飞翔》,我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原来每个轻松的笑容背后,都是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自卑的人,从众心理特别严重,没有个性以致于没有特点。记得每次上公开课,都有一种虐心的感觉,一遍遍的磨课、试课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突破的方向。

那种彷徨、无助让我愈发的害怕比赛。窦桂梅老师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两种意见的碰撞中获得的。”以及“教师就是演员,只不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教师得舞台在课堂;演员演绎的是剧本角色,可教师演绎的是自己心。”一句惊醒梦中人,是啊,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这样的自信心。鼓励的力量让你得意而前行,打击的力量让你前行而不“忘形”。这分不开的一对反义词就像你的左右脚,有时左脚的表扬在前,但右脚的批评肯定会跟上——只有这样的行走,才会在一个个不同的脚印中,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山,命运起伏飘零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如何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文篇《语文老师碎语》中,“永葆青春、读书养气、内省致远、笔耕不辍……”20条黄金定律浸透着窦桂梅老师的殷殷期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长流水。”正如自序中她说:“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省察……

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人反思着的存在。”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记得刚开始写文章发公众号时,我内心非常恐慌。一握笔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读到窦老师书中的这些话,我心中无比的震撼。是啊,阅读、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只要你倾注真情,付出真心,才会收获丰富,只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书中窦老师用文字深情地说:“‘我们萧萧的树叶有声有响地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那样沉默着?我只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花,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和着风雨,执著地孕育着,盛开着,正以最大的努力回报家人,回报着师长,回报着朋友,回报着学校,回报着社会……”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苏霍姆林斯基语,或许我永远也成为不了像窦老师那样的玫瑰,绽放在教育的旷野上。我这朵羞涩的花骨朵,只能以一颗赤诚的心,把我的玫瑰染成红色,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一路上,或许高山险峻,或许荆棘险阻。既然选择了就勇敢地向前走,用勤奋,用刻苦、用拼搏去走;走得踏实些,走得响亮些;走出声音来,走出音乐来,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4】

《玫瑰与教育》一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玫瑰与教育》讲述了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我在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重在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玫瑰与教育》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会用捧着玫瑰的心做好教育,带着这种感觉幸福着。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5】

最初捧起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只是被书名吸引住了,疑惑浪漫的玫瑰和朴实的教育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信手翻开,这一段话映入眼帘,细细品读,我突然有了一种漫漫长夜终于迎来光明的那种喜悦。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之深情之切,不禁为她那投身于教育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时常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随着年月渐长,我的课堂逐渐丢失了应有的活力,缺乏与学生相匹配的激情、灵性、活泼,伴随而来的是备课时对课堂教学如何开展的纠结和困扰,以及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自责和反思。于是我开始购买教育教学书籍,关注教育类公众号,学习前辈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自己充电。在众多重复又泛滥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报刊之中,面前的这一本《玫瑰与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带着对窦老师的敬重,翻开书的第一辑,里面的第一篇故事就让同为教育者的我深受触动,这篇故事名为“小红花的背后”。在这个小故事里,窦老师提到了小红花,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师会很习惯地用小红花或者其他小物品去奖励好学生。把象征着奖励意义的东西,送给知识评测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送给那些我们认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颇有一种宝剑赠英雄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正常的表扬规则。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这个规则是我们教师定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许充斥着“成王败寇”,但我们的学生不是成年人,课堂不是竞技场,知识的学习也不该是一次胜负必分的比赛,在课堂里没有学生是失败者。在每一次的学习、作业和检测过后,每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去表扬、鼓励和安慰。我们在表扬学习标兵的时候,也不该忘记了其他孩子,他们当中或有人取得了微小的进步,或有人很努力却停滞不前,这些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需要我们去鼓励。

在我们面前,所有孩子都是弱小的,他们都期待教师和家长用温暖、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作为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规则的示范人,我们不该也没有权利用成年人的胜负观和原则去评价他们。相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孩子对世间万物的热情,鼓励他们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未来,同时要教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面前都应该保持良好心态,用正面和乐观的心态继续下一段美好的旅程。

窦老师提到的做法是美好的,应是我们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如玫瑰一般美好芬芳,惠及众人,美丽却不做作。

