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圆明园观后感

2024-03-29

最新圆明园观后感(合集九篇)。

栏目小编不遗余力地制作出了这份让您满意的“圆明园观后感”,热烈欢迎您参观这个网站享受阅读的乐趣。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看电影时,仿佛徜徉在一个优美的梦境中。观后感应该注重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撰写观后感首先要我们看懂影片,要准确懂得影片的基本内容。

圆明园观后感 篇1

一种来自心底的呐喊;一种发自肺腑的悲伤;一种别样的精神摧残。举世的瑰宝转瞬消散,偌大的**顷刻覆灭。这是国王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滴眼泪;这是上帝留给我们的第一次证明;这是中华民族醒来前的第一次呻吟。

虽然现在的她已经苏醒,但是眼前的事实仍是那样的让人心痛,面对这些她并没有绝望,她遇挫而起,愈挫愈勇!

不管怎样,它仍然是一个永恒的伤口。它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我不能忘记九州的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虽然时间的横轴已经向前移动了151年,但在151年后的今天,它仍然像一个品牌一样沸腾着红色。每次见到她,我的心还是不能平静,我的脸颊仍然有泪水轻轻地落下,我的手仍然忍不住颤抖。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仍然在问自己,我想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不想再发生这种事。

今天我写下这篇短短的观后感,这是心的独白,有些东西还是说出来比较好,因为我的心好累。在最后我想写下自己的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着她实现:“愿以这痛为界,愿中华民族从此刻崛起,释放你血液中的高贵,灵魂中的不屈!

”2013年11月19日

圆明园观后感 篇2

第一次看到《圆明园》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参观大水法之后买的纪念品光盘,这学期又重新看了一遍,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圆明园》这部电影不是圆明园遗址的介绍,而是为我们展现了从圆明园兴建到破环的漫长岁月,而同时,这一兴一衰,又是整个中国近代清朝的兴衰。

一开始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5200余亩,风景150余处。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圆明园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这是康熙送给尚未登基的雍正的一座花园,供他消磨闲暇始建。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年间,部分增建圆明园,东部新建长春园,东南合并万春园,基本形成圆明园格局。 “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当时的人,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都是这样称呼她,毕竟可能也就在昌盛的清王朝凭借着五千年来的财富底蕴,还有一直不变的**集权制度,才能造出这样美丽的“夏宫”。

当时有一句话“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这就是圆明园,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

然而,美好似乎永远是暂时的,影片在此时画风一转,背景有金色转变成了灰蒙蒙的天空,这就是圆明园带给清朝,带给我们中国人的另一部分,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又遭受一次灾难。

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

在影片中写到雨果所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而后,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悲剧再次上演。这座令人愉快的宫殿被侵略者摧毁了。

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把那灿烂的文明化为灰烬!

没错,就是强盗,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夏宫”中烧杀抢掠,而现在,我们还要在香港的拍卖会上将这些东西用**买回来——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中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但我们换一个角度,也许这也是当时的人所疑惑的,一个繁荣复兴,曾经称霸亚洲的王朝,怎么会沦落至今天这个样子?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曾经有多少个鲜活的例子在一次次的验证“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老的经典话语。

但“落后”却是很难察觉到的,更何况是对于清朝这种几乎统治了世界半个世纪的王朝。落后,起始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相当于给这些西方人民一剂鸡血。他们逐渐用机器代替人力。机器是不知疲倦的。我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例如,我们总结了许多提高农业效率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能源是什么?充其量不过是牛。但对于机器就不一样了,只要给他燃料,他就可以一直为你耕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

就是这样,落后的西方逐渐追上了我们,但其实我们还是有机会的,你看他们还是会像我们“朝贡”,甚至于那些先进的技术仪器,都被当作“礼物”献给了我们!在圆明园的地下室里,还有火炮望远镜。他们还是沉浸在了以前的模式中。

但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否则,这些东西怎么可能留在地下室这样?多年无人研究。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

