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经典9篇)。

阅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获得了许多崭新的灵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写过读后感,我经过搜集和整理之后,特别为大家呈现了“教师正能量读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1

有幸拜读了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在看到书名时就被吸引了,不断在问什么是正能量?后来通过阅读之后有所感悟: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而在此书中的解释应该是“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这将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在研读过程中,我将继续思索。

如今“正能量”一词被频繁使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渐传递到我们周边的每一个人。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宿管员袁苏妹、最美新疆人阿里木等人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正能量所创造的精神物质财富。在身边,不难发现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里。

我相信,每一个人内心都渴望阳光明媚,渴望温馨,渴望一个有爱的环境,而正能量所拥有的力量都能挖掘到每一个人内心积极乐观的一面。拥抱正能量,以乐观的心态融入生活,学着坦然,学着默默付出,让正能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环绕在你我周边。拥抱正能量,拥抱阳光生活。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6

《正能量》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本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头衔,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享誉国际,他的研究在英国超过150个电视节目上播出。同时,他还为苹果、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花旗银行等500强企业做巡回培训和演讲,激励过数百万人走向成功。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坚持阅读下去!

这个月读了这一本书,真正的豁然开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能量,因为正能量能促进工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正能量能幸福生活,但人生的正能量怎样汲取?《正能量》用很多个实验案例和训练方法,来指导我们如何激发并引导自身的正能量,同时消弭负面情绪,让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不管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这本书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具体实在的案例和训练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受益

不管如何,我都想让自己拥有正能量,将每个生活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以此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内心,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拓宽生命的广度,在有限的人生里,享受无限的思想和爱带给自己的愉悦。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2

11月5日,第一次集训的时候教育局统一分发给我们这本书。初看题目,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对我的意义之重大。这本书以传递正能量为题,恰恰适合我们如今充斥着负能量的教育行业。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在具体教书育人的方法上给我指导,而且还净化了我原本浮躁的心。所以这里由衷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福强先生。接下来我就具体谈一谈读此书自己的收获。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首先,应该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这里不仅包括本体性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更包括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其他任何有助教书育人的知识。我们只有自身拥有了强大的知识文化魅力,才会收到由衷地敬佩,学生才会毫不顾忌地信其道。

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曾经我们被告诉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而现在,身为教师,教室里坐着的学生就是未来的主人翁。通过教学要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人,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让孩子树立好目标、好理想,拥有好心态、好心情、好习惯,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我们面对的社会有诸多问题,但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充满希望,充满爱。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心里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未来的主人翁。

书本中第七章说用心经营课堂,我理解最重要的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仅考虑到优等生的发展,也要照顾到后进生。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等着优等生来改造,也等着后进生来耕耘、维持。第八章提到的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是个好方法,不同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遵循班级规则,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学生步入社会后都能很好融入社会。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其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岗位特点,伟大的人民斗士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把热爱教师职业放在首位,而不是被生活中的纷纷扰扰所困。热爱教师职业,把市场化的物质、思想放在次要位置,不因为薪水低就抱怨,也不去追求非法的收入。本书第一章列举了无数的例子,有些教师为了赚钱去开辅导班,课堂上不好好教知识,而是逼着学生交钱上辅导班。这样的行为可耻!可恶!可叹!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下行,能源企业难以为继,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究其根源,还在于我国科研水平较低,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特色供学生欣赏模仿,必须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反向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于《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后祝愿我们永嘉教育越来越强,我们未来的主人翁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3

“正能量”为何如此火热?我想这也许这与这个知识更新迅猛、物欲横流的社会导致的激烈的竞争形态而伴随产生之大量精神亚健康甚或精神**症患者有极大的关系。下面是本人整理给大家的教师读正能量读后感,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

也许是心中久久的期盼,期盼着能够积聚“正能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也许是在生活中长久的历练,历练出了我要消除“负能量”的坚定信念。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书名感动了。正能量,其实是我内心需要的一种能量,一种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身份证的能量。我期待着这样一本书能帮助我摆脱内心的困惑,增加我的智慧。

