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集锦10篇)。

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的编辑整理的“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不妨把我们对书中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写读后感是为了表示对作者的敬意和对书中思想的赞同,或许此文能让你有所收获希望你喜欢!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1

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 “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2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学生们和以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3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是孙云晓写的。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21世纪的父母与老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做了父母或老师,须拥有执照即良好的教育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等等。否则,空有一颗爱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未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应从了解孩子学起,从尊重孩子做起。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我相信通过付出真诚与汗水,大家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4

虽然以前未曾拜读过孙云晓老师的作品,但是对于他的名字及教育观点却早已如雷贯耳,心中对他甚是敬佩。因此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爱与尊重。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字字真切,句句肺腑,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读着这本书,我时时可以感受到孙老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刻的忧虑和反思,让人不知不觉与之产生共鸣。“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孙老师的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全书,也一直贯穿在他对女儿孙冉的教育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一些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而只有自尊才能学会做人。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平等每一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于是,有的父母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孩子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了,紧张得不得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可是一些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学习班,孩子一空下来父母就紧张。

据调查发现,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68分钟。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几乎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人,以致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消极,甚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悲哀。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与家长聊天,我发现很多孩子离开了父母的安排,空闲的时间就变得无所适从。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从小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爱与尊重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受到应有的尊重,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只有获得了自尊,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感谢孙云晓老师的倾情指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和好老师。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孩子和学生们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5

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我的性格,都决定了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还没有受到世俗熏染的孩子们。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我遗憾地发现:面对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而这种爱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 。我越来越渴望自己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爱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师,有能力捕捉到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次 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所以,作为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长。

带着这种渴望,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垦荒之旅。从一开始我就喜欢苏霍姆林斯基,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个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教育的 、身体力行的、充满悲悯情怀的、高尚的人!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感动。正因为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充满了向往,所以在众多的教育论著中,当发现孙云晓的时候,当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的时候,当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专家的论著那么深奥,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实在在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几年前我曾翻阅过。几年后的今天,我选择了再次阅读,完全是由于这本书的书名和主要观点:教育从尊重开始,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这本书里,孙云晓结合女儿孙冉的成长过程,通过自己敏锐的教育触角,将自己深切的生活体验,为我们总结出很多教育箴言。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主张少年儿童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中学”。我通过孙云晓的教女经历感觉到,其实不仅儿童,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人,要想学好任何事情不都是在“做中学”吗?起初的孙云晓面对女儿的胆小怯懦,也曾和我们大家一样怒气冲天,口不择言。他之所以成为教育专家就在于,他不仅仅事情过后善于深刻反省,而且是说到做到。是通情达理的女儿再加上自己的学习、反思、感悟成就了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成功不正验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不都在”做中学“吗?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里的理念与思想也贯穿于孙云晓的其他著作中。我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尊重”这样解释:1.尊敬、敬重;2.尊重并严肃对待;3.庄重(指行为)。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尊重另一个人,是唯恐“尊而不够”的,这是和命令、指使、呵斥、责骂 风牛马不相及的。学校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被称之为教育。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动辄命令、指使、呵斥、责骂,并不是教育,是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的。

关于“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想从自己说起。记得小时候上学,没有像现在的“择校”现象,都是就近入学。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特别多,或许因为班里孩子多的原因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班里总有一些不安分的、玩儿心很重的同学,每天都要做一些被大人称之为错误的事情,惹班主任老师、包括任课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生气,甚至发火。于是,有时是课下,大部分是在课上,老师们就会对这些同学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有时候是拿班里的好孩子作为参照物来批评他们 ,如何如何不争气,总是大错常犯小错不断;有时候直截了当就是人身攻击,呵斥怒骂是家常便饭。从小我就是老师、家长眼中听话的、乖巧的好孩子。所以,常常被老师赞美,时常成为老师批评坏同学时的参照物。按理说,或者换其他人,会为此沾沾自喜。但是,老师啊,他怎能知道,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之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同时让坏同学破罐破摔、更加自卑。所以为了让老师高兴,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赞美,小小的我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尽自己所能全力做到完美。我害怕犯错误,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犯了错误,老师的失望与责骂,我怎能受得了。事实上,我几乎很少犯错误。所以,童年时的一次“错误”至今记忆犹新。一次考试,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有幸帮助老师发稿纸,一人两张,用来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试题。我小心地掀起两页纸要撕下来。但由于用力不对,稿纸从中间被撕破了。我小小的心咯噔了一下,怕被老师看见,赶忙扯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用。虽然用这两张残破的稿纸考了一百分,我并没感到喜悦。从那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感到痛。