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简单,痛苦如此深重。中国人从上到下就没有认为有一天会被别人超过,迂腐的制度,落后的技术,愚昧的观点,全部加在了一起,这让外国人忽然发现了,中国已经不是当年了,他停滞了太久太久,该被淘汰了,圆明园,这样一个看似辉煌的产物,也变成了**的对象。“中国是一直在沉睡的雄狮”,当时的外国人如是说。

他们说我们一定不能醒来,于是就有了鸦片战争,但可悲的是我们睡了一个世纪,没有醒来:当八国联军入侵旧颐和园时,中国人民震惊了,皇帝呢?却仍在皇宫中享受这暂时的安逸。

这与《过秦论》中的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签订的条约,并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力!

圆明园被毁,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耻辱,也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巨大遗憾。但令我震惊的是,这一历史事件在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记录。日本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行,也是同样可耻的方式吗?在抢劫圆明园时,军队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烧毁前大声疾呼:

“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拉瑟曾说过,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

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圆明园承载着一段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史。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闭关锁国之门。然而,200年前,清军曾用大炮作战。清军战士们手持马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

当时的英国指挥官说,这样一个国家可以用好的装备征服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满清王朝衰落的同时,英、法、美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工业革命开始了。到了三四十年代,大型机械工业逐渐取代了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个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前,法国的工业生产位居世界第二。

鸦片战争前夕,美国资本主义工业虽然不发达,但正在兴起。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作为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跟踪英国入侵中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从北方看中国,我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而繁荣起来。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争夺原材料,欧美列强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其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曾听过一位袁伟时教授说过什么是大国,他曾说过一个大国最根本的是有没有一个自我更新能力很强的政治制度。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封建统治下的君主**,没有丝毫的思想自由而言,延续着传统的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和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当外来思想来到中国而是被视为不怀好意,是想颠覆我们中国的,还制造几次大事件。

到康熙时期只留下所谓技艺人,来为皇家服务,其他的一并驱出,而且留在中国的只许信教,不许传教,也不许离开中国。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就此掐断。康熙的后人更是孝顺,谨遵圣祖遗训,高唱着祖宗法不可灭的人伦道德,做着大国的美梦,一直不肯打开国门,把国家的生机给掐断了。

而英国自1215年颁布《大宪章》后,一直探索新制度,经过几百年的探索,终于在1640年爆发英国大革命,为英国的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此时的中国,满族人终于经过几代人人的努力,在1644年入主中原,开始了自己的封建帝国,延续着几千年制度,唱着大国的幻曲。

圆明园已随那段历史而只剩断壁残垣,如今,所有的繁华都烟消云散,只是那些残垣静静的躺在草丛中,这个见证大国奢华的园林随着大国屈辱而离去,有人说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必要,我说也是,就让它在哪吧,一个民族的屈辱总要留下些什么,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断壁残垣,它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些,是那段屈辱,那屈辱后的思考应该永远留在我们心里,知耻而后勇,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明白今天,正如毛泽东所说,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前进,在这个见证者的鞭策下,民族,中华民族,只有前进,才能更好的傲然与世界民族之林。

电影最后还是雨果的那封信: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就像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而两个强盗,就这样抢走了他们,身为法国人的雨果,也将这笔财富称为“意外横财”。

整部电影就在这样一种阴沉的语音中结束,在圆明园毁灭后的半个世纪,大清帝国灭亡。这似乎与我们的时代相距甚远,但看看圆明园,看看那些留下来的断壁残垣,再想一想当年她富丽堂皇的样子,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是所有人的警钟——只有不断进步才能经久不息,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观后感 篇3

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一场野火将一座名为圆明园的世界建筑烧成灰烬。146年过后,金铁木执导的纪录片《圆明园》完成了对这座“万园之园”的一次影像再现,对与之相关的历史横断面进行了一次艺术梳理,让我们在影像中回溯历史,在历史中审视,在审视中反思。

