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教育思考读后感

教育思考读后感精选(8篇)。

阅读是大海里的指明灯,给予人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作品后,相信我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您也对写好一篇读后感充满兴致吧?栏目小编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合了一份“教育思考读后感”的完整指南。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1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2

文章指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明的基本途径,它的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并为之做出不不懈的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要么过分强调社会要求而忽视个性发展,要么过分强调个性发展而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这两者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健全的社会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有赖于健全的社会。因此, 我们今天的教育,追求的是实现促进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的双重功能给予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先是博采众长、之后才逐步有了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自觉追求。

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尽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世界范围看,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也是国际教育的共同趋向。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专题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宣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是未来教育的4大支柱。四个“学会”的核心就是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以诚立德,以勤立业。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教育民主与平等、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先进理念也得到广泛推崇和积极有效的实践。特别是,我校作为一所成人高校,对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推崇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教育民主与平等、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的努力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

可以说,今天中国教育变革的深刻性、广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变革的总体方向就是让教育更好地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工作的重点转到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十六大提出了今后20年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我们一方面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正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努力。

追求教育卓越发展,必须顾及“教育生存”;

高扬教育理想旗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教育发展并非单向的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用实干代替争论,用实践回答疑问,用发展解决矛盾,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建设性的环境。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3

在几天的师德培训中,我自学了《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一书。特别受到震撼的是教育部把“保护学生安全”纳入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学习过许多教师楷模,生前普通,死后哀荣。

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令人感动,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轰轰烈烈地做一回英雄,还好端端地活着享受风光;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象“范跑跑”一样只顾自己的生存而枉顾学生的生命,尽管逃生是一种本能。

大多数老师都很普通,但我相信他们在困难时期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力量,并且会坚定地和孩子们在一起。就算没有人要求这样做。所谓“时穷节乃现”。

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民众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畏牺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又有多少名字留垂青史了呢?因为普通,其实是伟大的奠基石。

看韩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韩国军人敬礼时同时喊“忠诚”,各个官员上任都要举行类似任职仪式的活动,并表明对国家的忠诚。我知道医生在就职时应该宣誓。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就职时庄严宣誓,把宣誓作为终身奋斗的动力和原则,也许更能激发工作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但不是说,忠诚和勇敢只是誓言。

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真正实践诺言的。真的在灾难面前,也许连抉择和思索的时间也没有,只是一种做人的本能在指引着做正确的事。

我们不指望用灾难来考验我们的忠诚和勇敢。我们只想在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中教书育人。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学工作中默默地耕耘,守护学生,展示另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忠诚和勇敢。

有许多教师畏惧当班主任,除了那千头万绪的工作诸如有学生吵嘴了,打架了要处理;班干部要竞选了,不负责的同学与之要谈话了;运动会即将开始,要训练运动员了;家长会上要准备发言材料和学生才艺展示了;教室布置要更新了;要打发给家长的备忘录了;要挑选参加校艺术节的人才了……班主任,忙啊。怎么说也说不完。这些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冰山一角。此外,它可能更害怕承担安全责任。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4

爱的思考——读《爱的教育》有感汊河学校陈子卿《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询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因为它无影无形就被我们给忽略了。其实它的意义早已融入生命。父母的爱,不单是为我们操劳奔波。在书架上放置一本我们爱看的书是爱;当我们生病时,递上一片药片是爱;在我们睡觉时,来看看我们被子有没有盖好也是爱。爱,于平凡生活中处处都有,只要你静静的去享受。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在日记上还扣着一把小锁,将事情埋藏于心中,不愿意与人交流。

最简单的东西被忽视了,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无法感受到。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我觉得爱是没有尽头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是一据枷锁,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是旅游,走走玩玩,因而就会很轻松,生活也就会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不在乎它能维持多久。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动的心灵。那么,我认为是对国家崇敬的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该牢牢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中。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在枪林弹雨中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由此也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鲜血。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我们同样可以将个人情感置身是外。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感动了。我们现在不需要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许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和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喻成很多东西,而爱不仅仅如此。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确切的定义,但我已经完成了对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5

翻阅了最近两个月出版的教育类杂志,一方面尽量对当今教育界专业人士思考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尽量深刻地验证自己的一些心得,提高自己思想的层次。坐了几个小时,颇有收获,特别是读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第4期刊登的南京师大道德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的力作《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感触颇深。本人近二年孜孜以求的“对教育原点问题的思考”同样是面对异彩纷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作出的冷思考,接近于金教授谈的核心观点:无立场的教育学要重视对人间、人事、人心相关价值问题的思考。

