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从责任走向读后感

从责任走向读后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从责任走向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从责任走向读后感

从责任的角度来讲,写作手法、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方式都能够对作品的主题有所突出和强调。《责任》这本书通过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在人物塑造方面,主人公通过不断地承担责任来展现自己的成长和改变,同时通过其他次要角色的塑造来对比主人公的责任感,进一步凸显主题。而叙事方式方面,则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责任给人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

在《责任》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责任的种种形式和不同层面。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对责任的承担和认真。他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始终坚守自己的责任。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读者可以看到责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承担责任所带来的成长和改变。

在人物塑造方面,除了主人公外,其他次要角色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或是支持主人公的责任感,或是反映出自己对责任的不重视。通过次要角色的对比,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责任的重要性,以及责任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这种对比和呼应使得主题更加突出,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

在叙事方式方面,《责任》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让读者更加容易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描写和对话,让读者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真实感和震撼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同时也会对责任这一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小编认为,《责任》这本书通过其独特的写作手法、精彩的人物塑造以及生动的叙事方式,深刻地揭示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一主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改变,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责任对人的影响,以及承担责任所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责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有承担了责任,才能实现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这本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够思考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和承担。责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愿我们都能够在责任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467.COm.cn延伸阅读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通用


寻找优秀的文章,大学生范文网编辑给您推荐阅读“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相信读过这位作者的作品之后,我们都会有很多心灵上的领悟。读完之后,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

我读了肖川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其中的一篇文章《微笑是一种力量》,感触颇深。微笑是一种力量,当我们看到真诚和善意的微笑时,我们的心灵会绽开一朵朵玫瑰。微笑富有魅力,微笑招人喜爱。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而教师的表情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些微笑,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临近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率下降。作为老师都很着急。王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平时很贪玩,上课经常走神,回答问题是答非所问。但是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王明在同学们心中刮目相看,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他的学习生活。题目是这样的:小林买了一辆汽车玩具花了46元,找回4元,他付了多少元?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几人上黑板板演,结果发现有的用加,有的用减法做。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都没人举手,我很着急。这时,我发现王明像似有话要说,在我的注视和鼓励下,他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用减法算是错的,因为他付的钱肯定要比买车的钱多,找回的4元就是多付的,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是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做法,让他们体会到爱时时存在,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仅仅一道练习题让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走近他们,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的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微笑如阳光缕缕,微笑似春雨点点,微笑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礼物。在新的学期里,让我们用多一些灿烂、温馨的笑容来迎接明天,来迎接我们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用微笑为孩子播撒爱的种子,愿我们每一次的微笑都成为孩子心中的阳光,为他们的成长加油!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2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的书,可以打破站立的能立,因此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提到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一个新兴而紧迫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

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夸大其词,但打破了部分教育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

不仅如此,本文还以著名教育家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能反对,能批判和摧毁;又能立新,又能建设和创造,这是本书的一个优胜之处。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读了之后,我感慨良多。教育充满了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一切都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用自己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和我相同的感受。也许,查老师没有想到他最喜欢哪个学生,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他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这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回忆。

读了上面的话,我认为查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他自己。这里不仅蕴含着高尚博大的师爱,更蕴含着伟大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优秀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世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特长。关键是我们是否认识孩子。

在老师印象里,往往是一些比较优秀或者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比较多,而另外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就在那次才艺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平时沉默的孩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仔细品味他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做他们的朋友。

一些孩子的天赋已经显露出来,而一些孩子的天赋只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他们找到自我,欣赏自己。我们是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潜力的人。他们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也会看到别人的优秀。

一直有人说教育是良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天使,在教育中给予他们关爱。而不是做孩子的上帝,支配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不快乐!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本假期我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作者将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集中成一个个小专题,分别是“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有高度的教育”、“我的教学主张”、“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文明是一种眼光”、“在路上”、“心会看见”七个单元。他在读书与成长中这样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所以我们要经常读书并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课堂——教师的不懈追求

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的《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一文中讲到:所谓教学环节就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结的一组教学行为。它分为三个内容:其一:学习意义的明了;其二:反馈与强化;其三:回顾与分享。

课堂有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再次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做到备课时备学生,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当一个主题的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停下来问一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质疑的有什么需要修正、补充的和丰富的。对学生说:“我是不是表达清楚了,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澄清的”而不是对学生说:”你们听明白了没有,你你们还什么不理解的”前者表明的是教师对于自己教的责任,而后者表明是学生学会了还是没有学会,责任在于学生。

生命教育——教育者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面旗帜,要让生命教育落实在学生生活之中,落实在课堂之中,就需要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的校园。“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我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肖川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是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学生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学生创造。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我们要引导学生接纳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和敬畏感是我们关注学生生命的宗旨所在。我们期待着通过生命教育,学校变的更有吸引力,通过生命教育,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通过生命教育,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通过生命教育,幸福从此熙熙攘攘,幸福从此溢满心房。

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我深深地感受到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当今社会,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是教育竞争的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稳固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与艺术修养,而且还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展的融技术与感情为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只有以为人师表的姿态展示人生的道路,以高尚的情操鼓舞学生,用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自己不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4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之后,作者的观点给我带来了反思: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自己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甚至在想:在我的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参考美术课堂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尽情的画,洒脱的制作。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学生的言行举止也透漏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为人处事是老师人格的投影。教育的责任就是我们教师的良心。在关注孩子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一个学生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5

祝小李恺

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尽管名气似乎不是很大,但是我曾读过他写的几篇文章,印象不错,人其实都是这样因为熟悉所以会格外关注吧;其二,自然是“责任”二字的吸引了。于是拿回家两天没有出门读完了此书。

掩卷而思,书中内容其实说不上很精致,观点也说不上有其独到或深刻的地方。书中有32个案例,让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一些案例值得思考。遂整理一番,以作记忆。

其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

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那么身为校长呢?我又能喊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很惭愧!

其次,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一直以来,制定所谓的各种“标准”,想到的都是让学生朝着这个“标准”的方向去努力,并满心以为这个“标准”所规定的一定是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是潜意识里却一定是忽略了这样的事实:

学生是全体还是部分优生?其实还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面向全体,在这些“标准”面前只不过是一句伪善的托辞而已。

如何制定“标准”这句话真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第三,孩子之间有摩擦。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判断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孩子并不希望家长的介入,因为他们希望独立,更何况孩子之间的本没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你对了,明天你就可能是错了,而家长的介入往往让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的介入,无非是显示一番家长的“强势”,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养成依附的性格,还会从小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滋生。斯宾塞说,接受适当教育的主要障碍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如何疏导家长,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与理念,看来教育人也要努力做点什么。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当下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其四,教师布置学生将“辜负”一词抄写5遍。接下来祁智老师和这位老师的对话,可以说让我震撼。因为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祁老师帮我们、帮老师们剥开了责任的“伪装”,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责任”不过是“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能力缺乏的借口。

”再看祁老师的解决策略,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

尽管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并没有如我期待的那样,犹如“剥笋”一般逐步深入,揭去一些东西、拂去一些东西,从而对教育之责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收获还是有的,两天的阅读,值得!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7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一篇文章都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朴素的语言、深刻的主题。

书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相对照。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

当我读到《孩子的手还很小》一文时,这几个字就让我们很心疼,心疼孩子怯生生的语气,心疼孩子提出了本该我们老师反思的问题。想到平时的教学,我们似乎得了教育强迫症,总是强迫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满满当当,教学环节、教学容量......我们一切都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至于学生需要什么、想要多少,则考虑不多。

我们总以为自己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揣着“我的手很小”这句话,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孩子的手很小,我们给他们太多,甚至牺牲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这篇随笔使我印象深刻。文章里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几乎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举手,但老师都认识她。她不是那个回答老师期望的问题的人。所以,虽然她很显眼,举手很快,很积极,老师不会给小女孩几会发言,以避免可能的失败。在一些公开课,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怕那样的学生会答非所问,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也怕回答的不到位,浪费宝贵的时间,导致教学任务不子能完成,所以尽可能找一些比较保险的孩子回答。这个案例中说到“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孩进步,他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教育公平离天不远,也不高,但在我们身边和手中,体现在课堂上的是教学水平。

”确实很佩服一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总能在课上关注每个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之外的回答,还能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一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

我们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对学生负责、认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学生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时,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8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二是 “责任”二字的吸引。所以他把它带回家,两天没有出去读完这本书。

书中共写了32个案例,其中的一些案例解析的观点真是值得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好好思索的。其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

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那么反思自己,我又能喊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很惭愧!

