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集锦(7篇)。

想了解有关“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的知识吗请看本文,经典的影视片段,往往过了多年依旧记忆清晰,我们的思绪充分沉浸到作品中时,会产生不少心得感悟。观后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刻而具体的作品评价方法和标准,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各种事物背后的内涵与意义。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而烦恼吧?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1】

经开六中班主任工作室继寒假“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本学期继续推出工作室成员读书心得。工作室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每月至少读一本专业书籍,并分享读书心得。小伙伴们在阅读写作和分享中提升班主任涵养、提高管理班级技巧,形成独具特色的带班方略,创建极具魅力的优秀班级。

寒假期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很多深奥的理论,而是将本人一样往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去,透过每一个个案例综合和每一个反思我可以感想到李镇西现在真正做了一个教诲者理当做到的爱教诲、爱学生。

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有童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是专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学家。李镇西老师说,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做班主任呢?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非常契合。比如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特别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说“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的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我们有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非常强,适应学生却很慢,年长的萌生“马上退休”的想法,不是适应学生的能力不强,是没有意识到要去适应学生,或者已无心去适应。教育不是万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自己八十年代教过的一个学生犯罪入狱了。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理想似乎离现实太远了,没有理想更可怕。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着,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我想,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超越自己。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2】

让自己支配自己

我的人生信条:

1. 要成为家人的骄傲。

2.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附庸。

我想,有时候,我们总是在追逐我们想要或不想要的东西,但不得不这样做。尤其是当我们面临一些选择时,停下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和我们走过的风景,将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与朋友分离的过程。这种分离不是一个不再联系的过程,而是一个走上不同道路的过程。

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样的财富,不要让不可预知的未来主宰我们现有的生活。身不由己的日子,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贫困潦倒的生活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有这么一句话:busy living or busy dying. 不知可否想过,忙着活着却像死了一样,难道不就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吗?

在动物世界里,充满了原始和残酷的竞争。动物一旦出生,就有它唯一的目的:生存。但是,在一场场生存的角逐中,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每个物种,虽说是受到了外界的环境的影响,但是,他们始终拥有生存的自由,虽然不同程度的被人类所剥夺,但是,没有放弃的是:

对于这种自由的追求。

一只羊如果被一只狼追赶,如果他能跑,它拼命地跑。即使最终的结果是它被累死了,也会去选择跑;狼也是如此,有一只狼被人追杀,逃亡到最后,吐血身亡,成为一座雕塑,最终的力气,就是使自己减速,能够以一种,静止的下蹲的姿势死亡。然后,回到我们自身,有多少次,我们明明可以做,却不去做;我们明明可以把握住机会,却总是让它溜走;我们明明可以将选择的权利握在自己手中,却总是置之不理。

人的惰性有时比动物更根深蒂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发明和创造机器,但动物不能。也许你会说这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惰性,这种惰性,一般来说,对他自己的生活或生命是没有责人的。

难道你会说,这就是我进步的原因吗?

我们经历了将近20年的人生了,在你升入小学的那一天,你不会想到,今天你能够在北航读大学,在你读小学时时,你绝对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你会忘记自己当时的梦想——我要当一名科学家,或者是,我要做一名电影明星。在你高中入学考试之前,你不会想到的。原来,高考可以这样,玩过去的考试。在你高考之前,你不会想到,原来高考并不是那么困难,原来大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原来,伴随着我们一起到大学的,会是对高中同学的无止境的思念。

再说一次,四年后,你不会想到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但不要害怕,因为我们现在仍然可以控制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一句话这样说:

当人们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但是,有没有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是何其惨白和悲哀。

曾经这样用英文写过:

you can’t be so selfish to let yourself be only one people’ attachment or belong to anyone else’s life. everyone who has been or is now supporting you can be proud of you, and can say that you am the man who is worthy of their support and concern. if you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you would never be of anyone’s pride.

and for your own lif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you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you own dream.

and finally, the article would end up with steve jobs’ words,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3】

“做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一直以来,做教师,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常常被视为搭上了“苦差事”,何来幸福之说?不过,李镇西校长却用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告诉我们:做班主任,生活也可以很精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

