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2024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4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1

在前几节课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国情备忘录》的第五集:资源扫描。看了之后感触颇深。

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

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来宣传要节约。

其次,讲讲我对我国资源问题的了解。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一直认为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著作。

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但是我们忽视了第二期人口计划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

从人均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是不丰富的,而且相当贫瘠,很多资源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对中国来说,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我们在做自己的选择。我们的13亿人口现在占世界人口的20%。我们所面临的是,世界上的资源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中。事实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正如政协委员沈思所建议的那样:

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最后,资源的缺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此外,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2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学校组织我们集体去**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民生,在网上看到这么一说;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国情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国存在的民生等一系列客观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进;姚景源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能《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民生,在网上看到这么一说。

一个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之意;右边分别是一,口,田。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时至今日,这句祝福语仍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民生话题。M.1467.coM.cN

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之本在于民生。民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国情是宏观民生,民生是微观国情。

国情之本,重在民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本民生备忘录。

《国情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我国存在的民生等一系列客观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姚景源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做了什么,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实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我们立足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它的革命意义是极其巨大和深刻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吴宏放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开创了中国当代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2、 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 推动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到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4、 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

5、 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6、 促进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了。

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

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一个越来越能融入世界大潮、却又伴随着诸多艰难险阻的国家;这是一个背负着千年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奋勇崛起的国家;这是一个看似复杂称之为谜,却是真实自知的国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也如节目所言,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寻找良策,那么,最好的时代,就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也必须了解国家的国情,增强国家意识,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发挥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践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时事,关心身边小事,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意气风发地迎接这个称为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注:姓名:郑卫荣专业:

09级应用心理学课:09心本一班学生编号:sy0910148******:

152******** 电子邮箱:年5月3日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4等内容。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3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很荣幸,在最近几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概论》课堂上**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曾经的我只能算是一个无知的热血青年,盲目爱国,却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在这部影片中,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虽然不是很深入,但我还是很高幸我学到了我不知道的知识。它使我对我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就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如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客观阐释与解读,是一部国情教育的好教材。这部纪录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对国情的认识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我们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所必需面对的现实。了解国情,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下面通过对影片的**,我来谈一谈我对我国国情的一些认识。

首先,让我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发展。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也是中国进步的有力保障。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韩国一样,以其经济奇迹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已达9。8%,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1978年8%

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7亿美元,增长104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的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4000万。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农民收入仍然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耕地红线紧迫、人均煤炭等资源偏低、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那么我们必须提到我国的人口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不久前进行的。我国人口超过13亿,接近14亿。巨大的人口压力是我国全体公民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不能妄加评论说我国现在的人口现状是以前的错误理念所致,因为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战争的阴云不再那么浓厚,我们发现我国的众多人口成了发展的巨大压力,但是抗战时期,没有那些为了我国解放事业勇于现身的千百万革命先辈,我们怎会有几天的幸福生活。

仅仅依靠策略和小米加步枪吗?不行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地球将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人口。

至于人口基数大造成的诸多问题,我只作了阐述。我认为解决中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经过30年的调整和磨合,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了解了人口控制与国家未来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质量。

多年的计划生育不仅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使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更加宽松,中国人的进步步伐更加从容。然而,即使维持目前的生育水平,人口规模的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的

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稍有放松,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很可能会突破16亿的承载极限。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第二,要把人口多转化为人才多。在确保人口稳定低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减轻压力。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需要继续加强科教兴国的力度,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培养更多该素质人才,为我国发展贡献更加巨大的力量,拉动我国发展速度,例如,可以通过研发新型高效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因人口问题引发的能源危机问题,等等。

再来说说我国三农问题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解决了一大批农村贫困人口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将达到10%左右。但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农村人口仍占60%左右。由于环境的破环,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建筑用地的膨胀,还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导致我国本来就人多地少的现状更加严峻,农民无地可种,增产不增收等都是我国面临的巨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因此,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从根子上入手,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把土地还给农民。我不担心这会使城市房价更高、更离谱。城市缺的不是土地、房子,而是良知和道德!无论无何保证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在此前提下还要提高耕地质量,多年的耕种,化肥农药深入土壤,破坏了土地肥力,我们要爱惜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得到自己需要的粮食。

