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回顾(篇三)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回顾(篇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总结

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上,本人是凭着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来实施的。龚丹老师是教导处下达的培养和指导指标。培养和指导项目是课堂教学、备课、参与课题研究等。时间是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经过一年来的培养和指导,龚丹老师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所带班级在期末考试、会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和年级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在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了如下的做法:首先,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坚持每周听龚丹老师至少一节课,并认真分析,与龚丹老师讨论,共同学习。其次,我利用课余时间与龚丹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探讨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再次,利用学校以及市级政治教研活动,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吸取其优点,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经过一年的培养和指导,尤其是在龚丹本人的努力之下,龚丹老师在课堂教学、备课和授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顺利完成本学年的培养、指导目标和任务。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龚丹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

1467.Com.cN精选阅读

青年教师学习回顾推荐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师学习回顾推荐”,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庆逢课程改革。因为它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此,我迫切渴望能够对新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实践创新,转变观念。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第二期)学习,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英语口语等模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工作是一张无法突破的网,它需要反思!经过10天的培训学习,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一、 专家引领——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先人的指引,作教师的尤为如此。如果我们仅仅是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埋头苦干,势必会走很多弯路。可以说,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专家的引领。在这10天的学习中,我有幸和多位专家面对面交流,开阔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从韩延明院长的报告中,我明白了:一个大学生走上讲台,就像一块填满了水的海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像挤水,如果不长注水,那海绵迟早会干的;我更明白了:谁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就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而教师的热情,正像一粒种子,一棵小草,只要充满激情,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从杜秀明老师那里,我明白了幸福的所在——它在成功的体验中,在收获的喜悦里,在和谐的环境中,在满足的感觉里。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满足的感觉,它在一个人的心里!我更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四个字——享受教育!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这样注定教师就走向了大气象。

二、与名师对话——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名师是我们的镜子。我们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位名师的成长足迹,正如佛所说:“我之所以成为佛,是因为我挨过了千刀万剐!“我们要经常用“名师”这面镜子来照照自己,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这面镜子的帮助下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教师每天都好像蹲在一面镜子面前,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学生的监督。那么,我们又何惧多一面可以使我们更加优秀的“名师”这面镜子?我们要坚信:today you do things people won’t do;tomorrow you will do things people can’t do!

三、用心、努力——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备武器“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就会创造奇迹!”一直是我的一句励志名言。当我遇到挫折时,当我心情烦躁时,当我想放弃时,我就会用它来开导自己。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门槛,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我们就会有收获!一直羡慕别人在公开课上轻轻点击鼠标所出现的神奇教学画面,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会这门手艺。于是我一直在努力,终于可以作出一份自己的像样的ppt课件,而且受到授课老师王蕾老师的表扬。虽然仅仅是一个ppt课件,但是它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它预示着我的进步,我的成功!而且我坚信,经过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做出我的第一份像样的flash课件!这就是用心+努力的力量!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是幸福的,收获更是丰富的。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县教研室李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更深入地指导反思自身教学,在反思中促进专业发展,在反思中获得新的见解,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学习,我更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还学习了很多新的方法,让自己有了一个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从中我也明白了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评价。“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我会时刻鞭笞自己不断向前,我有信心也有决心继续在教育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让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在英语教学这片天地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青年教师演说稿(篇二)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青年教师演说稿(篇二),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敬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小学部的xxx。现担任三(x)班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一年以来在xx工作中成长的一些真实感受。

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以一颗热情之心去教学。

记得我的大学导师曾和我说的一句话:“热情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没有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就很难做出大的成绩。”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记得刚到xx实习之时,我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着力量,每天跟在师傅xx老师后面学习,师傅的热情也一直在感染着我。20xx年9月1日,我正式踏上了讲台,怀着满满教育热情的我,早已为自己的教学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但是,我发现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本班的学情不相符。本班的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我的教学计划在他们身上无法实现。

于是,我针对他们的学情不断地进行整改教学模式。也许是犯了年轻人好胜的心理,看到孩子们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并没有得到提升,这让我非常烦恼,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产生过怀疑。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就此放弃,我不断地去向新师傅xx老师、备课组长xxx老师、xx老师以及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取经。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教育热情。我实行了辅差行动,我将班里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分批辅导,但是很快我又遇到了瓶颈问题。我刚将这几位同学扶起来,正打算去辅导另一批的时候,发现上一批的学生成绩又开始下滑了。