李镇西校长的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实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处处都体现了一个特级教师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诚之心。以心交心,幸福前行,何尝不是一种精彩?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触最大的是以下三点。

一、守护学生的童心。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是李镇西校长守护童心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单纯、好奇、有趣,所以与孩子的交往也应该是一种乐趣。我一直记得那个午后,也记得那个在阳光下向我跑来的学生。他站在我面前,急忙向我举起一个小苹果,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个……给你……吃,是我……午托那里……发的……苹果,我给你……留着的”。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收下了那个小苹果,看着他兴高采烈地一蹦一跳地回到教室,我的心里盛着满满的感动。学生们一点一滴的东西,他们都乐于与你分享,学生的童心谁能说不可爱、不令人感动?

二、对待学生有爱心。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对犯错的学生要批评教育,生怕他们再惹事。其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诉说,多表扬他们,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接近期末的时候,我班里的一个孩子经常上课不听讲,喜欢在桌上用双手拍一种“小小”的纸牌,扰得老师和孩子都不能好好上课。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了好多次,收效不大;叫家长过来也丝毫不起作用。我自己也彻底“蔫”了。因为假期里读了《做做好的班主任》,所以我想这学期试着用李老师的方法来“治治”他。首先,我找他了解了上课不认真的情况,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当他认真听课时,适时表扬他。课后也找他来聊聊天。两周之后,他上课认真了,桌上的纸牌也不见了。看来,效果不错。爱心教育――我会常用。

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尽心尽力地管理着我们的班级,关心守护着每一个学生,任何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都认真细致、绝不敷衍地对待着。不能否认,这是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也赞同李镇西校长在书里所说的话:真正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爱读书的班主任,必然会培养出一群爱读书的学生;讲卫生的班主任,必然会培养出一群讲卫生的学生;坚强乐观的班主任,也必然会培养出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班主任的责任心,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乃至国家的未来。

《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犹如我工作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书中还有很多的理论和具体做法,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在班级管理中慢慢去实践。我也期待着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有更大的进步。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4】

许多老师也许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成绩好的学生毕业以后,见了老师很少打招呼,大多数老师都会这样说:他上学的时候我可是最喜欢他了,没少关心他,我还一直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骄傲呢!他怎么会这样?相反,差生毕业以后,见到老师总会热情打招呼,嘘寒问暖,对老师十分尊敬,让我们心里有一种为人师的自豪与尊严!但回想起来,心里又总是有点不是滋味,他那时候可是没少受我的批评啊,甚至还哭了两回鼻子!尽管那是善意的教育。

敬爱的老师,您会从中感悟到什么呢?至少从他们毕业以后的表现看,我们眼中的差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却有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想,大多数差生是因为成绩差,因而成为了我们批评教育的对象,成为了我们挑剔的对象,一有错误就会被我们揪出来指责教育,进行说服教育,讲故事,摆道理,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水滴石穿,他们慢慢就会明白做人的道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无形中在为人处世方面比优等生受到了更多的教育,不知不觉中他们培养了这样一些优点:聪明活泼,动手能力强,能言善辩,豪爽直率,善交际等等。

而我们眼中的优等生,“校园学子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自然会受到我们的百般呵护,万般娇宠,生怕他受到任何一点的委屈和伤害,“托在掌心,怕烂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不仅仅是老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弱点。更要命的是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爱屋及乌,往往就掩盖了他们在为人处世等其他方面的缺陷,比如:自私、孤傲、不善交际、脆弱、自理能力差等等。事实上,我们老师往往会忽视他们这方面的教育。

与优等生相比,我觉得差生在上学期间,大多都有这样的共性:活泼好动,爱说话,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行事果断,脾气暴躁,爱面子等。所以我觉得差生与那些“学习的机器”相比,更有“人”的本性,更容易接近,更容易打交道。当然,并非所有差生都这样,也有极少数品行特别恶劣的学生,不具备那么多的闪光点,需要老师、家长、社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可以这样说:优等生都是相似的,差生各有各的不同。差生有其独特的一面,自然也就更具教育研究与探索的价值。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藏。像一把匕首,善用之,则护身,不能用,则害己。正因为这样,他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教育问题和契机,启发我们去寻求教育的真谛,探索教育的奥秘。