当下,教育界不少人士的浮躁、功利心态表现得非常明显,而缺少对生活、教育本原问题的价值思考。一些人认为:我是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用之改善实践,是扎实有效的。殊不知,一些个人视域的具作样式无非还是秉持着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哲学观点,以知识论和技术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图景。如果以整个生活、整个教育作背景来审视的话,不免显得有些肤浅、狭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如我们把现实中所碰到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提升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高度和深度来重新反思、建构、实施,那可能会达到一种宏大的、超越性的、自由的思想层次和实践境界。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要生存的,至于生存得怎么样?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每个人都有选择可能生活的权利。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的,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一种什么的教育。我们都希望过好的生活、受好的教育,而好生活、好教育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要重视其价值意义的追寻,而且这追寻过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我一直认为,教育应富有理想,在实践中为实现理想应抛弃各种成见,理智地行走,即使迈出的步伐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实际上离“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走近了几步。放眼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转变的很多,近日登陆美国教育部网站,看到《Answering the Challenge of a Changing World》这一文件,更觉得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善日常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能,真正地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相关: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6

做一个善良的老师,真诚地爱每一个孩子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但在众多的书籍当中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我的教育思考》这本书,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己很崇拜李镇西老师,喜欢他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师;二是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三十年的感悟,我想这三十年的感悟会给我很多的启示。从教十多年来,我这个并不算年轻教师也有着一些疑问,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启示。

本书的作者,李镇西原本志立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里,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是无法成就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无法成就他对教育的思考。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教学上最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思考如何在这种矛盾的体制下,使教学更具创新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最怕听到的就是学生说:“老师,您这样不公平。”学生抵触的心理,给我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阻力。

我也是一个希望民主的老师。我也喜欢听孩子们的意见,努力使我的班级民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书中提到了雷梦佳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一名教师,雷梦佳的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理解民主的含义,也没有真正尊重学生。让一群孩子投票决定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理性判断的能力。对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做出理性的判断。

反观之,在同样的情况之下,例子中的张彦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尊重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唤醒班级中所有同学的爱心,使同学们明白民主的真正含义所在。我认为这是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班集体的幸福。李镇西提出的民主、尊重每一个孩子,不是自夸,而是发自内心与学生之间根深蒂固的立场,以更加真诚的态度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

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它不尽向我们诠释了对人的民主教育的尊重,也使我们能够通过心灵的对话,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儿童的尊严,使教育的话语更加有力。

后进生,每个班都有,我们也总是有很多抱怨,但是,正如李镇西所说,用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孩子的眼光,更准确地说,从后进生的角度来看,你的心情会大不相同。你会为你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因为这些孩子不仅可怜,而且值得尊敬。

想想看。每天坐在教室里听你不懂的课很容易吗?这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便如此,也要受到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家长的不时打骂。

然而,他们从不悲观和绝望。他们仍然每天按时进教室。他们对老师讲道理,对同学友好,忠于职守。多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其实,我们都有切身感受:上学时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后进生,在毕业之后,经常来看望老师,态度非常亲密;上学时虽然成绩平平,但毕业后的发展却不容小觑,而且具有超强的抗挫能力。说到这一点,作为老师,有点脸红。

仔细想想。事实上,我们教实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后进生。他们,实际上可敬又可佩!

转变你的眼光和心态,善待后进生吧!其实,谁是真正的后进生还不一定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如此。阅读是教育前进的动力。李镇西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阅读,尤其在教育行业,更要做到“与书为友”。

他和老师一起读书,督促他们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不应该强迫老师读,而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心甘情愿地写平凡,但平凡并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同样可以寓意深刻。同时,他鼓励我们阅读教育经典,因为“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期的,从这些经典中吸取知识力量,找到我们可借鉴与模仿的案例,从生动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会吸引学生去模仿。而恰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候太过随意,用生活中的一些话语,或者是不文明的语言,就会被学生学走,必然对他们是一种很不好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名师名校长,还能够对教育的各种现象这么敏感,的确很不简单。李镇西老师还能够用一颗童心,用一颗爱心,单纯的去看待我们眼中那些***见的事情,怎能不让人感到钦佩。我的教育事业还很遥远。我相信随着我教学时间的增长,我会有更多的感受。同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坚持多读书,帮助自己提高。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7

导读: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一)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家都愿意在实地做自己的工作,那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好消息。

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教学上最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思考如何在这种矛盾的体制下,使教学更具创新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由于工作出色,作者现在是**,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不同。

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阅读,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他和老师一起读书,督促他们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不应该强迫老师去读,而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心甘情愿地写平凡,但平凡并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

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二)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刚刚读到总序中的文字顿觉自己竟有如此相似的经历。一种特殊的情感和渴望让我读完了李镇西校长30年教育历程的精髓。

且让我套用书中的文字开始我的感悟。”2002年高考时,我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英语”。毕业后,我一直热爱我的专业,我的工作与英语有关。

