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矛盾论读后感

2023-12-20

矛盾论读后感八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八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矛盾论读后感 篇1

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发现矛盾的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性更强

毛主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

”正因为真正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所以伟人毛泽东才会写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诗句。

正因为毛泽东懂得了矛盾发展的规律,看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矛盾论》的论述中**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所以才敢于发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冲天豪气,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毛主席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矛盾存在于万物之中,贯穿于万物的发展过程。哲学上说,事物所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称为矛盾。

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万物所固有的,不是从人的主观意志中转移出来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回避矛盾,否定矛盾,找不到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矛盾。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回避矛盾,否定矛盾。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到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江西苏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再到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的统治地位

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吧,可以说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我们的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解决和挽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

”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而且不事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代文献宝库中有大量歌颂我国壮丽山水的作品,但后人可以从不同的描写中分辨出具体的环境。“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

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都是血肉之躯,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每个人物的特殊性,加以区分,决不会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而相互混淆。

试想,如果作家们对山水风光的特殊性和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留下具体的分析和深刻的把握,他们能否创造出这些流传千年、照耀后代的文学瑰宝?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对具体问题做更多具体的分析。我们不应该片面地看待问题,照搬一些规章制度。

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 篇2

在今天,矛盾仍一直存在。比如发展经济与环保问题,发展经济在一些领域特别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重工业、化学工业领域,这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和宏观调控的主要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又必须考虑到环保问题,这就是矛盾的一面,发展重工业势必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形成了矛盾,多数人认为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使之能解决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问题。针对矛盾的处理,既要看到矛盾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统一的一面,让矛盾最小化不影响事物的发展就可以了,这就是矛盾同一律。

因此,学习《矛盾论》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矛盾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兼顾事情的各个方面。

今后两年,我要走向社会,面对各种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是美好的,让人向往,但现实往往让自己低头放弃理想。

多少胸怀大志的青年人走出社会后就泯然众人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理想与现实看似矛盾,但矛盾也可相生。每个人都必须立足于现实,不责怪,而是立足于现实,寻找机会,一举实现自己的理想。

时代在变,但《矛盾论》至今仍保持充沛的活力,在于他的理念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吧。作为当代大学生认真研读《矛盾论》将在我们的未来起到重要的作用。

矛盾论读后感 篇3

文章的第二部分简略地介绍矛盾的普遍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在战争中,攻防、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现象。

第三部分讲的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笔者认为,对于矛盾的特殊性,仍然有许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说不清。他们不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第四部分讲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笔者阐述了主要矛盾研究与主要矛盾方面的关系以及矛盾研究的特殊性,这实际上是对第三部分的一种细化。“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作者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两种情形:第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

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但问题是,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的,那么,**是相同的呢?作者解释:

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如果没有对立的一方反对它,它自己的一方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想象人们心中所有矛盾的事物或矛盾的概念。任何方面都可以独立存在吗?

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时,事情并没有结束,更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矛盾事物的相互转化。

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然后,作者又解释了什么是斗争性。笔者认为事物在变化,可以分为量变和质变。矛盾斗争存在于这两种变化之间,通过第二种变化,矛盾就可以得到解觉。

因此,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排斥的斗争是绝对的。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关于对抗,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作者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共产党人必须揭露反动派所谓社会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骗的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使人民懂得,这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和苏联的胜利,都证明了这个科学的真理。

同时,在研究矛盾的同时,也需要对矛盾进行具体的分析。“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这一部分其实是对第五部分的扩展。

第七部分是作者的总结。作者对以上六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说明的写作原因: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是我们研究矛盾规律的一些简单结论。

《矛盾论》写于1937年,在这个时期,我国正处于抗战的初期。当时党的思想不统一,有的党员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清算党内的“左”的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破击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统一全党思想,从而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转变,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作,毛泽东发表了《矛盾论》,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

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矛盾论读后感 篇4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

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这句话,触及了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今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内容,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

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事物可能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如果两个能力相似的高中生,一个在一流大学学习,另一个在餐馆工作,他们的未来会大不相同,因为环境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功的外在原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我们不珍惜学校宝贵的资源,让青春花在玩游戏上,不能克服快乐与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走向灰色。

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当我们审视各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时,我们应该科学冷静地加以分析。目前,很多人在网上表达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

在我看来,他们太理想化了世界,不能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目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评和怀疑国家和政府。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对政府有信心,而不是消极批评和容忍腐败。我们应该相信,中国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虽然犯过错误,走过了弯路,但总的方向没有改变。在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各个方面都考虑进去。总会有一部分先发展后发展。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经济发展和就业,然后是教育、医疗等。

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时,我相信政府会更加重视医疗保健等方面,使中国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论读后感 篇5

《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而且总是矛盾。

而其特殊性则是指:矛盾的事物和每一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啊,整个地球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是吗?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充满了矛盾。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灵活运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所用。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是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清楚地认识到《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 篇6

摘要:事物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矛盾理论,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推断革命的未来,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

关键词:矛盾毛泽东客观主观马克思主义

今天,读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我有很多想法。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吧。