二是解决农民离土外出务工的一系列问题,一年一度的春节显示出农民工的巨大潜力,使他们的问题成为全国性的难题。我想,他们要求的并不多,能够保证有合理的工资待遇,不欺压农民工,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给予合理的安全保障,出现工伤问题时能得到**支持,保护自己权益,也许,仅仅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了。

最后说说我国资源状况。“地大物博”自古就是中国的经典写照。唐宋八大家族的首领韩愈建立了最早的可以根据证据检验的记录:

"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从中国资源的总量和数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很厚。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配得上富饶二字。我国有170多种矿产资源,有不少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中毫不逊色:我国煤炭可采储量占全世界11.

09%,在世界排名第3位;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我国钨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5%;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锗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50%;钼储量世界第二,占有量达24%。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厚实。但中国的资源还存在诸多软肋,无论是在数量分布还是质量水平上,远远低于人们的乐观预期。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消耗总量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巨大消耗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可以水平低,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

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人均数量。再大的数字,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2%;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

6%;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地大物博应该退出中国人的思想了,也应该退出世界人的思想。

中国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的绝对不足。从全国来说,资源都处于不足态势。工业化速率,终于让我们反身自问:

尊奉了千年的"地大物博",是真相还是美丽的误会?这个答案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关于缓解这一状况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科学规划工业发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其次,严厉打击能源浪费行为,保护仅有的自然资源。再次,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大限度的利用能源的潜力。

最后,发展新能源,寻找对环境破坏小,能循环利用的新能源来替代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不深入,也可能并不正确,但是这只是我**了《国情备忘录》以后的一些感想,一些看法。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4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在复兴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在时间的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每天亲历着她的变化,折服于她的魅力,见证了她的蒸蒸日上,也感受着她的步履维艰。对于她,我们亦悲亦喜,亦爱亦恨,这是一个叫“祖国”的代名词赋予我们的复杂情感与神奇感受。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新中国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与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9.8%的gdp增长率让整个世界望尘莫及,05年超过意大利,06年超过英国,07年超过德国,三年之后的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一项便让世界各国无不惊讶于神奇的中国速度。

作为当年“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今非昔比,我们正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欣喜的看到如今的世界离不开中国。也许,中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度,也许中国的**和百姓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自豪感,以致08年北京奥运千人击缶而歌、万人入场之时,竟让我有种番邦进京朝贺的恍惚。

然而,正如《国情备忘录》所描述,饥寒交迫与暴殄天物,不毛之地与膏腴之壤,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都是中国。

在无数赞誉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辉煌背后的阴暗和成就背后的问题。越划越小的资源版图,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频繁的官民冲突,越来越强烈的黄沙飞舞、雾霾弥漫,越来越少见的风清云淡、碧水蓝天等等等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刺痛人心,警醒世人。在如今的数字传媒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似乎任何一件无论大小的事都可以激起轩然大波,前提是这件事的关键词包括“官与民”、“贫与富”等,如果再贴上“贪腐”、“暴发户”“x二代”等标签,那么其便足以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全民公敌。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甚至有普及的潜力。究其原因,无非“不公”、“不平”、“不衡”、“不等”,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国人的仇富、仇官心理。而在愈演愈烈的就业奇难、房价飙升、养老困局的当下,教百姓如何展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像伟大的成就引来赞美之词一样,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样招致批评与抨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批评她,更是爱国”。一个宽容、友爱、自信的大国,值得赞扬和批评。

但是,如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漫无目的的攻击,则与强盗无异;相反,极力掩饰,一叶障目,一味唱赞歌的,亦是别有用心。真正的爱国者不是一个极端的愤世嫉俗者或哲学家,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付诸实践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回望1949年前辈们“进京赶考”的谦虚谨慎与“决不当李自成”自信决绝,对于今天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虽已进京多年,但“赶考”远未结束,答卷的合格与否,不只取决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民心向背。

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像“中国之谜”那样繁杂难以捉摸。作为一名党员,我愿同8500万同志一道永葆“赶考”意识,也愿8500万同志同我一道真正做到服从“监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渴望看到祖国真正需要,更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作为一名公民,我会一如既往的爱着我的祖国,借用“根叔”一句话:什么是母校?