就是在这样一份期待中,我开启扉页。

《正能量》这本书是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行为导致情绪的产生”这一理念的详尽解读,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期望利用“表现”原理的力量去帮助人们改变生活甚至改变世界,他还期望着人我们读者能抛弃旧的行为习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当我冷静下来,深入浅出地阅读时,处处感受到作者的激情,作者的自信和兴奋都在字里行间。毫无疑问,这是一门经典的心理学课程,也是一种成功学习的模式。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学会了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因为我,我读了这本书,学会了如何作为一个团队成员传递正能量,让团队更加充满活力。

我读此书,读懂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永葆活力,让学生们跟我一起阳光快乐的成长。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甚至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幸福而献出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快乐而充满激情的人呢?《正能量》说道:

微笑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而且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会影响人们的感受。所以,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先得表现得欢乐。我想改变自己。从今天起,我想和我的心愉快地交谈。我会告诉自己:

一。我今天感觉很好。我的学生很可爱。

2。我想我能成功。我可以帮他们很多。

三。其他人对我很友好,所以我感到高兴。

4. 我知道只要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5. 我现在很乐观,我觉得自己能和所有人相处愉快。

6。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团队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团队成员都能瞄准目标,积极进取,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共创佳绩的能量,是一个团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核心战斗力,是一个团队开拓创新的能量源泉。读完《正能量》,我时常会想在我的这个团队中,我该如何去传递正能量呢?

首先,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工作行为。

其次,我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甘于未知,甘于无私奉献。

再次,我希望能够遵守团队的要求,与其他成员协调,同甘共苦。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今天起,我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更大的爱。我要把爱的阳光撒在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一路长出阳光,让孩子们的笑声更响亮。

我要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鉴赏美的愿望,在孩子们的心灵洒下创造美的渴望,让孩子们懂得生活因为有爱而美,美也因为有爱才得以无限的传递,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爱,传递爱。

我们都知道美丽的世界需要我们用劳动创造,美丽的花朵需要我们用汗水灌溉。所以我想教学生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实践,感受劳动创造之美。

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由人们的劳动创造的,让他们知道,世界会因为他们的劳动而变得更好。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敬爱的教师同志们,让我们一起把正能量装进我们博大的心胸,用正能量燃烧我们工作的激情,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写下我们灿烂的人生吧;让我们更加的自信、豁达、愉悦、积极的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之中,用正能量引领着清澈而单纯的心灵前行,让孩子们的人生也因为正能量的滋养如花一般绚烂。

寒假时,根据学校工会的要求,每个人必须阅读一本书,并且要写好读后感。我选中的书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关于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当初选这本书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

编者之一谢云在序言中这样评价“不乖”:“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

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

“不妨做个‘少数派’”,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作者是江苏的邱磊老师。我把这篇读后感也取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派”,甚至是比“少数派”更严重的“另类”、“怪物”和“偏执狂”(甚至有人评价我就是一个脑子已经有点问题的偏执型精神病之类的人)。整本书读下来,30位“不乖”老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有同感,因为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故事、一些做法有很多我也同样经历过、体验过和践行过。

从30位“不乖”老师的非凡历程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不乖”教师,要做个“少数派”,要达到谢云老师在序言中理解的那样: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非常需要我们能坚持做到下面这样几点:

第一个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认为一个对教育没有感情的老师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对孩子没有感情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和孩子的老师,才会愿意为教育和孩子付出一切,付出自己的一切,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奉献出来,用心去管理。我认为要想做一个“不乖”老师,热爱教育和孩子是第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点:认准目标、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个性老师,我想脑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想怎样做,想做到什么程度,在自己的有限教育生涯里,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动力十足。同时,还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要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一个把什么都跟名利挂钩的人想成为“不乖”教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那种老师脑袋里想着的是如何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赢得领导的认可,如何捞取更好的名声等,也就是说一个太功利的老师只可能成为“乖乖”老师。

第三个点:遵循规律、默默践行。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更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一个“不乖”老师的所作所为应以不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且更多时候他都只会默默前行,几乎失语。