1860年的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旧颐和园里的珍宝使他们俩眼花缭乱。他们认为中国这个衰落的国家不值得拥有这样的财富。所以一个抢劫,另一个放火。圆明园被洗劫一空后,他们笑着鼓掌,欢呼着回到欧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是英国人和法国人。

电影拍得很好,但是这毕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啊!圆明园,这座旷世名园,是清朝统治者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经历五位皇帝,历时150年才建成的。这圆明园,集全国名园胜景之精华,处处园林、处处景观,更有不少取材于诗歌中的景色;图书典籍、珍贵文物、名人书画、中外各式精巧绝伦的艺术珍品更是遍地都是。

雨果曾经这样形容过它:“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你能想象出一座不可名状的建筑,一个像月宫一样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然而,就是这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的圆明园,这如梦如幻的圆明园,这梦中的圆明园,却在英法联军的魔爪下,不堪一击。

几年前,中国花了很多钱买回了中国十二生肖喷泉的三件国宝,即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这是我们的东西,但要买回来要花**钱。我非常生气。

圆明园,这座旷世名园,如今,只留下了断壁残垣,衰草荒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限痛楚,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痛楚不可磨灭,刻骨铭心……圆明园,上下五千年的奇迹。

原本我只在历史课本上知道圆明园,那时,只知道它是一座极尽奢华的皇家园林。可是,在观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她——一座荣耀与屈辱共存的伟大建筑。

推开沉重的历史之门,我不禁被她的华丽和奢华所折服。独特的皇家建筑风格让所有看过她的人都爱上了它。小桥流水、青山鸟语,每一处都是那么的完美。每根柱,每片瓦,每件摆设,都是艺术的结晶。

整个花园是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如此神圣,而不是亵渎!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其实,这场大火不仅是圆明园,更是皇家三山五园的精品。火烧范围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

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皇家园林“前世今生”的电影,也诉说了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法则。影片在叙述进程中,时时刻刻将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极其清晰地将圆明园何以遭到毁灭的原由告诉世人。自视为**之国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来一个多世纪技术踏步不进,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统治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

这种傲慢自大的心态,直接衍生了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期,农业社会繁荣,西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肆扩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美洲摆脱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西方的发展与东方的停滞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于出使中国的英国人马嘎尔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旦一旦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再也没有纪律和安全了。”数十年过后,马嘎尔尼的论断得到了应验。

1860年,英法联军从南向北突破天津大沽口,进入北京。咸丰皇帝作为帝国的领袖,惊慌失措地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清门被强行打开,中国近代屈辱史由此开始。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结合的欧洲水法。它的规模和魔力是惊人的,我们所有人。清朝皇帝还可以用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它喜欢的女人,建造它喜欢的草原和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

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历史和现实证明,丛林法则不仅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潜规则。民主与和平只是对人类仁慈的最纯粹的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面前,他们是很苍白的。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讨西伐,就不会出现以一已的力量颠覆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政治事件。

同样,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的火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鲜血的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以文明的名义,劫匪们的野蛮大火烧毁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瑰宝。

然而,这场野火并不能让她尽情享受。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市,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她的艺术气质。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

圆明园的创作是人类思维结晶而成的一部史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难以忘怀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史史界的悲哀,也是中国人民的悲哀和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梦中的中国人。这是一个耻辱的历史,一个背叛的历史,一个我们不想重复的历史。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没想到,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先进的工业革命,一步步超越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壮丽的天堂坠落,这样的悲剧命运逃不掉!