与他们打交道,每天都是一个未知数,每天都有奇迹发生;与他们打交道,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喜怒哀乐悲恐惊,什么是酸甜苦辣五味瓶;与他们打交道,辛苦却甜蜜,你会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做教师以前,我不相信,一个大人能被小孩子气得暴跳如雷,现在我信了;更不相信能让他们“折磨”得睡不着觉,现在也信了;一个大人,能因为小孩子而感觉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现在也深有体会。

陶行知先生早就警告过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切都有可能,差生不差,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身上蕴藏着的无穷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种香最迷人!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5】

电影《秀美人生》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为人物原型,真情讲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动人故事。

也许多数人在观影后,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影片之中的感觉,好似黄文秀就是我们的邻家妹子,她朴实、真诚、执着,偶尔带点俏皮。说她朴实,是因为她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扎根百坭村,把村民当亲人,如果不是她身穿扶贫工作队员衣服,你会以为她就是从百坭村长大的孩子;说她真诚,是因为她在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时,埋头苦干,勤勤恳恳,队友们都亲切地叫她“老黄”,她以真心换取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说她执着,是因为当她了解到从百坭村走出去的阿布是果树种植的专家时,不辞辛苦,多次邀请阿布回村指导村民种植果树,哪怕吃了闭门羹,受了不好的脸色也仍不放弃;说她偶尔的俏皮,是因为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青春气息和活力,从她身上看到了大好年纪该有的样子。

但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百坭村里的贫困户黄大贵,在与女友桂芳闹矛盾之后,从此意志消沉,放下了劳作,荒废了田地,整天就窝在家里的黑暗角落里,靠着母亲养活。当黄文秀得知黄大贵的真实情况后,一边积极奔走,寻找桂芳,一边引导黄大贵走出阴霾。终于,经过不断的努力,黄大贵重新开始农作,桂芳重新回到了大贵的怀抱,大贵家也种上了三叶青,摆脱了贫困。观影之前,我理解的扶贫只是扶助村民、摆脱贫困,现在看来,扶贫其实“扶”的是人心,更难改变的是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我更加佩服的是有很多像黄文秀式的扶贫干部,他们原本可以呆在舒适的地方,拿着丰厚的工资,享受美好的生活,却毅然穿上了扶贫工作服,投入到广大山区,去与顽固的思想作斗争,去打破陈旧的观念,去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的宏伟志愿,他们的初心,是滚烫的。另一个是影片结尾的对白,“你的勇气来自哪里?”“我的勇气来自于我的生命与土地一起生长的情感基因”。勇气是什么?是像黄文秀一般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扶贫工作,不畏艰苦,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什么是“与土地一起生长的情感基因”?是因为共产党人本就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终身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共产党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看到影片中这句话时,不仅深深地感动,内心更感到无比自豪。此刻,我的心也是滚烫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动的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现实里的真实故事,因为,“有些事需要人去做”,我们要感谢这样一群人,更要永远怀着一颗滚烫的初心。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6】

近段时间我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了一半,我就被李镇西先生伟大的教育智慧所征服。李镇西先生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的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的故事以及班级管理方式令人向往,让初次当小学班主任的我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滋味一:累

时隔六年,我又走上了班主任的这个“光荣的”岗位。老井小学今年暑假搬到了新学校,再加上今年的三年级又是老井小学的“极品”班级,多次向校长推辞都遭到拒绝,只好赶鸭子上架,开启了心中早已定格为“苦难的生涯”,第一天走进三年级教室雷鸣般的喧哗声让我的声音显得微乎其微,只好拿着教鞭对着桌子一顿猛敲,才渐渐安静下来。我接着开始安排打扫卫生,学生都挺积极,等我准备检查打扫的情况时,仍然是一片狼藉。地不会扫、拖把不会拿、灰斗铲不净垃圾……我忍住怒火,累得腰酸背痛反复在教室院区,手机上一天竟然显示走了两万多步。

统计学生信息、检查学生学籍、选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开家长会、安全平台、扫码关注答题、数不清的班主任会、各种档案整理、各种类型的资料上交……让中年的我有一种“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身心体验。还要担任语文、科学、体育、书法、地方课程、劳技六门科的教学,真正体会到“全科”一词的深刻含义。

也许到了中年体力有限,这种累的滋味已让我“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班主任真是难当啊!