因为我认为,一个整天想着成绩快、成绩早的老师,走不了蜗牛路,而教育往往需要我们能够冷静下来,默默地练习,等待花开。同时,教育更需要我们有农夫心态,因为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同样,没有必要像关注教育那样关注时机。一个淘气的男孩,什么时候让他冷静下来思考,需要时机,可以说,教育是时机的艺术。

另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也一直很关注。就像一个始刻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只有关注孩子,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

第四个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教育不仅是一项缓慢的事业,而且是一项需要稳步前进的事业。这也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拒绝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异想天开,我们只有把培养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到位、走得接地气,并且能坚持到底,不放弃,不抛弃,不冒进,不激进,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值得他人尊敬,孩子喜爱的“不乖”老师。

第五个点:敢于挑战、有所创造。一个“不乖”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师,他肯定是一个敢于挑战、有所创造的老师。

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但更是一个极度动态的事业,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既有纵向的变化(孩子不断长大,身心不断变化),又有横向的变化(教育的孩子不断在调换着,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个在上一批学生中用得非常好的教育举措在下一批学生中不一定同样有好效果,同样的,在去年能用得有效的策略在今年有可能就失效了,因为孩子长大了。因此,我认为一个“不乖”的教师肯定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师。

“少数派”注定是一个群体里的“异己分子”,“不乖”教师肯定是一个团队里的“另类分子”,但因为教育,因为孩子,我乐意做这样的“异己分子”和“另类分子”,虽然因为异己和另类,我可能会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外界压力,但与我朝着既定目标快乐前行比起来,这点负担和压力还是能够扛得住的。甚至我认定我也许天生就是一个“少数派”,从教后似乎也没有做过“乖乖”老师,一直是一个他人眼中的“不乖”老师,呵呵,已近天命之年,继续认定吧!

正能量,是最近一年的流行词,走在大街小巷,看电视新闻,耳边总会时不时的掠过“正能量”这三个字。

我在没有看这本书是,一时兴起在搜索页上输入了“正能量”三个字,想看看大家怎么看待“正能量”这三个字。网上最流行的解释是真空能为零,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仔细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正能量是指给人希望、使人不断追求、使生活变得完整和幸福的一切力量和情感。理查德?怀斯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通过种种实验和数据,他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和这样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而人的意念力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于人体的能量场,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人的意念越专一,这个能量场就越大。

不管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不是枯燥的说教,生动案例和简单的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受益,比如说,一天不看电视,写一首诗,走不同的路线去上班,这些方法会在改变自我养成良好***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将这些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

面对拥堵和嘈杂的世界,种种灰色情绪拢聚,生活也似乎暗无天日,正是因为我们自身拥有正能量,它的光芒才会滋养生命,才能驱走凝重的云团,与幸福相逢。像歌中唱过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学着关心,便没有人哭泣;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去爱,便没有人欺骗;如果每个人都乐于分享并放下骄傲,我们便不再会与死亡作伴。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4

从接到《正能量》这本书后,我发现这本书最近似乎很热。孩子学习班的书橱里新增了《正能量》,孩子的老师发给家长的信息有正能量。收听收音机过程也时不时能听到播音员讲到正能量。《正能量》一书心理学家们试图通过实验手段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向进,有些人则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并且通过实验引导人们体内产生正能量,从而更好的开展学习与生活。

正能量为何如此火热?我想这也许这与这个知识更新迅猛、物欲横流的社会导致的激烈的竞争形态而伴随产生之大量精神亚健康甚或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极大的关系。