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我每天晚上都回去翻看自己所记录的教学反思及教学日记,看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但是对于这些困惑,我还是没法理清。我对自己的辅差方法进行了反思,同时也请教了xx市名师xx老师,我把本班的学情与我的教学方式和她如实说。x老师肯定了我的教学方式,她让我一直坚持下去,不能着急。得到了名师的鼓励后,我更加努力,并且将我想把孩子们教好的热情传递给了家长,让家长来协助我。

本着一颗热情之心,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实行好每一次的辅导计划。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终于看到了希望,本班的语文成绩终于得到了提升,从年级的倒数第一、第二到现在的第二名。这转变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以一颗热情之心去教学”的重要性。

二、以一颗童心去与学生交流。

大四时,我在xx实习,当时面对的xx的学生,回到xx时,面对的是几岁的孩子,觉得他们非常可爱,甚至有时想抱起他们,轻轻捏一下他们肉肉的小脸蛋。第一年,我是当二(x)班的配班及语文老师,所以和孩子们相处还是非常亲近的。偶尔听到他们那天真的话语,我总忍不住笑起来。现在,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感觉自己更像一个妈。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自然更多了,我常常以一颗童心去与他们一起课外活动,一起做游戏,甚至配合他们一起拍搞笑的图片,一起与他们唱每周一歌,一起做手语。也许正是保持着这一颗童心,孩子们都很乐意将自己的小秘密偷偷地告诉我。他们也偶尔会发问一连串的十万个为什么?

就像我们班的xxx同学,他是一位非常可爱、天真的孩子。他每天都会问我很多有趣的问题,如:“x老师,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有飞机吗?”“你知道人为什么会吃饭吗?”“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机关枪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我答不上,但我还是很乐意把自己当作小孩去与他交流。有时,孩子们会在我脸上亲上一口,或者像一群蜜蜂一样拥抱过来,把我都快挤扁了,但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我知道,当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能用一颗童心去触摸孩子的内心,会收获到更多的幸福,也能与孩子们更快地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以一颗耐心去处理事情。

初次正式当班主任,内心自然是会多一份强烈的责任感。班主任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是很多,并且也很繁琐。所以,我觉得自己必须要有一颗耐心去处理事情。

本学期,我们班来了xx名新生,他们初来学校时,天天哭闹,因为想家的缘由。特别是我们班的xxx同学,他经常会在课堂上无缘无故大哭起来,甚至要冲出教室,作业也不肯写,课也不愿意听,再加上他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让科任们束手无策。面对着此问题,我当时也非常烦恼,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发火,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想办法来教育他。

首先,我只能选择每天都守在教室,并且打电话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一起找方法,等他心情好时,就耐心地和他讲一些道理,甚至和他分享一些开心的事。一个月过去了,他终于有所转变了,不会突然大哭了,更不会在宿舍吵闹。我们科任之间一起协作,协商教导他的方法,我们每个人对他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秘诀。现在,他不仅不哭闹了,而且还喜欢上了我们学校,按时完成作业,现在成绩也上来了,从之前的四、五十分到现在的八、九十分。从他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以一颗真心去与同事相处。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所以,在xx的这段时间内,我一直以一颗真心去待人,因此,我也得到了别人的真心相待。我们是民办学校,自然工作压力也会大点,所以我们要懂得去交一群真心的同事,一起来释放工作的压力。我周末之时,经常会与同事们结伴,一起去逛超市,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爬山,一起讨论一些私人问题。正因为我们都是真心相待,所以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也自然多了。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我在xx快乐地工作。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去提升自己个人的语文专业素养及学习如何创建优秀的`班级,为自己的教育初心继续奋斗!