今天,我们只能在废墟中寻找失去的美丽。俗话说,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荣所掩盖。

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闭关锁国之门,双方互斗。然而,200年前的清军仍然是用大炮,而清军的战士们仍然用马和砍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发人深省的是,英国特使马噶丽尼送来了最好的枪支,但他们却在角落里的封闭房间里睡了50年。

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自然科学,但后来的皇帝却忽视了科学的巨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领导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现在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史上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

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

大清帝国最鼎盛的三个时代缔造了她,最后也正是堂堂的大清帝国让她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覆灭的悲壮结局。

战场上一个个倒下的士兵没有阻止历史那无情的车轮,他们为了国家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乃至生命而毫不吝惜,但一个曾经最强盛的帝国还是走向了终点。

圆明园毁了,封建王朝亦灭了,但卧薪尝胆之后的中华民族再一次站起来了,她正用事实告诉世界,我们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我们依然会在今后的世界历史上书写我们更辉煌的篇章!

圆明园观后感 篇4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这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它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它起高楼,看它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假如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样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咱们不就应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好处——它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它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它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期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杯具。

圆明园观后感 篇5

国际政治陈凤***

白沙垂首,伊洛呜咽。

圆明园,一个记载荣辱的名词,它的诞生给中国人带来了骄傲;它的毁灭象征着九州悲歌的开始。其命运的起伏与一个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王朝在兴衰的同时又创造了它又毁灭了它。

正如诗中所言;

再忆当年三世血,万代精髓共和建。

江南名水皆收尽,万方永和天夙愿。

牡丹亭中观奇景,蓬岛瑶台养天年。

瑰丽雄殿依山耸,方壶胜状赞万千。

离宫道尽世人梦,亦幻亦真仍留连。

一俱焚灰终归尽,震人惊醒断心弦。

我不想讲述它从生到死的历史。每个记忆都是一种痛苦。这不是因为它是美的化身,也不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血泪,只是让这么多献身于它的人感到悲哀,雍正、乾隆、郎世宁,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和工匠。说雍正和乾隆为它奉献了一生,是因为圆明园记载着他们父子两代太多的期盼,是他们的一生功过的见证者;说郎世宁为它奉献了一生,那是因为作为一个异国人,他在另一个生活五十年的地方留下了不朽的奇迹。

而那些共产党人和工匠,更不用说,在圆明园的建设中度过了一生。圆明园是他们的骄傲。即使在最普通人的心中,他们也会感到圆明园将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骄傲的结晶。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里说过,建筑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历史沧桑磨练的东西,无数的建筑汇聚成一条历史的河流,沿着这条河流,我们可以找到人类历史的溯源,罗马斗兽场,埃及金字塔,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凭借着这些的建筑,人类可以寻到自己的根,才会觉得我们人类不是那样的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在与万物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圆明园还是也悲壮收尾了。历史也许就是这样吧,凡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要以凄美哀绝终结。秦朝的阿房宫、西楚的霸王项羽、清朝的圆明园,数不胜数,无法回忆。

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破坏,而是像长城和紫禁城一样完好无损,结果会怎样。圆明园的毁灭,让人感慨的同时,更多的是归咎于清朝的昏庸腐败、隐居、老旧落后,给中国带来无尽的耻辱。那要是圆明园没有毁灭,人们在赞叹的同时,会是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清朝的富足吗?

如果圆明园一直存在到现在,清朝的罪恶会减少吗?不,除了圆明园,还有更多的地方留给后人去责怪清朝。

然而,没有人能改写历史。清朝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一样,兴衰起伏,随风而行。中国百年历史的屈辱,无数中国人的血泪,中国人民的尊严,无数像圆明园一样珍贵的智慧结晶,就这样被外国列强的屈辱所埋葬。大漠荒原上的莫高窟,不是总在寒风中诉说着凄凉的历史吗?

以历史为镜,我们可以看到兴衰,但我们真的能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清朝吗?不,不应该由清朝承担。

常说,没有人可以阻碍历史的进步。是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但为什么在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海外殖民地日益扩张的时候,古代中国却停滞不前,沉睡了呢?有人把这归咎于当时满族的落后和少数民族的经济。

满族,长城外的一个民族,中原人称之为蛮族,可以用丰富的人才征服中原。为什么?小民经济,人类的历史起点基本相似,西方也有过农业时代,甚至还有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可是为什么他们却能摆脱走向新的工业文明,而我们龙的传人却会一直困在小农社会里呢?仅仅是因为朝廷,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吗?