知识更新之迅猛令不少人焦虑无措,物欲横流令不少人不安彷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于是为应对未知之将来,为寻求将来之幸福。于是不少人疯狂地敛财,无道德无人性可言。为官者贪而不知耻,为商者奸而泯人性。不安之社会,导致民众不安之心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安之家长,无奈地逼迫着本应天真烂漫之孩子不断地偷跑、抢跑。婴儿学小学的知识,幼儿园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高中学大学的知识。各种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普及每个街区教师正能量读后感。哦?原来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强了,我们得进行课改了!要把课程内容加深,于是孩子们不断努力着,不断去学习更深更难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增加了,生活改善了,但这一切都在迫不及待地将人类的精神进行摧残,于是人类的神经变脆弱,人们不幸福了。患精神病的人数大增,自杀的人数大增。这本来就是个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没有人会同情弱者,人们麻木了,却从未想有一天这不幸也会来到自己的身边。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在一年前自杀的情况。虽然当时我把他的生命救了下来,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拯救他的精神。可是我发现他的生活中还是缺少正能量,我觉得他活得并不愉快。我常常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偏激的举动。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不和,工作福利、待遇减少、缺少朋友、缺乏有益的兴趣与爱好、不爱运动。一个人不可能在生活中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不少不如意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些事情。书籍能给人带来心理的慰籍,我们的学生热爱看书吗?把书看明白吗?学习能给人带来自信。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吗?生命在于运动,是宣泄负能量的良好途径。我们的学生热爱运动吗?记得谢敬仁司长说过教育聋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做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否热爱学习?有没有后继学习能力?能否适应社会风浪的跌宕起伏?能否一直坚守着遵纪守法的为人底线?

目前大部分的残疾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到底是生活的难?还是精神的难?哪一个难更让人难以承受?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他们所犯错误予以宽恕,这导致他们对错误认识不足,进而向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或对残疾人的关怀以物质的居多,殊不知他们空虚的精神世界也同样需要慰藉,残疾人在社会上还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正确的疏导。

正能量是人的精神支柱。作为教师,我们除了不遗余力地教育好学生,使其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教会他们在社会中如何寻求生活的精神意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但要自己拥有正能量,还应把正能量递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正能量。

相同的事情,以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心态去对待,于体内产生的能量是有天壤之别的。我们何不以阳光的心态去驱除生活中的阴霾呢?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5

三十个“不乖”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感慨什么的。虽然他们很多都有讲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我还是不知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看《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突然觉得,信息分原始信息和二手信息。一些色彩搭配,设计之类的东西在微信上看到就觉得是加工过的东西,或者不完整的东西,而自己开始看这种专业的入门书就是在接触原始的信息,自己搭建这一块知识的基础,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在一起。《“不乖”教师的正能量》里面老师说的东西不只是把书上的东西加工过,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对于一点实践都没有我来说还是有点难真正看进去。更重要的是,我对于教育只有模模糊糊的疑惑,因此我也没有带着什么问题来看这本书,收获小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提两个案例吧。一个老师提到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她主要是觉得那些被家长老师压制而变得很乖的学生很可怜。教育不应该把一个个本来独特学生变得千篇一律。看的这个我想起自己实习的经历。我想很多新老师应该特别怕那种很不乖的学生。我也一样。实习的时候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爱说话的学生真是又爱又恨。喜欢他们活泼机灵的模样,又对自己管不住他们感到担心。说到底还是自己经验不足,沉淀不够,没有魄力,所以才会想要用老师这个身份“威压”他们。

另一个老师说自己跟学校里很多老师一样,弄了个课前五分钟演讲,随便学生讲什么。有一天一个学生弄了诗词鉴赏,十分精彩。从此他就把演讲的内容设定为诗词鉴赏。慢慢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诗词,开始问老师能不能鉴赏电影,音乐。时不时会有学生搞“大动作”,有的会要求占用半节晚自习。我想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就是由最开始那次精彩的诗词鉴赏引发的吧。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欣赏以及他们从同学那里学到的知识应该都是他们这种分享的热情得以持续的原因吧。

这让我想起当初见习时听说过的一个老师。好几个同学听过他的一堂课,说是很精彩。那个学校很好,学生也很优秀。同样是课前五分钟的展示,似乎是英语新闻展示。学生展示了军事方面的新闻,很精彩。那老师对这方面也很有研究,补充了很多,更是精彩。当时听到我就想,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厉害,眼界,思想都不是我们还是学生的那会能比的(算了,承认吧。是自己太逊了。即使是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让我带我肯定hold不住。这也是我之前想考研的原因之一,我想继续深造自己。我一直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满满的一桶水。现在虽然考研不成,但还是想着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栽培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最后以其中一个老师的话结尾:从事这个职业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主角是学生,跑龙套的是我……课上教的是知识,课下习的是人生。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6