其次,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一直以来,制定所谓的各种“标准”,想到的都是让学生朝着这个“标准”的方向去努力,并满心以为这个“标准”所规定的一定是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潜意识一定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是全体还是部分优生?其实还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面向全体,在这些“标准”面前只不过是一句伪善的托辞而已。

如何制定“标准”这句话真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第三,孩子之间有摩擦。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判断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孩子并不希望家长的介入,因为他们希望独立,更何况孩子之间的本没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你对了,明天你就可能是错了,而家长的介入往往让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的介入,无非是显示一番家长的“强势”,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养成依附的性格,还会从小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滋生。斯宾塞说,接受适当教育的主要障碍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如何疏导家长,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与理念,看来教育人也要努力做点什么。家庭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一个沉重的课题!

其四,教师布置学生将“辜负”一词抄写5遍。接下来,祁智老师和这位老师的谈话让我震惊。因为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祁老师帮我们、帮老师们剥开了责任的“伪装”,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责任”不过是“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能力缺乏的借口。

”再看祁老师的解决策略,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

一是让会写的学生不抄;二是让不会写的学生抄有效时间,并抄对。

老师同意。

我说这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让抄写的学生减一半作业量。“辜负”这个词,难在“辜”,“负”一般不会错,抄“辜”就可以了。

老师赞同,期待我说下去。

我说,第三个层次是让所有的学生不必抄袭。“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你如果告诉学生,“‘古’人是‘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这样,学生还会写错吗?

老师说,不会,肯定不会。

瞠目之一:方法之高妙;瞠目之二:方法之巧妙;瞠目之三:方法之简单。瞠目之四,如此之法我们没有想到!

其五,教师是给学生翅膀的人。

第六,我们可以使一个好人充满漏洞,也可以发现麻烦背后隐藏的美。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从而使我们教师对教育之责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9

以爱的名义享受幸福

张红蕾beautiful morning,打开**就看到了同事的签名,是啊,又是一年教师节,又是一张张鲜活而又陌生的面孔,又是一年级。不同的是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名叫《剥开教育的责任》的书。本以为又是一本纯理论,没什么看头的书,但一翻出来却有些爱不释手。

请喊学生的名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一年级,就意味着要重新认识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有70多名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需要时间和努力。记得,我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听完课后,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对孩子们来说,亲切、温柔、甜美地称呼每个名字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做一张座位桌是记住每个学生名字的好方法,但现在小女孩的名字几乎都一样,什么心怡,心怡,心怡,心怡,看着这些名字根本不可能和人对上,有时难免叫错。有时已经花了心思记了,但还是会突然一下子说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在提问时只好说:

请你来说一说。或者有时会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这时,总会有一种愧疚感,孩子也不会想:老师怎么还不知道我的名字?这时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老师的爱。

所以,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和你的爱。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

老师不能表现出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老师应该有洞察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如我们班的辛同学和陈同学,是两个最皮的男孩,上课老是做小动作,甚至有时嘴巴里还会情不自禁的哼起歌来,本子上叫他不要乱写,他偏帮你乱写,也因此会一直骂他们。

但他们非常活跃。午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帮我捡垃圾。因此,我发现了他们的可爱,并真诚地对他们微笑。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也觉得老师喜欢他们。有的孩子的优点暴露出来了,有的孩子的优点却隐藏起来了,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帮助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x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我。”听到这句话时,相信你会是幸福的。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0

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我深信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导师。他们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观察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观。首先,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和品德。道德观和品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高尚道德观和良好品德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时也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制定正确的行为规范,并通过身教来引导他们。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和学习到了正确的品德和价值观,孩子才能在将来做出正确的抉择。其次,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正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做过多干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再次,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和更迭是如此之快,孩子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他们规划将来的职业道路。只有早期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指引孩子的发展方向,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基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社交场合,并指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社交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观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在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孩子们才能展现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可能性。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1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

每一位孩子都渴求被人关爱,陈佳伟同学是班级中的小调皮,不管是下课还是上课,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玩,哪怕是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衣服的一角、手指都是他的心仪玩具。经常无视课堂纪律,想发言从不等老师点名,课上想说话就说话,想笑就笑,有时同学们和我的思路及谈话经常被他的叫喊打断,有好几次,我都因为他而停下来,说服他注意课堂秩序,我对他费尽口舌,他的为所欲为收敛也是很少很少。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并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指责。课后,我从其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了解到他就是那样的性格,单纯简单.因此,每次在课上,我都尽量说服自己用宽容与微笑来面对他,经常和陈佳伟同学进行谈心,纠正他不正确的学习观,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中发挥其优势、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指导,陈佳伟同学终于能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了,幼稚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作业效果也有了进步。我们应该期待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甚至取得一点进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拿**去看。

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信任。多与孩子对话,多与生活交流,多碰撞,一定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2

教育责任和教科书里的几句话

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于水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的确如此,在暑假里我就交上了这样一个好朋友——《剥开教育的责任》。先看看序言,写的很特别;看一看内容,写的更精彩,堪称好书。

文章没有条分缕析,通篇贯以鲜活的教学案例,读来仿佛景象就在身边,发生在办公室的同事或者自己身上。选案角度多样,语言简单,引申出的真理通俗易懂,让人哭笑不得。

摒弃应试教育的阴影,我们不难发现自己责任的缺陷,许是没有尽责,至少没有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心理去对待学生。同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父母的需要、社会时代的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我结合书中所写和本人感悟,偶有所得排列于下。

1,不能信任创造美丽的境界吗?

师生和谐的教学场景人人向往,但前提是要让学生信任你,而且

学生信任你的前提是你首先信任学生。正如《珍珠鸟》中珍珠鸟对作者产生信赖是原因:作者对它的尊重、爱护、喜爱。

才会有了从怕“我”到亲近“我”的这样一条心路历程。信任学生譬如选出班干就让学生放手去干,出了一些问题共同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摆出师道尊严,动辄训斥打骂,这样就会有效的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线。允许学生犯错,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但这也说明了老师的胸襟有多宽广。

信任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不同专业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迸发出来,对整个班级的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学期初,我们从六(3)班调来了一个叫顾兰兰的同学。结果不太好,所以我把她打倒了。在课堂上我常常提问,课下对她说:“没有学不会的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学习的学生。

”结果一周下来,她整个人都变了样子,每天精神饱满地坐在课堂上听讲。更让我激动的是在教师节,她居然亲自动手画了一张贺卡给我,在祝语中她画了一个“心”的图案,在“心”外面写了一个“开”,“开”字的笔画间写了“3、6、5”几个数字,寓意显而易见。这难道不是信任吗?

在我的眼里她能学好,两周下来,从作业情况看她的确也能学好。

相信她,给他们一对飞翔的翅膀,她将能够飞越高山和河流。

2、 有时屈从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头顶上有一个神圣的光环,但教师的第一属性是人,人会犯错误;老师也会犯错。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就会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教育孩子诚信的责任。记得我刚刚从教时,写了一个“菜”,学生立即举手指出,“老师,你写错了!”我一直以为“菜”字的中间部件“爪”的一点和“木”字的一竖是连成一笔的,当然这个错字也是我的小学老师教的。

这时,我仔细看了看田字格里的“菜”,下面是个采取的“采“字。我的脸顿时红了,但是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弃错误于不顾,我当堂表扬了他,谢谢帮我纠正了多年以来的错误,并鼓励同学们敢于质疑。然后我又端端正正在田字格里写了个“菜”字。

这个场景对我来说是一个让步,但也是一种诚实,教会学生诚实。对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今天这种精神是多么珍贵。

弯曲的圆有韧性,扩张的圆有长度,滚动的圆可以测量整个宇宙。

3、 海边的孩子不结触海水就不会强壮。

《爷爷的芦笛》中爷爷明知海边的气候瞬息万变,却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小闸屋经历狂风巨浪的考验,变得勇敢、坚强。这和我们现今的教育有点脱节。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吃饭旅游,父母总是想办法见面。

可以到校园里看看,一定有很多的小胖子,也一定有身着名牌的中学生;如果你放学后来到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这些难道父母没有责任吗?可惜的是父母虽然知道“温室里的花草不能经风霜“的道理,可还是愿意去培养的一种惰性。

问起原因很简单,一言以蔽之,“多省点时间给孩子读读书或者睡睡觉这类的话”。没有锻炼过的人会缺乏一种能力,这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早就有专家提出“挫折教育”一说,可据我观察家长知晓并执行得并不怎么样。

更多家长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了本该学生从事的活动,让其失去了体验锻炼的机会。

是种子就要发芽,是金子就要闪光。我们不应剥夺儿童接受训炼的机会。偏颇教育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才。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应该帮忙;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试一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绝不要试图扫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那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再说家长总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