以上是我个人这一年多以来的一些不成熟的感受。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7篇


心得体会可以清晰的记录好我们心中的感悟和启迪,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所以到底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栏目小编汇总了海量资讯为大家带来这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感谢您来参考并认真阅读本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上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2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还会有一个长辫子姑娘,看着那洋槐树出神吗?躲在草垛子里的那个大哥哥,还会陪着小英子去看海吗?兰姨娘跟那个“四眼狗”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爸爸种的花儿落了,小英子又会怎样呢?噢,骆驼队来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渐渐长大了……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又捧起了台湾着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深深地沉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这本书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从秀贞、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到宋妈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去世……使小英子逐渐长大。这其中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东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他们都和小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但是,这些人都最终还是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英子而去了,消失了。正是在这离别之愁中,英子慢慢地长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回到家里,我自编了一首小诗,来怀念六年来的小学生活。有个同学建立了班级qq群,这样,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许若干年后,缘分让我们在街上擦肩而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了。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3

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因为我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有太多的相似,也许我们教给她更多的知识,,她并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够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对教学研究比较肤浅,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4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三、批评学生要有“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而我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总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喜欢你的课,他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相信只要我们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这样离优秀的教师就更近了一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5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6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

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 。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7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其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其二,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收藏]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模板(4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收藏]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模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篇一】

一、思想方面

通过谈心,使她树立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交谈中研究处理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教学方面

1、教学理论

新课标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将经常和老师一起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杂志,起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我还会把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外出培训学习,对新课标的内涵理解和老师分享。就如何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备课听课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教案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老师一节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李老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李老师进行教案教学情况,认真教案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教案的整理收集。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篇二】

岁月如梭,一晃一学期又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手拉手帮扶计划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们的厚望。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宋录老师组成了帮扶小组。现将本学期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功能组针对信息技术科目展开了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宋录老师的师傅,我及时帮助他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内容进行梳理,以及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在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中,真正的提高了宋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的教材处理和学生学情分析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一节宋老师的“公开课”,让宋老师认真准备,听课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他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给他做出详尽的讲评,以及建议他处理突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帮助宋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辅导了宋录老师参与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录像课,多次听课,使他对所讲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3)做到了每个月给宋老师上一节数学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宋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的总结,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帮助下,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宋录老师进步很大,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宋老师,下一步将辅助他对“小组合作学习”小课题进行研究,让他对一八八团中学的学生的学情进一步了解,促进他对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力争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手拉手”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们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们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我们。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篇三】

新学期开始了,为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更快更好地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迅速成长。结合学校“认认真真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科研室的工作要求,学校决定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一名新分配的教师组成师徒结对,围绕本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共同的探索。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互学共进,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如下计划。

预期目标:

1、长期目标:一年合格上岗,两年胜任教学,三年成为教学骨干。

2、近期目标:本学期结束前,新老师对教材把握较准,能够自如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教法;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上一节较成功的校级公开课。

帮扶措施:

1、指导备课:教新老师如何备教材、备学生,如何写教学案例。

2、听课:要求指导老师不定时到帮扶对象的课堂中去听随堂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掘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

3、评课:每一次听课后及时组织评课。让被帮扶对象循序渐进地改正教学缺点,走向教学规范。

4、指导写课后反思:要求新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以实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不讲究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要对当天教学过程进行深刻思考,认真总结,着重针对教学中荐在的问题和成功的教学方法,写成一小段文字,哪怕写一名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上汇报课:指导其写出最适合被帮扶对象本人实施的教学设计,经过试教和修正,让其上一节课堂目标达成度高的优秀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使其快速成长。

奖惩措施:本期结束时,若被帮扶对象成绩突出,学校将评出优秀指导老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记录【篇四】

在我们的教学中,每个班都会有学困生,如何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是因为智力原因,而有的并不是智力方面有问题,他们学习成绩差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并非易事,因此,哪怕转化一名学困生,都凝聚着我们老师很多的的艰辛。因此,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是现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我想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选择了帮扶对象为黄丹同学。该生从2004年起,一直与伯父伯母居住。根据家访调查,该同学的父亲亡故,而母亲则另嫁他人,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孩子学习环境极为糟糕,但可喜的是,黄丹同学小小年纪却十分懂事。根据孩子的基本情况,本人拟定了具体帮扶的基本措施,并扎实地实施了帮扶:

一是在思想上,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架起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的桥梁。我经常找孩子进行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同时,进行入户家访,电话家访等,与孩子的伯父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教会家长科学的家教方法。另一方面,电话联系了该同学的母亲,共同商议孩子的成长问题,最终让孩子的母亲认识到了孩子教育的缺失,后来,该孩子的母亲还抽空来看望自己的孩子。二是在经济上,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平时,自己出资为孩子买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其次,千方百计争取为孩子经济“动点脑子”。三是在学习上,做好孩子的贴身指导老师。有计划的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鼓励孩子坚持学习等等。总之,实施帮扶以来,黄丹同学有了较大的改变,她现在表现得很阳光,很乐观,又很勤奋,很刻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尽己所能,最大限度的帮助黄丹同学,帮助更多的同学!通过本次的帮扶活动,我深切感受到,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有少部分人民群众生活中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树立“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在困难上帮助群众”的新形象,为共建社会和谐之声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用总结: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范文(5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实用总结: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篇一)