毛泽东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文章开篇写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研究法则时必须要涉及很多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中的对抗地位。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的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从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角度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如果有什么变化,那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地点的变化。增、减、变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受外力的驱动。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在于内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般性与个别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研究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必须认真把握共性与个性相联系的本质和原则,才能正确认识矛盾理论,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找到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有中心、有中点、有主攻方向。我们不可能抓住眉毛胡子,平分秋色地打仗。同时,强调要注意重大矛盾,不能忽视非重大矛盾的作用。

应当看到,在以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时候,正确地解决非主要矛盾,不但不会妨碍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且只会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发展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权利存在于相对中,斗争存在于同一性中。

我们绝不能离开斗争谈同一,因为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也无所谓同一;也绝不能离开同一谈斗争,因为同一制约着斗争,同一性的情况,性质不同,决定斗争的内容、形式、方法不

同。正确处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性,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性。矛盾同一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全面反对片面性,特别是从两个对立的方面。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层次思维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专业的学习与以后工作有以下几点看法。在学习中,要认清事物的两面性、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多思考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比如,在设计包装盒时,在考虑好结构和创意的同时,也要考虑是环保的还是过于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种矛盾。只有坚持辩证法,从对立中认识和把握问题,才能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是要正确处理治本与治标的关系。近些年来,行业一些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轻视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治本即忽视了对如何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立场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研究。相反,却过分注重对一些枝节、表面、形式化的问题的研究,疲于应付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治本只注意形式,难免滑向形式主义的邪路上。二是要正确对待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关系,要坚持说服教育。

做好疏导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但疏导并不是为了避免思想斗争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倾向,要严肃地开展批评,不能姑息迁就,或去迎合那些落后的东西。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既避免简单粗暴,又有鲜明的原则和战斗力。

第三,要正确处理动人心弦与说服理性的关系。要在思想工作中打动人心,使人们乐于接受真理,就要有真挚的感情,关心和理接受教育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把讲感情强调到了不适当的程度,不去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甚至采取哄骗的方法,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低格调。

实际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现在,党**提倡: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不仅是提高党的工作性、预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领导干部哲学水平的根本措施。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篇**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参考文献:

1 邱家政,《矛盾论》学习体会,广西烟草, guangxi tobacco,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10期

2)陈世珍.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j]. 前线, 2010,(05) .

矛盾论读后感 篇7

必须坚持“两点论”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也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都不可忽视,这是两个观点。而一点论与此相反,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只看到一种矛盾情况或一个矛盾方面,而忽视甚至抹煞另一种矛盾情况或另一个矛盾方面。

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认了矛盾的存在。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则,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与重点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要把两点论和关键论统一起来。要抓住制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键点,而不仅仅是眉毛胡子。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

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现实中,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和国家,万事万物,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弹钢琴,坚持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讲的“两手抓”和“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

为了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手指的动作要有节奏,相互配合。”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要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也是如此。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课程,把知识与素质、能力融为一体,把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起来。

要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点,坚持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3、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注重从我做起

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坚持这一思想的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他有利于抓住世界革命的机遇,充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自己的工业革命思想。

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路线。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始终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国家发展和强大以及政治独立的根本。

在学习和工作中,无论是工作还是行为,都必须坚持这一理念。凡是要多找自己的原因,少强调客观,解决问题首先在自己,在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搞好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键是要从自己做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根本原因和动力。

四、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际出发

《矛盾论》中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才能解决”。矛盾是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而我们党内的矛盾,还有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任何事情约不能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从国情、单位情况、个人自身条件和学情出发,不分具体条件的照抄照搬和墨守陈规于事于己都是有害的。王明对苏联革命道路的照搬,脱离了中国革命的现实,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将中国引向了繁荣富强、健康发展的方向。

在学校学习时,还需要分析专业特点合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做到适半功倍。

5、 善于从矛盾的发展变化中寻找积极因素,乐观自信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了矛盾的运动是其存在形式,矛盾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也成为解决旧的矛盾的方式。恩格斯说:“运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就是旧的统一和构成统一的对立因素让位给新的统一和构成统一的对立因素,所以新的过程发生了,而不是旧的过程。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

新的过程包含着新的矛盾,开始了自己的矛盾发展史。事物发展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就是矛盾本身。”毛泽东还指出:

“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在于内在的矛盾。”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论述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是可以转化的。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要正视矛盾,不要怕矛盾,因为矛盾是普遍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会出现,新的矛盾也会形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运动是其存在方式。

因此,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增强战胜矛盾、解决问题的信心。矛盾是发展运动的,可以克服的。要正确认识积极与消极、优势与劣势、进步与落后等问题,正确把握它们的转化规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乐观、自信、阳光、积极,成为主导学习、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基调。

矛盾论读后感 篇8

.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今天,我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主席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她成立第一天起,我们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能为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记得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从内部挖掘、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去了,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刨掉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家破人亡。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政府强迫人民反对他们。这样一来,自然会出现内部矛盾,必然会促进社会进步。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这一席话真是太对了,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太精辟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所谓“指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啊,整个地球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是吗?

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逐渐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扣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对社会变革感兴趣的有志志士会先出来探索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刚才我们谈到了矛盾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到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江西中央苏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再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吧,可以说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我们的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解决和挽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

”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5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居民消费的粮油实行定量配给,即每人每月半公斤油、20公斤油

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

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再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59512.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