只有敢于辩证地对待问题,才能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鲜活的教学理念**来?只有多看书,多交教育书籍这类好朋友,你才会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带领学生纵横驰骋,穷天文地理,览人文胜景。只有多读书,才能像悠闲地走在三尺讲台上,你深厚的积淀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提问而羞愧于苍白的黑板。

教师的学习和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只要你从事教育,你就必须进行教育。总是拼着曾经的内存,哪怕你再换花样炒菜,学生总也会有吃厌烦的一天。对于家长也是有必要读读家教的一些书籍,因为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学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涉及的多方面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那么教育应该是一种轻松而又愉快的过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2012年9月14日草就初稿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9篇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人生一定要读一次作者写的作品,这会让你受益匪浅。 读后感需要提供对作品和文学史上的评论和评价,读后感分为哪几个部分?出于您的考虑我们进行了“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的编辑,感谢您的阅读!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1】

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高度尊重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高度尊重儿童的伦理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都说明儿童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儿童的潜能无限。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英国斯宾塞在快乐教育这本书在论述儿童的潜能无限时写道:当人类没学会开发石油时,不能说这里没有石油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储藏石油,也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潜能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个等待人去开发,等待人去激发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苏格拉底说,教育者这种地位犹如产婆。产婆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教育的本体是儿童,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而自我教育,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在自我教育方

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一方式。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二0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2】

以往所任教的同等类型的班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是困扰自己的一大课题。在对这届学生的生本实践中,通过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言,到有的时候放手让学生来讲题,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以往所教的同等类型的班级,在一开始初一的时候,很多同学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可是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步深入,由于长期的被动接受,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逐渐消失,特别是初二的分化时期感到尤为头疼。而在本次生本实践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学生不但顺利的渡过了分化期,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提高的趋势。课堂上,结合具体的题目,通过一些同学讲解,另外的一些同学纠错,老师通过真诚的表扬结合小组与个人的计分的方式,让学生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找出他人错误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一开始进校的时候,本班与同类班级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经过一年的实践,在及格人数上就基本持平,进入初二以来,在及格人数和平均分方面都成功的超越了同类班级,不过在优生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相信,坚持不懈的运用生本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今后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3】

工作多年以来,我对学生的感情,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心情一直都很矛盾,甚至可以说是迷茫,对学生,我是既羡慕又同情,羡慕他们童年的纯真,同情他们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对工作,我尽职尽责却总认为自己的职责还没有尽善尽美;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我又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感慨它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却又从来未间断地追求以考为主的高分效应,这种高分效应给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让我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和自由,使孩子的童年时光除了抄、写、算、背以应付考试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好无奈啊!也好累,我也尝试着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企图能找到一种既能让学生考得高分,又能让孩子尽情享受儿童时代的乐趣的方法,这样自己就时常感觉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人一样。

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教育走向生本》让我找到了方向,儿童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儿童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而且它不仅是教育的一般性资源,更是基础性资源。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儿童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长期以来,师本教育总是把儿童的蕴藏看作与正规教育无关的,它对教育过程的认识是单向的,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材、活动室设备等。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儿童资源视而不见。在这样的状况下,依靠儿童资源来时行教育,就变得更有潜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章。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4】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可以用郭教授评价学生的语言来评价: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是篇篇可读。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能如此让人信服并引起强烈共鸣,确实是难能可贵。书中许多观点,句子我都记忆犹新。如“人之初,性本学还是性本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等。

生本教育思想的学生观是:起点非零。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表现在教育上,就是越俎代庖。生本教育认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几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新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生本教育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郭教授原文的精彩篇章我就不再一一累述。好的文学作品的特征之一是能引发人丰富的联想,郭教授的作品就做到了。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方式。读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距离生本有多远,有让我欣慰,并小有成就感的,也有让我困惑反思的。

郭教授的观点: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这一点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作文就是大话、套话。7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写和谐滕州。其实他能先和谐小组,再关心班级就很不错了。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我从入学就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说话,最低要求就是说清楚,说明白。让别人听懂。较高要求就是说的有意思,有道理,让别人想听。这种理论简单明白。

学生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稍加点拨就写出相当精彩的作品。这时,教育对象就变成了教育资源。我把优秀作文在班上宣读,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会这样写,只是不知道这样写是对的、好的。看到别的同学这样写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同学效仿,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了资源共享那句话,写作资源也变成了德育资源。7.4班倪萌同学作文写的是咱学校暖气管道漏水的事情,污水桶里的抹布他怎么也伸不出手去捞,正犹豫的时候,赵文源同学伸出手捞出抹布,堵住了出水口。抹布堵不住时,就直接用自己的手堵住了漏水处。要知道那是滚烫的热水啊。倪萌非常惭愧,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班主任刘老师告诉我,他是4班班长,作为班长在班会上给同学们讲这件事,讲的时候倪萌都流泪了。两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多好的作文素材,多好的德育事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吗?我整理出版7年级第一期《同风飞翔》,选入了这篇文章,目的是给全体同学一个良好的导向,既是写作导向,更是德育导向。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5】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天7节课,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启动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想像。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後再学。”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三、能让每个学生“说”出来。

生本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在口算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更强的换位意识,一切从学生出发。例如通过角色对换,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观点上,考虑如何让学生更易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同时,又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希望教师怎样教,自己才能提高兴趣。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认为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6】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7】

读书笔记在前段时间我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郭思乐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关于生本教育体系:

1、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似乎是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张扬,他的获得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规律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

2、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像用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生本的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道者,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的学习的巨大的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

3、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很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

关于教育教学的认识:

1、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能,不会因为知识的增加或年龄增长就消失。关键是要发展他的认识能力,以及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景。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持儿童的这种追求的天性。

2、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3、要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只有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自己进行体验,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的感悟,在德行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多年的经验表明,说教式的德育,很不受儿童的欢迎,而在健康美好的活动中,儿童却得到了人际的、自我的各个方面的长进。在生本教育中,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原理是一样的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8】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

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

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篇9】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读后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这一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

我们还必须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其能自由的成长,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一定严于律己,不断进步,做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读后感教育责任9篇


书籍是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智慧的工具,作者的作品读过之后会一直留在人的心里。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将读书心得整理成一篇读后感,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根据您的要求,大学生范文网为您搜索整理了读后感教育责任,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1

大家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个人、家庭、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而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识字不多,对阅读的兴趣不一。一年级老师应该基于孩子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建立广阔的阅读背景,其中最简单便捷的途径便是“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有一张“灵巧嘴”,为孩子们娓娓动听地朗读或讲述,吸引他们进入其情境,产生美好的遐想。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一年级老师就全员坚持每天中午提前10分钟到教室,为孩子们进行整本书的午读;傍晚,又踏着西下的夕阳的余晖,老师们又为孩子们开启了二十分钟晚读的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要知道,没有一分钱报酬为孩子读一天书不难,读一周书也不难,但坚持一个学期天天如此无私付出,还真不简单。但本着这份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基的爱与担当,老师们默默地、无私地、不懈地坚持着。相信多年以后,每个孩子回忆起自己启蒙阶段老师为自己读书的场面,一定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声音、最温馨的画面哦!而这一本本好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将紧紧扣住孩子们的心弦,合上书本时,他们的性格已受正面的影响。这又是多么的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呵!