滋味二:乐

难道就这样过一年吗?“不!我不想这样!更不能这样!”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心,像一支兴奋剂,为我注入了力量。让我在工作中去寻找当班主任的“乐”。

今年这届三年级创造了老井小学的“奇迹”――“差的奇迹”,基础差,全班学生的拼音能熟读熟拼的仅有三分之一,识字太少;习惯差,随地乱扔垃圾,上课乱哄哄,读书时却没声;学习态度差,上课不会听讲,作业交不上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下决心改变:坚持天天读书写读书笔记,检查落实到位,采取加分奖励,利用阅读课结合电子白板上相关视频对读过的的书上的内容加以复习巩固,学生看着视频上的内容个个专心致志乐得笑声不断;习惯差采取监督举报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奖励力度,学生坐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时我再次进行思想教育,大力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和小组,同学们乐得直拍手;

学习态度差,采用小组捆绑考核制度,抱团考核,小组内一对一现场监督,很多原来从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也交了作业,当小组考核得到前六名拿到奖品时,脸上掩饰不住地乐。

就这样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我的心里顿时感到欣慰,当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时,我的心里乐得就像冬天的暖阳般温暖。

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为我们做了最精准的引领。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今年才刚刚开始,也是对我初次担任小学班主任的考验,在我迷茫时、在我困惑时,我会用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真理为我拨开迷雾见晴天。愿这一学年,我能在小学班主任的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胜利之路。我相信,我一定行!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篇7】

《师说》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中,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就是“术业有专攻”一句,它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总要在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一技之长。假期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在第一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专业”这两个字的分量和魅力。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再具体一点就是:做一名班主任,所以,虽然任教时间仅有七年,但我当了六年的班主任。我总会洋洋自得的认为:我这么喜欢这份职业,如此热爱这方三尺讲台,我肯定会是“优秀”的。

每天清晨,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期待着早一点见到我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进步;每个夜晚,躺在床上我还在想着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不自觉的扬起嘴角;嗅着芬芳的花朵,听着汩汩的溪流,抚摸着轻柔的风,端详着摇摆的柳枝,遇到的一切美好,我都想立刻马上分享给我的孩子们。是啊,我真的深深的爱着我的孩子们!

但是,很遗憾,再真挚的喜欢,再浓烈的热爱都只能是教育的“驱动力”,而把这份“驱动力”转化为学生真正所需并给予他们以深刻启迪的“专业能力”,我却没有。

还记得,我简单粗暴地处理班级上出现的打架斗殴事件,导致双方家长又起争端;还记得,我当着家长面“如数家珍”的陈述学生在校的种种劣迹,让我的学生受尽了白眼;还记得,我挑学生回答问题,他木讷的站在那里,我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他,把他说的一无是处;还记得,学生成绩退步后,我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呵斥,看到学生低下头泪流满面,我那自以为是的“成就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精准的教授学生最需要的学科知识,不能把每一单元的教育意义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不能理智从容地处理班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我,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班主任,真可怕啊!

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是那么宝贵,他们需要的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营养补给,需要的是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而搁置书本,不积极学习教研的我,就算给出了再多的爱,恐怕都是多余的。因为,我不专业!

杰出的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句话:“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辛劳――这才是最吸引孩子的东西。”他还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专业”对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念高二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我的历史老师向老师,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班主任,他都特别有魅力。在历史课上,枯燥无味的近现代史,在他的讲述中鲜活成了一帧帧画面,生动形象,完整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班会课上处理班级事务时,他会灵活自如地使用我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专业”术语来说服我们、开导我们。我那时最崇拜的就是他的班主任魅力:再大的事,他都是那么从容的去处理,严慈并济,恩威并施,让我们心服口服。我一直在想:我的班主任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他怎么这么聪明呀!把我们七十多人的班级治理的井井有条。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向老师的巨大魅力是因为他够“专业”。

“专业”二字看起来简单,要做到并一直保持却是很难的,多读书,多经历,多反思,多学习。问题是繁琐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多样的。希望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我,做好时间的规划,坚持学习,坚持读书,充实自己的精神,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给学生“专业”的爱!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71812.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