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2024-04-09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11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11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1

此《大学》非现在之大学,几千年的时间仍旧积淀着它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当今的大学,在迎合社会的需要,调整方向的同时应当教授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君子”。《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

大学生也要懂得“明德、亲民、至善”等大学问,大学生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匠气十足,大学生的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技术发展。今天中国是最多的士人生产国,博士、硕士、学士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但在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文艺等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却远远少于国外。如今的学子,胸无大局,眼界狭隘,每日只为生计,缺少了献身事业的精神。

得一善则欣欣然,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如今的大学是时候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本质了,不是授人一技,而是授人以道,就像《大学》中所提到的“天地生人的意义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需要这种理解。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2

舒雪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五千年来,无数圣贤对自然、生活和社会进行了思考、探索和总结。他们世代相传,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原则的书。

我选择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

《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进入大学,我面对一张陌生的脸,我迷茫,我不知所措。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

“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养;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慰藉;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扇充满警惕和关闭的门需要真诚的钥匙来打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

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喻的焦虑,已成为我国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我们必须整天考虑成功的关键,而不是门。因此,那些抱怨这个和那个的人根本不看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要有一个明确的跨越目标,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做事方式,要始终坚持把事情做好的要求。

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素质能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好作用,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困难,越是坚持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性格和为他人做事的精神,成功会离我们很远吗?

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可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一生,也不是一生。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急剧增加,事业与婚姻之间的不和谐音符越来越多。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安静地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可见家庭和谐对事业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

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明白,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真理,得到真理后用真理换真诚。

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3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管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使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不学会做人,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具备当官治国的资格,否则,就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做人,不管他有多富有,有多富有,他的生活最终都会是失败的生活。

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相反,那些懂得做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总是会被人怀念和学习的。

除了做人,《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的真诚,表现才能正确,只有中间的真诚,才能在外面形成。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短短的两千字历史,深刻地阐述了大学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的最高学识境界。学习不在于具体的技术,不在于坚持平凡的琐碎。学习在于辨别是非,促进社会进步,为世界人民树立榜样。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如果你想想今天的大学,你早就忘了它们是什么了。他们盲目迎合社会需要,屡次降低教育标准,或调整方向。大学生不再是懂得“明德、亲民、至善”等大学问的学子,而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匠气十足,何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技术发展。

今天,中国是学者最多的国家。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数量居世界前列,甚至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却远不如其他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今之士,胸无大局,眼界狭隘,每日只为生计,缺少了献身事业的精神。

得一善则欣欣然,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时候让大学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本质了,不是教人的技能,而是教人的道。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处处充满**,刺激,和“杀戮”。而在这个环境中要做到独善其身的却很难,人和人之间的间隔和抵触不信任越来越多,在外面几乎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伪装、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感...如此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很多人没有幸福感。

更多可能是社会因素,但是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我的处世态度,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管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我们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

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

修身治国平天下,此乃中国传统。从小到大,修养不好怎么治国,国家太远,谈齐家。我们周围可能有一些不和睦的家庭。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我看来,婚姻是对爱情的升华和考验。爱情最终会升华为亲情,永不放弃,永不变质。

自古就有相近如宾,举案齐眉的夫妻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看的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

自动化专业江阳学号***

编号100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4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书中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本书描述了主人公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从此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杂货店等四处做工。后来,因接触大学生和秘密团体的成员以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民主主义著作,甚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十年来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未来,他有清晰的打算,对当下,他脚踏实地的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全力以赴。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在书中写到:“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放弃就等于失去。”

“三部曲”叙写了阿廖沙的从悲惨的童年到走向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面对黑暗如何坚持不懈勇敢奋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5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诠释严谨细致,对原文的理解深刻透彻。

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学者极其严谨的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

这种对学习的投入在今天的学者中可能很难找到。这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无视功利,也是我最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

“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

这种对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令人敬畏。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

古人对完美的终极追求可能无法实现。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对美好人格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和尊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质和归宿,然后循序渐进。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如此,古人严肃认真地经营生活,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

相比之下,我们的现代人在面对问题时更加被动,更加颓废和无助。很多时候,我们也为自己树立了光辉和崇高的理想。然而,我们只是停止交谈,什么也不做。只是说说而已。当我真的想为我的理想而受苦时,我就畏缩不前。

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道德修养,关键是首先纠正你的思想。“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做人,不管他有多富有,有多富有,他的生活最终都会是失败的生活。

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相反,那些懂得做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总是会被人怀念和学习的。

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现在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或是不良影片。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还是学习。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如何花父母的钱娱乐、消遣。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

“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心慎独也。”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己矣。

”又曰“君子之要,诚意为主。”做人要诚意,可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

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真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人民。

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诚恳,那整个国家的未来是什么?最后,我们应该学会修养,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

在短短的两千字时间里,大学深刻阐述了大学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的最高学识境界。学习不在于具体的技术,不在于坚持平凡的琐碎。学习在于辨别是非,促进社会进步,为世界人民树立榜样。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读完《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这可是免费的参观学习,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现在起,我想和我的孩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7