老师们是这样,员工也是这样。就说我们小学部楼的邓红星师傅吧,仅只是个内保,却坚持在每个课间站到一楼,发现有小朋友追跑打闹,立即制止,十多年如一日……瘦小的身材里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当然更多的老师与员工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是英雄模范,他们的名字也并不为人熟知,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的,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辛苦,我们清贫,有过急躁,有过彷徨,但是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努力爱上这份职业,视这份职业为成长自己的平台,感恩每个家长的信任,将孩子们送到我们手中;感恩每个与我们相遇的孩子,愿意用生命中的时光陪伴我们成长……有着这样的心态,才会更愿意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

我们愿零落成泥,只为香如故。在教育的路途上,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用无微不至的爱、无处不在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2

这个教师节,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花配书。一看书名《拨开教育的责任》,心想:这会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原以为,这是一本说教“责任”的书籍,但是我错了。读着读着,我欲罢不能,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一则则的教育故事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我时不时会把自己置身其中。读这样的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不仅在引导着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更引导着我们反观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似乎在那瞬间被唤醒,一切都在自然中生成。

一、让我们学会“放手”

班主任工作琐碎,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凡是都会尽量做到亲历亲为:地上一片纸屑、黑板没擦干净、座椅没摆整齐、上课学生偶尔走神、下课学生间嬉笑、午休有人讲话、跑步队列不齐、放学某个同学磨蹭没按时出教室,周末和哪些同学外出了几个小时……诸如此类的小事情,都会成为一些班主任心头上的疑云,口头上的提醒,你说,他不是要比总理还累了吗?还有的班主任“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学生出现一点点差错就揪住不放,反复“管教”。要知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很正常,要允许学生犯错,提醒他们并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机会。不可救药地追求完美的班主任,可能累坏了自己,管傻了学生。

是的,反观我的班主任工作,正如书上所说,我每天都在为班级的各种琐事奔波着,劳累着,繁忙着……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觉得很累,很烦。还要像个警察一样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学生的一举一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琐碎的杂事后,一个人显得烦躁,对于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的关注则相应减少了许多。在转过来看看自己所带的班级,我这么努力的“付出”,孩子们成长了多少?我似乎没有看到了多大的改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班干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我还是每天当着警察的角色,真的很累。读了《拨开教育的责任》一书,让我发现是我的“负责”,我的“好意”让孩子把它当作了理所当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事是不是可以放一放的,还有一些事情是不是不要那么细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不妨来点狼性教育

书中有这样的一个章节,名为《不妨来点狼性教育》,我对这个题目十分的感兴趣。说是网上有个“史上最厉害小孩打架”视频,一度广为流传,争议颇多。拍摄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打架,边上拍摄的大人不断的鼓励孩子打,用脚踢。男孩子打不过女孩子,大人就不停的激那个男孩。这个鼓励孩子打架并拍摄视频的男人是女孩的父亲,男孩的姑父。据他所说,他这样做是学习了狼教育子女的方法,为了锻炼孩子在逆境中成长,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其实,像这样的“狼性教育”,我们不能去标榜这位家长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去探讨狼性教育的本质。狼性教育的论述就是要在逆境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气概。

它把我们现在的教育比作“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看看我们的家长,他们帮孩子包办着一切,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像对待温室中的盆景那样,怕他们累着了,饿着了,热了、冻了,摔伤了……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谁知,这些孩子在顺境中成长,无衣食之忧,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有了依赖思想,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变得不敢面对社会,害怕竞争。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怎么激励,怎么唤醒,怎么鼓舞,中国教育信奉的“温良恭俭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以鼓励孩子向狼学习,在狼的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应该像狼那样,从小就培养他们强者的心态、舍我其谁的自信、逆境奋发的精神、敢拼能赢的气概、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的强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精英,这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时代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在细细地品读中,我们还回有许许多多的发现: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值得我们深思。

做真感谢学校将这样一份优质的精神食粮送到我的身边,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每每当我困惑时,当我失败时,当我挫折时都会翻开看看,找寻适合我的答案。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3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4

20xx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煞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曝光,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每一天。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5

今年教师节,我们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很多老师都感到了诧异,惊讶之余,也没真正把这书当回事。直到学校把它当成一件作业任务,我才拿出了那本在办公桌上躺了好久的书。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翻开书细细品读,却嚼出了许多滋味出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让人反思,原来在我们的工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又有那么些细节我没有留意到。真的是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中,“请喊学生的名字”这篇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小课老师,每学期都会接触不同的学生,喊出学生的名字也就成了我一大难题,年年都要认识新面孔,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些名字呢,所以每个班表现优异的学生我记住了,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记住了,至于那些听话乖巧,默默无闻的学生,那只能她记得住我,我记不住她,更谈不上喊出名字了。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一个清晰的名字——这是传递一个确定无误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今年刚接上这个5班,我对他们是一无所知,备课班期间,我刻意的记了几个有特征的学生名字,开学第一天,我喊出那几个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惊讶的同时,我也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其他同学学得更自觉、更自信。

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反思我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可以说不少了,但真正记得住,喊得出名字的却不多。看来今后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漏掉一个学生。

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改进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让我们从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开始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6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7

当我趁着月休,把学校发给我们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后,一曲《爱的奉献》涌上我的心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书中用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们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们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读完这本书后,联系自己从事教育14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深。

意融融,亲情浓浓

去年学生来到外国语学校后,昔日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宠儿远离家乡,远离父母,那滋味可想而知,在一两天的新奇感过去后,这种角色的突然变化使他们很难适应,生活上也一团糟(吃方便面,零食充饥),有的同学还控制不住想家的念头,一天一个电话,哭哭啼啼,以至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教师顿感肩上责任重大,班主任们更是心急如焚,但又怎能横眉冷对,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啊。

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尽量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大家畅谈心曲,相互交流,在短时间内让班级、学生寝室充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在闲暇之余,班主任们也都深入到学生宿舍,和他们一同整理和布置;早上与他们一起晨跑;晚上帮他们关好门窗;天气变化,提醒增减衣服;课余常找他们聊聊,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出现在生活、饮食、住宿、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们非常感动,不久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脸上又露出了他们甜美的笑容。

尊重个性,润物无声

去年,我校学生从不同的乡镇学校来到这里,学生所受的教育基础各不相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他们独特的禀赋和才能,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和自信。我班有一个女生,去年进校后便显得异常沉默,成绩更是甚差,面对这样更需要尊重和关怀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力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不久,我便发现她的作业本一直做得非常认真工整,于是我让她担任学习小组长,并经常鼓励她,她进步很快,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在后来的单元测试中,她获得了A等级的好成绩,宣布成绩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那晶莹的泪珠。

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初来到外国语学校,他们的自理、自立、自护、自强的能力较差,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时间上都难以适应。我们老师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说服和感化他们。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书面材料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激励学生,用宽容的爱心接纳学生的一切,对犯错与重犯错的同学不简单处理,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无声,用宽容和期待这剂良方医治了不少同学,在学生洁白的纸上谱写人生最动人的弦律。

爱中有严,严以导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我们要做到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采劝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取得一定进步时,他迫切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总之,师爱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无形中又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班级建设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尊重和理解,期望和要求,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传达给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起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肩负着如何把士兵引上元帅之路的重任。我也深信,每位学生都是聪明可爱的,我们期望绿树成林,期望士兵成为元帅。只要我们细心地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他们会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们用爱架起一道情感彩虹,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8

作为一位新老师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教育类书籍,这个是我第一次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书籍,说实话看完后,感触良多。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就是一位低调但又深沉博爱的智者。与这位智者的谈话,也许还是比较肤浅,但是却也是我迈向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一小步。我觉得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的爱。记得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爷爷说过:作为老师的前提的,你要爱你的学生。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从事的就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诸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要对学生满怀关爱之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就证明了对咱们的信任。信任的同时也把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不仅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吃、住、学习,我们更要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观察他们,多思考他们。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我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老师,有时候在楼道里与学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惊奇。这种看似微小的事情都会体现出理想的师生关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兴趣的定义是,它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等等。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比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即有所体现。在我学生时代刚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因为没有摸索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哪怕是简单的单音节单词的记忆都显得尤为困难。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检测,一百分的试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接下来各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如鱼得水,现在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这就是一个反作用力。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9

我读了肖川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其中的一篇文章《微笑是一种力量》,感触颇深。微笑是一种力量,当我们看到真诚和善意的微笑时,我们的心灵会绽开一朵朵玫瑰。微笑富有魅力,微笑招人喜爱。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而教师的表情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些微笑,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临近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率下降。作为老师都很着急。王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平时很贪玩,上课经常走神,回答问题是答非所问。但是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王明在同学们心中刮目相看,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他的学习生活。题目是这样的:小林买了一辆汽车玩具花了46元,找回4元,他付了多少元?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几人上黑板板演,结果发现有的用加,有的用减法做。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都没人举手,我很着急。这时,我发现王明像似有话要说,在我的注视和鼓励下,他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用减法算是错的,因为他付的钱肯定要比买车的钱多,找回的4元就是多付的,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是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做法,让他们体会到爱时时存在,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仅仅一道练习题让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走近他们,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的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微笑如阳光缕缕,微笑似春雨点点,微笑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礼物。在新的学期里,让我们用多一些灿烂、温馨的笑容来迎接明天,来迎接我们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用微笑为孩子播撒爱的种子,愿我们每一次的微笑都成为孩子心中的阳光,为他们的成长加油!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精选6篇)


您想起写作品的读后感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吗?作品就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好作品。 阅读是提升素养的基础,而写下读后感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以下由大学生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1

1、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

2、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作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

3、蒙塔古说: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也如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4、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5、"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

6、生本教育体系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

7、新错误观: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与师本教育中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的特征相比,生本教育的学生认识需要多次或长期来复式提高才能完成。