沈斌日前,我看了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关于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对这本书有兴趣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编者之一谢云在序言中这样评价”不乖”:

”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

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

“不妨做个‘少数派’”,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作者是江苏的邱磊老师。我把这篇读后感也取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派”,甚至是比”少数派”更严重的”另类”、”怪物”和”偏执狂”(甚至有人评价我就是一个脑子已经有点问题的偏执型精神病之类的人)。整本书读下来,30位”不乖”老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有同感,因为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故事、一些做法有很多我也同样经历过、体验过和践行过。

从30位”不乖”老师的非凡历程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不乖”教师,要做个”少数派”,要达到谢云老师在序言中理解的那样: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非常需要我们能坚持做到下面这样几点:

第一个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认为一个对教育没有感情的老师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对孩子没有感情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和孩子的老师,才会愿意为教育和孩子付出一切,付出自己的一切,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奉献出来,用心去管理。我认为要想做一个”不乖”老师,热爱教育和孩子是第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点:认准目标、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个性老师,我想脑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想怎样做,想做到什么程度,在自己的有限教育生涯里,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动力十足。同时,还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要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一个把什么都跟名利挂钩的人想成为”不乖”教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那种老师脑袋里想着的是如何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赢得领导的认可,如何捞取更好的名声等,也就是说一个太功利的老师只可能成为”乖乖”老师。

第三个点:遵循规律、默默践行。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更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一个”不乖”老师的所作所为应以不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且更多时候他都只会默默前行,几乎失语。

因为我认为,一个整天想着成绩快、成绩早的老师,走不了蜗牛路,而教育往往需要我们能够冷静下来,默默地练习,等待花开。同时,教育更需要我们有农夫心态,因为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同样,没有必要像关注教育那样关注时机。一个淘气的男孩,什么时候让他冷静下来思考,需要时机,可以说,教育是时机的艺术。

另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也一直很关注。就像一个始刻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只有关注孩子,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

第四个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教育不仅是一项缓慢的事业,而且是一项需要稳步前进的事业。这也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拒绝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异想天开,我们只有把培养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到位、走得接地气,并且能坚持到底,不放弃,不抛弃,不冒进,不激进,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值得他人尊敬,孩子喜爱的”不乖”老师。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7

教师要做一个情绪亲切稳定的人,情绪比暴君更可怕,没教师要带给学生正能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是一个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亲切稳定的情绪更容易理智地处理好事情。我们需要提供正能量,我们需要学会这样说:

坏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勇敢面对它,我们一起动脑筋,来看看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勇敢面对已经发生的坏事,而不是抱怨、找借口、否认等方式;学会处理善后,把坏事变成好事。

三、以此共勉,做学生心田上的耕种者

还记得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柏拉图再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时,只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如何出去一片地上的杂草,学生提出很多解决方法,并逐一实践,有的人撒上生石灰,以绝后患。可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依然还有杂草的存在,有的人则提出要斩草除根,把根挖出来,可是不久之后草又长出来了,他们提出的方法都没有很好的**杂草,当他们再次相见时,柏拉图给了他们答案,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在上面种上庄家。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教育就会在旷野里播种,当旷野里长满杂草,我们应该耐心种上庄家,播种真善美,精心呵护庄家的同时杂草就被不断除掉,土地不会因此满目疮痍,同样,做正能量的教师,应该在发现学生不良品行时,应该用优秀的品行渲染学生,不断在学生心中跟种良好的行为品质,用优秀的品行改正学生的不良品行。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8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反思,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篇章是:《为人师表是永远的正能量》,《做个能力高超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激发学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经历。