朝廷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为什么在世人眼中,商人的地位最低,很难成为正统的人。我们中国有一个全世界都羡慕的文明。我们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但我们只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短短的二百年。

后来的文学,基本上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儒家思想,其功过,只需要无数代人来决定。但它却一直是中国人思想的主体。

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就连世居塞外的女真族也不例外。谁的错,谁的过,风轻了,云淡了。

圆明园化为废墟,莫高窟仍在黄沙中低语。

也许圆明园是幸运的。这世上很多的东西往往是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而圆明园,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它还没有向世界展示它的风格,它已经向世界告别,但它已经成为世界心中永恒的。

即使当初毁灭它的罪人,亦为它哀叹。

在某一个圆明园突然醒来的早晨

1840,一场火光,灿烂的挽歌

这一切离昨天并不遥远

一只飞鸟却已在无边的秋草中走入了黄昏

就像记忆,总在来不及转身的背影中消逝

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凄凉,圆明园的生活就像一场梦。别让历史重演。中国人可能很难承受这样的悲恸。和平,是我们最大的渴望!我们渴望的是和平,是永久的和平。

圆明园观后感 篇6

这是一个奇迹的诞生

一座汇集了当江南万千名园胜景的精华,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沉淀了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将诗情画意埋藏在在景中的圆明园。它已经从一个普通的皇家牡丹园变成了一个万人空巷的花园!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它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和载体!

这何尝不值得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呢?

这是一种无可忘却耻辱

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值得我们反思,更值得我们反思一个国家的尊严。清朝在长期的封国政策中见证了圆明园的生死存亡。似乎理所当然的将浩瀚的圆明园拱手相让于侵略者,任其蹂躏与践踏。

一座承载着中国几千美丽与优雅的华丽瑰宝,在八国联军无情的毁灭中消亡了。世界上任何角落都没有这样美丽的花园,这是对中国的耻辱和难以忘怀的侮辱。

圆明园像一个宝藏,里面不可估量的稀世珍宝,它容千万瑰丽于一生,却在1860年的一场看似偶然却如此必然的大火中化为乌有。

当八国集团联军面对如此辉煌的事情时,他们天生就有彻底摧毁和粉碎圆明园的欲望。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联军们无耻的将属于清朝皇家的所有珍宝据为己有,能拿走的尽量拿走,不能拿走的便毫不犹豫的破坏!敢问华夏子孙我们是否应该深深斥责清王朝的懦弱与腐败呢?

这对当时的中国又会是何等的耻辱呢?

这是一种永不停止反思

曾经美丽如仙境的圆明园,在历史的摧残下,只是一片荒芜的岩石和墙壁。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奢华,它永远远离我们。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人类的奇迹,那就是圆明园奇迹不见了。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抢劫,另一个纵火。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颐和园的掠夺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分得战利品,然后手拉手带回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赤裸裸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它的毁灭永远也无法弥补中华历史缺口的!虽然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但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动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精神“圆明园”。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既有喜悦、自豪,也有羞耻和责难。回顾今天的中国,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力量是如此重要。只有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欺凌。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弥补历史留下的缺陷。

圆明园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是现代史老师推给我们的。一开始,大家都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毕竟,在这个充斥着流动明星和美国特效的电影市场上,一部老纪录片真的不能让我感兴趣。然而,在一个无聊的下午,我突然想起了现代史老师提到的那部电影。虽然我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来这里看的,但这一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圆明园》是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出品,2006年9月9日在中国上映,由薛继军担任总导演,金铁木执导,刘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影片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为起点,讲述了清朝圆明园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建造到大规模扩建进入旷世园,再到英法联军对这个仙境的破坏和焚烧。对这部电影的简介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当你真正去看这部电影,你才会读懂这“从……到”之中的深刻含义。