窦老师笔下的文字,没有长篇“鸡汤”,不执着于刻板晦涩的教研成果,每个字都可以看出她对教育的热爱,她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跟随窦老师的笔迹,在她平白朴实但又不失力量的文字中,我继续感受她对教育教学积极的态度,以及对当下教育的无奈与困惑。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篇文字,慢慢感受窦老师在她的教育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就在其中获得成长。

在她的文字中,我们认识到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窦老师就像我们众多教师的镜子一样,不因为自己从事多年教学工作而满足于经验,也不因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而安于现状,更不因为自己在业内已赫赫有名而故步自封。在教学的同时,她依然坚持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反思,不断地思考。同时还借鉴日本的教育去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希望能让课堂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也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当下的中国教育,还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对此,教师不应停滞不前,安于现状,而应满怀初生牛犊的激情,永远守护我们心中的“教育梦”,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透过窦老师的一字一句,我们会发现要想成为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应该沉淀内心,不为世俗功利所影响,不被职业利益、生活利益所左右。我们一定要回归初心,扎根于教育实践,滋养于读书升华,立足于学生实际,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敢于创新和实践课堂教学,让课堂展现知识应有的魅力。

我想这一切也正是我们逐渐缺失的东西,我们总是用以前的经验去处理一年又一年的教学工作,去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甚至连课堂上用来调节气氛的笑话,我们都不愿意“更新换代”,一切都太依赖经验,缺乏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我们对教育教学逐渐“随意”,对学生逐渐“随意”,甚至对自己也开始“随意”。这“随意”非常可怕,我们做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伟业,但却逐渐失去了松土施肥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做一个有真正“专业素养”的新时代教师。

在这本书里,感受最深的还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热爱,对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那一份自豪感和荣誉感,这份爱,爱得深沉,爱得真切。我时常在想,这份爱会不会就是我们许多同路人所欠缺的?

她那一个个接地气的故事,如玫瑰的花瓣柔軟,散发香气,让每个读者深受熏陶,但是文字间又带着尖锐的刺,刺痛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深处,特别是教育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窦老师把自己的思想情怀慷慨解囊,化作一支支香气宜人的玫瑰放在我们的手心,让我们的双手都留有余香。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也希望每一位教育事业的践行者,都能够坚持初心,满怀正能量,让平凡而朴实的教育,开满浪漫绚丽的玫瑰花。

玫瑰教育读后感【篇6】

窦桂梅的的这本《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该书主要为四部分,第一辑是她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种清淡与忧患的完美结合。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这点给读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约的文风里,体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征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致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觉”,“沉醉不知归处”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当然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也在认真阅读完此书后,开始了严肃的思考。时代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所谓的课堂学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我们不该过于太死板。课堂里没有谁是真正的失败者,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这些不起眼的鼓励也许会转折很多人的人生。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学生。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冷血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给他们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他们所要面对的路。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

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读后感必备]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其一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必备]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一次,我把《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个高尔基的书看完了,你想不想了解一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吧,那我就说说《我的大学》吧。

《我的大学》主要讲了高尔基在16岁的那年,高尔基觉得自己要走向宽阔而光明的道路,就背井离乡,去喀山求学,不过,他没钱,想去大学的梦想破灭了,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只能靠工作来挣钱,高尔基先去了码头搬东西,后来,他住在了一个破烂不堪的大房子里。后来,他改了一个工作,就是去面包店了去工作,在工作的时候,高尔基接受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外祖母在教堂门口乞讨时从台阶上摔下来,断了一条腿,此后第八天就去世了。外祖母在这八天内没去医院看病,上面还说,参加这次送葬的人有一群乞丐和外祖父,还有,外祖父在坟墓前哭得死活来去。高尔基听了,黯然神伤。后来,高尔基认识了大学生和进步人士,让高尔基开始了新的`生活。

高尔基住小屋子、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工作……在古里·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大学生和进步人士的交往中,使他投入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学校。

2024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2024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确如此,因为借来的书就有还期,必须每天有计划地读一些,到时候才能如期偿还。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透过本书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比如说他每个学期前总会印很多的报喜单,哪个孩子在学校有进步,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都可以让他们填写报喜单,并让他们带回家。李老师每天都会亲自为学生朗读小说,和学生一起品味“书”的味道,这正是我们现在正推崇的班级读书会吧。

[推荐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荐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作品就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好作品。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回顾这些新知识,感谢阅读为你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他的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此书中我引以为然的结论!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是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颗烦燥,迷失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37914.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