8、儿童的认识没有必要一开头就是完美的,有了新的在生本教育格局下的"错误观",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完美和有弹性,这将会使儿童不会产生挫折感,学校变成没有失败的学校?而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也就会减少或者得到克服。

9、珠海市启稚幼儿园李毅园长有一种"两极思考"。在他们的学术教育中,一方面是让儿童发挥天性,"无指导"地涂写儿童画;另一方面,则是让儿童接触中外最著名的画家的画,而尽可能少让一般化的指教去局限儿童。

10、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有损于我们的心智。

11、我们应当逐步习惯学生的新的学习效率,不要因他们学得太快而产生负疚感,如果时间有剩余,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实际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感悟水平。

12、人越是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指处在开放的情景中)他就能体验到选择的自由,他的选择也就越能在他的行动中得到贯彻。

13、无论何种教育或教学,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人格的建树或知识的获得。

14、如果不触动核心课程而只作局部的变动就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15、就教案来说,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确定的。

16、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样一种忘我境界,其实处处可见。

17、要完成这一切,走向成就,就要忘我。

18、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与透辟。

19、我们需要给儿童以艺术语言的教育……整个教育要以语言为核心,这是现代教育重新提出的命题。"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时光。"

20、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恐惧。……对于学习的恐惧感,往往是大人给予儿童的。我们对儿童低估的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看得过于神秘和艰难。

21、叶圣陶认为:写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情,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和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

22、师本教育要求儿童不论在哪里,都必须爬到顶端。这样一来,没有达到顶端,就会处在一种阴影之中。越是做了许多努力都不能达到顶峰,就越会自暴自弃。……是否达到类似陶璐娜射击时的那种静心状态,是否保持独立性。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2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

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一样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他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关注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开放多元的,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在挑战教师。

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着这一理念。生本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3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4

借用昨天教研活动庞老师发言提到的那位名师的话引出我的发言,记得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会站在你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后面,因为我不想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左右,让我们携手同行。”带领与跟随,我理解就是传统教育下的师本教育,“带领者”就是让学生不偏不离地跟随老师,“跟随者”就是在老师的严格监护之下完成学习任务,二者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教学模式下截流式教学的弊端,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会学习了。“携手同行”的方式我理解就是现在我们进行的生本教育,让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学习地位,把课堂教学当成师生建构快乐和谐课堂共同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课前当编导,将文本与学生结合起来,做精心的设计,课中扮演员,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与他们共同参与课堂交流,而不是将自己显摆在师道尊严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读了本书前面部分章节,我有一些不够深刻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体会1:

“懒人有懒福”之说。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他的道理,这里的懒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懒人心不懒,懒人善于思想。他们事前会想好更有效的解决办法,预设达到的最佳效果。教师应该做这样的懒人,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先学先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找老师帮助,这既是给我们减轻负担,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得到充分的展示,顺应儿童的天性,促使其发展,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体会2:

“悠闲的抛秧比密植的插秧收获好”,这就是有心栽树树难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们应该大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发展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让他们如秧苗一样欢快的生长。

体会3:

“无所谓者有所为”之观点。正如书中所讲到的:如脚穿鞋一样,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达到忘我的程度,自然的力量就越会发挥出来。老师为学生营造出忘我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就能全身心浸润在所面对的学习之中,不断走向卓越和纯洁。文贵真情,书贵自然,习书的境界在于洒脱自然,为在不为之中,正是说明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校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学程导航 自主互动”课改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生本教育观念的理论水平,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出来,努力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灵动之气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好编导和演员角色,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 把握好尺度和时机,做好服务,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5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

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

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 篇6

不断的学习,读书是教师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不学习读书是很难赶上时代的脚步的。利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收获还是蛮大的。

我以前一直觉得,作为教师,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提高成绩,只要自己做得多一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样做最后并没有取得我意想的结果。这样的事实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

通过我对生本教育的学习,从“生本教育”中体会到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这学期我在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中,努力探索实践着生本教育。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通过课堂实践观察,我强烈的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的交流缺乏主动交流的愿望,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探究有形无实。有的同学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成绩好的总是发言很多,而学习成绩差的就只是被动的接受,可以说参加而不参与,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很少。例如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英语课文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仅有的评价也是泛泛而谈,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遇到问题就要积极的解决问题,我找到班主任老师和她一起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对小组从新进行了划分,明确了每个成员的职责。将参加学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有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指导者比被指导者的水平稍高一些,在教学中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让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向同伴学习的意识,学会倾听,倡导“能者为师”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例如在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读课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由学习最困难学生一人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遇到简单的话题,让学生们抢着去交流。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能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仍没有锻炼的机会,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无组织,盲目性的倾向。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最实质性的学习。

同伴指导以教促学,体现了学习的指导的互动性,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培养互相协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范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范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范文 篇1

《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一本由北京二中教授张景中等所著的教材,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数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育中,数学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教育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教育数学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育数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中,数学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教授数学知识。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感受到了教育数学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和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中,数学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范文 篇2

《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让我对数学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从数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数学教育的本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作者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作者还介绍了教育数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我对作者的观点深表赞同。数学教育应该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数学教育应该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这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教育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教育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结起来,《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让我对数学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范文 篇3

读书心得

南新焕《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张景中教授的教育数学丛书之一,这本书浅近地介绍张景中教授自1975年以来在数学教育领域进行的探索,为平面几何的数学作了教材与教法上的改进,这种再创已超越教学法加工的范围,形成了教育数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本书里,我见识到古老的面积解题技巧,为三角函数注入新血,此外于微积分中使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极限 ”语言被自然平易的定义所取代等,丰富的例题表明张景中教授所提的新观点,的确提供简明的逻辑结构且能便利的解题。

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的分别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德对当时的几何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造,写成了「几何原本」,一直成为历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几何教程。近两百年前法国数学家柯西将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研究成果进行再造,写成「分析教程」,深厚的影响现今的大学讲坛,当代的布尔巴基学派把现代数学纳入结构的框架,完成四十余卷的巨著“数学原理”,为数学家教育准备了高级教程。从欧几里得、柯西和伯巴基学派,我们可以看到:

为了适应数学教育的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研究和再加工是数学教育的任务。总之,数学教育只需要拿起学习材料,添加教学处理方法来开展活动;数学教育需要对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的缺陷进行研究、创新和梳理。

作者张景中与曹培生教授于1974至1976年间,曾

在新疆巴州21团农场少儿学校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两人共同研究了面积法几何教材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为教育数学做出了贡献。两千多年来,中西方累积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国内中学数学教育普遍呈现一种现象:要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逐年灌输给莘莘学子,赶进度是司空见惯的事,数学教育可以不必这样填鸭,数学教育家只要学会撷取适当的数学材料,于数学教学法加工即可改善现状,但教育数学的重大课题则是前辈大师留下珍贵遗产并非完美无瑕,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中存在着公认难点,指出大师们工作上的缺陷,从数学内部于以再改造,是教育数学家主要的任务。

二、为什么改革?

如同大家一样,我也有些疑惑之处:

一。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定义三角函数sin(α)的目的是什么?

2、生活中何时应用到三角函数?

3、国中生对符号运算能力足够吗?

4、三角函数的性质用在何处?

5、三角函数值的数感何以淡化处理?

6、实施新路数学的成功结果如何断定?

三、勇于尝试

仅管有上述疑问,但在欣赏了大师的新三角函数面积法之后,我的心里总有冲动。为什么我不利用课外专题研究来尝试一下呢?江翠国中陈彩凤老师早已将此新式三角函数新义在资优班实施,获得学生热烈回响,估且不论成败如何,陈老师对数学的热忱实令人感到敬佩,更激发我自身的改革初衷。我认为这样的三角函数教材应该对初中生有投资价值。我希望能尽快完成讲稿,并作一个很好的比较。

四、结语

读书会着重讨论与分享,诚如赖逢老师所言,分享自己的教法比较有意义,更易使彼此成长,讨论会中看法与分析犀利的黄科铭老师总能从较高层次的结构上看问题,黄郁斐老师亦有针血之见,吾人何其有幸聆听众师智言。

2024感恩责任读后感(范本11篇)


读书,可以让人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在欣赏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深深被阅读的魅力所折服。 读后感中应该主要写下那些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为了方便您的阅读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编辑了这份精简易懂的“感恩责任读后感”,希望此文能够让您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1】

以感恩心做人 以责任心做事

艾默生曾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感恩并不是简单的报恩行为,而是一种工作的智慧。心怀感恩,快乐工作,就是学会发掘自己蕴藏着的内在活力、热情和巨大创造力,就是学会享受每一天的幸福。