(一) 主要讲述圆明园建设的背景。圆明园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这是康熙赐给尚未登基的皇帝的雍正园,用来消遣。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中)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扩建的盛况,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

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影片是从郎世宁的角度来写的,所以重点是模仿欧洲建筑的西式建筑风景区。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士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堂的喷泉并驾齐驱。

传教士断定圆明园是中国凡尔赛宫。可能就是这种与凡尔赛宫齐名的盛誉,或是圆明园美得让人心生嫉妒,最终,也是最沉痛的结局,在影片的(下)部出现了——圆明园的毁灭。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但我不认为圆明园的灾难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相较于将他称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在我心里,它是活的,他有血有肉,英法联军的暴行,是在抽他的筋,剥他的皮,食他的肉。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感到燃烧、杀戮和抢劫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的整体节奏是缓慢的,即使到最后也没有突然的变化,但在这种缓慢中,如同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样,时间的流逝是一种折磨。看完后我靠在床上安静了很久。最直接的是对破坏花园的遗憾和对美丽事物消逝的痛苦。

更深层次的是,这个国家不可能强大到足以保护一个花园。战争的结果是山河破碎。我没有哪一刻像那刻那样喜爱和平,喜爱宁静。有阳光从窗外倾泻而出,我闭上眼睛,仿佛是圆方的光,我是圆明园里的一棵树。

圆明园观后感 篇8

经法***李莹

以前,上历史课,课本上有圆明园的遗址图片,有的就是冷漠的一眼吧。甚至都不知道那个遗址我圆明园那一建筑的图片,只是有点疑惑:这建筑没有中国风,是圆明园遗址吗?

从《圆明园》观影中,我被之前历史书上的圆明园遗址,深深**慑了一下。圆明园,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很美······先人的智慧,让人不禁会有一番咋舌,无论是从它的建筑的象征,还是供艺术家乃至有审美感的人以没美的享受,它都会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圆明园的规模让我咋舌,这种规模和显示的艺术气息就是皇家贵族的气质吧,真的很能代表皇家身份。它蕴含着江南柔美的气息。这里有许多倒影,美丽的古诗,还有带有西方风味的喷泉池。。。每一幅画都很美,每一个角落都能给人美丽的享受······

外国侵略者入侵,破坏了这一切的一切,看见他们一件件的摔着,先人的智慧结晶,我愤怒了,同时更多的是心疼和遗憾吧。我不欣赏古董,我不欣赏古董。。。但我知道,这些古人的生产是中国的骄傲,绝对值得保存。听到有大批大批的文物还被外人所占有,更气愤的事,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还要以**买回它。

这样不经意之间,让我的愤怒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了。对于,战争和侵略,我越发显得讨厌了······

圆明园,一座颇具皇家风采的宫殿,一座融合中国千百艺术学者的艺术结晶的宫殿,一座象征中华千万河山的宫殿,一座将诗境美景尽收的宫殿······在一次外国入侵的侵略中,被命运丝毫留情的毁于一旦,这,能不让人痛心吗?更没有想到的是,外国入侵让大庆王朝损失如此之大,蒙受如此耻辱,软弱的王朝选择了继续软弱,鉴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是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步。

我为影片中,那个外国宫廷画师,投以同情的目光。因为我仅仅只是看了影片,见证那个宏伟美丽的建筑的建成、辉煌、毁灭······就有如此**的悲愤,更何况,他亲自参与了建筑,而且还是亲眼见证了所发生的一切, 他该是多么的悲愤啊!!!