今天,当看到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怎能不心生感慨!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中也曾说,“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教师对成长中的孩子所犯的正常的错误,动辄责骂呵斥,这并不是教育!没有尊重哪来的教育?殊不知呵斥怒骂的结果是三方受害:老师自己、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同时还有老师心里的好孩子!但是,现在想来,是孩子哪有不犯错的啊,而人恰恰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啊!作为一名强势学生我没有犯过错误,谈不上老师对我的放纵。但是作为一名和弱势学生一样同样需要成长的孩子来说,我失去了多少成长的好机会啊!不敢犯错误让我从小就敏感谨慎、胆小怕事,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从来不会说一句伤害他人的话。但是另一个大胆的、热情的我告诉我,这样多么委屈自己多么累啊!在《教育,我有话要说》里,丘广欣就说过,“适值生命成长季节的学生,如果真的不犯任何错误,也许会更加让人感到可怕。”

其实,我自己也是才明白“教育从尊重开始”这个道理。回想过去,成为老师的自己不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当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是一顿责骂,还自认为是为学生好。多么无知啊!幸亏现在我醒悟了。虽然我教育知识贫乏,虽然作为教师我能力有限,但是我牢记着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不会忘记自己儿时的经历,还有自己花季雨季的精神挣扎。理解是尊重。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从生活关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所以,我要对我的孩子们充满理解与爱怜,宽慰与鼓励。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永远记得在自己人生的美好阶段,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欣赏自己。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6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一)

虽然以前未曾拜读过孙云晓老师的作品,但是对于他的名字及教育观点却早已如雷贯耳,心中对他甚是敬佩。因此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我在假期里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觉得我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确是是一本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书中以独生女父亲的教育经历和理解,以一个发人深省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阐释了教育的真谛——爱与尊重。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字字真切,句句肺腑,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读了这本书,我总能感受到孙先生对幼儿的信任和热爱,以及他对当代教育的深切忧虑和反思,这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共鸣。“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孙老师的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全书,也一直贯穿在他对女儿孙冉的教育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

在书的第二章,作者提到了尊重儿童权利。只有受到尊重,孩子才能获得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因此,我们成年人应该保护儿童的权利意识,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些权利往往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往往受到侵犯。一些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不按照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该享有的尊重。他们很悲惨。有的甚至有叛逆心理,做出极端行为。这不能帮助我们思考,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怎样尊重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孙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女儿上初中、高中和高考时,孙小姐让她自己做决定。作为一个父亲,他只是给了她一点建议。

他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增强了他们的权利意识,改善了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只有自尊才能学会做人。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让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中,作者还提到给孩子们自由时间,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当今时代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也希望孩子的生命没有危险。

于是,有的父母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孩子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了,紧张得不得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周末应该是孩子们放松的快乐时光。然而,一些家长为孩子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孩子们有空的时候,家长们很紧张。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平均每天可支配时间只有68分钟。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几乎变成了学***器人,以致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消极,甚至丧失了学***情。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悲哀。

剥夺儿童的自由时间实际上是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和父母聊天,我发现许多孩子离开了父母的安排,他们的空闲时间变得无所适从。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他们布置道剩下的时间该做什么。

原因是我们给孩子的自由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健康自然地成长。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人最根本的品质是尊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爱何尊重的种子,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会尊重他人。

只有获得了自尊,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谢谢孙云晓的建议,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家长,一个好老师。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和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二)

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是新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童年的捍卫者,出版了30多部个人专著。他总能捕捉时代精神,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孩子们世界里真正的学者。这本书是关于独生子女父亲的教育经历和理解。

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

”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

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

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 “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三)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我在假期里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觉得我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确是是一本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书的第二章,作者提到了尊重儿童权利。只有受到尊重,孩子才能获得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因此,我们成年人应该保护儿童的权利意识,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些权利往往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往往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如果孩子不按照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帮助我们思考,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怎样尊重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孙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女儿上初中、高中和高考时,孙小姐让她自己做决定。作为一个父亲,他只是给了她一点建议。

他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增强了他们的权利意识,改善了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7

下课铃响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作业稍多一点,同学们今天要辛苦一些。”接著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今天的作业,当写下第三项作业时,听到同学们的埋怨声,听著虽不悦,但我忍住了。当我收拾好课本走出教室门口,突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神经病。”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立刻怒火冲冲地折回教室:“说这话的人给我站起来。”同学们都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下小F,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他了。

我黑著脸走到他身旁问:“刚才那句话你在骂谁?是在骂我吗?”“不是骂你。”小F理直气壮地申辩。我看见他无所谓的样子更加气愤,我指著他身边的同学逐一问他:“是骂他吗?是骂她吗?”他都一一否认,我话锋一转:“全班同学都问完了,你都说不是骂同学,又说这句话不是骂我,难道是在骂你自己吗?”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起来,小F困窘得脸一阵青一阵红,看著他自作自受的滑稽样,我感到胜利的快乐,我得意洋洋地夹起课本回办公室。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发现小F要么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要么坐著发呆,我故意不理他,看他还有什么花招,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整治他。可是一连几天,小F还是无精打采的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恶作剧,看著他无心学习的样子,我开始急起来。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挫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呢?是否有点咄咄逼人?是否从一开始就戴著有色眼镜去看待小F呢?”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几天前大家在气头上说的话我没有当真,请你也不要当真。

第二天,我发现小F的状况有所好转,看来我粗暴的处理方法伤害了小F的自尊心。我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我知道你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我希望你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所以我对你的期望更高,对你的批评更严厉,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吗?