珍惜岗位 对工作心怀感恩

一提到工作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工作不过是混口饭吃,没什么大不了的”。拥有这样心态的人永远找不到让他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再舒服的环境、再好的待遇他都会慢慢当成习惯,然后慢慢变成束缚自己的牢笼。

工作是我们生命最珍贵的馈赠,它不仅为我们提供生存所需,给我们安全感、归属感,它还成为成就我们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当然,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值得信任的工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须学习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如果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就一定能收获很多。

对工作心怀感恩基于一种深刻的认识: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成就梦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对工作所带来的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以回报社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真正的感恩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我们会变得更谦和、可敬而且高尚。每天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样一家公司而感恩。

失去感激之情,人们会马上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对许多客观存在的现象日益挑剔和不满。如果我们被那些令自己不满的现象所占据,我们就失去了平和、宁静的心态,并开始习惯于注意并指责那些琐碎、消极、猥琐、肮脏甚至卑鄙的事情。放任自己的思想关注阴暗的事情,我们自己也会变得阴暗起来。相反,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我们也将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勇于担当 将感恩化为责任

美国西点军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每个学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穿军装与否,也无论是在担任警卫、执勤公务等还是在进行自己的私人活动,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种履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对我们而言,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我们从事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

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而这又决定了工作业绩的好坏。责任感强时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打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把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得相当出色。但是一旦失去责任感,即使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只会做得一塌糊涂。

履行责任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行为,心存感恩的人将工作看成一种恩赐、一种馈赠。因为接受恩惠而感激,所及更加负责任,因为更加负责任,可以使身边的人感受因为他们负责而带来的成果,从而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感恩--负责--感恩这样的循环中。如此良性循环,工作就会充满爱,从而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每一次获得工作的机会,我都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加倍去努力,我能干好每一个我干过职位,所以我也能干好总统这个职位。”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进取,在思想中形成动力,把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名卓越的员工。

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每名员工都是这船上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应感谢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应该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企业的兴衰存亡的职责承担起来,主动去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向前奔跑。

拥抱感恩 责任背后是机遇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就收获什么。”我们在公司也是这样,如果把公司当成自己的责任,那公司就会为我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我们的事业、精神就会在公司获得了不起的进步;如果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我们也一定得到了回报。

人才永远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公司最需要的是感恩的人。感恩的人是对公司忠诚的人,他的忠诚是血液里流淌着的秉性。忠诚的人不仅意识到自己属于这个公司,而且他认为自己必须为公司做什么,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和接纳,他的内心才能安稳。那些忠于老板,忠于公司的员工,都能承担起责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退缩,而是积极寻找方法渡过难关。他们忠于公司,关心公司的发展,为公司献计献策。在危急时刻,忠诚的员工更是显示出他们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不管我们职位如何,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忠于职守,勤业敬业,就会慢慢被发掘出来,担当重任。

在职场中,有能力的人并不缺少,缺少的只是责任和能力皆有的人。有了责任,才能让我们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才能使每个人的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在经营公司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意外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帮助领导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发扬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那么很快就能脱颖而出,遇到自己发展的机遇。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2】

《感恩敬业责任》-----读后感

读了闫瑞娟的《感恩敬业责任》,深有感触。我认为感恩和职业责任感是普通员工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感恩与职业责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工作有责任感,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读了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爱岗敬业的烟草员工。

懂得感恩是爱和奉献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他就没有责任感,对工作报也会漠不关心,从而影响公司形象。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感恩公司,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心会满足,工作生活会幸福。读了《感恩敬业责任》这本书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感恩让工作由被动到主动。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们在工作中永远会比别人多做一点,虽然表面上觉得吃亏了,但是无形中给自己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到实际的工作中虽然现在平均每天拜访客户要在40户左右,而且每户拜访工作重点不一样内容琐碎,不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历练的机会吗。记得书中一位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

“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就能在工作和事业上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读完这本书,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督促自己提高工作能力。

二是敬业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我记得那本书说过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工作感兴趣并从中得到乐趣。你应该从工作中找到生获得乐趣,这样你就能投入工作,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容易。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客户会对公司的改革不理解会抱怨把气撒在你的身上,客户卷烟出样规范程度会出现反复总会有操不完的心,客户工作不配合等,读了这本书后对我有了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抱怨,不牢骚,少说多做,注重落实和结果关注细节,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最终会被他人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

三是将责任融于工作,用责任心提升工作标准。记得书中明确指出质疑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是完善工作的前提,只有敢于对自己的工作提出疑问,才能避免错误的出现,从而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你不能只满足于你现在的表现。如果你能达到同样的水平或勉强做到,那么你在公司的地位就永远不会得到提升,因为你根本没有取得任何重要的成就。

考虑到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我必须把责任放在心上,学会承担,脚踏实地做事,特别是在卷烟样品生产和品牌培育方面,标准店和四家统一店都按照标准进行,让我可以无愧于心。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积累工作实践经验,提高个人工作技能,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这项研究,我的工作意识得到了提高。今后,我将充分发挥自极的积极主动性,努力工作,回报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3】

新农合憨凤敏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去滋养。《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一书正式通过平凡人的平凡事,简述一个个关于责任、关于感恩的小道理,这些道理应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可以让我们提高思想觉悟,运用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格调。通过这段时间对《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的阅读,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此书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所谓责任,就是一种对事情的态度,我们必须尽力去做,既使我们可能做不到。这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

事实上,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业绩,其实一个人的价值正在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中,通过负责地努力去展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人们的生活必须承担各种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工作责任、朋友责任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能使人坚强。责任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能力,这是永远由责任来承担的。

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我们在肩负所谓责任的同时,还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感谢工作,感谢生活的一切美好!

我们的工作很辛苦,面对大量的病人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但只要我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很多病人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成就感。很多时候,对他人不经意间付出的小小关爱,是会使自己受益终生的,并且我们对工作的耐心和努力耕耘一定会有所收获。我将始终遵循《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中讲述的哲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认真,不断进步!

2013年4月15日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4】

《感恩、敬业、责任》的读后感

读完《感恩敬业责任》一书,我觉得自己在心灵上又受到了一次洗礼,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这三个词息息相关,脱离不开。我深感感恩是生命的根基,奉献是工作的基础,责任是生命的价值。于是我认真地将内心的感想以文字的形式陈现如下:

感恩是工作之源

首先,要感谢父母的恩惠,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了多彩的生活,其次要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学校和国家的恩惠,如果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学校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没有国家提供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因此,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工作,相信就会倍加珍惜我们的岗位,就会竭尽全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结果心情自然更加愉快。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去工作吧!

你会获取最大的成功。

闫瑞娟的《感恩、敬业、责任》的书中以详实的事例,描述了有一颗感恩之心的重要性,书中第一大部分就开宗明义的写到“感恩之心,成功之本”,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恰恰失去了一颗感恩之心,缺乏起码的感恩心态,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会认真负责,敬业做事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看那些视工作为负担的人,除了抱怨与敷衍,你很难从他们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他们从不讲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只讲企业给了他什么,所以在工作中你永远只能听到他的牢骚,听不到他的笑声。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感恩的缺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认为所有的收获都是应得的,每一点额外的工作都需要立即的回报,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动物人,而不是一个社会人。他将与社会脱节,社会很难接受这样的人。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感恩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书中所说,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新华书店不论是对一线员工还是对在职职工与社会其它行业比还是不错的,我们的收入与我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是相适应的,抱怨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如主动转变自己的心态,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也许会发现生活和工作是如此的美好,感觉到了感恩之心带来的良好效果,才能更加主动的接受感恩的要求。

敬业是工作之本

怀着感恩的心,我们应该把这颗心带到我们的工作和行动中去。感恩奉献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管工作是怎样的微不足道,他们都当临之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因为伟大来自平凡,没有平凡的奉献,没有伟大的奉献。公司的目标正呼唤着我们具有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员工,具备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永远都是公司的脊梁!

