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汇集5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汇集5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就喜欢将自己的内心寄托在丰富的文字之中,而书信这一特殊的文体更是远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最为真切、自然、朴素的文字,笔之所及,心之所想。

《傅雷家书》由傅雷先生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的186封家书摘编而成,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之间展示出了一个中国家庭严谨、刻苦的家教,以及不失温馨、诗意的家风传统。作为一个非艺术专业的普通人,我不认识父子笔下诸位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听不懂乐器节奏旋律的转换,看不懂他们笔下高深的专业术语......但是透过家人之间细腻的文字,我们却可以发现背后那份厚重、质朴、真切的情愫和智慧。这些书信不仅仅是傅聪、傅敏成长的教育真言,亦是我们思想成长的指路明灯。

家人深情、细致动人

面对儿子远离祖国赴波兰学习生活这一境况,他们的内心是不舍的、是痛苦的。无数个日夜,傅雷夫妇辗转难眠,清灯孤影,提笔倾诉着难掩的思念。“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要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心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从细碎平常的生活琐事到严谨细致的专业指导到谦逊自爱的修养塑造,无不体现着父母的那份深情。这也让我想起龙应台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微妙的。小的时候,我们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父母奋力奔跑,巧借微风,让我们得以起飞。而我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远方广阔的天空远远胜过父母手中那一方小小的温暖之地。而当我们渐行渐远,见识过天空云深雾重的迷茫,听到过耳旁寒风呼啸的凄冷,也感受到独身漂泊的那份辛苦,回望时才发现我们离放风筝的父母太过遥远......而想重回那份温暖之地,我们又要面临遥远的距离、高空的压力、时间的催促,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

外出工作几年,最为难熬的日子便是各种假期,放下繁琐的工作,静下心来,才发现身旁都是陌生的'脸孔,当你想要逛街时猛然发现竟无人可寻时,我不禁格外思念家的温度。思及此,拨通家的电话,那端传来熟悉的声音:“家里的鸡蛋存了好多,有时间回来拿。”“屋后的橘子今年长得特别多,都给你留着呢。”......我知道,即使相隔再远,父母依旧牢牢握着那份维系着我高飞的那根细丝线。傅雷先生说“人不是会在不知不觉中,生活在至爱的亲人身上吗?”他能清楚地记得儿子的第八封信和第九封信隔了一个月零三天,时隔八个多月也记得外国评论家对儿子音乐的评价,两个月零一个星期未收到只字片语......我想这并不仅仅只是这家人的特例吧,多么细致而深沉的爱啊,多么伟大而无私的中国父母啊。

严于律己、贵在坚持

“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傅雷先生告诉我们对待学习和工作,不能只是依靠一时的热情,热情可以带给我们动力,但却不能带来长久的胜利。

作为父亲,他为儿子对音乐的热情而喜悦,当他听着儿子描述俄国钢琴家的演奏,自己难以抑制的激动时,父亲必然会为儿子找到音乐上的知己而高兴,但是他也会告诉儿子要尽量克制自己的神经敏锐,真正的艺术家是能在任何时候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在儿子为了诸多的音乐会奔走时,他又苦心劝说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演奏,专心坚持每一天的练习。他告诉儿子:“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他以一个过来人沉稳、睿智的眼光指导着儿子,传授自己人生的智慧。

随处读来,字里行间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般的交心,有师长的严厉教育,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些是千年修来的福气。正是这份严格、这份坚持使得傅聪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迎来好的收获。

回想自己,也常常为一时的热情左右,而缺乏真正的坚持。正值青春给自己立了不少flag:要看多少书,要去多少地方拓展眼界,要写多少文字......但是真正能完成的却有多少呢?对我们来说,树立理想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为了理想而坚持。

待人真诚、民族情怀

傅雷先生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对于如何“为人”,在先生的心中是具体而细致的,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言行举止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只是弹琴时摇摆的身形,细小的手部动作,都有着自己的标准。

傅雷先生将自己对祖国的那份忠诚与爱灌注在每一个文字之中,虽然生活苦难的魔爪不断压榨他身心,但傅雷先生却一直企盼国家的复兴。他一生都秉承着信念,从未放弃,他相信毛主席是睿智而有预见性的,一定可以带领中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人生哲思的思考,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期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这一切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也见证他们父子之间赤子之心的传承。