2011年分配到职工新街小学后更坚定了自己对英语的热爱与执着。李校长在“真教育、真幸福”中谈到“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在追求真教育的同时,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更为重要,因为”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的确,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实践自己的教育梦想,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踏实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带好每一个班集体,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幸福至极。

从“真教育”到“尊重每一个孩子”,从“拒绝教育的虚假”到“脚踏实地做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教育要从爱出发,它是教育的起点和条件,而且还要会爱,因为这是一种教育智慧,对待学生要质朴、真诚而且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学生便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就像不同的植物喜欢阴阳一样。只有了解这些植物才能培育出鲜艳的花朵。这就要求在教育的同时注意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我很赞同李校长建议教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是的,它不应该是一个学习点,而是一个学习点。

阅读更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体现方式。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以书为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实践教育的道路上不时回首,多做反思。因为只有经验可以回忆,而记忆就是一种经验。

在前进的路上,我想把自己比作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只要我足够努力和勇敢,我一定会爬到金字塔的顶端。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三)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家都愿意在实地做自己的工作,那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好消息。

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教学上最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思考如何在这种矛盾的体制下,使教学更具创新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由于工作出色,作者现在是**,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不同。

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阅读,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他和老师一起读书,督促他们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不应该强迫老师去读,而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心甘情愿地写平凡,但平凡并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

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当我和学生用身体在冬天的峨眉山雪地上摆成”一班“两个大字时,我觉得我们在创作最浪漫的童话;当我和后进生一次次谈心,看着他一次次进步而又一次次反复然后又一次次进步时,我觉得我的教育生活胜过任何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当我翻开一本本我给历届学生编撰的班级史册时,不同年代学生的面容浮现眼前,让我或沉思或微笑甚至热泪盈眶,我就觉得每一个班都是我的一行诗,而《未来》《花季》《童心》《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等一本本班级史册便铸成了我的教育史诗,或者说,我就一直生活在芬芳纯真的教育诗篇之中;当看着我一届又一届学生唱着谷建芬老师为我普写的班歌,而且一唱就是三十年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编织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或者说我用了几十年的实践导演了一部属于我的青春大片,这部大片的名字叫做——《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这段美轮美奂的真情挥洒出自于李镇西老师最近的一篇博文《享受教育》中,***认为他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最恰当:那就是“享受”,他每天都是在享受他的工作,享受他的职业。

我想,***是在享受教育中,徜徉陶醉于教育教学的幸福之中,才真正做到了把他的教育生涯凝练成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且发人深思的一部教育大片,享受中所得到的教育思考,更具人性的光辉,才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教育思考读后感 篇8

蹲下来看看学生们——找出一些积极的东西总比否认一切好。

2、 全世界的爱——关注每一个学生

书里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附耳细说》。说的是韩国的**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

”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到黄喜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黄喜很奇怪,问:

“你干嘛用那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道:“牛虽是畜生,心却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知讲究方式、方法,不妄加评论,唯恐伤了它的心。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向这位农夫学习,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经常会在评价孩子的瞬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抚慰呢?

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爱遍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事业的写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往往处于烦恼、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这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而不能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更不可讥讽嘲笑,严加指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则永远不可能使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心中的积怨和秘密,更谈不上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只有施以更多的爱心,用师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才能唤起他们对进步的渴望和向上的追求。

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会创造,让世界充满爱!

3、 以身作则——做各地学生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因为喝酒违反校规,到自省室的墙上想了想,一时成了当地人的谈资。陶先生能这样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这样的人格魅力,我想比任何的说教更有力。

有一位班主任无声胜有声的“身教”事例,很值得一提。学校召开了“搞好环境卫生”主题校会,会后,这位班主任并没有对着学生喊破喉咙,提出“要这样,不要那样”诸多要求,而是一连三天挎着竹篮到教室检垃圾,结果,学生由好奇到被“点悟”,地面上的纸屑杂物一天天减少,直至干干净净。这个例子进一步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现在的教育也是如此,例如:学校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立,全体教职员工也要列队肃立,与学生一起向国旗行注目礼;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当我们看到学生时,我们应该经常点头微笑;要求学生把作业写得清楚、认真,不能在黑板上写飞龙舞凤的单词。我想,这就是教育,是人们一生所接受的教育!

做学生的榜样-做别人要求做的事。

总之,当前的课程改革需要现代陶行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读书和学习使我全身充满力量。我不断反思阅读,在反思中成长,这是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

我倡议各位同仁坚持每天走这条道路,我坚信:读书的力量,热爱教学的力量,勤奋的力量,一定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一定可以使我们离自己的教育理想越来越近。

本文网址:http://m.1467.com.cn/fanwendaquan/56377.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