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假若你对“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有兴趣,那么这篇介绍绝对不容错过。文章详尽无遗,必能满足你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影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通过优秀的作品,我们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思考和共鸣。观后感是从影片中领悟出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观后感的开头应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不得拐弯抹角卖弄悬念。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1

读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

我们志愿军老兵,

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我们掂出你沉重的份量,

看到了你耀眼的光芒。

不怕敌人多凶狂,

不怕敌有高技术武装,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一口炒面一口雪,

千难万险无阻挡。

我们想起长津湖、上甘岭,

杨根思、黄继光,

硝烟弥漫,红旗高扬。

打出中国英雄气,(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网)

打败美国野心狼。

敌人滚回三八线,

战火远离我家乡。

中华儿女,挺直脊梁,

屹立世界东方。

曾经任人宰割的羔羊形象,

从此扔进太平洋!

纪念章啊,纪念章!

亮闪闪,沉甸甸,

多少汗水鲜血换!

多少烈士,长眠青山!

多少战友,负伤致残!

永难忘,年轻姑娘张道华,

敌机轰炸救伤员,

弹片炸瞎双眼,

目残,心亮,志坚,

笑对人生几十年。

七十年啊,七十年!

多少同志已作古,

领纪念章已无缘。

但他们知道,

曾用血肉保卫的祖国,

正一日千里勇向前。

他们知道,

党和国家,

今天再次肯定了志愿军的牺牲奉献,

最有力地驳斥了污蔑抗美援朝的谬论谎言。

他们知道,

活着的人一定会对他们深切怀念。

他们完全可以气顺心安无遗憾,

含笑九泉!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2

在该旅合成一营二连荣誉室,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被放置于显眼之处。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嘹亮的军号声,总会让来犯之敌心惊胆战。如今,作为英雄的传人,二连将这把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传下来的老军号,作为连队官兵的精神图腾。

“在激昂的冲锋号声里,二连的前辈们打出了国威军威,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指导员杜昊介绍说,“每年,我们都会组织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由新任司号员从上一任司号员手中接过这把军号。”

上一任司号员,是连队的装甲技师侯金亮。

去年8月,二连组织步战车战斗射击考核,参考的210号车动力系统突发故障。现场情况十分紧急,故障车辆正停在射击跑道的中间位置,前边和后面的车都还在射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误击误伤,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侯金亮冲上前去,对车辆进行检修。炎炎夏日,车内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动力舱更是烫得让人下不了手。侯金亮冒着危险,迅速完成启动电机线路的接续。短短5分钟后,车辆重新恢复性能,顺利完成实弹射击任务。

“作为二连的兵,遇有急难险重任务时,就应该敢于冲锋、敢于亮剑。”接过军号,新任司号员叶治江的耳旁久久回荡着侯金亮的这句话。

在该旅,“忠勇善战、创新争先”的“飞虎精神”,在官兵血脉中代代传承,不断激发起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

时至今日,该旅装甲侦察连连长刘浩,仍然难以忘记两年前的那次比武。

12月,在“精武-”军事比武竞赛隐蔽行军课目的比拼中,刘浩带领参赛班组克服伤病的疼痛和严寒的考验,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铆足了劲儿向终点进发。临近尾声,当赛程只剩下最后3公里时,大家兴奋地发现,他们仅用时2小时18分钟,这比平时训练的成绩要好得多。

“同志们,前面几项课目中,我们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相信你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见状,刘浩一边组织大家整理身上的装具,一边跑到队伍左侧,激励大家向第一名的荣誉发起冲击:“同志们,我们是‘飞虎传人’,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冲下去!”

一声令下,大家的战斗精神瞬间被点燃。队员们咬着牙、拼了命地往前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最终,他们以优异成绩在所有合成旅中排名第一。

战火硝烟去,铁血今犹在。人们欣喜地看到,忠勇善战的“飞虎”血脉,依然在这支部队官兵的身上流淌着。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3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着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热泪盈眶。

虽已是90岁高龄,朱玉元的身体依旧硬朗。9月21日,在瓜州县家中见到朱玉元时,他正在收拾房子,家具和生活用品被摆置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似的被子也表明了他的“老兵”身份。

朱玉元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一边反复擦拭,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9年5月,年仅19岁的朱玉元在天津光荣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一支队21大队的一名战士。