一、思想方面

通过谈心,使她树立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交谈中研究处理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教学方面

1、教学理论

新课标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将经常和老师一起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杂志,起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我还会把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外出培训学习,对新课标的内涵理解和老师分享。就如何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备课听课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教案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老师一节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李老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李老师进行教案教学情况,认真教案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教案的整理收集。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篇二)

岁月如梭,一晃一学期又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手拉手帮扶计划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们的厚望。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宋录老师组成了帮扶小组。现将本学期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功能组针对信息技术科目展开了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宋录老师的师傅,我及时帮助他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内容进行梳理,以及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在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中,真正的提高了宋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的教材处理和学生学情分析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一节宋老师的“公开课”,让宋老师认真准备,听课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他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给他做出详尽的讲评,以及建议他处理突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帮助宋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辅导了宋录老师参与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录像课,多次听课,使他对所讲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3)做到了每个月给宋老师上一节数学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宋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的总结,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帮助下,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宋录老师进步很大,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宋老师,下一步将辅助他对“小组合作学习”小课题进行研究,让他对一八八团中学的学生的学情进一步了解,促进他对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力争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手拉手”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们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们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我们。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篇三)

在我们的教学中,每个班都会有学困生,如何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是因为智力原因,而有的并不是智力方面有问题,他们学习成绩差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并非易事,因此,哪怕转化一名学困生,都凝聚着我们老师很多的的艰辛。因此,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是现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我想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选择了帮扶对象为黄丹同学。该生从2004年起,一直与伯父伯母居住。根据家访调查,该同学的父亲亡故,而母亲则另嫁他人,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孩子学习环境极为糟糕,但可喜的是,黄丹同学小小年纪却十分懂事。根据孩子的基本情况,本人拟定了具体帮扶的基本措施,并扎实地实施了帮扶:

一是在思想上,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架起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的桥梁。我经常找孩子进行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同时,进行入户家访,电话家访等,与孩子的伯父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教会家长科学的家教方法。另一方面,电话联系了该同学的母亲,共同商议孩子的成长问题,最终让孩子的母亲认识到了孩子教育的缺失,后来,该孩子的母亲还抽空来看望自己的孩子。二是在经济上,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平时,自己出资为孩子买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其次,千方百计争取为孩子经济“动点脑子”。三是在学习上,做好孩子的贴身指导老师。有计划的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鼓励孩子坚持学习等等。总之,实施帮扶以来,黄丹同学有了较大的改变,她现在表现得很阳光,很乐观,又很勤奋,很刻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尽己所能,最大限度的帮助黄丹同学,帮助更多的同学!通过本次的帮扶活动,我深切感受到,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有少部分人民群众生活中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树立“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在困难上帮助群众”的新形象,为共建社会和谐之声做出自己的贡献。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篇四)

我是中心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骨干,也是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我时时刻刻能以青年志愿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热心为学校教师和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以自己的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一. 利用自身特长,为学校教师排忧解难 我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量电脑的操作与维护方面的知识。经常有左邻右舍,甚至有别的学校的教师和居住地很远的居民来找我咨询电脑使用方面问题或要求修电脑。我总是热情相待,耐心讲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网搜索查找,或者请教一些水平更高的朋友,然后再进行解决。虽然为他们服务,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还要花费一定的金钱,但我从来不收取任何的费用。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脑,甚至有很多老人退休后在家也玩电脑。但他们文化知识较陈旧,吸收新知识能力差,社会上也没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办的电脑学校。有一天,有一个邻村的七十多岁大爷,找我来修电脑。我去了以后,才发现电脑并没有任何毛病,而是老人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而她家的孩子都不在身边,没有人教她。我就用自己的电脑,刻录了一套使用电脑的教学软件,并利用一周的业余时间,去老人家里,一边放教学软件,一边亲自示范。在我的努力帮助下,老人家不仅会使用电脑的娱乐功能,还熟练地掌握了一些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