第三天,我翻开他的作业本,看见上面写著几句话:老师,对不起,上次我说“神经病”真的不是骂你,那只是我的口头禅,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你却反唇讥讽我,让同学们抓住笑柄,整天取笑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所以我就自暴自弃。看了你写给我的话,我知道你没有戴有色眼镜看我,我会加倍努力的。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8

本书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

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学生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学生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学生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学生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 “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我们做老师的同时又身兼父母职位的,如果能像孙云晓那样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教育艺术,那么会有更多像孙云晓的女儿孙冉那样优秀的人才诞生!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当孩子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斥骂,但在威风凛凛的训斥后,效果又是什么?也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是爱孩子就怎么做都可以,而实际上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生命,才能理解生命的巨大潜能和复杂的差异性,也才会有科学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首要的和关键的标准就是好的亲子关系。大家一定会有感触,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可能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槽的,你的教育就必定走向失败。

今年暑假,我读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

书的一开始他就提出了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而付出真爱需要五个原则——一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二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亲近与信任,三 真爱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四 以爱育爱,五 平常心才是正常心。书中也提到了女儿也会犯错,他心情急了也会揍女儿,而他又说打孩子是愚蠢的行动,这样对孩子的开导的实际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书中举了一个高二学生徐力杀母的例子。在第二章中提到好的关系胜地过许多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六座“代桥”,一家庭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二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行使自己民主生活的权利。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儿童的权力受到侵犯的事件。也有许多父母会认为,给孩子那么多权力,还怎么管孩子,这样不适无法无天了吗?其实这样得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更容易教育,因为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而且儿童的权力是在教育儿童怎样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教育孩子怎样逃避父母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三信任是教育的基石,四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五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六化“代沟”为“代桥”。第四章中他提到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体验教育的四条经验,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二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三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体验,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只有自信的任,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心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四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

书中提到了许许多多如何去正确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的方法,大家不如都来读一读吧,让我们的教育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

教育尊重开始读后感 篇10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疑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卑沉起头》。操纵假期时间深切地研读了这本书,感觉本人简直没有选错,这简直是一本值得泛博家长和教育工做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卑沉起头》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出色,令人收获颇丰。正在书中既有孙教员独到的发觉和深刻的概念,也有出色的案例和适用,是孙教员做为一位父亲教育本人孩子的体做品,将体验性、赏识性、可操做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记实。

正在本书的`第二章中做者提到了要卑沉孩子的。只要被人卑沉,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大,并可能学会卑沉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该当孩子的认识,给孩子脚够的卑沉。卑沉孩子,就要卑沉孩子的权、成长权、受权和现私权。而正在现实糊口中,孩子的这些常常被大打扣头,他们的时常遭到。从孩子一出生就起头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长儿园起头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以至未来处置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正在他们的放置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若是孩子不放置,不按照他们的志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灯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正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孩子了他们做为的个别所应享有的卑沉,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克不及不让我们思虑,我们做为家长和教员,到底该当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卑沉孩子?而正在这个问题上,孙教员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楷模。正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教员都让女儿本人决定,他做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脚够的卑沉,正在必然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认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愈加。这也恰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该当进修的。

已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当前感伤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正在散步,和孩子一路走过他孩提时代和芳华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得到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正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现了生射中最后最夸姣的一面。孩子的目光是率实的,孩子的视角是奇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本人客不雅的设法放正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糊口的味道,倾听孩子内音正在俗世的回响,给本人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糊口里探出头,这此中成绩的,何止是孩子。

正在书中第三章做者还提到要给孩子安排的时间,我十分认同。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糊口节拍不竭加速的时代,也是一个合作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正在起跑线上,父母都但愿孩子能按本人的要求放置时间,都但愿孩子的糊口没有。孩子的课业承担本来曾经够沉了,双休日该当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喜光阴,正在讲堂上也是如斯,一些孩子完成了教员安插的使命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晓得做什么了。究其缘由,是我们给孩子安排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晓得如何去放置本人的时间。因而,做为教师,我们应改变不雅念,给孩子脚够的安排的时间,帮帮孩子无效地操纵时间,发觉糊口的乐趣,展现本人的才调,使其可以或许更健康、更天然地成长。

感激茫茫书海中让我碰到了你,让我愈加领教育的实理——教育从卑沉起头!正在此后的教育之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卑沉,让我的学生们和当前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54928.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