四书五经读后感

提起四书五经,我会想起《范进中举》,我会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终发现我错了,我走了一个极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走了极端。既然中国人不读四书五经,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照常有。

我观察着周围的人,除了学中文的在四年大学时间里读四书五经外,就是学英文专业的了,他们在修外国文学史的同时要修自己的文学史,其他专业的根本就接触不到。我们离我们古老的文化越来越远了。

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曾参作。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刚刚读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再读的时候,感觉其将治国、齐家、修身之道全部包含了进去;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如果我们都这么做,会有多好。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

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四书五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是国学入门必读之书,也是加强个人文化修养的不二之选,它所提到有关的做人做事学习的观点是非常先进的,“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是说寻找并定下目标,有了一个大方向后才可以静下心去学习工作,才能深思安稳地思考,做到集思广益,有所收益。我们不能没有方向。没有舵手的船在没有方向的海面上飘浮是非常危险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事实是一样的。解决目标、方向等重大问题,就可以解决其他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培养素质,修养品德。“修养品德在于端正心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齐其正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于正其心。”心中有了气愤,产生了惊慌恐惧,沉湎于玩乐,有所忧虑,思想就难以做到端正。

心不在自己的身上,望着东西却没有看见,听着讲话却像没有听见,吃了食物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在于端正心思。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评定时德才兼备。

如果自己的品德不好,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端正自己的心态,冷静下来,培养自己的道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读《大学》我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管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使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

如果一个人不学会做人,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具备当官治国的资格,否则,就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做人,不管他有多富有,有多富有,他的生活最终都会是失败的生活。正如古人所说的:

“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相反,那些懂得做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总是会被人怀念和学习的。所以,古人说:

“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它深刻地阐述了大学的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和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不在于具体的技术,不在于坚持平凡的琐碎。

学习在于辨别是非,促进社会进步,为世界人民树立榜样。在当今社会,物欲横行,金钱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变得急躁不安,无法冥想,那么如何培养自己呢?人要使自己有所追求,静下去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去思考,去取得。

转子车间:张晋硕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8

什么是大学?这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特别是每年新生入学时,更是被翻出来讨论又讨论。只是,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该怎样做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长久以来并无定论。近日拜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前任副校长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这本收录了金先生关于“大学之理念”的凝想与感悟的文集,讨论了大学的理念、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学术自由等相关问题,视野之广阔、见解之独到,给井底之蛙的我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仅摘一些哲理警言留作回忆、

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page 11)

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对他(她)不再、也不应提供保姆式的照顾,她应该也必然会自我寻求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在最后意义上说,人之成长(包括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page 21)

人是不能永远没有孤独时刻的,人需要孤独以创造思想,以体认人生,但人之为人,人之成长需要靠头脑与,心灵与心灵之相遇和对话。(page 21)

惟能见乎大,立乎大,然后喜爱能有狂有狷,才能有格调,也才不会沉耽于追逐短暂与细微的事物。(page 21)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洛尔士以为今日之“知识人”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

大学的世界精神的孕育与发挥,诚有多途,惟学人之相互访问,则不知为中古大学之传统,亦为极有意义与价值者。

温士顿·丘吉尔在1929年对布雷士多大学的学生说:“教育最重要的事是对知识的渴欲。教育非始于大学,也当然不应该终于大学”

我个人相信,在求学时期的大学生,应尽量积蓄自己的知识,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关心与认识社会以及对现实之不合理者提出看法与批判,是应该而自然的,但这不必过早地走出教室、走出图书馆、走出实验室、直接参与、无限承担。

掩卷长思,对于大学的本质,对于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许应该又另外一番规划。应该转变态度了。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9

读完《大学》《中庸》,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我,受益匪浅。《大学》一书主要探讨了两件事情,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学问。《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教师,在当前社会不断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和去做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人之为人,何谓正确?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现在的社会到处都充满着诱惑,如何才能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梦想、有追求,踏踏实实从事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集团学校规定每一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十五三一年发展规划,我认为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当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的目标就是清晰的,奋斗就有了方向,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付出,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这样,自己的人生才充满着意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最后的收获便是“得”。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10

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的。

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11

在接下来的一段中——所谓齐家者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告诉我们的人生四部曲。作为一个平凡人,我想,首先要做好的是修身,其次,是齐家。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意。

因此,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爱一个人,看到他的缺点,恨一个人,看到他的优点。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也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丰收。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看到这一段中的“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的时候,我想到了班里的家长们,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不也和古人一样吗?天下父母心是一样的,都觉得自己孩子好,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优点,但是不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这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学着理解家长,接受身边的人对自己孩子的夸赞,这是人之常情。

同时,提醒自己珍惜你拥有的,而不是你没有的。古人说,人之不如意事**,我们要常想一二。在看待生命中的人的时候,也要一分为二的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的道理,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因此,在教学中,我学着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上天赐给他们父母的宝贝,在同一间教室里,有的走的快,有的走的慢,但是自己不能因为孩子的一个缺点就否定了这个孩子,所以,爱每一个孩子,是对自我的要求。

《大学》中,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句子,因为个人能力有限,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多读书,读好书,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典的指引下,一路前行,一路修正。

中心小学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98241.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