二、爱岗敬业,勤于钻研 丰硕的收获里包含有多少辛勤耕耘。这几年来,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由一名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青年骨干。我在工作中能处处以校为家、以岗为荣、以苦为乐,发扬自我奉献的精神,努力实践自身价值。无论领导安排我干什么的工作,多么艰巨的任务,我都毫无怨言、义无反顾、竭尽全力、出色地完成。 想要在教学工作岗位作出一番成绩,不但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功能为基础。我始终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准则,工作中勤学好问,刻苦钻研。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我上课,我上课用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每一道题都用教室里现实的东西举例,没有的就回学校自己做模型,下次上课带给同学们讲解,每一道题他力争做到每一名同学都听懂为此,有时看到同学们累了,就劳逸结合,教同学们唱歌、玩游戏,让同学们学在学习中、玩在学习中,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有一位同学心理有压力,原因是她和班上的同学合不来,同学们都不和她玩,听了后就联系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结合班主任的意见和同学们的了解,找这个同学谈心等等,经过认真的分析后,我要求这位同学: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主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题目,主动和同学们玩游戏,多和爸爸妈妈、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开心与不开心,善于用脑考虑问题,面带微笑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等等。经过我的教导,这名同学一个星期以后就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而且成绩也逐渐上升起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同学。

通过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技能,使自身得到了充分的磨砺和锻炼。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通过了计算机的考试,并逐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我在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学校和教委布置的教学任务,从未耽误一节课。 三、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我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学雷锋”活动,走访残疾.孤寡老人家庭,为老人检查身体.测血压等。当单位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时,不仅自己主动参加,还动员其他同事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 我家楼上,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我作为一个后辈,平时经常帮助关心照顾老邻居。当老人有病时,我主动上门了解病情,问寒问暖,并把自己家的电话告诉老人,以便应急。他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考虑到他是一位老人,身体又不好,子女不在身边。每当楼道清扫卫生时,我总是帮助邻居从上到下把卫生全部清扫干净。每到一定时间,我就主动到老人家里,义务帮老人换液化气罐。 四.义务护绿,爱护公物 小区绿化改造后,居民楼门前都种了花草,有一部分孩子不注意保护,竟在草坪上玩耍,或折树枝等,我看见就主动劝说,教育孩子要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在我的劝说下,这些孩子们表示今后一定不再破坏公物。小

区的广场上,为了方便居民锻炼身体,安装了大量健身器材。这些器材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损坏情况。我发现后,利用周末的一个整上午,对这些器材进行了详细地检修,恢复了使用功能,同时保障了健身者的安全。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肯定与表扬。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希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志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下,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承诺,书写充实而高尚的精彩人生。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篇五)

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以校本培训、网络教育依托,努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领导,保障了实施。

1、我校调整了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暨骨干教师培训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配备了各项培训的专职培训教师,明确分工,完善了岗位职责,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2、尽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时间,每一项培训所需的费用投入,学校尽力支持。

二、重新确立了培养、培训对象,明确了培训方向。我们通过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将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师姜伟明、李忠超等确立为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名册。遵循“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给骨干教师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首先,我们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个别指导、集体点评。其次,为骨干教师创设条件,通过优秀课观摩、典型经验汇报、外出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实践,尽快的提高了教育科研能

力,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本学年,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主题备课、校内研讨课、在此基础上,10月上旬由何晓燕老师参加市优质课竞赛,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带动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有效落实了措施,提高了骨干教师业务素质。

1、开展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我们努力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提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有效的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

在备课答辩、优质课评选、引路课、家长开放课、汇报课、课后反思评课等活动中我校坚持以骨干教师为主,组织他们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辐射和指导作用。

五、建立了评价机制,让骨干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考评采取了每项培训随机评价,专题检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了骨干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将本着“全员培训,自学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原则对骨干教师进行了各项培训,把培养骨干教师做为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不遗余力地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了

舞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能吸取源源不断的知识。为了记住这些看过的剧情,我们有必要去写一份读后感,以下是编辑为您可能需要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篇1】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篇2】