1950年10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朱玉元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每个人都只有单衣可穿,大家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是咬牙坚持。”朱玉元回忆说,当时条件有限,所有人脚上全是水泡、冻疮。但是当时战况吃紧,他们根本顾不上,而是立即投入战斗。

入朝后,朱玉元被分配到警卫连工作,主要负责执行警卫任务。1952年3月,朱玉元接到上级命令,需要进行夜间行军。作为警卫连副排长的朱玉元,迅速集结警卫战士,一边安顿战士做好准备,一边协调准备好行军装备。

朱玉元说:“在朝鲜沙里院至顺川一带通过敌人封锁线时,真的是炮火连天,敌人的飞机挨着头过,连续发射几十枚照明弹,照得山坡通明。敌人一旦发现目标,就用机关炮进行扫射,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在行军过程中,许多受伤的战士由警卫连负责转运,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伤员随处可见,眼看着战友在我眼前牺牲……”谈起战场上的惨烈,朱玉元几度哽咽。

“由于没有飞机掩护,我军没有制空权,部队只能夜间开进,汽车也很少,全凭战士的两条腿,而且我们的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部队目标,招致敌人更准确的轰炸,所以尽量采用掩护的方式行军。”朱玉元说。

朱玉元带着8名警卫战士,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安全到达目的地,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转移。

问他当时怕不怕时,朱老坚毅地回答:“既然选择上前线,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

参军7年,抗美援朝4年。1954年1月,朱玉元随部队回到国内进行休整,1956年5月,朱玉元从部队正式转业。

因作战英勇、成绩突出,朱玉元先后获得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纪念章。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转业后的朱玉元,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赴黑龙江军垦农场参加北大荒开荒工作。1961年1月,朱玉元调动至甘肃省安西县(今瓜州县)工作,1989年7月在中国农业银行安西支行离休。从战场到地方,从东北到西北,整整70年,朱玉元奋斗的足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2019年9月,朱玉元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5

在家人的搀扶下,他从病床上艰难坐起来,说话口齿不清。但当听到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他突然有力地戴上泛白的旧军帽,敬上标准的军礼,坚毅果敢。

他就是那位三次奔赴朝鲜战场,九死一生,荣立一等战功,荣获朝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受到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会见,1953年随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受到_亲切接见的战斗英雄:孙景坤——今年96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

就是他,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数十载,复员回乡带领乡亲拦河造田,造福一方;

就是他,坚守初心、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本色不改。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建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英雄的生命,却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是战士孙景坤军旅生涯中经历的最惨烈战斗。

“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回忆起68年前并肩作战的战友,孙景坤眼含泪水。

1952年10月,炮火连天的朝鲜临津江畔,激烈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正在进行。

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孙景坤所在部队夺取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苦心经营一年有余的一处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161高地。

为重新夺回161高地,美军在大批飞机、坦克、火炮配合下,疯狂发起进攻,阵地一片火海。

志愿军将士们拼死阻击,伤亡惨重。

本来,孙景坤是不用参加这场战斗的。

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很快就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再次入朝后,孙景坤没找到老部队,只好二次回国。当他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老部队下落后,又第三次入朝。

1952年10月27日,孙景坤闯进了357团3营指挥部,请求参战。营长当即命令他向161高地增援。

那时,阵地上的3营8连只剩下副连长支全胜和5个战士,他们已把爆破筒和手榴弹抱在怀里,准备随时与敌同归于尽。

副排长孙景坤带领营部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火力死角,机智勇敢地冲上161高地。

“老孙,你们可来啦!”浑身是血、多处受伤的支全胜大喊了一声。孙景坤赶紧把他抱进坑道,一边为他包扎伤口,一边察看阵地。

孙景坤看到,整个高地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正在这时,一群头戴钢盔的美军,端着卡宾枪向阵地冲上来。

孙景坤大喊:“打!”战士们一齐开火,手榴弹投向敌群,打退了敌人进攻。

“敌人第四次反扑的时候,有2个敌人借着烟雾的掩护,从侧面绕到我身边,离我就两三米距离。”孙景坤端起“水连珠”步枪,“砰、砰”两声,敌人应声而倒。

这场战斗,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敌人6次反扑,守住了阵地,但牺牲很大。他说,这么多年,他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

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1月8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孙景坤记一等功。

1953年,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三周年授功典礼上,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中国代表团和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孙景坤至今激动不已。

如今,硝烟散去,孙景坤身上却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77756.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