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族自豪与赏识别人两者结合起来,才不致沦为狭窄的沙文主义,在个人也不致沦为自大狂自溺狂,而且这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交融。”在他的心中,对于他人真诚无私的爱与民族的大爱是维系个人素养品质的重要部分,也是个人待人处事的立世原则。他不止一次地提醒儿子国内的青年们一个个都在觉醒,但苦于没有材料,希望儿子出于道义上恶责任,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将国外的思潮汇报,多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啊。待人真诚、尊重关爱是一直融入在他的教育之中的,作为父亲,他并不是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教育儿子,而是将儿子当成自己的知己,与他平等真诚的交流。他会跟儿子一起探讨演奏停歇间隙大拇手指是否要放在其他手指之下,会认真听取其对傅敏是否立即停学的意见,会为儿子是否转往苏联学习罗列一条条建议......这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傅聪、傅敏的成长的沃土,也铸就了他们真诚、热情、无私的品质。

反观如今的家庭,高高在上的父母权威,灌输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毫无发言权的儿女处境这些种种,是否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本好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读的当下,更多的是阅读之后的意义。我想要是人人都能去看一看《傅雷家书》,人人都能去品一品文字背后的真情,相信我们一定会更好地理解父母、砥砺前行。趁着这个长长的寒假,回望父母之恩,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我爱你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感恩之心流入我的心田。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与傅聪交流音乐的平台。正是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傅聪才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而对于自己的严厉,傅雷是有些后悔的。他给了傅聪现在的成就,而给他带来了痛苦的童年,给他的母亲以精神上的折磨。见此,我才真正意识到,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给傅雷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的情绪一阵一阵的,有时感觉万事皆空,有时又开始好好上进,情绪也像周期一般,不会永远平和自信,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低谷,我们对此需要坦然接受,把这些起起伏伏看开一些。每个人都有烦恼,不管在外人看来多么优秀、多么有成就,但在自己看来,不同阶段的不同烦恼接憧而至。不过心生烦恼只需换一种想法,做好自己的每一天。谁不会像傅聪一样心情有起有伏呢?

傅雷曾告诉过傅聪:“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意”。确实,孤独才能让人透彻地回顾自身,深刻地去思考。我是一个说话不过脑子的人,喜欢直来直去,说的话有时也不合适;而当我真正冷静下来思考时,才会发现自己当时怎样做才更好。但凡经过思考整理出来的头绪或者想法都是极真切的,也极耐人寻味。这也让我学会了做事说话前要多加思考,体会为人处事的艺术。一个人不能永远活在喧嚣之中,而缺乏冷静思考的独处时光。不然,心灵将会蒙尘,生活将变得苍白。“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仁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书中。傅聪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信中吸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中,好像父母仍在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和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合作,从不做有损国家尊严的事。这种爱国的精神,与傅雷在千里之外给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楼适夷曾说:“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想必傅雷一家正是如此。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3)

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书信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现在是视频聊天的时代,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见得比旧时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4)

书是人汲取知识的源泉,一本好书可能就所以改变你的一生!从书中我们会发现那作者浓浓的情感!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他对儿子的那分关心与关爱。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所以,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我的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经过自我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明白感恩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我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应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吗好好想想你伤害了多少人去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5)

在《傅雷家书》开头,作为父亲的傅雷就认为自己永远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傅聪,也就是孩子傅聪要出国时的事了,这充分展现了一位父亲的温柔与忏悔,透露出父亲的温柔,对孩子的不舍,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傅雷对孩子傅聪的爱,并不单单体现在对孩子的温柔与关怀方面,更多的,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音乐方面,人身大事方面的。傅聪是一位音乐家,他在他伟大的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例如,傅雷告诉他关于感情方面的话语时,孜孜不倦地教诲,不仅仅是因为感情方面是一辈子的事,更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用不着父母一再叮嘱,但父母永远是你的坚强的后盾。缺少勇气,可以找父母来打气,心情不好时,可以找父母安慰等等,无疑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的温柔。在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育下,傅聪也是想通了感情问题。

傅雷曾经告诉过孩子:“家书抵万金。”这在邮局弄丢孩子的一封信件时最为突出。父母心神不宁半个月,越来越焦急,就像永远接不到孩子的信件了,这件事也对孩子,傅雷造成了很大烦恼,可见,傅雷对孩子的关爱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受到了伟大的父亲————傅雷的温柔的关心与爱。

伟大的父亲——傅雷啊,你用你那伟大的温柔与关爱,造就了一个音乐家的辉煌!永远值得世人铭记!

本文网址://m.1467.com.cn/fanwendaquan/59424.html

W

相关文章

换一换
W

最近更新

换一换
热门主题 换一换