“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我非常喜欢《致青年教师》中的这一段话。这样的一个场景,估计所有的教师和对教育事业关心的人都心之所向往。本书的作者是吴非,一名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了十几页时,我还一度误以为这本书的作者也和我一样,是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直到我读到其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是一位老教师时,我感到一阵惊讶,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位老教师呢?促使我有这种错觉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这本书给我传达的那种朝气蓬勃,那种青春萌动。

近一年来,我读过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但是我初读它时,仍然感到心灵被净化,境界被升华,心智随之顿悟而豁达,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书里那种非同凡响的文字,让我听到了教育中不一样的声音,带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心得。

首先,我要放下我的“着急”,放平我的心态。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生活的独特个体。我应当慢下来,用心去看学生,尤其是这些心智还在完善和成熟中的小学生们。他们有的脑子很聪明,只是父母过于宠爱,自律的习惯比较差,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好,导致没有好的成绩;他们有的家庭有种种问题,所以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有的家庭生活并不完满,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陪伴,因此我经常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或者朋友,与他们聊聊生活,解决他们的困扰,一步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看见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其次,我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怀,吴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这让我突然觉得自己虽微不足道却又那样不可或缺,我的一言一行,我的理念和想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让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慎重。我明白并坚信心中怀揣美好的期望,播洒完美的种子,那么在学生的心田定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尊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自己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自己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这些高尚的、仁爱的胸襟不是靠说教得来的,而是在具体的耳濡目染中浸润内化而来的。以爱示爱,以慈化慈,也许成长只是时间的事。

再次,我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引导。吴老师在书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教师是一盏灯,这盏灯既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别人。有光明就有希望,这盏灯可能亮光微弱,但只要能指引学生前方的路,引导他们向更亮处迈进,微弱的光就是有价值的。在大千教育伟业中,有太多微弱的光,他们并不耀眼,也不被人所知,但只要他们能知道自己就行,让自己永远亮着!

最后,我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吴老师在书中讲到“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的职业……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这种工作会在未来起作用,就能感受到美和幸福。”如果没有理想与情怀,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要想自己的生活像诗和梦一样美,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在追求的道路上享受过程。生活和工作想想都是忙碌和繁劳的,如果以一种跟跑的步伐行进,那无疑是在自己的腿上捆绑上重重的沙袋,如果是追着风筝跑,那么自己的脚步和心情就会跟着飞起来。

每天的生活看似重复千篇一律,却又因面对每个独特的个体而不同。我能够理解小学生们好玩的天性,却也时常埋怨他们不懂事,不懂得在自己最好的时光,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用尽全力去读书学习;我希望他们能够多一点点时间可以活动,不要做学习的机器,但每每看到他们因玩而忘乎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些急躁。其实想到最本质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不该拿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我常常提醒自己,孩子慢一点成长也无妨。作为教师我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我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陪伴者。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整体,不能“一刀切”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必须所有人同步达到怎样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速度,慢下来,给他们时间讨论、探究,训练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方法,“看见每一个孩子”,在“慢”中,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篇3】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在政治课上竟然找到了上课的乐趣。

今年带初一的政治,我更多的是忐忑。我私以为政治是初中生三观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备课时,小心谨慎,言语间字字斟酌。一进门,四五十个小脑袋摇摇晃晃,齐刷刷地逼向门口,这些小可爱们打乱了我的教学理念——一本正经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在一节政治课上,谈及“家庭的含义与作用”时,我首先举了个例子让大家定义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庭是一个××的家庭,我之所以这样定义它,是因为……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位女生说她的家庭是一个冷清的家庭,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她晚上回家也见不到人,父母周末也要上班。我因势导利:“大家记住了没,以后周末就去××家蹭饭”大家纷纷响应,课堂氛围十分热闹。我相信那一瞬间,女生的心中也不全是心酸无奈感。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可以说,也是真的能说出来的。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教学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了。

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谈到:“多让学生说说话吧。现在多说说,在说中想,在说中提高表达的水平。”我深以为然。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这是一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言语沟通无疑在这场谈话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如何说?怎样说更为合适?这些显然需要多花费些心思。