1、 做老师,做学生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细节。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时时事事做好学生的行为榜样。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讲大道理,提要求,学生都懂,那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比如: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那么他的板书也应字迹工整,美观大方;让学生注意教室内外卫生,那么老师只需一个小动作“弯腰捡起字纸扔进垃圾桶”,就会使学生看在眼里,并主动捡起身边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时,要求学生早进班,不迟到,我就将自己的表调快5分钟,不论早操早读上课,都提前进班,而且无论刮风下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大都能早到班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长,学生们自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让学生“乐学”。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对生活、工作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用“自信和乐观”去感染你的学生。数学课上,如果学的内容难度较大,综合性强,学完后需要转入下一个问题时,学生会有些疲惫,我就穿插进一个脑筋急转弯,或数学趣事等,让学生再次活跃起来。在考试过程中,当面临考试难题时,我还教给学生们要用“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

“这道题我一下子想不出来,估计有好多同学也不会做,但我要沉着冷静,我就能想出来。”有的同学一看到邻座的同学翻卷子了,就觉得别人比他做得快了,就会慌张,我告诉他要这样想:“他写得快,不一定比我认真,他马虎,我细心,我沉住气,我认真审题,我准确率高,争取做一道对一道”。

这样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学生就有了快乐,就会爱上你的课堂。所谓“好学之不如乐学之”。

三、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魏书生老师曾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有真、善、美、假、恶、丑,有懒惰、拖拉,还有勤奋、省时。

我们作为老师,要帮助他们发现那些自强自信、热情上进的部分,帮助学生把内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学生活跃调皮,但思考问题脑子灵活,那么应引导他多动脑思考新题,上课发言慢半拍,不抢老师的话;有的学生基础弱,但和同学关系很好,对老师也很有礼貌,应引导他多参与班级管理,并在学习上多向同学、老师求助;有些学生在文化课上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声音、身体和美感方面都很活跃。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总之,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传递正能量的好使者。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篇9

海天看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书,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看。该书由海峡两岸学者编撰,讲述了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当时选中这本书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是怎样的“不乖”让他们登上教师大雅之堂,让他们如此美丽。

这是一本关于教师精神和精神成长的书,给读者一个反思、反省和质疑的空间。我们不是要去比较,也不是去寻找差距,而是在他们大胆而坦率的思想倾诉中,我们有了一次体验挑战的经历,有了一次向权威呼喊的共鸣。这样的阅读是关于灵魂,关于生命本质的真实阅读。

“不乖”这一看似贬义之词,但在本书里却是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

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正如本文作者陈香吟所说的:“不乖”的老师,不臣服于任何人,也不凌驾于任何人。

他们相信,唯有能够主宰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意志力,跳离恐惧与埋怨的轮回,随身携带着一把叫做“改变”的感应钥匙,自由进入心灵乐园,让“不乖”灵魂(或叫热情自由的灵魂)引领自己,找回真正的教育,让更多人记起他自身的独特性、创意和“梦想”。

江苏的凌宗伟,一个倔强而有思想的老头,在《离经叛道三十年》一文中,详尽地叙述了30年的从教经历和思想主张。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或者做教育,都应有独立之个性,自由之精神,哪怕只是少数派,也不要人云亦云。台湾的黄惠欣,坚持在“不乖”中突围,从读书时开始,就发挥着不妥协的能量,成为同学中的“少数派”。

她敢于跳出以往固有的模式,大胆创新,不怕障碍、不怕批评,只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力量,让学生学习更愉快。

这样的老师,在大家看来,自然是不听话的。但正是因为他们“不乖”的小叛逆,对教育有着本真的认识和独特的主张,一直沿着认定的道路摸索前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另类风景。

捧着《“不乖”教师的正能量》,一篇篇读来,顺着作者文字的轨迹,与他们一起回顾和展望,心里沉甸甸的,但是浑身却充满向上的力。反思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确实要善待“不乖”教师,要知人善任,集众所长,沟通关怀,以诚助管,让有创新、有爱心、有识见得教师能够在他们的三尺讲台上一展风采。

虽然,我也知道,这样“不乖”的教师,在现实教育里,很多时候是逆风而行,步履艰难的。但他们的坚持与付出,最终会在“不乖”的转角处,发现最合宜自己生命的位置,也会欣赏到别样的人生风景。我相信,这些“不乖”的教师,在不妥协中找寻自己,在找寻中栽培自己,不被流俗影响和改变,即便是痛,他们也会“痛并快乐着”。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80835.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