感恩和奉献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如果不具备这种优秀的品格,成功只会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对我来说,只有怀着感恩的心,以奉献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好好过好每一天,我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毫无疑问,假如我们总是乐于置身“问题俱乐部”,那么,也势必将成为问题对象。工作中不乏有些人牢骚满腹,抱怨成为了生活的习惯,要帮助这些问题对象,需要他们从心态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正如一名演说家所说:

“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做好自己的事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它会让你得到更多人的关心与帮助,会让你自觉地把工作看作创造非凡价值的快乐过程,这些事你走向成功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要以坦荡的心境应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每天进行自省,杜绝这些问题在工作中出现:做事拖拉,没有执行能力;敷衍了事,做事三心二意;没有结果,做事只知苦干;各行其是,破坏内部合作;只说不做,推卸责任;粗枝大叶,错误连接不断;心绪飘摇,时刻想着收入。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改正,当我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做到了“七多”,甚至“八多”、“九多”时,道路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激情是工作之魂

工作激情是一种洋溢的情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高尚而宝贵的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激情、坚持和热爱。它是使人们能够解决最困难问题的力量;它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它具有一种带动力,洋溢于表、闪亮于言、展现于行,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热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我们许多人在刚刚踏入工作之初,干劲十足、热情高涨,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寄予“厚望”。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工作的平淡就会磨平个别人的工作激情,他们每天想的不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业绩。而是盼望着把几个钟头的时间熬过去,能早点下班,期望着领导不要把困难的工作分配给自己。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困境,走出这个怪圈,你就必须找到一种找到工作激情的方法。

为了保持对工作的永久热情,我们必须首先改变工作只是谋生手段的认识。把自己的人生、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联系起来;其次,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拣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再次,审视自己工作,看看有无提高的空间,看看是否做到尽善尽美……在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新鲜的感觉就是让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药。

责任是工作之鞭

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不是负担。这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而不是压力。在书中,书中详细讲解了每名员工切实履行责任可以推进企业的变化和发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创造企业更加美好的未来。工作中我们如何做到履行应尽之责?

1、了解自己的职责。我们都在企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们有自己的立场,每个立场都有自己的职能。了解自己岗位的特点、工作标准和要求,系统了解掌握了自己的岗位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具体干什么,这不仅培养了自己依章办事的自觉性,同时规范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冲突等现象,在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行为习惯更加规范,工作程序更加快捷、办事效率也随之提高。

2、执行自己的责任。在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之后,我们应该在行动中落实这些职责。如果我们始终怀着感恩的心,踏踏实实地做好事、做人,用心面对工作,珍惜岗位,注重工作细节,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主动思考,积极应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样,我们通过认真负责的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3、用奉献来提高工作标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事业精神。我们要在认真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多考虑、多奉献。缺乏奉献精神的企业和人很难发展。想象一下,一个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能,企业永远都会到位。如何发展?

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但也不可能将所有工作都细分到每一名员工身上,突发的、偶发的事,又由谁来做呢?只有我们每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奉献精神主动考虑工作,做好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企业才能真正有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以上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心得,或许还很稚嫩,或许还有一些愤青,但我想我正年轻,还可以做得更好,还有更多的学习的空间,还要多向其他同事学习,看了这本书后,我会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工作中取长补短。与您一起进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做个有感恩之心、敬业之心、责任之心的好员工。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5】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读后感;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会感恩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为人处世是主动乐观、积极进取、爱岗敬;学会感恩和珍惜吧,这样你才会充满发自内心的知足和;感恩世间种种,以感恩的心态来看待世界这是做人的基;视工作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视工作为痛苦,人生就;在生活工作中,“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会感恩的人是最可敬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不仅是创造利润的社会单位,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你应该从学会感恩和承担责任开始!

在人生道路上,感恩是一种力量,责任是一种信念。有了肩上的力量和心中的信念,人生道路上的任何坎坷都会迎刃而解,悄然退却。而一个不懂得感恩、没有责任感的人,只会被淘汰,甚至淹没在职场的浪潮中。

懂得感恩的人为人处世是主动乐观、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感恩不是一种简单的回报,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资本。理解感恩,践行感恩,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工作之源。我们的人生都充满感恩,从出生起,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带给自己的爱的呵护,有了体会生命中的精彩的机会:

上学时,我们要感谢学校,是它培养了我们,感谢老师同学,是他们让我体会了师生情谊,同学之间的友谊的滋味;工作了,我们要感谢公司,感谢它给自己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结婚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伴侣,是另一半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爱的真谛;有了孩子时,我们要感恩自己的父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

学会感恩和珍惜吧,这样你才会充满发自内心的知足和快乐。对社会抱有感恩之情,感谢她带给我们和谐安宁的发展的环境;对工作抱有感恩之情,就不会找借口搪塞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做一些表面工作来蒙骗老板;对家庭抱有感恩之情,感谢她带给我们安静温馨的家庭让我们也许疲惫的心灵有个温暖的避风港湾。

感恩世间万物,以感恩的态度看待世界,是人生的基本准则;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就是我们每个人家庭温馨美满、事业成功、社会和谐繁荣的第一要义。

视工作为乐趣,生活为天堂;视工作为痛苦,生活为地狱。虽然工作不等于一切生活,但谁能真正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呢?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所以生活在天堂和地狱取决于你的工作态度。

既然我们从事了一个职业,我们就选择了一个职位。工作不仅是给你带来好处和幸福,更是接受他所有的侮辱和责骂,这些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感,而且要将责任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无

论你担当任何职务,从事何种工作,你对工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社会的道德法则,也是为人的心灵法。不管你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责任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当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我们不应该忘记责任,提醒自己工作就是责任,如何做好工作。

学会承担责任,最基本的就是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对自己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等领导来安排,事事都要领导安排的员工,最终只能被淘汰,认清自己的责任,从而也能够减少对责任的推诿。

在生活工作中,“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要想在激烈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比别人多做一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修炼一身能够驱动自我的“好功夫”。因为只有能够驱动自我的人,才更容易有卓越的表现。生活是公平的,你流了多少汗水就会有多少收获,当你斤斤计较不肯多做一点分外的事时,往往颗粒无收。

当“比别人多做一点”成为一种习惯时你也就拥有了事业成功的通行证。

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学做事,先学做人。感恩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品质。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相处。

当我们嫉妒甚至嫉妒别人的成功时,别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更好的关系、背景和运气。通常,他们比我们更感激,所以他们更自觉地参与工作。学会了感恩才会明白给予的幸福,给予的越多越奉献的越多,人生就越厚重生活越精彩。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思考你拥有什么。

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便要从学会感恩、担当责任开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有“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的心态。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力和潜质,展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兴趣、能力、意志等特点,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必须有爱、奉献、责任的精神,做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的员工。

用每个员工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人,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地做事,进而促进我们企业的发展和强大。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6】

观看了李强导师的培训课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李强老师的声音,也不仅仅是那记在本子上的内容,更多的是那一段段令人发醒的警句,在内心深处那激烈的思想碰撞,指引我该如何去做好自己具体的工作。

首先听了李强老师对于责任看法和见解,感触颇深,使我对责任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责任心就是对工作负责,负责顾名思义,负是担负承担,责是职责,负责就是担负责任,尽到应尽的职责,这点说起来简单,但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就难了,现结合本职工作谈谈自己责任的体会。

我觉得一个人工作的好坏责任心很重要,工作上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尽心竭力,唯恐有半点差错和闪失,才能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都说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人若对任何事情都不负责任的话,那他的本职工作肯定干不好,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必须要热爱本职工作,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如果他不喜欢这份工作,那他对这份工作就没有热情,更谈不上对工作有责任心。

责任,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责任是做自己份内的事,它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负责精神,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归根结底,负责任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我认为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会失去自己的信誉和尊严,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责任是人格的基石,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应当把责任心融入自己的生活态度中,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提醒自己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责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一名责任心强的人来说,责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态度的一部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我们都不会忘掉自己的责任,只有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干好工作,可以说,有了责任心,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

李强老师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我一直在思索却毫无所得,让我内心更加坚定的信念――工作就要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只有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工作上,我是一个士兵,在领导面前,我的任务就是服从,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中,去服从、去做好领导安排的任务。任何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难度并不代表会屈服,遇到难题,去请教、去查阅资料,成功的人是不断学习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点”这是成功的必然条件,我现在年轻,经历的太少,经更应该去承担一些责任,去多一些对自己的磨练,只有承担责任,去主动做一些事情,你才会有人生的阅历,才会积累经验,才会成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做到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依赖于广泛的是人生经历、宝贵的成长经历。工作三年以来,我不敢说积累了多少的宝贵经验,每次失败的教训和工作上的失误都让我从中获得了宝贵的人生财富,让我学会了正确的做事,让我学会了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有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仔细想来,确实如此。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考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以另一种心态来面对它。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努力加上用心将工作做好,心在什么哪里,那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李强老师所讲的许多话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只有摆正心态,才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获得人生的成功。

通过前些天观看李强老师的讲课,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对人还是处事都要有“责任”,要“忠诚”,更要“感恩”。必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虑,必有后忧,不管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只要我去认真的做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享受了过程,而且成功了,因为我去专注了,我进步了,提高了。所以我要牢记:好的结果需要的就是认认真真做事的精神。想我该做的,说我该说的,做我该做的,而且要改我做错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因为我坚信,批评我的人才是真心关心我,帮助我的人,才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才是让我成长的人。