初二语文教学任务中,有一篇写景作文,让我甚为苦恼,原因无他,班里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即使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的辅导课程占得满满的,哪来的时间和心思去看看身边的景呢?她们印象中“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牙慧”。所以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我与她们商量,趁秋意正浓,我们在校园里看看秋景,将所观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完成一篇秋景散文,题目就叫《遇见秋天》。那天下午,很多老师都看见一群学生在中央大道旁的银杏树下叽叽喳喳,三三两两坐在树下;几个女生在人工湖边给芦苇“画肖像”,几个调皮的男生之间互相品尝树上刚摘下的橘子,后来看他们在作文中写道:“原来橘子也不都是酸酸甜甜的,也有些偷懒的橘子是苦涩的。”我在旁边批注:所以我们要不负好时光,努力做个“甜甜的橘子”。更有写细心的同学问我同是一排的银杏树,有的满是黄叶,有的却多是绿叶,这是什么原因。

我忽然想起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也曾在数学课上提出类似问题: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为什么同一排的树木有的先生的枝繁叶茂,有的却枝头绿叶寥寥?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便让我们勤于观察,思考作答。我记得那天中午放学,我骑着电动车路过桥时,倏忽间发现桥底河岸高低的几排树木果然是如老师所说,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枝头绿叶稀稀疏疏,回家查阅资料才发现,靠近岸边的树叶因为没有遮挡物,受阳光雨水比其他树木充沛,长势自是喜人。秋天万物凋零程度不一也是此原理。那一刻我无比认同吴非在书中的这句话:“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总的来说,一本好书不在于通篇都是至理名言,而是其中只言片语与你的生活有所交集,如此,你才会有所得、有所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人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篇4】

你为什么要那么急呢?你为什么总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塞给学生呢?你凭什么会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永远不再涉足你执教的学科呢?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大课,在高中阶段有五百多节课,你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节课上呢?这不过是你的一节课,你的这节课不是“最后的晚餐”,还会有下一节,还有一学年,还有大学阶段,还有终身学习的漫长岁月……你为什么总是要往学生脊背上压上沉重的担子?——这一句句尖锐的质问中的“你”好像说的就是如今的我,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语文教师,我迫切地希望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输出,殊不知这在无形中确是一种毫无效果的输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我明知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却企图在学生们身上实现这个假想。无论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层面,身为“司机”的我好像误入了一个“快车道”,在路上狂飙速度,大巴上的40个“乘客”却被摇得东倒西歪,而我却束手无策。

读完吴老师这一封名为“致青年教师”的书信,我明白了“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我知道了“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我告诉自己:是时候慢下来了……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更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只有慢慢来,我的乘客们才可以安全抵达目的地。

教学一种缓慢的艺术:缓需要平和、平静,慢需要耐心、耐性。正是因为这种缓慢,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教育是“慢活”,也是“细活”。慢下来,逐本舍末;慢下来,静待花开;慢下来,感悟生活,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品出这一路走来沁人心脾的幸福花香。

舍得是一种教学智慧,有舍才会有得,课堂才会有滋有味。最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切都是好的,而是他们善于舍弃,敢于舍弃,所以他们才拥有的更多。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应有一杆权衡利弊的天平,在慢慢走的道路上,学会思考、学会舍弃,这样才能体验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慢”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减少内心的浮燥与不安,花开不在于一朝一夕,沉下心来,静待花开,要深信这朵花一定会开,只是早开与迟开的区别。

时间不能停滞,但我们可以驻足。也许偶尔的一瞥,我们就能看见生活的笑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太注重远方的目标,而忽视了行走的乐趣。一个好的渔夫,不光知道打鱼,还懂得如何享受大海、阳光、和沙滩;同样一个幸福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感悟生活,见证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慢下来的脚步中,我引领孩子们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活动,走进自然,从而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充实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在教学中也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文,改变学生的“作文难”认识,逐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其实也是在改变我的“教作文难”情况,等待他们的成长,其实也是等待自己的成长,学生之花与教师之花其实都需要等待,只要有期待,等待就是值得的。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费劲心思,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或许就是他从教30年的经验,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的不同惊喜。慢下来,逐本舍末;慢下来,静待花开;慢下来,感悟生活。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与进步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慢慢走,终会有一路繁花相送!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在吴非老师的阐述之下,这其乐融融的场面好像近在咫尺,这样的一天充满了温馨与美好:童年无忧无虑,学习生动有趣,生活恬静美好。读完这85个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这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

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对话,更多地获得的是心灵的满足。与大师对话,与智者对话,更知道自己前行的道路还应该走多远。只想说一句:谢谢我心灵的启迪者,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篇5】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摘录: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40737.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