是你一天骂她八次,却不让别人骂你的地方。祖国是一样的,你爱不爱她,永远在她怀里,不离开。

2013年11月20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5

江河建筑学院建筑1503 叶靖***

思修课上看了《国情备忘录》,无疑是震惊到了我,如同老师所说的:“中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是的,诺大的中国,东西经济差异,南北文化差异,各民族差异,地域风俗差异等等,有鲜明靓丽的一面,也有落后阴暗一面,这,才是中国。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生活已经从贫穷变成了小康社会。中国振兴国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中国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谦虚的态度迎接未来。

《国情备忘录》就我国的人口大计、三农现状、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使我在感受到我国经济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可耕种面积并不多,而且有被都市化吞噬的危险;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的资源量相当有限;农村人口比例大,且农村、农业、农民仍然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碧水蓝天越来越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发展。

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还只是一个新生代国家,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国家在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无论对内部还是对外部,我们要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保有忧患意识,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的更远。

看了《国情备忘录》,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无论是认识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把“国情”作为思维起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中国能否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因此,作为下一代中国人民,我们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勤劳、安居乐业、忧患意识等优秀品质。同时,要与时俱进,培育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6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2提要:书中说,“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民生问题都是第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

源自物业**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2

去年**电视台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很多。今年光电院党委部署各党支部进行“读书月”的活动,《国情备忘录》做为必读书,号召每位党员通读,我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高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我国现在仍然存在的很多切实且严重的问题,《国情备忘录》一书的问世,为国人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国情。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均资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浪费现象、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等。很多刚建成的楼房或还很新就要拆除,经常发生拆了盖,盖了再拆的现象,不但建造起来需要花大量的资金,而且拆除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并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中国的资源领域越来越小;耕地面临被城市化吞噬的风险;碧水蓝天越来越少;人口考验着中国的能力。

近期有**公布中国百万美元以上的富翁人数占世界第四位,而大量的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疲于奔命,现在的中国要跟菲律宾和印度争夺财富分配不均的榜首。此书毫不讳言目前我们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北京首都机场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繁华尽显,然而在偏远的山区,很多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贫困的帽子大而沉重。同样,中石化花156万元买了一盏台灯,装修了4亿栋楼房,而一些山区学校却长期破败失修。

中国7亿农民既不富裕,也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我经常看**二台的《经济与法》栏目,这个栏目一般都是通过真实案例去发现和**经济与法律方面的问题,这个电视节目的案例经常有农村的案例,我通过电视的真实画面和案情情况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对很多问题很有体会。曾经有个节目是这样的,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个农民被狗咬了,同时这狗也把它的主人咬了(可能是狗疯了),被咬的农民死了,当时狗的主人还活着,村长让狗的主人去打疫苗,可狗的主人没钱,不愿意去打疫苗,结果也死了,被咬农民的家人要狗主人的家人赔偿,可狗主人家只有一个破草棚,其他一无所有。

在农村,多少人有病看不起,生了病就熬着,熬过去就熬,熬不过去就死。还有农村的养老问题,老人无人赡养,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靠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我们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房地产的暴利是明摆的事,富豪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很多是房地产商。房地产商是用国家和人民的资源赚钱,只要批到地,从银行贷到款,就可以几乎不花什么本钱和力气赚到大笔的钱。国情备忘录中所言:

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高房价和就业问题。“中国房价**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放任房价**,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现在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

只有**真正想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价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书中说,“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民生问题都是第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如果不能处理好民生与发展的关系,只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改善民生,就会出现发展异化。

”这道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应该享受国家强大繁荣带来的好处。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民生,民生问题不断的到解决。

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国家往往做出不平凡的努力——投钱和政策,很多问题度的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很多事情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冰山一角。这个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财富正在迅速积累。但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和各项社会福利却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

当然,此书不是要我们一味抱怨,正如作者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瞭望哨和指路灯。在这本书中,你看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作者让我们看到,我们有着蓬勃的发展和那些无奈的艰辛。也看到了此书的作者行走全国所有省、市、区超过8万公里,用行走的脚步记录中国国情,勾画中国发展的脉络的艰辛,此书,让我们读懂了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一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源自物业**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80729.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