圆明园的陨落,是中国的一大遗憾······

圆明园观后感 篇9

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皇帝在畅园春遇到了他的孙子弘历。弘历舞动着落红的花瓣和剑。景色之美,用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无法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曾经的我简单的认为圆明园的毁坏就是英法联军肆意的掠夺与焚烧等暴行所致,但如今在经历了更深刻的思考之后我发现,英法联军的暴行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的稻草,大清的消亡其实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积累的问题的集中爆发。中华文明靠着一代代人们的辛勤劳作,繁荣了几千年,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康熙、雍正与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也让大清帝国成为十八世纪中期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人口与gdp均占到了全世界的1/3。

那时,我为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而我们在自满于虚伪的强大而停滞不前时,西方列强却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科技,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大英帝国殖民世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他们的崛起,我们正逐渐落后。当英国特使马格尔尼带着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拜见乾隆皇帝,渴望与中国通商时,乾隆爷那句“**无奇不有”便为之后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当时,我们太强大,太傲慢,不考虑西方的先进技术。

我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先进的工业革命,一步步超越中国,走向世界。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壮丽的天堂坠落,这样的悲剧命运逃不掉!

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闭关锁国之门。然而,200年前,清军曾用大炮作战。清军战士们手持马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当时的英国指挥官说,这样一个国家可以用好的装备征服世界!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今我们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俗话说,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荣所掩盖。

虽然我们不严承认,但英法的入侵、圆明园被毁客观的讲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故步自封、狂妄自大与落后的观念所致的必然后果。

为了在清明节感受北京的春色,我抽空去了第二个圆明园。我从小生活在北京,圆明园也是去过好几次了,但以往也都是停留在跟小伙伴们走马观花的层面,没能深刻的感受圆明园。而这次带着任务再访圆明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刚刚走进圆明园,忽然就感觉有些凄凉之感,于是心情开始低落,刚开始的几分激动也随之而消失。我突然不想进去,不想打开那段痛苦的历史。但经过长时间的犹豫,我还是走进了门,然后去看看曾经繁荣的地方,去感受那段痛苦的历史,去面对曾经的中国。

初入园中,迎面吹过几缕微风,虽然入春的北京不再寒冷,微风中还夹带着细微的迎春花香,但我却觉得那是带有伤感的微风,是带有屈辱历史的微风,是带有愤怒的微风。

慢慢走着走着,我便顺着**走到了那个最著名的景点,也是那个我最不愿看到的地方了。只见好几块巨大的碎石杂乱无章的排列着,依稀还能分辨出大水法的模样,被烧毁的遗址仍不屈的挺立着,好似在向游人诉说它昔日的荣光。回想曾经的那段历史,回想曾经的那两个强盗,1860年的那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之后,将它破坏,将它毁灭甚至在走的时候将他烧尽,我们永远记得那两个强盗做的一切,我们永远记得两个强盗将它毁灭后,把袋子装满后载回国的那种场景。

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留给我们的痛苦和羞辱。

总结圆明园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太自大了,最后自满了,不想再往前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在如今时代已经变革,毛主席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已经被我们废除,我们算是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才算彻底仰起头来!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逐渐强大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全世界的人都不敢再瞧不起我们了。但是,尽管我们取得了成就,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考验。尽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恐怖主义、南海争端、南共体问题等事件仍在影响着我国周边的安全,所以我们不能有一刻的自满,我们仍然需要向前迈进,我们需要边的更加强大!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更应该时时刻刻树立忧患意识,牢牢记住圆明园这个莫大的耻辱,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这个阶段应该做的实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储备知识,用科学和核心技术武装自己。当社会乃至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我们热爱的祖国作出贡献,使我们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

显然只要我们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再受窝囊,不会被别人所欺负。

圆明园已随那段历史而只剩断壁残垣,如今,所有的繁华都烟消云散,只是那些残垣静静的躺在草丛中。这个见证大国奢华的园林随着大国屈辱而离去,有人说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必要,我也认为不必多此一举,就让它在哪吧,一个民族的屈辱总要留下些什么,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断壁残垣,而留下的是那段屈辱,那屈辱后的思考应该永远留在我们心里,知耻而后勇,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明白今天。正如毛泽东所说,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前进。

在这个见证者的鞭策下,中华民族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更好的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让圆明园遗址给我们全中国人民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世世代代都去瞻仰,都去感受!

愿我们的国家明天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95355.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