其实,在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养成了很多的工作习惯,有好有坏,说实话有时候自己也想偷下小懒,我也有过迁就自己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明白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障碍,可还是心有所向,行无所指,不能深刻的落实好的习惯,改正坏的习惯。李强老师让我明白了只有展现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不好的习惯就是我们展现自己能力的障碍,必须砍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严以律己,用心把每件事做好。好的结果,就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不仅要这样,而且要比领导期待的工作做得更好。这就让我不管干什么,都要安安心心的,就要做到做任何事,都要有想干、敢干、能干、多干、抢着干的心,而且还要有一颗忠诚的心,因为我的心在这里,收获就会在这里。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用良好的心态,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生活热情去面对自己平凡的工作,每日的工作训练都充满激情与活力,并且做到身体力行。只有这样乐观的心态,才不把工作简单地当做应付差事,而是人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所以我满怀信心和热情的去工作。在工作上投入热情,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用部队的纪律,团里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自己。静坐常思自己过,踏实干好自己份内的事。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7】

***成立八周年之际,***领导推荐读《做人要有感恩心、做事要讲责任心》。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我组织了部门的工作人员读书、学习、交流和讨论。其中,个人作为一名已经工作近22年的职场老人,身经***x系统几次变革,读完此书的新感悟始终萦绕在脑中,遂有以下二三感与大家交流。

一是体味与实践工作的意义。很多人讨论过什么是工作的意义这个话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审视自己,现在的工作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事业、是信仰,还仅仅是薄薄的工资单?通过与不同年轻员工的接触和交流,发现大多数把工作视为有意义的工作的人都认为能够从事当前的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工作承载着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或者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体现独特价值观的平台。

结合本人2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体验,这么狭隘地理解,任何工作都是重要的,只是内容不同而已,而你只要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够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同时工作还让自我得到提升,我们通过工作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学习做人做事的方式,这些都会成为未来获得更好工作机会的凭借。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每一次任务都是机遇”,有很多人总是报怨“机会在哪里?”其实机会就在你的身边。

当上级安排任务时,有人第一反应就是“麻烦事来了。”“这是额外的责任,我不能去承担。”这是不正确的想法,把每一项任务都当做一次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和得到认可的机会。

无论任务大小,我们都会以认真的态度,负责任的心,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么优秀的你,我想你的领导心里会很肯定你的。当他被提拔、派遣或退休时,第一个想到推荐的人一定是你。

下阶段通过开展“讲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激发年轻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豪情。

二是以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不管做什么,他都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也就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不是简单的奖励,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力量。

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必定是快乐的。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美好以及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快乐。感恩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忧郁包围,我们就会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每天都有一种幸福美好的感觉。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感怀自己从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职场老人、部门负责人,回首过往我很感激一起共事过的同事、给过我肯定哪怕是批评的领导以及坚持不懈努力的自己。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自动自发地把感恩作为一种习惯和态度,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价值和成就,还能实现工作带来的内心幸福与和谐。

如果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会发现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即使使最普通的工作也会变得有意义,让工作变得更加愉快。怀着感恩之心,我们将感谢我们的老板、上司、同事和下属,他们帮助、支持和信任我们。我们将以有回报的态度对待工作,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有一的成绩回报单位,回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和同事。

三是尽心尽责落实责任。办公室是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立体网络中枢, 常有同仁开玩笑地称我为“内当家”,而我一笑置之,却不敢妄大并自知责任重大。自上而下监督工作的落实,是办公室主任的重点工作,需要认真对待。

对于领导形成的决策,作为办公室主任,要及时调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助领导做好资源整合分配,结合实施情况的发展变化跟踪反馈,同时带领员工毫不妥协地执行它。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的要求也将通过办公室反馈。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我会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对同级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移交的事项作出处理安排。对管理权限不明确、其它部门难宜管理或不适宜管理的工作,办公室还应积极承担、移交或监督落实。

今后办公室将以作风建设活动为载体,把“讲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要求,贯彻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的落实上,真正以优质高效体现办公室的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8】

翻开本书的封面“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不甘于平凡的人”便给了我无限遐想,世上能有几人回甘于平凡,甘于平凡的人只不过是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我的内心中认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都是坚持积累做平凡的事而达到的不平凡的境界,而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或许也可以叫做兴趣吧)。

初略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这完全是一本故事会。而一些供小学生阅读的故事可能会有很多感触,对于一个叛逆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故事是那么宏大,显得那么苍白。在这里我不否认感恩和责任的重要性。一个人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品质。感恩和责任只是其中之一。

作为安环部的成员感恩心、责任心更突出的重要。

有爱就有感恩,当你学会了跟恩,也就找到了自己的责任。可是有人说人飞草木,孰能无情?谁会没有爱?人们并非没有感恩心、责任心。说没有的只是没有将这感恩之心放在你这里。

本书说到了感恩心、责任心的重要性,感恩心、责任心的重要性我在从小学就在被这么教育了,怎会不懂?我所不懂的却是本书没有提及如何培养。感恩之心在于行动,可是如何才能坚持呢?

仅凭坚持两字就会有毅力?如何有毅力改变内心深处的恐惧潜意识,如何让员工将感恩之心留下而不流失。

总的来说本书对我的启发不大。我缺乏的不是我不理解这些重要原则,而是我没有坚持行动的意愿。坚持改变自己的缺陷。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9】

当听到领导通知我去上培训课的时候,心想应该是技术培训课,可是到了之后才知道要上的是《忠诚、责任、感恩》。意外的不仅如此,这堂课还是李强老师给上的,讲了一整天,但是一点都不腻,感觉收获不亚于技术培训的,这就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堂思政课。

听完课后,让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及重新思考未来。从此以后,我已不再是学生,已经开始工作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学会自己面对,不能逃避,不能抱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能以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而心存侥幸,或者以自己刚毕业来开脱自己了。社会上的标准和学校是不同的,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怨天尤人,这种心态对于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要学会服从,社会不是校园,老板不是父母,领导不是老师。最好的员工不是自作聪明的员工,而是最听话的员工。作为下属就要服从上级的指令,而不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工作,把敬业变成习惯,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融入科达自控 这个群体中,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员工。

既然已经进入社会,就要调整好心态,在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多虚心学习,为美好的未来付出努力,将来才不会后悔。要学会和不同位置、不同家庭、不同素质、不同背景的人交往。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本来就过不去;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别和亲人过不去,因为他们不会让你过不去;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了。把心态放平衡,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进步上。

听到李强老师讲企业家的情况:三千三万――千风万险、千辛万苦、千委万屈。我想科达自控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经历了十多年发展到今天将要上市,我虽然不太清楚其中的细节,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段艰难的、不平凡的历程,其中有很多人付出了青春和心血,很多人付出了智慧和才华。虽然自己不能作为科达自控 发展全过程的建设者,但我依然会为能加入这支深怀光荣与梦想的队伍和将要成为其上市的见证者而感到自豪。都说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正是对科达自控 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深切希望,所以对自己的将来也充满的美好的愿望。

下课铃声响起,步入社会的第一堂思政课上完了,虽然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最后一堂,但是我会以此一直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10】

忠诚是做人根本,就像视频中所说的一句话在企业里你最大的诚意是你的坚守,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永不放弃。首先,我们应该忠于个人,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相信我们会忠诚地为公司服务。二是忠于组织,融入团队,以团队的力量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三是忠于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尽心尽力,永不放弃;四十忠于自己的信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责任是一种使命,忠诚是一种财富,这是我学习后最大的感受。首先,我认为我选择的公司是煤炭行业。我的同事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都团结起来互相帮助。无论什么时候,都积极乐观的工作,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争取有一技之长,这样即使你身处在哪里都一样会闪光。

人的一生就是需要有“感恩、责任、忠诚”,这样的人生才精彩。

综合办乔保健

2014年4月25日

感恩责任读后感【篇11】

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也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程。如果一个人不会感恩,无法担当责任。那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

一个合格的员工不仅是创造利润的社会单位,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学会感恩和承担责任。

我们应该感谢金种子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华、服务大众的舞台。我们应该感谢领导们为我们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如果我们有爱,我们会感激的。如果我们学会感恩,我们将承担责任。所以工作是一份礼物,履行职责就是感恩。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薪水,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它使我们实现了经济安全,有了稳定的工作,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驱除了个人在社会上的漂泊感,工作也是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工作中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获得深层次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工作就是充实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时,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明确工作目标,履行使命,承担责任。

彭全杰2013.11.18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86057.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